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志娟
利用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關系的實驗裝置,可以開展不同的實驗.對比這些實驗我們發(fā)現(xiàn);實驗思路、步驟和方法大致相同,但細節(jié)方面卻不盡相同.出于不同的實驗目的,我們用同一套裝置時需要重新思考探究本文列舉幾道例題,對比這些實驗,總結各個實驗各自的特點,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
例1 某實驗小組用如圖1甲所示裝置測量木板對木塊的摩擦力所做的功。實驗時,水塊在重物牽引下向右運動,重物落地后,木塊繼續(xù)向右做勻減速運動。圖乙是重物落地后打點計時器打出的紙帶,紙帶上的小黑點是計數(shù)點,相鄰的兩計數(shù)點之間還有4個點(圖中未標出),計數(shù)點間的距離如圖乙所示。已知打點計時器所用交流電的頻率為50HZ。
(1)可以判斷紙帶的_____(填“左端”或“右端”)與木塊連接。
(2)根據(jù)紙帶提供的數(shù)據(jù)可計算出打點計時器在打下A點、B點時木塊的速度。νA=_________m/s,νB=_________m/s,(結果保留兩位有效數(shù)字)
(3)根據(jù)紙帶提供的數(shù)據(jù)可計算出木塊在AB段減速運動的加速度a=______m/s2,方向向______(填“左”或“右”),則木板對木塊的動摩擦因數(shù)μ=_______.(結果保留兩位有效數(shù)字)
(4)要測量在AB段木板對木塊的摩擦力所做的功和A點到B點動能的變化量,還應測量的物理量是_____。
A.木板的長度L
B.木塊的質量m1
C.重物的質量m2
D.A、B之間的距離x
(5)驗證在AB段動能定理成立的關系式可表示為_______。(用題中所給的物理量的符號表示)
答案
(1)右端
(2)0.72 0.97
(3)0.64 向左 0.065
(4)BD
(5)
解析 (1)重物落地后,木塊在摩擦力的作用下繼續(xù)做勻減速直線運動,相鄰計數(shù)點間的距離逐漸減小,紙帶向右運動,故右端連著小木塊。
(2)紙帶上各計數(shù)點之間的時間間隔T=0.02s×5=0.1s,由勻變速直線運動的推論得:打A點時的速度:
例2 某實驗興趣小組為測一遙控電動小車的額定功率,進行了如下實驗:
①用天平測出電動小車的質量為0.4kg;
②將電動小車、紙帶和打點計時器按如圖2所示安裝;
③接通打點計時器(其打點周期為0.02s);
④使電動小車以額定功率加速運動,達到最大速度一段時間后關閉小車電源。待小車靜止時再關閉打點計時器(設在整個過程中小車所受的阻力恒定)。
在上述過程中,打點計時器在紙帶上所打的點跡如圖3甲、乙所示,圖中0點是打點計時器打的第一個點。
請你分析紙帶數(shù)據(jù),回答下列問題:
(1)該電動小車運動的最大速度為________m/s;
(2)該電動小車運動過程中所受的阻力大小為______N;
(3)該電動小車的額定功率為______W。
答案(1)1.50(2)1.60(3)2.40
解析 (1)根據(jù)紙帶可知,當所打的點點距均勻時,小車勻速運動,牽引力等于阻力,此時速度最大,最大速度為:
例3某學習小組在“探究速度隨時間的變化規(guī)律”的實驗中,用如圖4所示的氣墊導軌裝置來測小車的加速度,由導軌標尺可以測出兩個光電門之間的距離L,窄遮光板的寬度為d,窄遮光板依次通過兩個光電門的時間分別為t1、t2。
(1)通過兩個光電門的瞬時速度分別為ν1=________,ν2=________。在計算瞬時速度時應用的物理方法是_______。(填“極限法”“微元法”或“控制變量法”。
(2)滑塊的加速度可以表示為a=_______(用題中所給物理量表示)。
(3)實驗中_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將氣墊導軌的一端墊高來平衡摩擦力,但若近似認為細線對小車的拉力與重物重力大小相等,則重物的質量m與小車的質量M間應滿足的關系為_________。
(4)該學習小組經分析討論后發(fā)現(xiàn),實驗不僅可以測出滑塊的加速度,還可用上述實驗裝置來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為此還需測量的物理量是_____和______,機械能守恒的表達式為_____(用題中所給物理量和測量的物理量表示)。
(5)實驗中,釣碼減少的重力勢能總是略大于系統(tǒng)增加的動能,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
(5)空氣阻力做功的影響
解析 (1)由于遮光條通過光電門的時間極短,可以用平均速度表示瞬時速度。根據(jù)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位移公式求出滑塊的加速度。
(3)由于氣墊導軌上的滑塊已經實現(xiàn)與導軌脫離,因此滑塊與導軌間已經不存在摩擦力的作用,但若近似認為細線對小車的拉力與重物重力大小相等,必須滿足沙桶質量m遠小于滑塊的質量M。
(4)根據(jù)功能關系得重力做功的數(shù)值等于重力勢能減小量。要注意本題的研究對象是系統(tǒng)。系統(tǒng)的總動能變化為:
(5)雖然導軌于滑塊間的摩擦力不存在了,但空氣對滑塊的阻礙作用仍然不可避免,空氣阻力對滑塊所做的功使得系統(tǒng)的機械能稍微的減少了。
相同的實驗裝置,設計不同的實驗,考察實驗的相關知識,反推實驗細節(jié)的設計,需要理論聯(lián)系實際深入思考。從實驗的設計層面,宏觀把握實驗的思路,才能真正地理解實驗,做到舉一反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