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麗蘋
(河北師范大學文學院,河北 石家莊 050024)
目前學界對東坡詩、詞的研究都較為深入、具體,但翻看近二十年來學界關(guān)于范成大的研究成果,我發(fā)現(xiàn)對范成大的研究多集中在對范成大生平、思想、詩歌這三個方面的研究。石湖詞的相關(guān)研究成果還比較少。在著作上,主要有黃畬校注的,由齊魯書社出版的《石湖詞校注》;臺灣張劍霞所著的《范成大研究》;以及年陳如江的《唐宋五十名家詞論》。在論文方面,較為重要的有華嚴發(fā)表于《詞學》上的《論石湖詞》。這篇文章把石湖詞劃分為青年、中年、老年三個階段,分別描述了石湖詞在各個階段的特點。另外,近些年只有三篇關(guān)于石湖詞的碩士論文。綜上所述,石湖詞研究是范成大研究的一個相對薄弱的環(huán)節(jié),具有較大的開拓空間。尤其是沒有一個專著或一篇文章系統(tǒng)探討石湖詞對東坡詞的接受情況。
《范石湖集》是范成大親自編成的。其中包括近兩千首詩作和《石湖詞》一卷,雖然散佚后的石湖詞僅剩下一卷,但這一百零三首詞作卻蘊含了范成大非常豐富而細膩的情感,記錄了詞人許多瞬間的情愫,具有很高的藝術(shù)價值。范成大的詞作有著自己獨特的風貌,不應(yīng)總是籠罩在其詩作的光環(huán)之下。因此,這篇文章從石湖詞對東坡詞接受的角度探討其藝術(shù)特色及價值。王易在《詞曲史·析派》中言:“近稼軒而實導源于東坡者,有張孝祥、范成大、陸游?!碧K軾和范成大是北宋和南宋時期非常重要的兩個詞人兼詩人。范成大的詞作無疑受到了蘇軾的影響。研究石湖詞對東坡詞的接受,不僅能考察范成大在中年時期詞風轉(zhuǎn)變的重要原因,也能考察東坡詞在南宋詞壇的接受情況,畢竟范成大是蘇軾在南宋接受過程中的重要一環(huán)。
一
石湖詞對東坡詞的接受,首先表現(xiàn)在題材和內(nèi)容上對蘇詞的學習與繼承。我們從個別語句的借鑒;寫景、詠物、田園等題材的學習;抒寫個人情趣與志向,這三個方面來探討。我們首先選取幾首作品來比較一下:
“會挽彫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薄K軾《江城子·密州出獵》
“碧城凝望,高樓縹緲西北。”——范成大《念奴嬌》
“夜來幽夢忽還鄉(xiāng)。小軒窗,正梳粧?!薄K軾《江城子》
“小軒今日開窗了,揉藍染碧綠堦草。” ——范成大《菩薩蠻》
前兩首作品都包含著“西北”“望”的字眼。都表達了向西北方向眺望的意思,而后兩首作品中,范成大《菩薩蠻》中“小軒今日開窗了”明顯是對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中的“小軒窗,正梳妝”的仿照。范成大的百余首作品中隨處可見與東坡詞作的相類似的字眼,很明顯對東坡詞有繼承和學習的痕跡,在此不一一列舉。
石湖詞作中的寫景詞雖然不多,但也蘊含了石湖細膩的情感?;蚴潜磉_對自然山水的熱愛,或是抒發(fā)依依不舍之情,亦或是展現(xiàn)面對美好風光時內(nèi)心的波動。
石湖經(jīng)常會沉浸在美好的大自然中而無法自拔,除了整體自然景觀進行描摹,也會對自然中的某一個景物特寫。如在《鷓鴣天》中對雪梅的描寫:
“壓蕊拈鬚粉作團,疎香辛苦顫朝寒。須知風月尋常見,不似層層帶雪看。
春髻重,曉眉彎。一枝斜並縷金旙。酒紅不解東風凍,驚怪釵頭玉燕乾。”
這首作品著重描繪了傲雪的寒梅,“春髻重,曉眉彎。一枝斜并縷金播”展現(xiàn)了梅花傲霜開放的靈動姿態(tài),而“疏香辛苦顫朝寒”則刻畫了梅花不畏嚴寒綻放枝頭的堅強形象。
石湖詞對東坡詞的接受還表現(xiàn)在善于抒發(fā)自己的真情實感。把自己的真實的人生體驗融入詞中。王兆鵬先生將唐宋詞史上的抒情方式分為三種類型:一是溫庭筠創(chuàng)建的“花間范式”、二是由蘇軾定型的“東坡范式”、三是由周邦彥建立的“清真范式”。考察范成大的詞,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在范成大的詞作中,對現(xiàn)實社會、人生的感受,表現(xiàn)出對“東坡式”的接受。主要表現(xiàn)為感受事物的能力加強、強化了主體意識。眾所周知,蘇軾在其作品中善于抒發(fā)自己真實細膩的情感,如《江城子·密州出獵》:“老夫聊發(fā)少年狂……”中表現(xiàn)出的渴望以身報國、馳騁疆場的豪情壯志。以及我們在《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中感受到的那種樂觀自信、超然自適的人生觀。
二
關(guān)于石湖詞風,學界存在多種不同的看法,孔凡禮認為石湖詞“有《花間詞風》”。周汝昌則在《范石湖集·前言》中寫到:“風姿時變,不主一格,而又頗有獨到”。黃聲儀則在《石湖詞研究及箋注》一文中把石湖詞風劃分成兩個階段,前期以豪放為主、后期以閑適為主。結(jié)合前人研究成果,加之對石湖生平、思想的把握,以及對石湖詞的文本細讀的基礎(chǔ)上,本文認為石湖詞風由前期以溫婉勝,中年以后則以清曠為主,而且其詞風轉(zhuǎn)變是在對東坡詞的逐步接受過程中完成的。
宋徽宗在崇寧二年(1103)下令銷毀三蘇、黃、秦等人著作,又在宣和六年(1124)下令禁止收藏蘇、黃文集,但是高、孝二宗一改前朝對待蘇軾的態(tài)度,“高、孝兩朝皇帝及理學人士對‘蘇學’的大力提倡直接刺激了‘蘇學’的復興?!K學’復興對于南宋初中期詞學發(fā)展之走向具有極關(guān)重要之作用?!碑斎怀松厦孢@兩點原因之外,還有一點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南宋詞人們對蘇軾的人生態(tài)度及其文學貢獻的情感體認。范成大對蘇軾的豪放詞風的接受始于對蘇軾為人的認可。蘇軾以其灑脫曠達的心態(tài),對社會生活中種種不合理的現(xiàn)象懷有一種包容的態(tài)度,而與蘇軾有著相似經(jīng)歷、相同情感體驗的范成大,在接受了蘇軾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之后,詞作中便有了更為深刻的內(nèi)涵,詞作的風格也隨之發(fā)生了變化。
王水照《宋代文學通論》中評價蘇軾一生詞風的變化說道:“早期任杭州通判時與前輩詞人張先等交游唱和,詞作風格就與張先詞風相近,清麗瀟灑”,“中期自任密州知州至離開黃州之前,詞風于超曠中間寓悲郁之情”,“晚期詞風淡泊,間有談玄說理。”聯(lián)系上文中對石湖詞藝術(shù)風格的分析,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中年以后的石湖詞與東坡詞風明顯相通。
在詞風的發(fā)展過程中,蘇軾開辟了豪放派的先河,到南宋經(jīng)由辛棄疾等人的繼承,使得蘇軾的詞風得以延續(xù),并且從此確立的蘇辛一派。從而,在詞作風格上形成了豪放派和婉約派雙峰并峙的局面。范成大對蘇詞的接受并非是亦步亦趨、全盤接受,而是結(jié)合自身的性情與時代的特色,將各種因素融會貫通,從而形成自身獨特的清曠詞風。
三
蘇軾用寫詩的手法作詞,首開以詩為詞的先河,從而使詞的表現(xiàn)功能大大增強,甚至可以用來言志、抒情?!扒逶娊^俗,甚典而麗。搜研物情,刮發(fā)幽翳。微詞婉轉(zhuǎn),蓋詩之裔?!薄邦C示新詞,此古人長短句詩也?!碧K軾在這篇文章表達的觀點正是希望詞可以達到和詩一樣的境界?!澳纤问翘K詞研究與接受的發(fā)展期。靖康之難擊碎了詞人的繁華夢,也為時人重新認識接受蘇詞提供了契機。以辛棄疾為首,眾多詞人一改詞風,學習蘇詞精神,‘詩化’理論得以延續(xù)、發(fā)展,實現(xiàn)了蘇軾研究與接受第一次飛躍,初步形成接受蘇詞的熱潮。”東坡由逐漸被認可,甚至到后來被奉為經(jīng)典,與范成大等詞人的推動是分不開的。
“以詩為詞”的手法另一個典型的表現(xiàn)就是用典故。在蘇詞中我們隨處可見歷史典故。如我們所孰知的《江城子·密州出獵》一首詞中用到了兩個典故,上片中“親射虎,看孫郎?!睎|坡以孫權(quán)自比,贊嘆了自己的威猛。下片“何日遣馮唐?”又用到了漢文帝派遣馮唐去往云中赦免魏尚的典故,表達自己渴望受到君主提攜的急切心情。
東坡作詞不為演唱之用,而為供人案頭閱讀。東坡在有生之年都沒能將自己“以詩為詞”的主張推廣開來。直到靖康之難,更多的文人開始走上了用詞來抒發(fā)情感與志向的道路。詞至南宋,漸漸脫離音樂,“填詞者已不盡審音,詞漸成韻文之一體”。
在這樣一個大背景下,范成大仍然保留著自己對詞體協(xié)律可歌的追求。范成大在總體接受蘇軾的情況下,在詞的音樂性仍然保留著自己的特色。已有研究者指出:“范成大特別注重歌詞的音樂性,其自度曲和所填歌詞皆婉轉(zhuǎn)可歌?!苯缭凇栋迪恪返男蜓灾性?jīng)寫到:“辛亥之冬,予載雪詣石湖,止既月,授簡索句,且征新聲,作此兩曲,石湖把玩不已,使工妓隸習之,音節(jié)諧婉?!贝送?,白石還曾在《玉梅令》中說道:“石湖家自制此聲”,并邀范成大與自己一起填詞。從這些事例中,我們可以了解到石湖不僅喜歡填詞,而且他還有自度曲的情況,對音律了然于心。
總之,東坡詞在南宋詞壇的接受上有一個過程,而范成大則在這個過程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石湖總體上繼承了東坡的詞學思想并付諸實踐。石湖此舉,不僅豐富了石湖詞的內(nèi)涵與風格,也使得蘇詞在南宋得以進一步流傳。
綜上所述,詞體興盛于宋代,并且在宋代走到了詞體藝術(shù)的巔峰,無數(shù)詞作名家如雨后春筍般涌現(xiàn)。蘇軾可以說是北宋詞壇中最重要的一位。蘇軾在詞學思想以及創(chuàng)作實踐上較之前人都有所創(chuàng)新,然而蘇軾對于詞體發(fā)展的貢獻在當時并沒有得到廣泛的認可。后人對于蘇軾詞體創(chuàng)新有一個接受的過程,北宋時期只有少部分人贊同并實踐這蘇軾的詞學理論與方法,到了南宋接受并認可的人數(shù)大大增加,范成大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位,在范成大等人的推動和影響下,詞人們繼續(xù)發(fā)揚蘇軾的詞風,使蘇軾詞作在手法、風格等方面都得到了進一步傳播,也得到了廣泛的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