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美齡
“做人要機靈一點兒!”從小到大,父母長輩總用這句話教育我們。尤其初入職場,不少職場新人都收到了這樣的勸告:“放機靈點兒!”
不過,近日一篇《“中國式機靈”還要毀了多少人》的文章在朋友圈熱傳,一些看似機靈的討巧做法,如看電影占別人空位、闖紅燈過馬路等日常生活中的“小機靈”,引來了不少網(wǎng)友吐槽:“看著機靈,實則討厭。”
其實,職場圈同樣如此,一些自以為機靈的“好辦法”或許正無形中毀了你的大好前程。今天,就讓我們回歸職場,看看如果老是“抖中國式機靈”會惹上哪些麻煩。
情景1:總幫上司“占便宜”
李浩:“小謝,給!這是我的單據(jù)整理袋。你找一下我們上次一起出差的單據(jù),去財務填下報銷單?!?/p>
小羅:“好的,李總?!?/p>
李浩:“弄好了直接找劉總簽字。”
小羅:“我馬上去辦。”
回到辦公室,小羅把出差期間所有的發(fā)票找了出來,一張一張在單據(jù)上貼好。突然,他想起上司李浩出差時忘記帶換洗內(nèi)褲和襪子了,就臨時在酒店樓下買了一套,一共是199元。小羅仔細一找,這張單據(jù)還真的藏在一堆發(fā)票和收據(jù)里。“干脆把這個也報了,李總肯定會覺得我貼心?!毙×_心里竊喜,于是把發(fā)票平平整整地貼了上去。
沒過多久,公司其他同事私底下就紛紛議論:“年薪上百萬的李總,出差居然連內(nèi)褲都要報銷?!焙芸?,這話傳到了李浩的耳朵里,一頭霧水的他打電話找財務確認,才發(fā)現(xiàn)自己出差時購買內(nèi)褲的發(fā)票也被貼到了報銷表格里,分管領導劉總也簽字了,發(fā)票的經(jīng)手人是小羅。李浩當場退還了199元現(xiàn)金,從此再也不敢?guī)×_出差。
專家點評:小聰明應該控制在“應得利益”之內(nèi)。下屬幫領導爭取利益,屬于一種政治行為,也屬于情商范疇。我們應該幫自己的領導爭取領導應得的利益,無論大小,但前提是領導應得的利益,否則就會給領導找麻煩,導致負效應。小羅的行為明顯是幫領導爭取了一個不屬于領導的利益,導致領導成了其他同事茶余飯后討論的“笑話”。在職場中,自作聰明是大忌。
情景2:假裝很忙圖表現(xiàn)
小曾:“雯雯,你就下班了?”
雯雯:“對啊,我今天的工作完成了。”
小曾:“那行,你走吧,我還要加會兒班?!?/p>
雯雯:“拜拜,那我先走了?!?/p>
每到下午五時整,在廣告公司做文案的小曾都會伸出半個頭,看看辦公室格子間另一邊的同事是否有下班的跡象??粗刻鞙蕰r下班的新人雯雯,他在心里一絲冷笑:“年輕人,太不懂職場套路了。”
最近,部門換了新領導,小曾就更加要打起精神了。下午6時30分,正開著Excel聚精會神看連續(xù)劇的小曾偷偷瞄了一眼總監(jiān)辦公室,心里卻不高興地發(fā)著牢騷:“領導為啥還沒下班呢!”作為公司“老油條”的小曾從沒按時下過班,走得永遠都比領導晚。如果時機合得上,小曾還要“一臉疲憊”地在電梯間“偶遇”上司。
不過,小曾的努力付出并沒有得到回報,相反,新員工雯雯比他更快轉正了。上司在部門業(yè)績總結大會上意味深長地看著小曾說:“有些同事啊,工作效率太低,不光自己累,還拖了部門后腿!”
專家點評:耗時與效率不成正比,“假裝”被識破。從考核角度分析——的確,企業(yè)管理層希望自己的員工努力為公司工作。但是判斷一個員工是否為公司努力工作,企業(yè)管理層考核的不僅是工作過程 (日常表現(xiàn)),也會考核工作結果和資源的利用效率。上述場景中的小曾可能在工作過程的考核項目上加分,在但后面兩個項目的綜合考核上減分。領導用人的目的是希望員工給公司或自己解決問題,能勝任工作,注重結果。路遙知馬力,小曾的這種投機行為遲早會被發(fā)現(xiàn)。
情景3:前期不付出,后期搶功勞
老板:“這一次是公司的大客戶,對方要求策劃方案大氣、新穎,讓人眼前一亮。小劉、小李、芳芳你們一起完成?!?/p>
小田:“老板,我也想試試,我一定會竭盡全力做好的。”
老板:“不錯,小田能主動接受挑戰(zhàn)。那你們四個人一起完成?!?/p>
大約半個月的時間,兩套廣告設計方案出來了。小田徑直拿著方案,到老板辦公室“報喜”,說了兩套方案各自的優(yōu)點和特點,老板頻頻點頭,并夸了小田幾句。開例會時,老板就兩套設計方案特意表揚了這個團隊,可小田卻臉不紅心不跳地站起來,慷慨陳詞一番。
“我是新人,我感謝老總給我這個機會。雖然我對設計、策劃、搭配等各方面還有所欠缺,但這個作品能得到這么高的評價,真要感謝每一個人?!毙√镒旌芴?,把整個團隊的人都感謝一遍。不過,從主題到樣式、從色彩到搭配,都是其他人設計出來的,小田只是幫幫忙。這不,小田剛“致辭”完,老板微微一笑,換來同事們的一陣“白眼”。
專家點評:擅長邀功的“機靈人”最易被孤立。很多職場人認為公司老板經(jīng)常是“閉目養(yǎng)神”的,所以會看不到哪些人努力、哪些人不努力,做了就應該表達出來,告訴老板。所以很多人都認為,“機靈人”擅長自我表現(xiàn),但小田這種通過“巧妙”的語言在領導面前邀功,已經(jīng)超越了單純地“求領導關注”的范疇,不僅會失去工作搭檔對你的信任,也會讓她成為職場中被孤立的人。
情景4:這可不是我干的
總監(jiān):“這個客戶是你新開發(fā)的嗎?”
小謝:“是我跑了好久的,對方財力雄厚,經(jīng)營范圍包括了房產(chǎn)和建材?!?/p>
總監(jiān):“到實地考察過嗎?”
小謝:“……”
總監(jiān):“據(jù)我所知,你說的這個地方?jīng)]有什么大公司,也沒有可以和我們進行交易的實體,你怎么確定人家就能和我們談生意呢?”
聽了老總問話,小謝腦子一轉,開始推卸責任——“說實話,這單不是我做的,是小魏給我的,看他寫得都挺好我就接了?!毙≈x繼續(xù)申辯:“可沒想到我臨時有別的客戶,就還給他讓他自己去看了,我還沒來得及去?!闭f完,小謝眼巴巴地看向小魏。
一頓痛批后,小魏將事情解釋清楚。但事實上,是因為小謝很長一段時間沒有新客戶,并且覬覦小魏的業(yè)務很久了,所以,小魏才慷慨地把自己的業(yè)務介紹給了她。
專家點評:推卸責任是領導最反感的“小機靈”。上述情況看似是同事之間相互配合、隨機應變應對了上司的工作檢查,但實際上,卻讓職場人小謝現(xiàn)出了“原形”。遇到問題,小謝非常“自然”地推給私底下幫助自己的同事,有失格調(diào)。在日常工作中,每個人都難免出錯,如果其中部分原因是因自己而起,就應該努力承擔,并積極改正,這樣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反之則會破壞與同事和上司的關系,使自己的工作陷入無助的境地。
“機靈人”常常表現(xiàn)得聰明伶俐、能言善道,但愛?!皺C靈”的職場人通常卻總容易敗給細節(jié)。總而言之,用一句話概括——高情商、低智商。
那么,哪些“中國式機靈”不適合用于職場呢?職場專家給出以下結論:
1、自以為是、自認比其他人聰明,喜歡與別人做比較。這類職場“小機靈”容易遭到領導與同事的反感與厭惡;
2、愛賣弄或者炫耀自己的才華或者能力。這類職場人常對所有話題夸夸其談,表面上顯得很厲害,關鍵時刻卻容易被擊?。?/p>
3、常常覺得不滿足,追求別人的贊賞和肯定。與自以為是的職場人相比,這類職場人更缺乏自信,總需要在不斷的夸獎中找信心。但實際上,這類人讓同事和領導都感覺太累,不適合培養(yǎng);
4、容易隨波逐流,做事浮躁。這類職場人不能識大體,總是糾結于細節(jié),拖累了團隊能力,最終容易被踢出局;
5、疑心太重、對任何事情心懷猜忌。這類職場人在不弄清事物原委的前提下,總對領導和同事進行肆意的揣測和判斷,追求急功近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