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小安(武昌職業(yè)學院 湖北 武漢430010)
近年來。高校體育教育改革逐漸獲得了社會的關注。我們知道,作為祖國新興力量的祖國的高校學子如今卻面臨著身體羸弱的問題。當然,這一現象并不僅僅發(fā)生在中國,似乎整個世界都有這一體質弱化趨勢。而當我們再把視線拉回到這一現象,我們就很清楚地意識到高校體育教育改革迫在眉睫。當然,好的一點在于政府與高校已經意識到了這一點,也及時在各高校開展了相關改革。我們的高校體育事實上已經改革了多次,但是,由于諸多原因,高校體育改革面臨著許多棘手的問題。而本文寫作的目的,正是想著認識這些業(yè)已在高校體育改革中出現的問題,并提出一些相關建議,來著手解決這些問題。
體育教育資源的落后主要表現在兩方面:一是體育設施的落后;二是體育教師隊伍薄弱。體育設施的落后主要表現在體育設備不晚上,體育場地糟糕,這些物質方面的不利條件導致了高校學生對體育教育的排斥。另外一個極為重要的原因在體育教師身上,由于長期對于體育教育的不重視,體育教師隊伍的建設處在十分落后的境地。根據高校學生的交流,他們反映的一個普遍問題就是體育教師的素質普遍不如其他教師。這一教師形象問題直接導致了學生對于體育教學的排斥。
并且,體育教師面臨的另外一個問題是對專業(yè)的不精。眾所周知,體育是一個包含諸多運動的學科,一般大學都采取分運動教學,比如高校體育最常見班級籃球班、足球班這些,但是高校卻不能保證它配給這個班的老師確確實實就是出自于這種運動。這個一方面是因為體育教師的缺乏,另外一方面則是因為高校本身對于體育教學的不重視。
而體育老師本身在教學過程中還存在著諸多問題,比如教學內容枯燥、教學方法單一等。這些不良現象都導致了高校體育教育改革舉步維艱。
高校體育改革中有一個很值得討論的制度,就是關于高校學生的體側問題。體側作為高校體育成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到底是否起到了相關的作用還有待討論。但是一個現狀是高校學生普遍對于這一制度沒有好感。
由于體質等多方面原因,許多高校學生面對體測都相當憂愁。每年都有很多人因為過不了體側而不得不一次次重修體育,這導致了學生從心理上對體育的反感。這里以體側為例,是為了說明體育教育改革制度的不健全。體測本身就忽視了高校學生的差異性,在體測項目的設置上,經常被男學生詬病的就是引體向上這一項目。因為幾乎只有十分之一二的同學能完成這一項目的考核,其他人基本上都是望而卻步,眼睜睜看著自己的體育成績拖了整體成績的后腿。像這種不具有普適性的項目應當考慮從體測中移除,而不是僵化的將其實行下去。
高校體育改革制度的這一不健全性直接導致了許多學生沒有從體育教學中獲得益處,反而成了受害者。這明顯有悖于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初衷。
高校體育改革制度不健全的另外一方面表現在對體育課的評價體系上,迄今為止,仍然沒有建立一個良好的評價體系。這一體系的建立應當以學生的意見和建議為主要考核標準,從而形成對老師的制約。由此也可以看出,高校體育教育改革中面臨的諸多問題其實不是全然分散的。這些問題之間也存在著一些聯系,在解決高校體育教育改革中面臨的這些問題的時候,把握其中的聯系,便可步步為營,逐個擊破。
盡管高校體育教育改革如火如荼地進行,但是高校學生似乎并不買賬。如今的高校學生基本上都是九零后以及部分零零后也進入高校。隨著我國日新月異的變化,他們的思維方式已經和以前極不相同。
快代謝組質子泵抑制劑的使用率顯著高于中、慢代謝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其余藥物使用率3組間無顯著性差異。見表5。
倘若高校體育教育改革不能帶給他們快樂,甚至時尚的話,他們自然會狠心的將其拋棄。這是新一代青少年表示出的叛逆與倔強。一個時間的代溝讓居于高位的改革者與高校學生之間對于體育教育的認識產生了分歧。因而高校體育改革應當站在高校學生的角度做出換位思考。而不是一味地固執(zhí)己見,卻忽略了高校學生這一受眾的反應。
學生作為體育課堂的主體,如果他們不能在這一課堂中獲得一些知識與樂趣的話,他們便極大可能道德對其產生排斥情緒。落后的體育教育資源給不了他們一個良好的體育教育環(huán)境,使得他們在主觀上對于這一課堂有了排斥情緒。從而構成了一個深刻的可逆的矛盾,即學生與體育教育資源的矛盾,這一矛盾一個典型的表現是學生對于體育教師的不認同。
高校體育教育改革面臨的一個問題就是體育教育資源落后,這一因素實際關聯的是經濟狀況。因而加大體育教育的經費投入,是治本之舉。加大體育教育經費投入的一個問題在于,如何使得這筆錢財得到恰如其分的使用。
實際上,有些高校在獲得相當多的體育教育經費之后,并沒有運用到體育教學中,而是把這筆經費用來彌補其他學科或者行政的虧空。這一現象也是導致高校體育教育相對落后的一大原因。因而加大體育教育經費投入的一個配套措施就是加強資金的監(jiān)管。
另外一方面,加大體育教育經費投入之后,對于經費的使用應當進行合理規(guī)劃。依據在體育教育資源方面存在的兩個問題:即體育設備與場地差;體育教師相對素質不高,所以經費的使用應圍繞這兩個問題來展開。
針對體育設備與場地較差這一現實問題,一旦加大資金投入,就很容易解決。但是要注意的一點在于在對體育設備的購買與場地的修繕過程中,應根據實際需求、學生數量等一系列指標來確認,而不是好大喜功,覺得越豪華越好。
針對體育教師素質不高問題,可以從兩方面著手來解決。一方面對既有教師進行培訓教育,使其與新時代的學生接軌,真正了解愛護學生;另外一方面可以聘請一些受過良好素質教育和專業(yè)教育的老師來教授體育。
因而,高校體育改革中最重要的其實就是經費及經費的使用問題,一旦克服這一困難,則對于創(chuàng)設良好的體育教育環(huán)境有極大好處。一個良好的體育教育環(huán)境也是最好體育教育的前提。
在高校體育教育改革過程中,改革措施與制度的不配套是高校教育體育改革陷入僵局的重要原因。因而,高校體育教育改革的一個當務之急在于建立健全體育教育制度。我們這里說到的是建立和健全,因而并不能簡單的理解為對原有高校體育制度的修復,而應當還包括建立一些新的適應高校體育改革的新制度。
在這一制度建設中,出現了兩個問題;一是關于制度的僵化問題;二是關于評價體系的建立健全問題。
對于制度的僵化問題,我們在前面的問題敘述過程中以體測為例,現在再以體測為例來談談如何解決這一制度的僵化。體測可以說是當今高校體育教育組成的極重要一部分,因為在很多學校,一旦體測不及格,往往就意味著已經掛科。而一個殘酷的事實是有很多學生偏偏就在這一測試中拿不到及格的成績,從而放棄了體育。
現在看來,體測的一大弊端在于測試項目上,比如其中的一項——引體向上,幾乎只有十分之一的高校男生能完成,所以像這種并不大眾的項目應當被取消,或者更換成其他項目。另外一個我的建議是;體測可以多列出一些體育項目,讓學生自行選擇其中的數項進行測試。如此便可做到揚長避短。
制度的僵化問題的解決就可以采取如我所舉例的體測這樣,靈活的變通,從而消除學生心理上的壓力。
對于評價體系的建立健全問題,應該做如下考慮,由于高校教學的相對封閉性與自主性,各校之間的評價體系千差萬別,甚至極大一部分高校不存在這樣的評價體系。所以對于原有評價體系的高校,可以健全原有體系;對于沒有體系的高校,可以一蹴而就建立新體系。或者說可以由各高校與相關行政部門共同研討,推出一套對高校老師的完整評價體系,這一體系不僅運用于體育教學,而是推廣到所有教學中去,體育教學可以作為試點先行適用。
學生是體育教育的主體,所有的體育教育改革都應當以學生為本,為學生服務。目前體育教育改革的一大問題就在于忽視了學生的主體性,越過了學生的意見,看似做了大量改革,實際上卻極大可能并不符合學生的心理期待。
所以提高學生對體育教育的積極性就變得尤為重要。解決這一問題,我認為同樣應該從兩個方面來解決,即首先要在客觀上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體育教育環(huán)境;其次在主觀上要接受學生意見和建議,打造一種“快樂體育”,使學生在主觀上感覺到體育的樂趣。
客觀方面的良好的體育教育的環(huán)境的創(chuàng)造有賴于資金支持,即我們前面所說到的,首先全面整合體育教育設備與場地,其次提高體育教師的整體素質。
主觀方面,要從學生本身著手,通過與學生交流、調研等手段,確切理解學生需要的是怎樣的體育教育。只有把握學生心理,才能從主觀上引起學生對體育的興趣。調動不起學生的積極性,其余的一切努力可能都是惘然。
學生在體育教育中的主體性位置決定了體育教育改革的一個導向應當是協(xié)調學生與體育教師之間的關系,從而建立一種學生主導,教師輔助的體育課堂。這一實踐已經在基礎教育中被廣泛提出,但是似乎收效甚微。因而高校踐行這一模式的時候應當吸取基礎教育的已經有的經驗,充分發(fā)揮高校學生的主觀積極性。這也是基礎教育要著手解決的一個問題。
高校學生作為社會的未來,面對著日新月異的科學進步與社會發(fā)展,自身必須取得全面發(fā)展。我們這個時代是兼容并包的時代,我們這個時代同樣也是適者生存的時代。盡管鼓吹一種“叢林法則”的年代已經過去,但是我們依然需要有一種憂患意識。無論怎么說,身體總是做一切事的本錢。
高校體育改革的最終目的還是在于強健其身體,加之以精神的文明,便能使高校學生更好的生存。但是我們在高校體育教育改革中也應該注意,絕不冒進。欲速則不達,這是千百年來的真諦。
[1]楊樺,任海.我國體育發(fā)展新視野:整體思維下的跨界整合[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4,(01).
[2]方曙光,潘凌云,樊蓮香.體育教師教育的實踐品性:困境與出路[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