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志英,丁旭鋒,馬年娣,史卿菁
(宜興市婦幼保健院,江蘇 無錫 214200)
據相關研究報道[1],孕婦的心血管系統(tǒng)會隨著妊娠期發(fā)生相應變化,甚至有部分孕婦在妊娠期中可發(fā)生與妊娠有關的心血管疾病,例如圍產期心肌病、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等,對母嬰健康構成威脅。尤其是多囊卵巢綜合癥孕婦因自身合并排卵障礙,以及血糖與血脂等各種代謝紊亂,易引發(fā)毛細血管內皮細胞損傷,現(xiàn)已引起了臨床醫(yī)療工作者的密切關注。經過臨床的研究發(fā)現(xiàn)通過檢測多囊卵巢綜合癥孕婦孕期的D-二聚體、C反應蛋白水平的情況,有助于采取相應的措施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發(fā)生[2],筆者在工作中選出我院部分多囊卵巢綜合癥孕婦與正常孕婦,對孕婦以上指標水平進行檢測,現(xiàn)將結果做如下總結。
選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3月期間收治的66例多囊卵巢高綜合癥孕婦設為觀察組,同時選取同一時期正常孕婦66例設為對照組。納入標準:(1)觀察組孕婦均經病史詢問、B超、激素測定或腹腔鏡等檢查確診為多囊卵巢綜合征;(2)兩組孕婦均為首次足月妊娠;(3)孕婦家屬均閱讀此次研究相關材料,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合并嚴重肝腎不全、心腦血管等疾病孕婦;(2)合并內分泌系統(tǒng)疾病孕婦。觀察組:66例孕婦;年齡最小為23歲,年齡最大為34歲,平均年齡為(28.64±0.87)歲;孕周最短為1 0 周,孕周最長為3 7 周,平均孕周(25.49±10.78)周。對照組:66例孕婦;年齡最小為23歲,年齡最大為34歲,平均年齡為(28.70±0.79)歲;孕周最短為10周,最長為37周,平均孕周(25.51±10.83)周。兩組以上資料不存在顯著差異(P>0.05)。
兩組孕婦在孕早期(1 0 周~1 2 周)、中期(28周~32周)與晚期(34周~37周)分別接受D-二聚體、C反應蛋白、血糖檢測。檢測方法:(1)D-二聚體:于清晨孕婦空腹狀態(tài)下取8 mL靜脈血,應用我院希森美康血凝分析儀進行測定;(2)C反應蛋白:于清晨孕婦空腹狀態(tài)下取5 mL靜脈血,放置于真空采血管進行檢測,采用國賽特定蛋白分析儀進行測定;(3)血糖:在患者晨起空腹狀態(tài)下采血,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進行測定。
在孕早期、中期與晚期對兩組D-二聚體、C反應蛋白與血糖水平進行檢驗,并對比分析。
均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此次研究數據,計量資料以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行x2檢驗;若結果為P<0.05,表明組間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3]。
經觀察發(fā)現(xiàn),兩組孕期D-二聚體水平均呈現(xiàn)不同程度的提升趨勢,兩組孕早期與中期增幅無顯著差異存在(P >0.0 5),但兩組孕晚期增幅存在顯著差異(P<0.05),見表1詳細數據。
經觀察發(fā)現(xiàn),兩組孕期C 反應蛋白水平均呈現(xiàn)不同程度的提升趨勢,兩組孕早期與中期增幅無顯著差異存在(P>0.05),但兩組孕晚期增幅存在顯著差異(P<0.05),見表2詳細數據。
表1 兩組孕期D-二聚體水平對比(ng/mL,
表1 兩組孕期D-二聚體水平對比(ng/mL,
注:與本組孕早期比較,aP<0.05(差異顯著);與本組孕中期比較,bP<0.05(差異顯著)。
組別 n 孕早期 孕中期 孕晚期觀察組 66 543.48±2.29 806.14±2.38a 1109.68±3.75b對照組 66 545.27±2.34 796.35±2.16a 769.15±3.52b t - 0.34 2.457 16.85 P - >0.05 >0.05 <0.05
表2 兩組孕期C反應蛋白水平對比(mg/L,
表2 兩組孕期C反應蛋白水平對比(mg/L,
注:與本組孕早期比較,aP<0.05(差異顯著);與本組孕中期比較,bP<0.05(差異顯著)。
組別 n 孕早期 孕中期 孕晚期觀察組 66 5.13±3.15 8.69±3.59a 13.55±3.87b對照組 66 3.23±2.10 5.64±3.76a 6.79±3.52b t - 1.62 1.35 5.48 P - >0.05 >0.05 <0.05
經觀察發(fā)現(xiàn),兩組孕期血糖水平雖均呈提升趨勢,但兩組孕期血糖水平較接近,并且無顯著差異存在(P>0.05),見表3數據。
表3 兩組孕期血糖水平對比(mmol/L,
表3 兩組孕期血糖水平對比(mmol/L,
注:與本組孕早、中期比較,cP>0.05(差異不顯著)。
組別 n 孕早期 孕中期 孕晚期對照組 66 3.16±1.22 4.36±1.34c 5.45±1.19c觀察組 66 3.18±1.10 4.44±1.29c 5.50±1.31c t - 0.76 0.69 0.37 P - >0.05 >0.05 >0.05
多囊卵巢綜合癥是好發(fā)于育齡期女性的一種內分泌代謝異常疾病,發(fā)病后以不孕、月經周期不規(guī)律等為主要臨床癥狀[4]。據相關研究報道[5],多囊卵巢綜合癥患者多合并血糖與血脂異常等代謝紊亂現(xiàn)象,易為機體血管病變的發(fā)病提供機會,尤其是肥胖的多囊卵巢綜合癥患者機體微血管可通過抵抗胰島素增添心血管風險事件發(fā)生的幾率,促使臨床醫(yī)療工作者對多囊卵巢綜合癥患者予以高度關注。
孕婦在妊娠期間發(fā)生的各種心血管疾病對于母嬰健康均可造成嚴重威脅,這是由于在孕周增加的同時,胎盤分泌甾體激素也會隨之發(fā)生變化,并加大母體的循環(huán)血容量,在這種情況下可加重孕婦的心血管負擔,進而誘發(fā)心血管疾病。而多囊卵巢綜合癥患者在妊娠期前,自身已存在諸多不利因素,在孕后可加劇對心血管功能造成的損害[6]。因此,多囊卵巢綜合癥孕婦較正常孕婦更易發(fā)生心臟功能不全的現(xiàn)象,并且孕婦機體在心功能不全早期能夠利用代償機制進行調節(jié),導致孕婦無顯著臨床癥狀存在,由此可見及時應用有效的方式對孕婦心臟功能進行檢測對于孕婦的分娩顯得極為重要。
據臨床研究,已有學者發(fā)現(xiàn)在多囊卵巢綜合癥孕婦孕期中檢測D-二聚體、C反應蛋白水平,可從中分析孕婦發(fā)生心血管疾病的風險[7],并做好各項預防措施為孕婦在孕期提供健康保障。具體來說,D-二聚體是一種特異性產物,由纖維蛋白溶解系統(tǒng)降解血栓后形成,大量研究表明通過觀察D-二聚體水平可反應體內出體內繼發(fā)溶栓存在與血栓形成的情況,因此D-二聚體可作為判斷人體內血栓形成的一種重要標記物。筆者通過查閱大量研究資料發(fā)現(xiàn),D-二聚體水平變化與女性孕激素與雌激素水平變化具有一定相關性,正常孕婦D-二聚體水平會隨著孕周的增加而升高,通常是因孕婦血容量增大、孕期需氧量等因素對血管內皮造成損害,進而釋放了大量的組織因子重新激活體內凝血系統(tǒng)[8],以此促進D-二聚體水平的升高。因此嚴密監(jiān)測D-二聚體水平在預測心血管疾病方面上具有積極意義。C反應蛋白是一種非特異性標志物,以人體肝臟為主要來源,該指標水平通常在急性炎癥發(fā)生時升高,并且與心血管的發(fā)病密切相關。因此,臨床一致認為C反應蛋白水平越高,則發(fā)生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性則越大。此次研究中多囊卵巢綜合癥孕婦在孕晚期C反應蛋白水平顯著高于正常孕婦,筆者認為臨床在多囊卵巢綜合癥孕婦孕晚期應高度關注孕婦的C反應蛋白水平,并且不可忽視C反應蛋白在預測心血管疾病方面上的重要作用[9],確保及時發(fā)現(xiàn)孕婦C反應蛋白水平的升高,并進行相應的處理后以實現(xiàn)預防心血管疾病發(fā)生的目標。結合本研究結果,兩組孕期D-二聚體與C反應蛋白水平均呈現(xiàn)不同程度的提升趨勢,兩組孕早期與中期增幅無顯著差異存在(P>0.05),但兩組孕晚期增幅存在顯著差異(P<0.05);同時,兩組孕期血糖水平雖均呈提升趨勢,但兩組孕期血糖水平較接近,并且無顯著差異存在(P>0.05)。此次研究結果與劉萍[10]等研究結果基本一致,進而驗證了此次研究的可信度與科學性,同時也說明心血管疾病在多囊卵巢綜合癥孕婦中發(fā)生的可能性顯著高于正常孕婦,有效檢測孕婦的D-二聚體與C反應蛋白對心血管疾病的發(fā)生具有提示作用。
總而言之,多囊卵巢綜合癥孕婦的心血管系統(tǒng)功能較正常孕婦更易受損,臨床應予以高度關注,通過嚴密監(jiān)測孕婦的D-二聚體、C反應蛋白提前分析孕婦發(fā)生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性,并做好預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