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晶一
心理學認為,教育過程是一個十分復雜的動態(tài)過程,受教師、學生、環(huán)境諸因素的影響,總處于不斷變化之中。教師要想自如地駕馭這個復雜多變的動態(tài)系統(tǒng),就必須掌握教育智慧。教育教學中預想不到的突發(fā)事件常常使一些教師,特別是年輕教師,感到十分頭痛和煩惱。因為這種突發(fā)事件,他們事前沒有思索過,由于知識經(jīng)驗的不足,所以有時老師只會一味地批評指責,結(jié)果常常適得其反。
在講授五年級上冊Module 7 Unit 1 He cant see.這節(jié)課時,我第一次沖學生吼。當我呈現(xiàn)一幅奔馬的圖片,想要引出“The horse can run fast.”時,班里平時最讓我頭疼的學生小林(化名)做出了馬快速奔跑的動作,并發(fā)出了馬叫聲,惹得全班同學哄堂大笑,有的同學甚至也做起了相同的動作……我被這混亂的課堂打斷了思路,忘記了原本要說的話。于是我沉下臉,厲聲說道:“都坐好!課堂紀律還要不要?課還要不要上?不愿意上給我出去!”我吼得很大聲,學生見我發(fā)了火,這也是第一次見我發(fā)火,頓時鴉雀無聲。始作俑者——小林,那個平時班里最活躍的男生,原本興奮的雙眸瞬間失去了光彩……之后的那節(jié)課,呈現(xiàn)句型、句型練習,雖然按部就班,但我總覺得少了些什么,是活躍的課堂氣氛?還是學生踴躍的回答?
下課后,我回到辦公室,憤憤不平地和同事聊起這件事,王老師給我指出這節(jié)課最大的一個不足,也是許多年輕老師的通病:不能合理處理課堂上的突發(fā)事件,沒有有效地利用課堂上的教育資源——學生的“起哄”。在學習“can”這個句型時,小林做出了馬奔跑的動作,說明他肯定明白了“馬能跑得快”這一能力。當時我只想到他起哄擾亂課堂秩序訓斥他,卻沒想到正是因為小林思維敏捷、接收新知識能力強,才會一出現(xiàn)圖片便做出了相應的動作,更沒有想到可以好好利用這個資源:本節(jié)主要是用can和cant表達能力,在練習時,我們可以采用小林的方法:當你會做某事時,便做出相應的動作,如I can jump high!學生便可以做出跳得高的動作。這樣重點句型的學習也不會那么枯燥無味,課堂氣氛也會變得活躍起來。
在這節(jié)課之后,我反思了很多。在課堂上,類似的“節(jié)外生枝”的小事會發(fā)生很多,與教師的課前預設大相徑庭。如果教師不能靈活處理這些問題,就會造成僵局,傷害學生感情,導致教育教學工作上的挫折和失敗。正如教育家蘇納波林所說:“教師缺少了所謂的教育機智,無論他怎樣研究教育理論,永遠也不能成為一個優(yōu)秀的實踐的教師?!睂W生在課堂上總會有這樣那樣的心理活動,從而出現(xiàn)各種各樣擾亂課堂紀律,分散注意力的現(xiàn)象,有時會使一節(jié)精心準備的課被攪得一塌糊涂。面對如此情況,教師尤其是年輕教師該怎樣做呢?
第一,教師要保持冷靜的頭腦。面對一些課堂突發(fā)事件,許多老師都會怒發(fā)沖冠,采用大聲喝斥“罪魁禍首”,甚至把他趕出教室的處理方法。那樣去維持課堂秩序好像很有效,但對課堂氣氛和師生情緒的影響很大,因而對教育教學效果也有直接的負面影響,因此是不可取的。正所謂“沖動是魔鬼”。教師不要輕易認定學生是故意搗亂,遇事要不急不躁,沉著冷靜,保持清醒的頭腦,控制住自己的情緒,不要僅憑自己一時的感情沖動表露自己的喜怒。只有這樣,教師才能認清問題的本質(zhì),才能捕捉來自學生的有價值的信息,從而獲得解決問題的妙方。
第二,教師要以尊重愛護學生為出發(fā)點,用愛心和耐心對待課堂突發(fā)事件。美國優(yōu)秀教師羅恩·克拉克在《教育的55個細節(jié)》中告訴我們,每個孩子都有其獨特的天賦和可塑性,只要教師善于引導和培養(yǎng),壞學生也會變成有出息的孩子。中小學生的自尊心較強,他們十分渴望得到教師的信任和尊重,即使有了差錯也希望得到諒解。教師應堅信每個學生都是可以教育好的。在處理偶發(fā)事件時,教師要注意把嚴肅善意的批評與鼓勵結(jié)合起來,把“盡量多的要求”與“盡可能多的尊重”結(jié)合起來。這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教育,這首先是關(guān)懷備至的,深思熟慮的,小心翼翼的觸及年輕的心靈?!痹谶@里,誰更有愛心和耐心,誰就能獲得成功。
第三,最重要的是教師教育智慧的積累與合理的運用。在通常狀況下,教育智慧表現(xiàn)為教育者對教育現(xiàn)象的敏感和隨機應變靈活處置事務的能力。教育智慧并非“雕蟲小技”,可以信手拈來,而是一個教師瞬間的智慧性行動,是教師的一種特殊才能,它是一種來自靈魂深處的與教師的為人處世息息相關(guān)的知識。這種才能并非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需要教師長年累月的不斷積累才能達到靈活運用的境界。年輕教師要不斷鍛煉自己敏銳的眼睛和敏感的思維,積極地去觀察了解學生的性格特征以及其心理特點;更要注重培養(yǎng)自己隨機應變靈活處事的能力。在面對偶發(fā)事件時,教師要注意發(fā)現(xiàn)和挖掘事件本身所表現(xiàn)出的積極意義,然后或順勢把學生引向正路,或逆勢把學生拉向正軌。在處理完這些事件后,更不能就這么算了,要及時對自己處理這些問題的方法與手段進行深刻地反思,不斷地加以總結(jié),甚至做好筆記。在這樣不斷實踐總結(jié)的過程中,教育智慧才能一點一滴地積累增多直至靈活運用。
總之,課堂是活的,即使最充分地預設,也有“節(jié)外生枝”的動態(tài)生成。每個教師都要有強烈的資源意識,去努力開發(fā),積極利用,應多一點對學生學習過程的關(guān)注,多一點對學生錯誤的關(guān)注,多一點對學生獨特感悟的關(guān)注。當課堂上出現(xiàn)了所謂的意外事件或不和諧的聲音,巧用教學智慧把它作為一種課程資源加以開發(fā),并能把它納入正常的教學進程來有效使用,這樣不僅能圓滿完成預設的任務,而且能生成并完成新的教學任務。課堂也就會因“生成”而更加充滿智慧、更加豐富多彩、更加情趣盎然。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