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爾曼·黑塞對“教養(yǎng)”的定義并非我們熟知的“思想道德的外現(xiàn)”,而是“自我意識的增強和擴展”,有點費解,值得深究。
我們幼小時,是沒有“自我意識”而只有“我”的,即嬰兒還沒有意識到除“我”之外的其他東西,還處于所謂“自我中心”意識階段。然后在外物、其他人的不斷“刺激”下,我們慢慢認識到:原來“我”之外,還有這個、那個,還有這人、那人……然后,世界作為“我”的參照物,越來越豐富、清晰,我們對“自我”的認識也就漸漸豐富、清晰,這種對世界認知的“增強和擴展”,與“自我意識的增強和擴展”同步成長。
我們的知識慢慢增多,我們的閱讀慢慢豐富。我們慢慢懂得:原來,“我”跟張飛是不一樣的,“我”跟林黛玉是有一點相似的;做事業(yè)就像西天取經(jīng)一樣,要歷經(jīng)磨難;人要自尊自愛才能獲得幸福,就如簡·愛一樣……
在與外物、與他人的不斷對話中,我們的“自我意識”逐漸形成,即我們慢慢形成自己看世界、看人生的意見:我們看到了屬于自己的豐富多彩的人生?!谌说某砷L過程中,恐怕沒有比這個發(fā)現(xiàn)更激動人心的了,然后我們會為它的豐富而努力,于是才有可能給我們帶來“更多更大的幸福”。
因為我們不可能離開世界、離開其他人而存在,我們對它們,對自己與它們的關系,理解得越深刻,彼此間的相處才會更和諧、更美好,才更有可能獲得人生的幸福。反之,一個只知道自己的人,一個對世界、對人生認知膚淺的人,一個始終沒有形成“自我意識”、沒有“自己的世界、人生”的人,你認為他能得到“更多的幸?!眴??
這就是“教養(yǎng)”的深刻內(nèi)涵、獲得途徑及對人的重要意義。對身心正在成長中的中學生來說,無疑更具“建設意義”。用赫爾曼·黑塞的話說就是:“……領略人類所思、所求的廣闊和豐盈,從而在自己與整個人類之間,建立起息息相通的生動聯(lián)系,使自己的心臟隨著人類心臟的跳動而跳動?!?/p>
所以,教養(yǎng),首先是學習,我們要不斷地向人類中的優(yōu)秀者學習,在人類中認識“我”應有的定位;然后,才有可能“享受更多更大的幸福”,即探究“我之于人類”的意義,為人類的“教養(yǎng)”創(chuàng)造、增添你的新內(nèi)容。
瑞安中學 黃華偉 (特級教師)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