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春秋
對于那些夫妻不是來自一個地方、又在外打拼的“飄一代”而言,回誰家過年將是一個大問題
年底忙得一團(tuán)糟,差不多有半個月沒有給家里打電話了。那天黃昏,正在加班,父親極為罕見地主動給我打來了電話。
自然沒有什么大事,主要就是告訴我,我們給他在網(wǎng)上買的電暖氣收到了。我問了幾句好不好用、效果如何之類的話,就感覺對話有些吃力了。父親也是為了找話,又問了幾句“你們哪時走”“買到票了沒有”之類的話。我一一回答。父親訕訕地回了一個“哦”,就再也無話。
我明白父親心里是有些失落的——按照慣例,今年我們一家三口要回孩子外婆家過年了。他的那個意味深長的“哦”字之后,其實是想聽到意外的驚喜。比如,我突然說,我們今年回老家過年,不回孩子外婆家過年了。但我們都知道,這并不大可能。所以也就陷入沉默。
離鄉(xiāng)一千里,最盼是回家。忙了一年,回家過年本是一年中最期待的事情。然而,回家過年,回誰家過年,這是一個大問題。對于那些夫妻不是來自一個地方、又在外打拼的“飄一代”而言,大致有以下幾種回家過年的姿勢。
一是兩家都回。我和妻第一次回家過年采取的就是兩個家都回的方式。在準(zhǔn)岳母家過了大年三十,初一從岳母家出發(fā),初三才到我家?;丶覄偞齼商?,初五又得動身,趕回北京上班了。再加上兩頭都還要走親訪友,留下來安心陪家人的時間少之又少。來回折騰之后,精疲力竭。那個年,過得真叫一個累!回家過年,兩家都回,看上去很美,實際上很累。
二是輪流排班,一年回一個家。這樣理論上是可行的,不僅能專注地在一個家過個完整的好年,還可以利用十一長假回過年沒回的那個家,以此作為補(bǔ)償。但由于中國傳統(tǒng)習(xí)俗中對于過年的極端重視,導(dǎo)致從心理上尤其是從老人的心理上沒有任何一個時段回家可以彌補(bǔ)過年回家的缺憾。因此,輪流排班過年,雖然看似公平,但顧此失彼,總有一傷。
三是霸王條款只回一方。由于傳統(tǒng)風(fēng)俗原因,許多地方還存在著過年只能回男方家的“霸王條款”。但許多夫妻就因為回家過年的霸王條款鬧得家庭不和,甚至一拍兩散。因而,霸王條款雖然能讓霸氣的一方高興一時,卻極易引起家庭矛盾,埋下不和諧的禍根。
四是各回各家各找各媽。輪流過年回家勢必造成一方熱鬧開心,一方冷清失望。為了解決這一問題,也有在外工作的“飄一代”,選擇另外一種方案:各回各家,各找各媽。但各自回家過年也并不輕松,有時候還要承受“輿論”壓力。親友和鄰居們見夫妻過年都不在一起過,會覺得不可思議。過年過年,重在團(tuán)圓。對于許多年邁體弱的父母而言,客觀上他們的身體一年不如一年,主觀上他們會覺得年過一次少一次,能多團(tuán)聚一次就多團(tuán)聚一次。但對于在外打拼的“飄一代”而言,我們確實很難做到兩家都回兩全其美。
世界再大,也要回家。天下最美的風(fēng)景,就在回家的路上。不管你回哪個家過年,請記得:那個最牽掛你的人,會一直等著你回家。他們在家里等,也在心里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