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延慶區(qū)教育科學研究中心 趙方紅
“寫景抒情”是小學教材中最常見的古詩詞主題,往往以山水田園為審美對象,移情于物,融情于景,借以表現(xiàn)詩人熱愛自然,向往田園生活,追求自由閑適,表現(xiàn)歸隱的愿望。詩境雋永優(yōu)美,風格恬靜淡雅,語言清麗質樸。激疑設問可聚焦在四個方面:
“一切景語皆情語”,詩中的景物帶有詩人的主觀色彩,融入了詩人的情感和思想,這種寓景于情、借景抒情、融情入景、托物言志的表現(xiàn)方式創(chuàng)造了深遠的意境。“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自然景物營造了寧靜、凄涼的意境,這和詩人孤獨寂寞、超凡棄俗、孤傲自賞的感情恰當融合?!肮嗜宋鬓o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睙熁ê?,孤帆載憾,天際碧水帶走詩人無盡的思念,詩人依惜別之情,滲透在字里行間。教學《江畔獨步尋花》,要抓住“滿”“低”“流連”“自在”,體會春天繁花嬌艷似錦,彩蝶戲花翩翩起舞,黃鶯自由自在婉轉放歌,一片惹人心醉的鳥語花香。杜甫詩《旅夜書懷》“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抓住“細”“微”“?!薄蔼殹备形蚓拔锾卣?,月夜孤舟,微風陣陣,寂靜和孤獨籠罩,感受詩人漂泊的孤獨處境;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感受寫景的雄渾闊大,反襯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凄愴的心情。“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要分別品出怡然自得、斑斕絢爛、和諧寧靜之境?!熬秤尚脑臁?,只有入其“境”才能悟其“神”會其“意”,教學中要通過朗讀、聯(lián)想、想象、描述等方式,引導學生體會詩詞深遠優(yōu)美的意境。
古詩意象往往寓繁于簡,以高度濃縮的藝術形象誘發(fā)人們豐富的想象,產(chǎn)生奇特的審美效果。王維《送元二使安西》,“客舍”是羈旅者的伴侶,“楊柳”是離別的象征,兩件事物有意關合送別,和羈怨別恨連接在一起,呈現(xiàn)出黯然銷魂的情調。王維《山居秋暝》,通過對山水的描繪言志,“泉水、青松、翠竹、青蓮”都是詩人高尚情愫的寫照,是詩人理想境界的環(huán)境烘托,寫景以物芳而明志潔,寫人以人和而望政通。賈島的《尋隱者不遇》“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薄八伞薄吧健薄霸啤比齻€意象,寫出了隱者的超凡脫俗,行蹤難覓,讓我們感受到作者對隱者生活的向往和此行未遇的失望與惆悵。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痹娙斯录诺那楦泻途髲姷钠沸?,皆熔鑄在“千山、孤舟、蓑笠翁、寒江、雪”等意象中,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從整體上體會詩人借描寫江畔雪景、借歌詠“寒江”的漁翁,寄托自己清高和孤傲,抒發(fā)自己政治上失意的郁悶苦惱。
結合景物的狀態(tài)、色彩、色調、明暗等特點以及意象內(nèi)涵,領悟情景交融的意蘊,體會作者的思想情感。寫景詩有的純粹歌頌自然風物,表達愉悅之情,但更多的是“因景即理”,即就某一詩情或畫面闡明某種道理。李白《早發(fā)白帝城》“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快船快意,表達經(jīng)歷艱難歲月之后迸發(fā)的激情,經(jīng)歷艱險重獲新生的喜悅心情。蘇軾的《題西林壁》,在對西林的景物描寫之后發(fā)表了富有哲理的議論,“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說明“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深刻道理;葉紹翁的《游園不值》“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字面上描繪的是春景,實則給人以哲理的啟迪?!耙盎馃槐M,春風吹又生?!苯沂靖挥猩Φ氖挛锸遣豢赡绲牡览怼_€有的詩詞有所寄托,表達心中隱情,需對作者的身世,時代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做到知人論世,準確地領會詩人寫景所表現(xiàn)出的情感。杜甫的《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背酥苯芋w會到作者對山河自然的熱愛外,如果了解到此詩寫于安史之亂平定之后,就能體會到詩句飽含著的萬象更新的企盼和買舟東下的歡悅。
從詩詞整體出發(fā),不僅明了寫了什么景,還要知道用了什么方法寫景。留意寫景的季節(jié)、時間、角度、層次、色彩、音響、遠近、明暗、位置等。“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理解作者觀察景物的立足點和描寫景物的角度,遠近高低高俯仰的變化;“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把握作者繪形、繪聲、繪色描寫景物的方法;“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感知動靜結合描寫景物的技巧;“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感知明暗對比;“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感知以小見大;“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與“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感知粗筆勾勒和細部描繪相結合的方法。另外,詩詞的修辭和表現(xiàn)手法欣賞不可或缺,如“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夸張、比喻手法使用的表達效果;要欣賞“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雄渾壯麗的意境,又要欣賞“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細致入微的捕捉和描摹;既要欣賞“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剛進豪情,又要欣賞“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的悠遠含蓄。漢樂府《江南》要感悟意象虛實相宜,因虛見實?!皩嵪蟆庇小吧徣~”和“魚”,“虛象”是采蓮女。蓮葉田田,魚戲葉間,是采蓮女的眼中之景。重迭復沓的“東”“西”“南”“北”,表面寫魚,實則是采蓮女四下觀魚的動態(tài)。古詩語言精粹凝練,字字璣珠,含蓄雋永,讀詩就要品出它的生動形象和精當達意?!按猴L又綠江南岸”“紅杏枝頭春意鬧”“笛弄晚風三四聲” “江楓漁火對愁眠”“綠”“鬧”“弄”“對”等傳神字眼的精妙用法都需要用心品味。
抓住以上四點,準確把握“寫景抒情”詩詞在塑造形象、表現(xiàn)手法、表達感情、運用語言的特點,精心設計具有針對性和啟發(fā)性的精準問題,用問題切入學習內(nèi)容,推動學習流程,促進深度思考,是引導學生進入古詩詞佳境的有效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