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恩岱
(四川旅游學(xué)院,四川成都 610100)
卡特福德(J.C.Catford)在《翻譯的語言學(xué)理論》中,把翻譯界定為“用一種等值的語言(譯語)的文本材料(textual material)去替換另一種語言(原語)的文本材料,并把追求另一語言中的等值成分視作翻譯的中心問題,從而提出翻譯理論的使命就是在于確定等值成分的本質(zhì)和條件。釋意派理論創(chuàng)始人達妮卡·賽萊絲科雛奇[1](Danica Seleskovitch),認為言語意義是翻譯的主題。根據(jù)這個理論,翻譯必須分為三類:1)詞匯含義的翻譯;2)句子含義的翻譯;3)篇章(discours)或話語含義的翻譯。在傳統(tǒng)的中文翻譯理論中,我們主張表達思想先于表達,即翻譯者在翻譯之前就知道文章的意義,他必須做到對意義的深層理解,而不僅僅是對應(yīng)單詞機械集合的表面理解,因為除語法練習(xí)外,任何篇章或文章都是檢驗語言能力的有效方式。
如果翻譯的對象是篇章的意義,對意義的理解將取決于讀者的語言知識,認知能力和百科知識的綜合運用。 只學(xué)到語言知識對于篇章的翻譯是不夠的。 例如,中國人表示感謝時說“您辛苦了!”,見面時說“您吃過呢?”如果直接翻譯成法文“Vous êtes fatigué(e).”“Vous avez mange?”,這顯然就是錯誤。又比如法語中“Les rats quittent le navire.” 指流行于中世紀航海時預(yù)判天氣的征兆,如果簡單譯為“老鼠從船上跑下來?!本捅磉_不出文化含義呢,“大難臨頭各自飛”剛好對應(yīng)上了。不僅不可能表達說話人想要表達的意思,而且要使說話人之間的交流更加困難。因為在兩種語言之間,即使語言的能指意義相同,所表示的所指意義卻常常不同。 心理學(xué)中的連接性和擴展性意義在不同文化或?qū)W科中會有所不同,并且在不同的交際語境中表現(xiàn)出細微差別,例如色彩,動物和禮貌的詞匯。
我們將根據(jù)以下三種方法分析我的學(xué)生在課堂上做的練習(xí):
1)翻譯詞匯的含義;
2)翻譯短語或句子的含義;
3)翻譯篇章的含義。
翻譯原文(附參考譯文)如下:
示例1:Il est strictement interdit de remettre le camion au motoboy et à autrui.
(代詞)嚴厲禁止(介詞)將載重貨車交給只持有摩托車駕照的人以及其他人。
Tout chauffeur qui permettra le camion mis à sa disposition par la société aux personnes ci-dessus
任何將公司的卡車借給上述人員使用的司機
sera entièrement responsable de tous les débats causés par celles-ci sans exception,
將 對其因意外導(dǎo)致的全部損失負全責(zé),
et recevra une sanction, allant jusqu’au licenciement.
并且接受罰款,情節(jié)嚴重者將被吊銷執(zhí)照。
該文件是由交通管理局提供的臨時警示通知。這個版本的翻譯是由老師編寫,在結(jié)構(gòu)發(fā)生一些變化之后,在意義上是一致的。然而,受限于語言能力的學(xué)生在詞典中選擇詞語的含義時可能會遇到困難。學(xué)生所犯的錯誤和修改意見如下:
1)《motoboy》,它是借用的英語單詞,由部分“摩托車”+“男孩”組成。 有些學(xué)生將其定義為駕駛摩托車的男孩
2)《sanction》,它在字典中被定義為(針對犯罪者)懲罰性或強制性措施,與懲罰同義。在此情況下,最好指定與罰款相關(guān)的罰款這個詞。
3)《licenciement》,雇主單方面終止(雇員)雇用合同。但是,這是由行政辦公室而不是由公司發(fā)布的。 在這種情況下,改變表達方式是合適的:吊銷駕駛執(zhí)照。
另外,該文是行政法規(guī),需要注意語言風(fēng)格,表達清晰,邏輯清晰,言簡意賅。
示例2:
Les travailleurs fran?ais sont de plus en plus mécontentes de leurs conditions d’existence qui sont la conséquence de la politique de marshallisation dont lesdirigeants socialistes de droite furent les initiateurs en 1947.
參考譯文一:法國勞動人民對作為1947年右翼社會黨人所倡導(dǎo)的的馬歇爾化政策的結(jié)果的他們的惡劣生活條件越來越不滿了。
參考譯文二:法國人民對他們的生活條件越來越不滿了,這種惡劣的生活條件,正是實施馬歇爾化政策的結(jié)果,而馬歇爾化政策的倡導(dǎo)者就是1947年當(dāng)政的右翼社會黨的領(lǐng)袖們。
做好這段翻譯需解決以下問題:
1)《la politique de marshallisation》,是指是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結(jié)束后美國對被戰(zhàn)爭破壞的西歐各國進行經(jīng)濟援助、協(xié)助重建的計劃,旨在操作歐洲,建立與蘇聯(lián)對抗的世界新格局,此點旨在考核學(xué)生的百科知識能力。
2)本段體現(xiàn)了法語的句法特色:關(guān)系從句即定語從句。這么長一段在法語中只是一句話。漢語特色是限定類成分一般置于中心于之前,且表達簡潔,句式簡單。所以基于篇章范圍內(nèi),我們可以語序稍作調(diào)整,完整清楚地表達整段文字的含義,參考翻譯二是最佳選擇。
這樣的話,學(xué)生就能從詞到短語,句子到篇章,立足全篇,以點帶面,完整準確地表達自己的理解。
因此,篇章意義不能等同于一個個獨立的詞機械地組合在一起的意義。一個詞的含義必須在上下文中選擇,在語境中決定。 另外,理解篇章也取決于外語學(xué)習(xí)者的認知能力。在語言學(xué)研究中,翻譯語言的過程是分析語言結(jié)構(gòu),并研究語言系統(tǒng)的研究。在翻譯教育領(lǐng)域,必須處理語言的細微差別,這樣才能幫助學(xué)生更好地理解和翻譯。
注釋
[1]達妮卡·賽萊絲科雛奇,法國人,釋意派理論創(chuàng)始人之一。釋意學(xué)派(le théorie de l’interprétation / the interpretive theory或the interpretative approach)又稱“達意理論”(le théorie de sens / the theory of sense),是20世紀60年代末產(chǎn)生于法國的一個探討口譯與非文學(xué)文本筆譯原理與教學(xué)的學(xué)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