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宮斗皮囊下權(quán)力與愛情的反思

      2018-03-04 06:57杜怡
      藝苑 2018年6期

      杜怡

      【摘要】 根據(jù)同名小說改編的電視劇《如懿傳》,作為一部后宮劇,雖身披宮斗外衣,但其敘事主旨與價值訴求卻顛覆了以往的后宮劇中的“宮斗”敘事,力圖實現(xiàn)對權(quán)力邏輯的反思,即以結(jié)構(gòu)宮斗的熱鬧,投射以解構(gòu)宮斗的冷眼;同時對后宮的愛情圖景進行描繪,戳破愛情幻覺,顯露出中國人在日?;橐鲋械幕脺鐞矍?。在此基礎(chǔ)上,本文試圖與當下生活接榫,探討這種宮斗皮囊下權(quán)力與愛情反思的意義。

      【關(guān)鍵詞】 《如懿傳》;反宮斗敘事;權(quán)力邏輯;幻滅愛情

      [中圖分類號]J90? [文獻標識碼]A

      2004年,香港TVB制作的《金枝欲孽》轟動一時,成為當代后宮劇的肇始之作;2006年,香港亞視的《大清后宮》也在內(nèi)地取得極高的收視率。2008年的《美人心計》可算是大陸最早的后宮劇。2011—2012年的《宮》《步步驚心》《武則天秘史》《后宮》《甄嬛傳》相繼播出,迎來大陸后宮劇制作與播出的“高峰”;與此同時,迎來了有關(guān)“后宮劇”討論的話題高峰,主流媒體對后宮劇的批評較為嚴厲,例如人民日報副刊中有關(guān)學者評論后宮劇宣揚以惡制惡,崇拜權(quán)謀;歪曲歷史,導致歷史虛無主義;宣揚男尊女卑的封建落后道德,加劇性別不平等惡劣影響;“其中你死我活的叢林法則與封建傳統(tǒng)道德嚴重影響觀眾對歷史的想象與現(xiàn)實的認知”[1];后宮劇影響惡劣“比壞心理腐蝕社會道德”[2]。2012年之后,后宮劇的制作與播出受到了嚴格的限制,但依舊受觀眾青睞,2015年的《羋月傳》仍舊成為熒屏熱點與觀眾熱議的話題。2018年暑期的《延禧攻略》則霸屏,更是創(chuàng)下了單天收視率奇觀,而緊續(xù)其后的《如懿傳》則備受嘲諷與冷落,有人認為女主角周迅面部垮塌、青春不再;其節(jié)奏緩慢,不如《延禧攻略》節(jié)奏緊湊,未能符合觀眾“爽”的審美心理機制等等。事實上,后宮劇是本土宮廷劇與外來流行文化的混合產(chǎn)物,豪門恩怨劇與偶像純愛劇更是其譜系學上不可忽視的源頭。而《如懿傳》作為一部后宮劇,雖然披著后宮劇慣常的“宮斗”外衣,其中運行著爾虞我詐、陰暗腹黑的宮斗策略,但是該劇的內(nèi)核宗旨與價值訴求早已突破了“宮斗”的防線,實則是對以往后宮劇中權(quán)力與愛情描繪的反思,完全戳破了權(quán)力與愛情構(gòu)筑的可供觀眾意淫的美好幻象。

      一、宮斗皮囊下的反宮斗敘事主旨

      《如懿傳》的故事線索來源于一個失敗的皇后,《清史稿·列傳一·后妃》中記載,乾隆的第二位繼后,“三十年,從上南巡,至杭州,忤上旨,后剪發(fā),上益不懌,令后先還京師”[3]18917。即在乾隆三十年,47歲的繼后自己削發(fā),在滿人的文化風俗中只有國喪才可斷發(fā),這位皇后的舉動惹惱皇帝,被皇帝在南巡過程中遣送回京;隨后恩寵不再,在她死后的第二年,其痕跡也被刻意抹去,連謚號、陵寢都一并被剝奪。倘若以令妃為原型的魏瓔珞(《延禧攻略》)是屢嘗勝績的草根勝利者,那么如懿則是屢嘗勝績的皇家失敗者。在電視劇《如懿傳》中回應的便是如懿身為皇后,為何“棄位棄夫棄紅塵”成為了故事的母題?!度畿矀鳌肪巹×鳛囎蠈⑦@段歷史敘述的空白解釋為:“與弘歷青梅竹馬的如懿,在二人進入婚姻圍墻外更有紫禁城宮墻、愛情墳墓上更有皇家陵寢,一場場后宮的自衛(wèi)與反擊后,終歸情意湮滅,即便貴為皇后,也寧可棄權(quán)身死?!盵4]1因此,預先知曉結(jié)局:夫妻決裂,情義不再,一片廢墟;期間便是一場又一場的宮斗,以及伴隨宮斗過程中的猜忌、仇恨、離心,都化為日常生活的消磨。然而,《如懿傳》的野心卻早已崢嶸畢露,在宮斗皮囊下揭開了對宮斗的冷漠感。第一集開始建構(gòu)男女主角的感情基礎(chǔ);二三集劇情推進迅速,青櫻與弘歷成婚,弘歷登基,成為皇帝。之后到第十八集,如懿完成了對自身價值的重新評估:在生存上,她明白了宮廷生活是一個充滿爭斗與算計的熔爐,爭是死,不爭也是死,為求自保,自身只能小心翼翼地度活;在情感上,她明白了對愛人的熾熱幻想要迅速熄滅,在自己遭陷害之時,愛人丈夫不僅不能保護她,還將她安置在冷宮,并說明這是在保護她。后宮實則只是女性版的官僚戰(zhàn)場,皇后不過是傀儡版CEO,負責處理后宮日常事務(wù);而一夫多妻關(guān)系中的皇帝,對待母憑子貴的妻妾們使用的是變相的馭臣之術(shù)。太后屢次勸導皇帝要“雨露均沾”,而這雨露均沾實則是權(quán)力的制衡,而非感情。少女時期的如懿,在情感中對愛人有著盲目預期,對丈夫缺乏基本的認識。夫妻二人早年反復談?wù)摰亩ㄇ閼騽 秹︻^馬上》,恰恰諷刺了如懿可憐的情感生活:肉眼可見的異性少之又少,傾心容易相知難。而帝王丈夫之所以情感懦弱,緣于對權(quán)力的占有與人性的自私。在以往的宮斗劇里,都將帝王形象設(shè)置為情感與權(quán)力的主動施與者,帝王與妻妾之間的甜蜜互動建立在皇帝單方的“恩寵”,后宮諸女性之間的爭斗也是為了爭奪恩寵,以及恩寵背后賦予的權(quán)力、榮譽、虛榮心。通?!皩m斗劇”默認權(quán)力規(guī)則本身,默認以父父子子、君君臣臣、男尊女卑、長幼有序建構(gòu)起的倫理綱常、等級制度,其中的女性斗爭也不過是在認同權(quán)力邏輯下實施的弄權(quán)術(shù)。但《如懿傳》卻加入了反其道而行之的敘事內(nèi)容,例如如懿從宮廷畫師郎世寧那里得知西方有一夫一妻制,且男女雙方擁有平等的離婚權(quán)利后,興致勃勃地與丈夫交心,皇帝卻對她進行了一番三綱五常的教育,并立刻收了新寵加以示威。此處,如懿同皇帝談感情,皇帝卻是同如懿談權(quán)力。從此刻起,二人感情的分崩離析只是早晚問題。

      事實上,《如懿傳》的宮斗劇情非常密集,但對宮斗的詮釋角度卻有了一致的落腳點:一心當家的皇后,壓抑自我,最終被害而死;張牙舞爪的貴妃,最終被棄而死;賣主求榮的侍婢,卻被皇帝利用,最終自盡而死;被太后利用、卻真心愛慕皇帝的舒妃,間接害死其子,最終郁郁而死……求愛求寵求權(quán)求勢,互相傾軋陷害,但結(jié)局殊途同歸,便是女性的集體互害與集體被害。無論是多么翻云覆雨的后宮霸主,在自身命運上也是被動語態(tài)。而背后主宰命運的是皇帝以及他所代表的封建權(quán)力制度。宮闈間的一絲亮色,便是如懿和海蘭的姐妹情誼,在弱肉強食的惡劣環(huán)境里,難得地過起了一種現(xiàn)代生活,女人與女人之間的相處,創(chuàng)建了荒涼之外的一種新的家庭形式;這種由女女關(guān)系構(gòu)筑起來的異托邦延展了“愛”的美感:同性之間深切理解的同情、患難與共的信任,似乎比男女之愛更明朗,但是后期,當海蘭認同權(quán)力邏輯之后,也迅速加入權(quán)力操弄的“歡樂場”,姐妹情誼仍在,但人的本質(zhì)已變,最終成為如懿徹底心死的催化劑。因此,《如懿傳》身為一部后宮劇,身披宮斗外衣,用前二十集破題:相信愛,就要被權(quán)力吊打;相信權(quán)力,就要被更高一級的權(quán)力吊打——宮斗,而這些都與愛相反。其他后宮劇,追求的是主角登上權(quán)力巔峰的巨大快感,幾十集的鋪墊,為的就是穿上華服,走進殿堂,享受被萬眾拜倒時的快感,之前忍受的折磨、經(jīng)歷的齟齬,瞬間都被清空。而《如懿傳》卻反其道而行之,之前的鋪墊,重重的陰謀和爭斗、歡笑和陪伴,為的卻是最后的解脫。兩種瞬間,都有一個畫面作為代表。例如《甄嬛傳》中的甄嬛,斗倒皇帝,身著華服走上權(quán)力巔峰時,深深回眸,其中的野心與滄桑一展而盡;在《如懿傳》里,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卻是如懿在一切幻滅之后,空寂疏闊的表情,與背景中的暗夜融為一體,靜謐無聲。因此《如懿傳》以結(jié)構(gòu)宮斗的熱鬧,投射以解構(gòu)宮斗的冷眼,在此種敘述下完成了宮斗皮囊下的反宮斗敘述主旨,也完成了對于宮斗邏輯中對于權(quán)力認同的解構(gòu),權(quán)力是手段、也是目標,也是為了實現(xiàn)自身欲望卻以生存為前提旨要的托詞;以主動“認輸”的姿態(tài)實現(xiàn)自我的救贖與超脫,給權(quán)力構(gòu)筑的幻象予以致命一擊。

      二、宮斗皮囊下的幻滅愛情

      《如懿傳》的導演曾表示過有意在模仿《紅樓夢》,無論是在語言臺詞、服裝道具,還是在環(huán)境氣氛、審美取向方面,事實上,整個故事的架構(gòu)與核心仍舊繼續(xù)了中國古典文學的傳統(tǒng)。余英時在《<紅樓夢>的兩個世界》中這樣評價:“《紅樓夢》這部小說主要是描寫一個理想世界的興起、發(fā)展及其最后的幻滅。但這個理想世界自始就和現(xiàn)實世界是分不開的,大觀園的干凈本來就建筑在會芳園的骯臟基礎(chǔ)之上。并且在大觀園的整個發(fā)展和破敗的過程之中,它也無時不在承受著園外一切骯臟力量的沖擊。干凈既從骯臟而來,最后又無可奈何地要回到骯臟去。在我看來,這是《紅樓夢》的悲劇的中心意義,也是曹雪芹所見到的人間世的最大的悲劇?!盵5]79可以按照同樣的思路來理解《如懿傳》這部作品,《如懿傳》主要描寫一個理想的愛情世界的興起、發(fā)展及其最后的幻滅。這個興起是青櫻和弘歷少年時的相識相知;發(fā)展則是邁入婚姻中的如懿和皇帝磨合相守;而最后的幻滅,也意味著二人的愛情終將消逝,夫妻情義終將被世俗的牽累和世故的計算所拖垮。而這個理想的愛情世界自始至終與現(xiàn)實世界分不開,理想、純粹的愛情與婚姻本身就建筑在這個由封建皇權(quán)、等級制度森嚴建構(gòu)起來的皇家基礎(chǔ)之上,而這個皇家宮廷,是權(quán)術(shù)陰謀、家族利益、欲望權(quán)力交鋒的斗獸場。并且在二人理想愛情婚姻的整個發(fā)展和破敗過程中,無時無刻不承受著愛情婚姻之外的一切力量的沖擊,例如妃嬪之間的算計陷害、帝王權(quán)術(shù)的玩弄、前朝與后宮種種力量的博弈、封建天命的詛咒。因此,這種愛情的真摯與純潔,既從骯臟中而來,最后又無可奈何地回到骯臟中去。這種理想世界的幻滅可以說是封建制度本身所帶來的,所有人被異化,皇權(quán)來自皇帝,但并不代表皇帝可以一味地釋放自己的欲望,他同樣只能不斷地壓制,直到皇權(quán)吞沒自己,將自己變成冰冷的機器,將自己的妻妾均變成自己的私有財產(chǎn),就算他早已不愛如懿,但如懿也是他的私產(chǎn),而不是一個具備獨立價值的人,所以無論是誰,只要有可能覬覦他的私產(chǎn),他不能允許。因此皇帝對如懿便可以肆意凌辱,在尊嚴上進行踐踏。在影視作品中,對帝王將相的認同實則并不少,往往會對帝王將相產(chǎn)生了一定程度上的移情,例如《雍正王朝》《康熙微服私訪記》等,都會認同當權(quán)者為了黎民百姓、江山社稷而不得不所作出的選擇。而在《如懿傳》這部作品中,當凌云徹因為莫須有的罪名被乾隆下令從侍衛(wèi)變成太監(jiān)后,筆者便無法再從旁觀者的角度對乾隆進行批判,伴隨如懿痛恨起這個皇帝——乾隆,并且痛恨他所代言的整個封建制度;而如懿用自己斷發(fā)所反抗的也是封建制度本身,制度讓人異化的倦怠與無趣令人厭煩、痛恨。

      可以說造就愛情幻滅的是皇權(quán)制度,但是在此之外,有著更深一層的緣由,而這種緣由亙古存在,便是婚姻本身的消磨。導演汪俊在這部劇簡介里提到一句話:“二人在宮廷里演繹了一段從恩愛相知到迷失破滅的婚姻歷程?!边@一句化包含著豐富的信息。導演用了“婚姻”這樣一個概念,通常情況下,電視劇主創(chuàng)人員不敢也不會將皇帝當成“人”來形塑,“婚姻”二字,也不可能同皇帝聯(lián)系在一起;但在這部劇,卻將皇帝視為一個有權(quán)勢的男人,講述他的婚姻故事。實則“婚姻”這兩個字,已經(jīng)說明了這部劇的價值取向。“從恩愛相知到迷失破滅”,承認了皇帝與如懿之間存有愛情,并且是相互扶助、靜靜相處的“恩愛”;“迷失破滅”則承認他們的婚姻愛情有著正常的走向,以往宮廷戲中,皇帝與他身邊的女人,不會有迷失破滅,只有占有者與附屬品,沒有愛情婚姻發(fā)展的軌跡理路。這幾個字,有時間的氣息,也有伴隨著有日常的瑣屑。梅特林克在《日常生活的悲劇性》提及:“在日常生活中有一種悲劇因素存在,它遠比偉大冒險中的悲劇更真實,更強烈,與我們真實的自我更相似……生活中真正的悲劇性,這種正常的、深刻的和普遍的悲劇性,只是在人們稱之為冒險、痛苦和危險的東西成為過去的那一刻才開始?!盵6]75戲劇家梅特林克正是在日常生活中窺伺到了某種悲劇性,波瀾不驚的日常生活、家庭瑣事、人情世故、謀劃籌算,便是“幾乎無事的悲劇”,恰恰是這一種悲劇,于無聲處聽驚雷,無事中見大事,細流中見江海,直抵生活真相的核心。例如,在《如懿傳》中,皇后的丫鬟蓮心入水后,這個鏡頭非常巧妙。燈火闌珊處濺起一小朵不起眼的水花,瞬息即滅。如同歷史打了個嗝,將無關(guān)緊要的為奴者的嘆息包含其中,也不過咕咚一聲。權(quán)貴的世界燈火繼續(xù)轟轟烈烈地燃燒著,一千雙旁觀的眼睛死去,熱鬧如故。這與《紅樓夢》中的世界十分相似,秦可卿去世,各揣秘密的奴婢們死的死,演戲的演戲,沒有人活得好,都只有糟糕。如懿則與皇帝兩人之間被種種猜忌和彼此的消磨耗盡了夫妻情分,人心在彼此試探中露出猙獰的面貌,皇帝實則是剛愎自用、薄情寡性、自私虛偽、疑心深重的集合體,曾經(jīng)的弘歷已經(jīng)蕩然無存。

      如懿與皇帝之間的幻滅愛情建立在相知相守的基礎(chǔ)上,完整地寫出了一對原本恩愛的情侶——青櫻與弘歷,他們感情的消逝,這樣的消逝自然而無法挽救,也使人相信,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一種感情的濃度可以永恒不變。同時其他嬪妃與皇帝之間的互動則體現(xiàn)了婚姻圍城之中形形色色的女性對于愛情的幻滅感知,被規(guī)定的愛情是這些女性無法擺脫的宿命,她們進入婚姻,便必須敬慕自己的丈夫,當殘酷的現(xiàn)實擊碎這些女性的幻夢,愛情便開始變質(zhì),她們變得委曲求全、小心算計、心狠手辣,此刻愛情早已不是愛情本身,而是苦澀生活的本身。富察皇后身為乾隆的第一任皇后,端莊賢能,她與皇帝之間相敬如賓,然而背后也隱藏著深沉的心機:她在送給如懿的鐲子里偷放防止懷孕的香料,在花園里毫不留情地踩海蘭的手……但這些惡毒行為并非出于她的天性,而是因為她的地位與家族迫使她這樣去做,寵愛與地位是封建時代里女性唯一的救命稻草?!督鹌棵贰分校シ蚓龑檺鄣膮窃履?,故意在月下燒香,祝福夫君身體康健,自己能夠早日生出子嗣,她所挑選的時間點,恰恰是保證西門慶能看到的時間,結(jié)果本來已經(jīng)生出嫌隙之心的西門慶,認為自己的妻子對自己是真愛;這種心機恰與富察氏一致。高晞月容貌艷麗且多才多藝,前朝又有家族護佑,幾乎是宮廷嬪妃所有人的敵人,她的種種謀求算計仍舊有其自身的道理,因為她愛皇帝,她經(jīng)常在寂寞的深宮里演奏琵琶,在錚錚琮琮之聲中默默等待著皇帝的愛?!督鹌棵贰防镂鏖T慶迎接著層出不窮的新人,潘金蓮被冷落,獨守空閨,只能在雪夜里獨奏琵琶。從魏晉時期開始的“閨怨”主題,穿破時間的霧靄,與此相接。金玉妍則是其中的例外,她是攜帶著愛情(傾慕北國世子)走進婚姻之城的,愛的對象在遠方,內(nèi)心的苦楚與寂寞始終難以傾訴,留在宮廷之內(nèi)的是一個空殼。她將皇帝視為獵物,自己身為獵人,她對皇帝有著微妙的征服感,正是因為不愛,所以培養(yǎng)出她的自信,并且越加篤定,以至于近乎狂妄;她在其不露聲色的惡毒之下流露出的是種種厭倦感,直到最后被如懿揭穿,自身的愛情也不過是一場幻夢。即使是完全負面形象的衛(wèi)嬿婉,通過勾引皇帝,在委曲求全之下攀上權(quán)力的高峰,但在死亡之際還是惦念自己的初戀?!捌仗熘?,莫非王土”,這些被囚禁在籠中的“金絲雀”幾乎沒有逃離的能力,在籠中做困獸之爭,其中的人物行事邏輯均有其自身的合理性,人性之中的灰色地點成為重點描摹的對象。而這種邏輯也正是中國古典小說《紅樓夢》與《金瓶梅》之中的人物邏輯,沒有絕對的非黑即白的人事,人性的神性與獸性彼此交織,形成混沌的世界。

      三、反思的意義

      后宮劇的核心劇情是“斗”,將后宮設(shè)置為權(quán)術(shù)競技場,人在其中爭斗傾軋。后宮劇制造出有關(guān)權(quán)術(shù)的幻想,產(chǎn)生魅惑觀眾的力量,通過對“惡”的渲染,調(diào)動起觀眾的觀賞情緒。在美學觀念中,“審惡”也是一種審美,通過刻畫人性幽微曖昧之處,達到審美的目的。但是,作為一種美學關(guān)照下的“審惡”,是“一種批判性的存在,審惡是為了治惡”[7],即審“惡”是為了懲“惡”,規(guī)避“惡”的侵蝕。但是,在大多數(shù)后宮劇中的“惡”形成泛濫之勢,完全放棄“審惡”的美學原則與批判性。權(quán)術(shù)的落地生根往往呈現(xiàn)出兩種手段,即上位與復仇。前者是普通女性憑借后宮各勢力的聯(lián)盟、陷害子嗣等手段,奪得皇帝的垂青,從而躍居高位;后者是對人事施加給自身情感創(chuàng)傷的一種反抗,通過以惡抗惡的手段,使自己重新獲得生存價值。前者代表人物有《甄嬛傳》中的甄嬛,少女進入宮廷之后,默認宮廷爭斗的邏輯規(guī)則、你死我活的叢林法則,一步步成長為“皇貴妃”。后者代表人物有《金枝欲孽》中的安茜、《延禧攻略》中的魏瓔珞。她們留在宮中的動力便是復仇,安茜留在宮中是為了給死去的奶奶復仇;魏瓔珞是為了給姐姐復仇。主人公往往都以生存與情義為前提,行陰暗之事,盡展人性之惡;并在成功之后為所思所做賦予合理性與價值正義。這種“惡”的虛構(gòu)與敘事,受到社會達爾文主義的影響,在日常生活中得到某種程度的認可。詹姆遜認為,敘事經(jīng)驗往往由社會制約,“因為它依賴于事件復現(xiàn)和相似的某種節(jié)奏,而從起源上講,這些事件完全是文化性質(zhì)的”[8]51。因此,電視劇中的敘事經(jīng)驗的形成并非完全由單純的審美構(gòu)成,同時折射出社會當中的某種意識形態(tài)。憑借上位與復仇的權(quán)術(shù)手段構(gòu)筑出的權(quán)力幻覺,不僅是主創(chuàng)團隊的主體行為,也折射了社會文化的心態(tài),是二者的共謀;也正如戴錦華所形容的,當下的年輕人對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權(quán)力邏輯有著深刻的體認,“甚至是對當權(quán)者的體認,這種體認不僅是知識性的,而且是身體與情感的”[9]。而《如懿傳》中的如懿是權(quán)術(shù)傾軋泥淖中的一朵“白蓮花”,她不愿參與、不愿爭斗,只求自保,在劇中呈現(xiàn)出優(yōu)柔寡斷、缺乏行動力的姿態(tài);因為她始終知道自身的愛情世界中的敵人,并非是其他嬪妃,而是皇帝一人。而她最后與皇帝徹底斷絕關(guān)系,剪發(fā)、被廢黜,是一種主動的解脫與放棄,解脫是否定,是輕蔑,是對此前種種被灌輸?shù)膬r值觀的顛覆,是對結(jié)構(gòu)性力量的最大反動。在此種層面上,《如懿傳》通過對權(quán)力的反思,實現(xiàn)了對權(quán)術(shù)邏輯與觀眾預期審美的一種冒犯,從而迫使觀眾重新思考權(quán)術(shù)幻想本身所攜帶的“惡”,以及以正義之名行惡的悲慘境況。

      《如懿傳》中有著非常明顯的節(jié)氣描繪,伴隨著節(jié)氣的描繪,利用植被花草的興衰映襯人事的無常。外面無論怎樣爭斗,里面的人還是一心想過好自己的日子,盡管手上沾滿罪惡,但在洗干凈手后,日子還是正常地過下去,例如金玉妍,上半場還在聲淚俱下地思念情郎,下半場便端出毒藥準備陷害其他女性的孩子?!督鹌棵贰分?,元宵佳節(jié),妻妾們聚集在一起看焰火,看完后走在大街上,每個人競相表達自己的身段之美,腳步之優(yōu)雅;潘金蓮善妒,討厭一切新人出現(xiàn),但也會叫新人宋蕙蓮燒一個豬頭,供她與孟玉樓等人喝酒玩樂。和睦的生活景象里,埋藏著殺機;而殺機深重的日子里,又有著不甘和無奈,這與《如懿傳》趨同。同時,《如懿傳》里有著大量的日常生活細節(jié)的描繪,除了展示時間的流逝之外,還有一個功能,便是顯示日常生活中人們的態(tài)度,即宮廷女性過日子的態(tài)度,在日常生活中展示她們的愛恨情仇,而這些,都存有依托,并非是言情小說中的空中樓閣;并且,這也體現(xiàn)了中國人的生活態(tài)度和審美取向:愛中有恨,愛中有瑣屑的日常,有委屈,甚至也有絕望,沒有絕對純粹無暇的愛,或者說,沒有瓊瑤言情小說中那種幼稚的愛?!皭矍樯裨挼幕脺鐝娜祟惿顚忧楦袑用骘@示了啟蒙神話的幻滅,從另一角度說,啟蒙話語的解體也必將導致愛情神話的解體。”[10]因此,《如懿傳》中愛情圖景的描繪,不僅寫出了國人長久以來的愛情態(tài)度與相處模式,更與當下觀眾的情感世界形成一種精神共振。但又不僅于此,《如懿傳》還在追問“愛情”為什么會消失,激情不可控,肉欲會減退,其珍貴亦令人回避膽怯,而它處理的方式是封建權(quán)力的異化,以及婚姻圍城中的日常磨損??献穯?、肯質(zhì)疑、肯冒犯,這是理想主義者對生活本身、生存本身的反思;《如懿傳》甚至挑戰(zhàn)了觀眾價值觀與思維方式,它的野心就是要“與民同哀”。

      參考文獻:

      [1]顏浩.論“宮斗劇”的文化本質(zhì)[J].人民日報,2012-7-10(024).

      [2]陶東風.比壞心理腐蝕社會道德[J].人民日報,2013-9-19(008).

      [3]趙爾巽.清史稿[M].北京:中華書局,1997.

      [4]流瀲紫.后宮·如懿傳[M].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12.

      [5]余英時.《紅樓夢》的兩個世界[M].上海:上海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

      [6]莫里斯·梅特林克.梅特林克隨筆書系[M].孫莉娜,高黎平,譯.哈爾濱出版社,2004.

      [7]陳進武.“審惡”:當下文學研究的一種新范式[J].云南社會科學,2013(4).

      [8]弗雷德里克·詹姆遜.馬克思主義與形式[M].李自修,譯.南昌:百花文藝出版社,1995.

      [9]張之琪.戴錦華:今天的年輕人對權(quán)力有一種內(nèi)在的體認與尊重[EB/OL].觀察者. https://www.guancha.cn/DaiJinHua/2018_07_09_463292.shtml.

      [10]邵燕君.在“異托邦”里建構(gòu)“個人另類選擇”的幻想空間[J].文藝研究,2012(4).

      银川市| 泾阳县| 从江县| 靖宇县| 东海县| 喀喇| 琼海市| 赣榆县| 虹口区| 砚山县| 图们市| 石阡县| 通州市| 湖南省| 中超| 海伦市| 和龙市| 酉阳| 鹿邑县| 阳春市| 虎林市| 博罗县| 平安县| 左权县| 三门峡市| 台南市| 周口市| 桃江县| 政和县| 合水县| 汝城县| 建瓯市| 阜阳市| 光山县| 丰都县| 若尔盖县| 随州市| 嵊州市| 马山县| 宁明县| 泸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