北京市通州區(qū)運河中學 張明茗
《普通高中課程標準》(2017年版)中提出,高中英語課程的具體目標是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具備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使英語課程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
閱讀是人類特有的文明行為和社會現象,是人們獲取知識、啟迪心智的最基本途徑。在英語學習過程中,普通中學的學生們還有充分進行英文經典的閱讀。閱讀時他們更多的關注于情節(jié)的發(fā)展,從而忽視了文學作品的文化背景、話語表達、敘述方式、描寫特點、象征等方面的思考,而這些正是文學作品人文性的要求。因此,從英語教學出發(fā),引導幫助學生進行英文經典就顯得尤為重要和關鍵了。
本學期,年級開展了“圖書推介會”活動,同學們積極的參與其中,將自己心儀已久的圖書推薦給廣大同學。其中不乏《巴黎圣母院》《狼圖騰》這類經典圖書。在最初看到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準備圖書推薦圖書時,我發(fā)現有個學生既認真又不無遺憾的說,“好像我還真沒怎么讀過什么經典。” 在現在這樣一個資源豐富,信息獲取途徑相對多元的時代,我們的青少年孩子非但沒有在這樣的海洋中博覽群書,反而被社交媒體所束縛捆綁在人類文學經典之外。孩子當時的一句感慨,不但是他自己對自身閱讀現狀的重新認識,也是激發(fā)了我決定建立班級英文圖書閱讀活動的動機。同時,《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針對英語課程文化知識內容要求的描述為:理解和欣賞經典演講、文學名著、名人傳記等,感悟其精神內涵,反思自己的人生成長。在語言理解性技能內容中也明確了學生需要將語篇內容與自身的經歷聯系起來,批判性地審視語篇的價值取向、語篇結構和語篇的連貫性等。這為學生的經典閱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書目的選擇上,我們也考慮到背景文化差異,語言障礙,學生興趣取向等等。因此,我們參考了劉道義(2016)選編文學作品進課本的標準,作為選材原則:第一,所選材料內容健康、積極向上,有助于達到育人的目的。第二,選材能激發(fā)學習者的興趣,引起情感共鳴,讓當今青少年有認同感(認同感)第三,所選材料貼近學生實際和當代社會生活,具有真實性,能夠吸引他們參與學習活動,有效地促進他們對語言的認知和體驗。第四,要選一定比例的文學作品,具有經典性、人文性,感染力強,文字精當,利于誦讀。 基于以上原則,我們選定了美國作家E.B. White的Charlotte’s Web(《夏洛特的網》)
閱讀這部小說我們采用了逐層深入的方式:熱身階段——適應階段——挑戰(zhàn)階段,在每個階段則運用不同的方式來幫助學生從閱讀興趣、文化背景、話語表達、敘述方式、描寫特點等方面進行指導性閱讀,并以讀書日志和小組討論的方式進行讀后分享總結。
提供動物類短篇小說供學生們一周閱讀。針對閱讀的內容提出思考性問題。如,“你有動物伙伴嗎?”“它有名字嗎?”“你對它的個性了解多少?”“你們之間有過怎樣的對互動交流?”“當看到天花板或墻角有蜘蛛網時,你們一般是怎樣對待的?”等。通過回答問題,學生增加了對即將閱讀的小說的期待與興趣。
T.B.懷特的 “Charlotte’s Web”講述了一個發(fā)生在農場里一個關于承諾與友誼的故事。為了不讓學生在打開書的瞬間就被密密麻麻的英文所嚇倒,我首先播放了一小段根據小說拍成的電影的片段。出于對學生的閱讀興趣的持續(xù)性保護,我和學生們立下君子協(xié)定:先讀小說,互不劇透。開始閱讀后,我們的節(jié)奏很慢,每周讀一章節(jié)。學生需要完成一章的讀書日記。學生在設計題目的過程中,必然會認真閱讀原文,提出的問題即有共性聚焦,有體現多角度, 有些還十分尖銳。此時的閱讀不只是引導他們自發(fā)性閱讀,更有助于學生獨立思考與理解作品,這樣一來,學生便不再過度依賴課堂上老師的逐字逐句解釋。教師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同學們一起出來的題目則是可能更有趣、更尖銳。他組的同學回答起來也有股不服輸的勁兒,這是高中階段特別需要培養(yǎng)的正向競爭。
如果說準備階段還是為了讓學生更快進入閱讀長篇原版小說的狀態(tài),以及讓基礎薄弱的孩子找到安全感的話,那么挑戰(zhàn)階段則是對前一階段閱讀情況的進行檢測、提高興趣并為下一階段提出更高的要求。 基于朗讀版本,學生模仿和體會作者想要傳遞的信息,我們開展了創(chuàng)意插圖、角色朗讀、翻譯競賽以及片段表演、讀書分享等不同層次和形式的活動。開展翻譯比賽是基于讓那些能夠對文本有更深理解,語言功底扎實的學生對作品中的美妙的內容進一步內化與深化的過程。角色朗讀及片段表演給了學生將文字轉換成有聲有型的語言的機會。學生為了實現自己的表達需求,會自己撰寫劇本,安排時間排練,并在展示過程中添加音效,準備道具,服裝,并針對自己的理解為作品賦予更為深刻的改編與在創(chuàng)作。就是在這樣的挑戰(zhàn)階段,學生們會經歷理和解決理解上的困難,創(chuàng)作力偶然的枯竭,空間的限制等種種難題,但也就是在這樣的打磨中,他們呈現的作品感人、幽默、讓各個研討角色盡情發(fā)揮,火花時時閃現,完成最自然、最真誠的與書本的對話。這也是展現創(chuàng)造力的最佳時機。
經過一年的英文經典閱讀我們引領學生梳理信息、積累語言的同時,將語篇內容與自身的經歷建立聯系,讓學生從多角度審視情節(jié),判斷人物性格,豐富他們的情感體驗,形成正確的價值取向。英國詩人W. B. Yeats曾說過:“教育不是將桶裝滿,而是將燈點亮?!苯處熅褪且ㄟ^對英文經典的課堂引領提供空間給學生,引導他們走進文本,進行多角度的閱讀,幫助他們樹立自信,使他們成為閱讀的真正參與者,成為閱讀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