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之前,林少華已經翻譯了41本村上春樹的作品,感覺這一回再譯,并無特別不同之處。與村上春樹最近的一次見面是2008年10月底。林少華記得,與村上春樹談論的最有意思的話題是關于魯迅的。
今年年初,屬于林少華的個人重要動態(tài)是他從大學退休,結束35年教師生涯。一提到村上春樹,中國讀者“本能”地會想起翻譯家林少華。去年夏天,上海譯文出版社剛拿下村上春樹新小說《刺殺騎士團長》簡體中文字出版權時,大家即刻瘋狂猜測中文版譯者。更貼切地說,是猜測“究竟是不是林少華”。去年7月16日,林少華在微博曬出的一張翻譯日文書照片,角落里的頁碼“泄露”了真相——有人瞪大眼睛研究后評論:“打開手中的原著,翻到268頁,果然是真的!”《刺殺騎士團長》,是林少華翻譯的第42本村上春樹作品。新年,粉絲盼來了該書簡體中譯本即將上市的消息,同一時間,林少華也在微博宣布:在中國海洋大學上完“最后一課”。
林少華把他迄今為止的人生,劃分為以下幾個關鍵節(jié)點:1972年上大學,1979年考研究生,畢業(yè)后當大學教師,1985年翻譯28集日本電視連續(xù)劇《命運》,1989年翻譯《挪威的森林》,1999年由廣州調到青島……以及今年,從中國海洋大學退休,告別講臺。
作為“教書匠”的林少華,最后一課是什么樣子?林少華描繪了他之前“想象”的場景:“最后一堂課,最好是一二百人的階梯教室,或至少是四五十人的本科生合班。張張笑臉,閃閃明眸,百花爭艷,星月交輝——如此場景再好不過?!彼淖詈笠惶谜n,是僅有10名研究生的《日本文學概論》,“我一進教室班長就上前代表全班送給我一束鮮花。花束中有一封信,向我表示感謝,亦有依依不舍之情”。這門課的最后環(huán)節(jié)是以文證論,范文賞析。林少華選的是村上春樹的一個短篇,《象的失蹤》?!吧现苤v了一半,還剩一半。姑且請兩位研究生讀了兩段。一位讀得聲情并茂,一位讀得別別扭扭,課下一定沒好好預習,但我沒有批評。最后一堂課,給人留下溫馨回憶為好”。
在外語教學方面,林少華覺得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區(qū)別在于,前者講語義,后者講語境;前者重在讀解,后者重在賞析?!氨究粕伺e一反三,研究生需以一知十。進而言之,本科生求知,研究生審美。眼前這10位,應該說還處于過渡階段。原著文本閱讀量不夠,尚未形成良好的語感。而沒有良好的語感,便很難進入語境賞析和審美天地?!绷稚偃A表達了自己的憂心,如此一來,“文學”便可能成了“無文之學”,成了同生命體驗、同生活無涉的“概論”,成了純粹為了獲取文學碩士學位的權宜之計。最后一課,林少華說他從功利性角度“很俗”地開導學生:本科4年,研究生3年,如果7年都沒能真正成為由日語構成的另一世界的“定居者”,而始終止于“觀光客”,你不覺得7年虧大了嗎?“學生們到底聰明,沒有不悅的表示。相反,下課后齊刷刷來我的研究室合影。這么著,我的35年教師生涯至此勝利落幕?!?/p>
如何看待自己與村上春樹近30年的“綁定”關系?林少華說:“我這人沒別的本事,只能玩弄咬文嚼字這個雕蟲小技。表現(xiàn)在翻譯上面,恰好碰上了村上春樹這個文字風格相近或者說有文字緣的人?!绷稚偃A覺得,這恐怕不僅是他這個譯者的幸運,“沒準也是作者的幸運”。
林少華坦言,文字緣不僅是文字本身的緣分,還有文字背后的東西,如氣質、脾性、日常感受、價值取向等?!皯摮姓J這方面我也和村上有不謀而合之處。例如我也比較內向,喜歡獨處,無意趨同從眾,有個人主義傾向,等等。當然不同的地方也是有的,如村上喜歡的爵士樂搖滾樂,在我耳朵里就純屬噪音?!眱蓚€人最近的一次見面是2008年10月底。林少華記得,與村上春樹談論的最有意思的話題是關于魯迅的?!叭毡镜聂斞秆芯繉<?、東京大學中文系教授藤井省三先生認為村上有的作品受到魯迅《阿Q正傳》的影響。作為中國人,我當然對這一發(fā)現(xiàn)極有興趣。見到村上本人,自然要當面確認他是否看過《阿Q正傳》。村上明確說他看過”。
林少華問及他筆下Q氏是否受到魯迅的阿Q的影響,村上春樹說那是“偶然一致”。林少華回憶,“他顯然對魯迅懷有敬意”:“也許魯迅是最容易理解的。因為魯迅有許多層面,既有面向現(xiàn)代的,又有面向國內和國外的,和俄國文學相似?!敝劣诖迳洗簶渥钚碌摹洞虤ⅡT士團長》,去年春天在日本出版后不久,林少華便已讀到,“看的時候就有所謂技癢或手癢之感,恨不得馬上把一行行日語轉換為漢語一個個投進稿紙上的綠色方格——我不用電腦……天佑人助,這件譯事果然像一片彩云飄來我的頭上”。
在此之前,林少華已經翻譯了41本村上春樹的作品,感覺這一回再譯,并無特別不同之處?!白g者處理的主要是文體,而文體是一個成熟作家的胎記,萬變不離其宗”。
在林少華眼里,世界上最值得做的事至少有兩件:一是栽樹;二是教書。幸運的是,這兩件事他都做了,而且喜歡做。林少華在鄉(xiāng)下的房前屋后栽了100多棵樹,籬笆外栽柳樹、榆樹、樺樹、五角楓等;籬笆內栽杏、桃、李、梨、櫻桃等果樹。
“教書35年,說實話,越做越想做。所以我是不太情愿退休的。我喜歡學生,喜歡課堂上學生熱切的眼神,喜歡講座會場上的笑臉、掌聲和笑聲。學生們顯然喜歡聽我講——學生們喜歡的東西我又能在某種程度上給予,這本身就是一種‘誘惑’??!”
大學“最后一課”下課后,有本班學生拿著書請林少華簽名,也有其他學院的學生跑來求簽名求合影。這讓林少華頗有些感動,就提議一起喝酒去,老師招待?!皫熒鷩妥酪贿叧院纫贿吜奶欤恢挥X過去了兩個小時”。
師生交流話題,自然繞不開村上春樹。林少華說,昔日學生來找自己討論村上春樹的作品,幾乎是“日常性”的:課堂之外,大家時常會來信、網上微博跟帖、發(fā)微博私信、發(fā)微信等;課堂之內,林少華也讓他們過足癮——他有一門研究生選修課《日本文學特講》,主要就是跟研究生們討論村上春樹的文學作品。林少華亦會在課堂上與學生討論他本人的譯筆——在研究生的《翻譯理論與實踐》和本科生的《日漢筆譯》課堂會有所討論。討論的重點,是如何再現(xiàn)村上春樹原作的文體或語言風格?!拔膶W翻譯,說極端些,關鍵不是譯得對不對,而是譯得像不像。即主要不在于形似而在于神似。當然,形神兼似再好不過”。
因為自己不太會上網,林少華在翻譯時,偶爾還會請學生幫他查找《刺殺騎士團長》里一般詞典查不到的爵士樂用語等“外來語”。林少華透露,已有幾所大學聘他做兼職教授,因而“尚可繼續(xù)搖唇鼓舌,不至于徹底‘下課’”。林少華對個人創(chuàng)作亦有想法。因對泥土和村莊懷有感情,林少華由衷向往“采菊種豆汲水澆園”,或“倚杖臨風遙望夕陽”的田園生活,打算據此寫一本“林氏《瓦爾登湖》”?!拔疫€想以35年教師生涯為素材寫一部新‘圍城’,效仿錢鍾書,讓我所見到的教授眾生相躍然紙上。前一本摩拳擦掌,后一本戰(zhàn)戰(zhàn)兢兢”。林少華特別提道,他眼下最大的心愿,是“還債”。“35年間,我只顧忙自己這一攤子事,欠了家人很多‘債’,是時候盡可能償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