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楠 劉淼
葉文龍以拍攝“山水”聞名于攝影圈,并連續(xù)五屆獲得“全國攝影藝術展”獎項,他和山水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葉文龍出生在山水奇秀的雁蕩山,山中秀麗的風光曾吸引了歷代文人墨客紛至沓來,也在葉文龍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記憶,用他自己的話說:他的整個童年都浸泡在這樣的山山水水中。所以,當葉文龍一拿起相機時,就毫不猶豫地將對山水的情感寄托在了攝影上?!爸钦邩匪?,仁者樂山”,葉文龍愛山水,每次的拍攝都是他和山水之間的私密對話,也是他對家鄉(xiāng)風物的觸摸,他盡力去捕捉與內心所追尋相契合的一瞬間,用心造景,在影像空間中呈現(xiàn)他對人生的感悟。
葉文龍
中國攝影家協(xié)會會員、浙江省攝影家協(xié)會十佳攝影家;現(xiàn)在攝影設計室從事畫冊攝影設計工作,接觸攝影多年,擅長建筑、風景、產品攝影。
No.1
Q 山水是您攝影創(chuàng)作的主要題材,您對山水也有著深厚的情感,那對您來說,山水的魅力在哪兒?
A 山水是我內心的演化和追尋,在我內心深處構筑了山水之城。我出生在雁蕩山的仙橋景區(qū),也是雁蕩山唯一沒有被開發(fā)的純生態(tài)景區(qū),那里有“層峰疊巒煙波漫漫”的空靈,也有“山色空蒙雨亦奇”的飄逸,我的整個童年時光都是浸泡在這樣的山山水水中,我愛山水!當我拿起相機的時候就毫不猶豫地選擇了以山水題材,山水代表了自然精華,我喜歡其中蘊含的空靈、悠遠、寧靜的昧道,那一山一水、一樹一云之間均飽含了風神凜凜之氣韻。
我對山水的追求更多是個人境界的表達:認知、向往、希冀、失落、訴求……也是我個人情感的體現(xiàn)。我的山水,是我個人的內心之景,除了是一個物理的實體之外,更多的是我的精神世界所在。
No.2
Q 您的作品在構圖上很大膽,突破了傳統(tǒng)美學的構圖方式,摻入很多個人觀點,在這方面您是如何考慮的?
A 我的審美根基也來自于傳統(tǒng)美學,只有走進傳統(tǒng),反出傳統(tǒng),才能做到兼容并收。詩人艾青說得好:“只有和所有形式搏斗過的,才能支配所有的形式?!睌z影家的技術和創(chuàng)作形式都反映了其思想觀點、情感趣味。真正的藝術創(chuàng)作依賴的是攝影家的想象力,而不僅是技術技法。從長遠發(fā)展來看,攝影家要用自己特有的審美經驗,不斷總結和汲取傳統(tǒng)美學思想,并且同現(xiàn)代美學結合來構建屬于自己的美學認知,推陳出新,這樣的開拓才會有意義和價值。
No.3
Q 您一直在強調創(chuàng)新,不管是內容上還是形式上,那您是如何選擇一個主題的?
A 選擇什么主題來拍攝,我有兩種不同的態(tài)度:第一種就如同采珍珠,一顆一顆地采集,采集之后再根據(jù)不同的想法做成戒指或者是串成項鏈,也可以做成掛墜,這種是拍攝完了再編輯。另外一種我?guī)е敕ㄈヅ臄z我想要呈現(xiàn)的畫面,專心做好一件事。我覺得任何內容都會成為我未來的拍攝對象,我不挑剔,現(xiàn)在拍攝的山水題材我會根據(jù)需要選擇性地拍攝,這樣效率高,成功率高,做到有的放矢。
No.4
Q 您是從一名“草根影友”發(fā)展而來的,到現(xiàn)在您的作品并不是簡單地停留在美、壯觀上,而是融入了自己的審美、感受、認知等,跟我們聊聊這整個過程吧?
A 其實早期我也熱衷于拍攝這種只是“很美”的風光片,我認識的很多攝影師都是這么過來的。但那些照片里的“美”是大自然本身的美,和攝影師的創(chuàng)造力沒有太多關系,可能比較適合做某個地方的宣傳畫冊。
我不想讓自己做“高級復印機”,甜美的照片無法讓人深度思索,有所感悟,這不是我所追求的。好作品都是極具個性和創(chuàng)新的,還要有深度的思想,這是我為之努力的方向。
No.5
Q 我了解到您為了節(jié)省時間,每次拍攝前都會踩點,而且會制定一份周全的計劃,能具體說一下你的創(chuàng)作流程嗎?
A 我做每件事都會列一個計劃,比如每年要制定一個目標,三五年還會制定一個大目標,然后將目標有條不紊地執(zhí)行落實,我覺得這樣比較踏實,有針對性。對于拍攝,在前期我會做一些相關文案,然后再去著手創(chuàng)作,在創(chuàng)作地過程中進一步地完善。
有一點我要說的,要善于利用現(xiàn)代科技帶來的便利,現(xiàn)在有很多APP可以利用,比如有各種衛(wèi)星實景高清地圖可供選擇,這可以幫助我快速地找尋拍攝點,還有各種天氣、潮汐、星空的APP,讓我提前了解即將可能發(fā)生的一些自然變化,然后再結合自己長期積累的經驗,這樣拍攝的成功率會有很大的提高。
No.6
Q 我在您朋友圈看到您經常為了拍攝起早貪黑,天氣情況越是惡劣越要去拍攝,非常辛苦,這中間有沒有您特別難忘的事情?
A 在我眼里這些都是家常便飯,我將這看成是肉體上的考驗,精神上的滿足。也正是因為如此,我見到了常人之未見,捕捉到了獨特的畫面。其實往往是極端的天氣才能呈現(xiàn)出更多的可能性,我偏愛下雨天,只要一下雨,我就忍不住要出門拍攝。
記得2016年在黃山,也是下著雨,我為了追求極致的構圖,毅然邁進齊腰深的溪水中,在寒冬十二月的溪水里,每一分鐘都是相當難熬的,不過當拍到了滿意的畫面,心中那份喜悅也是難以描述的。后來我也因此持續(xù)高燒了很多天,但我還在堅持拍攝,相比病痛的折磨,有了靈感而不付諸于實踐更令我痛苦!
No.7
Q 說起拍攝您就特別有激情,攝影應該是您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了吧?
A 我是純粹靠攝影生活的攝影師,平時也要拍攝各種各樣的商業(yè)單子,無論是室內靜物或者是地產項目、旅游畫冊項目等等,可以這么說,商業(yè)攝影讓我和家人的物質生活過得富足,而藝術攝影讓我精神得到愉悅和升華,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我的生活和興趣除了攝影之外還有美食、音樂、茶,當然這些都是攝影給我?guī)淼母@?/p>
No.8
Q 從2007年至今,您連續(xù)五年入選全國影展,可謂是國展的行家,分享一下成功經驗吧?
A 不敢稱行家,就攝影來說也是“山外有山”,我沒有絲毫“眾人皆醉我獨醒”的自負與浪漫。攝影家對藝術的敏感性不是天生的,而是作者思想和藝術修養(yǎng)的體現(xiàn),是經過長期刻苦磨煉出來的。在創(chuàng)作時,我不會去想是否能夠獲獎,既然選擇了攝影,明晰了目標,便只顧風雨兼程地去追尋夢想。我給自己定的目標是:一定要拍出不斷超越自己的作品。一定要說有什么經驗,那就是“創(chuàng)作勤能補拙,保持探索精神,作品獨特創(chuàng)新,呈現(xiàn)優(yōu)雅極致”。
No.9
Q 那參加了這么多次國展,您覺得自己的變化和國展的變化分別在哪里?
A 我算是老國展了,從第22屆國展到第26屆,我的每一次突破都得到了認可和肯定,這讓我信心百倍,這個過程也是我走向成熟的過程,國展給我的事業(yè)帶來了莫大的助力。
時代在變化,國展也在不斷地探索、不斷地進步,正因為它的準確定位,始終走在時代前面,使它成為了行業(yè)的標桿和時代的領航者。還記得我第一次參加國展是第22屆,作品是《空山新雨后》,拍攝的是我對江南雨景那種縹緲空靈的感受;緊接著又有《寂月》、《尋山記》系列等作品參展;最近的一次就是《山水詩行》,對自己來說也是一種突破,堅定了創(chuàng)作的方向,在這個層面上,是國展成就了我。
No.10
Q 你在作品收藏和銷售上也很成功,可以分享一些經驗嗎?
A 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遇到自己非常喜歡的攝影作品我也會收藏一些,量力而行。我收藏作品純粹是出于對作品本身的喜愛,而收藏我作品的人涇渭分明,大概有兩種:第一種就是發(fā)自內心喜歡我創(chuàng)作風格的文藝青年;另外一種是有一定資本積累的成功人士,這些人大多是我從事攝影事業(yè)以來積累的資源,通過朋友間不斷地推介而結識,所以不管是從商還是從藝,信譽比黃金重要得多。
“你的作品能讓我安靜下來”,經常聽到人們這樣評價我的照片,這是我最大的收獲,也是對我作品莫大的肯定。
小貼士
全國攝影藝術展:中國攝影家協(xié)會主辦的中國歷史最悠久、影響最廣泛、規(guī)模最大的綜合性攝影藝術展覽,每兩到三年舉辦一次。倡導“貼近生活、貼近群眾、貼近實際”的創(chuàng)作,被全國攝影人親切地稱為“國展”。隨著攝影藝術在廣大人民群眾中的普及和攝影事業(yè)的發(fā)展繁榮,“國展”近年來影響日益擴大,規(guī)模與日俱增。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