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發(fā)
【作文題】(2017年3月湖北省七市州高三聯(lián)合調(diào)考)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最近,某自媒體通過其微信公眾號發(fā)布消息稱,自上午8時起,將一萬本書,投放于北京、上海和廣州的地鐵車廂內(nèi),而“撿”到這些書的乘客,可以將之帶走進行閱讀,并持續(xù)傳遞。
活動發(fā)起者稱,其宗旨是推動城市閱讀,推動人與人之間的精神交流。這一活動贏得了不少贊許,有人喜歡這種新穎的方式,覺得“讀書也可以很好玩”;但也有人認為隨意丟書,影響出行,也不見得能撿回閱讀習慣;也有人說,“丟書大作戰(zhàn)”不過是山寨英國演員艾瑪·沃森在倫敦的“地鐵藏書”創(chuàng)意的營銷手段;也有人認為。
對此,你有怎樣的看法?請綜合材料內(nèi)容及含意作文。要求選好角度,自主立意,自定文體(除詩歌外),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寫作指導】
這是一道時評性的任務驅(qū)動型作文題。所謂任務驅(qū)動型作文就是在材料引發(fā)考生思考、激發(fā)寫作欲望的基礎上,通過增加任務型指令,著力發(fā)揮試題引導寫作的功能,增強寫作的針對性,使考生在真實的情境中辨析關鍵概念,在多維度的比較中說理論證的一種作文命題形式。任務驅(qū)動型作文是新材料作文的一種新的發(fā)展,是為了避免新材料作文角度多元帶來的宿構與套作的弊端而提出來的。任務驅(qū)動型作文的突出特點是:1.材料的情境性。作文材料往往給學生創(chuàng)造出一個情境,出現(xiàn)對立性的問題,讓學生通過寫作,提出解決問題的思想、方法和見解。2.態(tài)度的鮮明性。要求考生對材料中對立性問題的看法,觀點明確、旗幟鮮明、不含糊其辭、左右搖擺。3.說理的針對性。它要求考生針對材料中提出的問題進行說理,強調(diào)在多維度的比較中說理論證。4.文體的議論性。因為題目中常常有明確要求,如“對此,你怎么看?”或者“對此,你有怎樣的看法?說說你的思考、權衡與選擇”,說看法、說思考,這就是要求考生寫作議論文。
這道作文題的材料提及在北上廣地鐵車廂開展閱讀活動,支持的一方認為可以推動城市閱讀,加強人際溝通交流,值得推行;反對的一方則認為,此舉沒有意義,還會影響車內(nèi)環(huán)境,影響乘客出行,況且是個山寨活動,毫無創(chuàng)意,有商業(yè)目的之嫌。
據(jù)此,這道作文題可以從以下三個角度來看:
第一,贊成發(fā)起“地鐵藏書”“丟書大作戰(zhàn)”活動。這種活動其宗旨是倡導全民閱讀,鼓勵人們多讀書,告訴我們,閱讀應該成為人們的自覺行為,進而形成一種讀書的社會風氣,用閱讀滋養(yǎng)人們的精神生活。此舉也給我們一種啟示:與書邂逅,應該不拘于形式;引導全民閱讀,可以不拘一格。
第二,反對“地鐵藏書”“丟書大作戰(zhàn)”。讀書是一項安靜的活動,地鐵人流量太大,人群嚷嚷,人滿為患,有時候能擠上去就不錯了,站在過道中,臂膀都難以伸開,怎么能閱讀?地鐵無讀書環(huán)境,也無讀書心境。讀書應該是在安
靜的環(huán)境下,點一盞燈,居一斗室的詩意行為,地鐵里的讀書活動實在是形式大于意義,立意為“‘撿書遠非讀書”“別讓閱讀流于形式”。
第三,辨證看待發(fā)起“地鐵藏書”“丟書大作戰(zhàn)”活動。認為引導閱讀誠可貴,但也不能流于形式,需要用更好的方式引導全民閱讀,地鐵里的閱讀值得商榷。
【作文示例】
地鐵丟書“撿回”閱讀情懷
何舒桐
日前,一場“地鐵丟書大作戰(zhàn)”在北上廣地鐵車廂中熱烈展開,撿到這一萬本書之一的乘客可隨手帶之閱讀,更可將書繼續(xù)傳遞。這一“丟書大作戰(zhàn)”一石擊起千層浪,批評者有之,贊同者有之。在我看來,地鐵丟書“撿回”了閱讀情懷。
地欽丟書之舉看似荒謬費解,但卻是一種適應了新時代閱讀方式的務實之舉?,F(xiàn)代社會信息技術的高速發(fā)展,手機、平板、電腦三者攜手,將人們關入了信息泛濫的牢籠。被囚禁在冰冷手機屏幕之中,缺乏精神食糧的人們急切呼喚紙質(zhì)閱讀的強勢回歸。
面對當前人們?nèi)找嬖鲩L的精神文化需求同落后的文化產(chǎn)品間日漸激化的矛盾,地鐵丟書難道不正是新時代閱讀情懷創(chuàng)新回歸的絕佳方式?
地鐵丟書并非營銷手段,而是對國人閱讀情懷的理性回歸,是一場流動的文化盛宴,是有著骨痩如柴精神軀殼的人們的文化之滿漢全席!
地欽丟書,有利于改變“碎片化閱讀”“低頭族”等不良社會現(xiàn)狀。驀然回首,士人執(zhí)經(jīng)吟詠,執(zhí)卷朗誦的紙質(zhì)閱讀盛景令人回味;回看今朝,地鐵、公交、輕軌中每個人手上的小小手機便成了國人閱讀的唯一來源,何等悲哉痛哉!
地欽丟書以一種新穎便捷的方式,吸引了“低頭族”的目光,為人們?nèi)諠u干涸的心靈池水注入了活泉的滋養(yǎng),為人們?nèi)諠u沙化的心之綠洲樹起了一道道堅固的“防沙障”,為冷冰冰的“e時代”注入了一劑強有力的人文關懷!
地鐵丟書更是全民閱讀的理性回歸,有利于人們精神文化交流,進而有助于全社會人文素養(yǎng)的切實提升。仿照英國演員艾瑪·沃森“地鐵藏書”的“地鐵丟書”不僅不是對他國文化行為的模仿抄襲,反而是創(chuàng)新者對我國閱讀情懷日漸流失的堪憂,進而敲響的一記洪亮警鐘!
君不見中國漢字聽寫大賽如火如荼,君不見詩詞大會掀起文化熱潮,君不見《朗誦者》煽起人們內(nèi)心深處閱讀之情……這一切的一切,都是全社會為營造文化閱讀氛圍的不懈努力,地鐵丟書更是全民文化閱讀復興之鏈上的關鍵一環(huán)。
面對日益膨脹、白熱化的“丟書大作戰(zhàn)”,我們雖可熱情參與,但不應單純流于形式,讓我們品味文化之心在書中沉淀,讓人文素養(yǎng)與思想高度在“丟下書,拾起情懷”之舉中提升。靜待,閱讀情懷之花在心頭盛開。
愿你我,在地鐵中“丟書”“傳書”,拾起那一捧珍貴的閱讀情懷、人文素養(yǎng),讓閱讀情懷之花在心間綻放,社會文化之清風,自來。
[點評]
這是一篇很切題、很大氣的考場佳作。文章觀點鮮明,標題即觀點,首段在比較中又旗帆鮮明地亮出觀點——“在我看來,地鐵丟書‘撿回了閱讀情懷”。作者從閱讀情懷、文化閱讀復興和社會文化風氣的形成的高度來認識“地鐵丟書”的社會價值及其意義,立意局遠。在論述過程中,作者善于從多個角度說理,“地鐵丟書”是適應新時代閱讀方式的務實之舉,是閱讀情懷創(chuàng)新回歸的絕佳方式,它有利于改變閱讀的不良社會現(xiàn)狀,有利于滋養(yǎng)人們幾近干涸的心靈,有利于全社會人文素養(yǎng)的切實提升。說理充分,在比較之中說理,體現(xiàn)了較強的針對性。本文語言簡潔流暢,內(nèi)涵豐富,洋溢著濃厚的文化氣息,如“靜待,閱讀情懷之花在心頭盛開”“讓閱讀情懷之花在心間綻放,社會文化之清風,自來”,饒有余味!endprint
拒絕作秀式“丟”書
沙澳敏
近日,娛樂圈卷起了一陣“丟”書熱潮。黃曉明、陳赫等明星相繼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地的地鐵車廂內(nèi)“丟”下上萬本書以供乘客免費閱讀。這些明星的做法表面上是以“促進入們閱讀”為口號,背后的實質(zhì)——作秀,卻引人深思。
“丟”書活動的“鼻祖”是《哈利·波特》中女學霸的扮演者艾瑪·沃森。沃森所丟之書,其內(nèi)容是為女性權益作斗爭。沃森的初衷不僅在于號召人們閱讀,更多的是讓人們了解有關女性權益的事情。而“丟”書傳到中國后,其實質(zhì)卻變了味,以至于這樣的熱潮變成了一股怪風。
某自媒體稱投放了一萬本書于各一線城市的車廂內(nèi),并言“為促進全民閱讀”。但在我看來,該自媒體的做法無非在作秀!一萬本書,有多少本能夠被真正喜歡閱讀的人拿去細細品讀呢?地鐵內(nèi)的清潔阿姨稱:書太多,根本拿不完,有的只能當作垃圾清理掉。由此觀之,那一萬本書,大多數(shù)不能夠物盡其用,更多的是造成了混亂與不便。相比而言,艾瑪·沃森每天只丟一百本書的做法不僅達到了閱讀目的,而且也不會造成過多資源的浪費和公共秩序的混亂。這樣想來,該自媒體投放書的目的便也顯現(xiàn)出來:不過是為了擴大影響力而推出的一種營銷手段!
隨意丟書,就能撿回閱讀習慣嗎?我不這樣認為。要想真正地將書籍融入人們的生活,僅靠“丟”書是完全不夠的。在浙江人民醫(yī)院里有一個小型的圖書館,病人們掛上吊瓶,捧著一本好書細細閱讀。浙江人民醫(yī)院將圖書館搬進了醫(yī)院,讓病人們也能翱翔在書籍帶來的樂趣之中。在我看來,他們的做法為最佳,既能滿足人們所需,又不作秀。促進全民閱讀,就應該這樣。浙江人民醫(yī)院的做法正印證了西方學者所說的那句“天堂應該是圖書館的樣子”。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是神圣的,是不可褻瀆的。在地鐵上丟書或許可以滿足少數(shù)愛讀書之人的愿望,但大多數(shù)書都作為垃圾被丟在了垃圾場。這不僅是種浪費,更多的,是丟書人對書本的褻瀆與不負責任!為了自身的利益而作秀式“丟”書更應該遭到人們的唾棄!
在“讀書無用論”風靡的當代,推動城市閱讀確實是當務之急。但推動閱讀不應一味采取“丟”書的方式。而為了某種目的“丟”書就更是居心叵測,這種做法不應該推崇。
讓我們攜手拒絕作秀式“丟”書,還書籍一個圣潔的天堂!
[點評]
本文以“反彈琵琶”的方式切入,在眾人對這種“丟書”行為大唱贊歌之時彈出反對的聲音,還真是見解獨到,別具一格,讓人耳目一新。
作者先引用材料,從材料入手提出自己的看法——這些明星的做法表面上是以“促進入們閱讀”為口號,背后的實質(zhì)——作秀,卻引人深思。接下來的三段議論通過對比的手法分別得出我們的丟書變了味;我們的丟書實質(zhì)是某些人為了擴大影響的做法,是一種營銷手段;正面提出正確的閱讀方式應該是像浙江人民醫(yī)院的那種做法。最后三段回應材料,強調(diào)觀點,提出號召,總結(jié)全文。
文章一氣呵成,很有條理。引一提一議一聯(lián)一結(jié),五個部分安排得當,是典型“任務驅(qū)動型作文”的寫法。
創(chuàng)意雖好,方式欠佳汪子珊
某自媒體本著推動城市里閱讀和精神交流的宗旨,將一萬本書投放于北上廣的地鐵車廂內(nèi),希望促成書籍的持續(xù)傳遞。消息一出,網(wǎng)友議論紛紛。在我看來,“地鐵丟書”活動創(chuàng)意雖好,方式欠佳。
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用三十年的發(fā)展追上了歐美國家?guī)装倌甑慕?jīng)濟積累,物質(zhì)財富的巨大收獲卻沒能與人們精神財富的增長同步。在世界上的眾多國家中,以色列的人均年閱讀量為312本,英國的人均年閱讀量為156本,美國的人均年閱讀量為63本,而中國的人均年閱讀量卻不足5本。由此看來,中國人需要多讀書。有人評論此次“丟書大作戰(zhàn)”是山寨英國演員艾瑪·沃森在倫敦的“地鉸藏書”創(chuàng)意的營銷手段。在我看來,此次活動或許確實賺足了社會輿論的眼球,但不可否認的是,活動的發(fā)起者確實關注到了中國目前閱讀不夠的問題,并且積極地采取措施解決這個問題。
這個活動以其創(chuàng)意性、新穎性吸引了人們的關注,引發(fā)了人們對閱讀的深層思考,推動了閱讀的普及。這樣看來,“地鐵丟書”這個創(chuàng)意實在是妙!
但是,創(chuàng)意再好,也要根據(jù)公眾的接受度和實施效果才可以評判它的合理性。中國人口眾多,文化水平自然參差不齊,想要用“地鐵丟書”去推動公眾閱讀,目前看來似乎還是天方夜譚。為什么這樣說?一是源于中國目前的地鐵使用狀況。在大城市里,地鉸基本是人滿為患,人的空間都有限,更何況是幾本書呢?二是源于中國目前的閱讀現(xiàn)狀。當前的白領們整天忙于工作,坐上地鐵本就是圖個休息,自然不會把在地鐵上讀書當作一種享受。其次,“地鐵丟書”活動的順利實施離不開人們的自覺性和對書籍的熱愛,否則,難保地鐵上的書籍尚未
被翻閱幾次就被帶回家私藏。如果真是這樣的話倒不如直接每人每戶發(fā)幾本新書,不是更快捷方便?
地鐵“丟書大作戰(zhàn)”的出現(xiàn)表明人們渴求社會精神世界的富裕,但是“丟書大作戰(zhàn)”創(chuàng)意雖好,方式欠佳。如果活動的發(fā)起者可以更多地考慮一下中國當前的社會現(xiàn)狀,或許這投入的一萬本書就可以更好地物盡其用了。
希望這次“丟書大作戰(zhàn)”可以為將來的人們提供借鑒,以一顆愛書之心,用更好的方式去喚醒人們對書的重視。
[點評]
本文運用辯證思維方式分析、評價“地鐵丟書大作戰(zhàn)”活動。首先,分析材料,亮出觀點:“地鐵丟書活動創(chuàng)意雖好,方式欠佳。”接著從中國改革發(fā)展的現(xiàn)狀分析“地鐵丟書”活動的創(chuàng)意之所在,國人物質(zhì)富足卻精神貧乏,“中國人需要讀書”,理解地鐵丟書之發(fā)起者的良苦用心。然后用辯證的觀點分析通過地鐵丟書來推動閱讀的可行性與實效性,作者從地鐵使用狀況、閱讀現(xiàn)狀和公眾自覺性三個方面進行分析,闡述了“地鐵丟書,方式欠佳”的理由,并且表達了作者的建議與愿望。文章思路清晰,結(jié)構嚴謹,議論說理,針對性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