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振國
摘 要:所謂強化,從其最基本的形式來講,指的是對一種行為的肯定或否定的后果(獎勵或懲罰),它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會決定這種行為在今后是否會重復發(fā)生。結合兩個教學案例分析正強化與負強化在教學中的應用效果,并反思不同強化方式的特點,鼓勵教師在教育教學中要多用正強化,善用負強化,將教師的強化手段轉為學生的內化效應。
關鍵詞:正強化;負強化;體育課
一、案例一:課后懲戒,一舉兩得
班上有三個特別調皮的孩子,因為個頭不高,所以被安排站在隊尾。他們自以為離老師最遠,總是做些與課堂無關的小動作,被點名批評,還要互相推卸一番,往往因為教育他們而浪費掉很多課堂時間。為了不影響整體教學,有時只能暫時壓下內心的怒火,繼續(xù)輔導其他學生,但心里在暗暗計劃下課的懲罰。一次下課后,我留下三人,說:“你們三個剛剛練習做得不錯,能不能給老師展示一下?”他們三人一聽,知道東窗事發(fā),不敢說話。“為了彌補你們在課上浪費的時間,我們就把課下的時間充分利用起來,把沒做好的練習再做一遍?!睂W生自知理虧,只好認命地跟著我做練習。經過一段時間的課后加練,既解決了他們技能差的問題,也解決了他們紀律差的缺點。
二、案例二:發(fā)揮“班干”的引領作用
每個學生都想當班干部,那么,什么樣的人可以做班干部呢?我通過反向引導,讓學生知道學習好、紀律好、上課認真聽講,練習積極主動的學生才能當選班干部。我在班上設立了體育委員、體育課代表、小組長等職務。為了讓學生不斷保持競爭熱情,我給所有職務都設置了固定任期,并實行彈劾制度,超過半數的學生反對某位班干部,則進行重新競選。經過半學期試行,學生的熱情始終高漲,在這種良性循環(huán)的作用下,整個班級的學風都變好了。
三、分析及反思
1.教育要善用負強化
方法一來源于斯金納的負強化理論,是指通過某種不符合要求的行為所引起的不愉快的后果,對該行為予以否定。在這里,行為是違反課堂紀律的行為,后果便是增加課后練習時間。懲罰是負強化的一種典型方式,且有著極其顯著的優(yōu)點:見效快。如案例中的王某等三位學生在一次懲罰后,明顯改變了課堂行為習慣。但是這種懲罰的方式最難的是掌握一個度,力度小了,無法讓學生印象深刻。長此以往,學生對力度小的懲罰產生了抗體,懲罰將再無用武之地。相反,力度大了,也很麻煩,懲罰和體罰往往是一線之隔,很多老師因為微小的誤差,觸碰到“高壓線”,不僅對學生心理造成影響,對老師的發(fā)展也是一種阻礙。
怎么把握好懲罰的度呢?首先需要教師在懲罰過程中堅持兩個原則:一是公平對待,二是及時反饋。
公平是進行懲罰的根本要求。要做到公平,教師必須一視同仁。一個“好”學生和一個“差”學生在課上發(fā)生爭執(zhí),不能本能地偏向“好”學生。
第二個原則是及時反饋。這里包含兩層意思,第一種是指懲罰要及時。在教學中,發(fā)現學生違反課堂紀律一定要及時懲罰和糾正,讓他意識到我是因為這個錯誤受懲罰的,這樣就能降低其犯錯的概率。第二種意思是及時應對學生的反應。一旦發(fā)現學生出現對抗情緒、沮喪情緒,教師應根據學生的性格做出判斷是否停止懲罰,并通過表揚的方式將其從極端情緒中拉回來。
2.教育應多用正強化
方法二來源于斯金納的正強化理論,當人們采取某種行為時,能從他人那里得到某種令其感到愉快的結果,這種結果反過來又成為推進人們趨向或重復此種行為的力量。學習好、紀律好就可以當班干部,做了班干部我就能協助老師管理班級,管理班級需要上課認真聽講,練習積極主動,依次形成良性循環(huán)。正強化比負強化更有效,且沒有副作用,因此教師應多采用獎勵的方式改善學生的學習習慣。進行獎勵的時候要注意以下三點。
(1)抓住學生的閃光點
俗話說,是金子總會發(fā)光的,我們教師的責任就是發(fā)現這些閃光點,不斷幫助學生放大優(yōu)點,直到學生能將閃光點內化為自己特有的品質。
(2)獎勵必須公平
獎勵的公正性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教師應當以學生學業(yè)和道德兩方面的表現為獎勵依據。其次獎勵的規(guī)則和內容要建立在師生達成共識的基礎上。
(3)獎勵講究平衡
教師慣用的獎勵分為物質獎勵和精神獎勵,在這里一定要重視兩種獎勵方式的結合,單一的物質獎勵容易讓學生滋生物欲至上的心理,長期下來,學生就會不認可或厭煩,導致正強化導向功能弱化。同時不管何種方式,都要注意節(jié)制,過度獎勵導致的寵溺,是對學生錯誤的引導。
教育的方式方法多種多樣,不是每個學生都適合同一種教育方式,關鍵是看是否符合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及其獨特性,對癥下藥,按需教育??偠灾ㄟ^教師的各種正、負強化手段,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學習觀、人生觀、價值觀,才是教育的本源。
參考文獻:
余江敏.斯金納的強化理論及其在教學中的運用[J].曲靖師范學院學報,2001,20(1):92-109.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