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爽, 鄭 剛, 季夢成, 蔡 進, 劉志高
(浙江農(nóng)林大學,浙江臨安 311300)
通信作者:劉志高,博士研究生,副教授,主要從事觀賞植物栽培與育種技術研究。E-mail:vzhigao@sina.com。
山木通(Clematisfinetiana)為原產(chǎn)于浙江的鐵線蓮屬藤本植物,具有較強的攀緩特性,且花色潔白,花朵繁茂,是較好的園林綠化材料,但因其多生長于高海拔處的灌叢及山谷石縫中,引種栽培較為困難,雖然可以進行種子繁殖,但種子萌發(fā)時間長,發(fā)芽率低,使其園林栽培應用受到限制。植物激素是植物體內(nèi)產(chǎn)生的一類在低濃度時對植物生長發(fā)育、代謝、環(huán)境應答等生理過程產(chǎn)生重要調(diào)控作用的代謝產(chǎn)物,在植物的生長發(fā)育和對環(huán)境的應答中發(fā)揮重要的作用[1]。已有許多研究表明,內(nèi)源激素與插穗生根密切相關,內(nèi)源激素的動力學變化是誘導不定根的主導因素[2-4]。本試驗通過研究山木通扦插生根過程中內(nèi)源激素含量及其相互比例的動態(tài)變化規(guī)律,以期為進一步揭示山木通的生根機制,縮短其培育周期和獲取高質(zhì)量無性系植株提供理論基礎。
1.1.1 插穗的準備 試驗插穗取材于浙江農(nóng)林大學鐵線蓮種質(zhì)資源圃(地理位置30°14′N,119°42′E),收集野生山木通3~5年生實生苗,于天氣晴朗的早晨采集長勢健壯、無病蟲害的當年生枝條。為防止插穗失水,枝條剪下后立即放入清水中,備用。
1.1.2 插床的準備 本試驗于2016年5月下旬在浙江農(nóng)林大學溫室內(nèi)苗床(10 m×1.2 m)上進行,頂部配置遮陽網(wǎng),日照充足,白天溫度25~28 ℃,夜間溫度23~25 ℃。扦插基質(zhì)為河沙,扦插前用2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進行基質(zhì)消毒。
試驗設清水對照和100 mg/L 吲哚丁酸(IBA)浸泡插穗基部2 h 2組處理,每組處理200個插穗。插穗為5~6 cm帶芽莖段,保留1/3葉片,扦插深度為2/3,插后澆透水。扦插當天取樣1次,之后每隔10 d取1次樣,共6次,每次隨機選取3株插穗,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測定法(簡稱ELISA)測定吲哚乙酸(IAA)、脫落酸(ABA)、赤霉素(GA3)、玉米素(ZR) 4種內(nèi)源激素的含量。
采用Oringin7.5和SPSS 19.0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
對插穗生根過程觀察發(fā)現(xiàn),山木通插穗生根為皮部生根型,雖然扦插過程中能形成愈傷組織,但未有根系從愈傷處長出。插穗生根整體分為3個時期:誘導期、不定根形成期和伸長生長期。IBA處理的插穗扦插后0~10 d切口基部膨大,20~30 d根系突破皮層,30 d后根系進入伸長生長階段。對照組不定根和愈傷組織的大量形成期均較處理組晚4~5 d,且根系數(shù)量不及處理組,根系不如處理組發(fā)達(圖1、圖2)。
2.2.1 插穗生根過程中IAA含量的變化 IAA為植物生長素,對插穗生根起到顯著的促進作用,內(nèi)源IAA含量的動態(tài)變化可影響不定根的發(fā)生[5]。大量試驗證實,IAA是促進插穗形成不定根的主要激素,與根源基的發(fā)生密切相關[6]。由圖3可知,經(jīng)IBA處理的插穗與對照組變化趨勢相似,IAA含量均呈現(xiàn)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變化趨勢,但處理組IAA含量較對照組高,且根系的生長狀態(tài)也較對照組好,表明一定含量的IAA有利于根源基的發(fā)育分化,外源生長調(diào)節(jié)劑IBA對內(nèi)源激素IAA的合成具有促進作用。處理組與對照組峰值、谷值分別出現(xiàn)在處理20、30 d,結合外部形態(tài)觀察可知,處理20 d時正處于不定根誘導期,IAA含量升高有利于根源基的發(fā)育,導致根源基膨大,處理組、對照組插穗內(nèi)IAA含量分別較扦插前提高了25.89、19.48 ng/g。處理30 d時處于插穗生根的旺盛期,消耗了大量的內(nèi)源IAA,處理組、對照組IAA降幅分別為17.82、15.48 ng/g。處理30 d后根系長出,IAA含量稍有回升并維持在一定水平。處理前20 d,經(jīng)IBA處理的插穗在不定根誘導期IAA含量較對照組高6.68 ng/g。
2.2.2 插穗生根過程中ABA含量的變化 ABA是植物體內(nèi)天然的抑制性激素,能夠抑制頂芽的生長,但低濃度的ABA對生根有一定的促進作用,高濃度的ABA抑制生長素的運輸[7-8]。由圖4可知,處理組插穗內(nèi)ABA含量整體低于對照組,說明低濃度ABA在插穗生根過程中起到一定的作用。經(jīng)IBA處理的插穗與對照組ABA含量變化趨勢相同,均在誘導期下降,表達期升高,伸長生長期再下降,且在誘導階段下降明顯,處理組、對照組降幅分別為19.18、9.42 ng/g,說明低濃度的ABA有利于根源基的發(fā)生。處理組插穗內(nèi)ABA含量在不定根誘導期較對照組低14.65 ng/g,可見IBA的處理能夠降低插穗內(nèi)ABA含量,促進生根。與圖3比較可以看出,ABA與IAA含量的變化此消彼長,趨勢相反。
2.2.3 插穗生根過程中GA3含量的變化 有研究表明,GA3是抑制不定根形成的主要物質(zhì),即使是低濃度的GA3也會對不定根產(chǎn)生影響,它主要通過抑制根源基的分裂或根源基的進一步發(fā)育來抑制根系的形成[9]。由圖5可知,在山木通扦插過程中,GA3含量變化趨勢與ABA含量變化趨勢一致,呈現(xiàn)“下降—升高—下降”的趨勢。對照組GA3含量高于處理組,在不定根誘導期GA3含量下降明顯,20 d達到谷值,處理組、對照組最大降幅分別為1.99、1.13 ng/g。以上結果說明,在不定根誘導期需要較低濃度的GA3,高濃度的內(nèi)源GA3對插穗生根有抑制作用。在扦插前10 d,對照組GA3含量無明顯變化,處理組GA3含量則呈大幅下降趨勢,說明外源IBA的處理能夠降低內(nèi)源GA3的含量,對插穗生根有促進作用。
2.2.4 插穗生根過程中ZR含量的變化 細胞分裂素的主要生理作用是促進細胞分裂,誘導芽形成和促進芽的生長,細胞分裂素主要存在于進行細胞分裂的部位,如莖尖、根尖等[10]。由圖6可見,處理組與對照組插穗內(nèi)ZR含量變化趨勢不一致,IBA處理的山木通插穗韌皮部ZR含量呈現(xiàn)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趨勢,對照組生根前ZR含量持續(xù)下降,生根后期ZR含量維持在一定水平。新根形成前ZR含量下降,說明低濃度ZR對不定根的形成有促進作用;新根形成后,ZR含量上升,可能是由于生長期活動旺盛,需要大量細胞分裂素以及新根重新合成細胞分裂素[5,11-12]。
2.2.5 插穗生根過程中IAA/ABA值的變化 IAA被認為是促進生根的植物生長素,ABA是抑制插穗生根的主要抑制物質(zhì), 但是通常生長素與細胞分裂素的相互作用要比自身單獨作用大,生長素與細胞分裂素的比例關系影響著根系的形成[13]。從圖7可以看出,IAA/ABA值在扦插前20 d一直處于上升趨勢,這有利于根源基的誘導;在插穗生根旺盛期,IAA/ABA值下降;生根后期,IAA/ABA值有所回升。IAA/ABA 值的最高點與最低點分別對應插穗的不定根誘導與表達,可見IAA與ABA共同調(diào)控著根源基的發(fā)育。處理組IAA/ABA值始終高于對照組,可見IBA處理能夠提高插穗內(nèi)IAA含量,降低ABA含量,從而促進生根。
內(nèi)源激素含量是影響插穗不定根形成的重要因素,插穗內(nèi)的生長素與細胞分裂素不是單獨作用的,而是相互協(xié)同參與根源基的分化與發(fā)育,植物生長調(diào)節(jié)劑通過調(diào)控內(nèi)源激素的含量促進插穗生根。山木通扦插生根類型屬于皮部生根型,不定根的形成可分為3個時期,即不定根誘導期(0~20 d)、表達期(20~30 d)和伸長生長期(30~50 d)。
在山木通扦插過程中,內(nèi)源激素含量的變化與不定根形成的各時期相對應,插穗韌皮部的IAA含量在誘導期升高,表達期下降,伸長期回升,與劉明國等對北美香柏的研究結果[14]、呂梅等對紅榿木的研究結果[15]、馬振華等對四倍體刺槐硬枝扦插內(nèi)源激素的研究結果[16]一致,即根源基誘導期IAA含量升高是促進插穗生根的重要原因。ABA與GA3含量變化趨勢相同,均與IAA含量變化趨勢相反,即在誘導期下降,表達期升高,伸長生長期又下降,誘導期低濃度的細胞分裂素是促進插穗生根的關鍵因素。這與李朝嬋等對長蕊杜鵑[17]和董勝君等對山杏嫩枝扦插內(nèi)源激素的研究結果[18]相同,但與張雪等對灰氈毛忍冬內(nèi)源激素的研究結果[19]相反,說明內(nèi)源激素在插穗生根過程中的作用機制較為復雜。ZR含量在山木通插穗生根過程中變化幅度不明顯,處理組與對照組插穗內(nèi)ZR含量變化趨勢不一致,經(jīng)IBA處理的插穗ZR含量呈“上升—下降—上升”的趨勢,對照組ZR含量整體呈下降趨勢,前期下降較快,后期保持在一定水平,這與楊秀蓮等關于波葉金桂的研究[20]相一致。有研究表明,IAA/ABA值可作為辨別生根難易的標準[21-22]。本試驗中IAA/ABA值在生根過程中呈現(xiàn)“升高—降低—升高”的變化趨勢,且處理組插穗內(nèi)兩者的比值高于對照組,可見IBA處理對插穗生根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但處理組和對照組的IAA/ABA值較低,這可能是抑制山木通插穗生根的原因之一。
參考文獻:
[1]許智宏,薛紅衛(wèi). 植物激素作用的分子機理[M]. 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1-2.
[2]李小方,湯章城,何玉科. 不定根的形態(tài)發(fā)生與調(diào)節(jié)機制[J]. 細胞生物學雜志,2001,23(3):130-136.
[3]Haissig B E. Influence of auxins and synergists on adventitious rootPrimordiumin initiation and development[J]. New Zealand For Sei,1974(4):311-323.
[4]Li X,Mo X,Shou H,et al. Cytokinin-mediated cell cycling arrest of pericycle founder cells in lateral root initiation ofArabidopsis[J]. Plant & Cell Physiology,2006,47(8):1112-1123.
[5]高 潔,曾笑菲,劉曉輝,等. 滇杠柳扦插繁殖及生根相關理化特性的動態(tài)分析[J]. 中藥材,2011,34(6):841-845.
[6]Yoo B S,Kim J Y,Kim Y C,et al. Analysis of endogenous hormones associated with hardly rooting Rhododendron species[J]. The Journal of the Korean Society of international Agriculture,2008,20(2):107-112.
[7]孫海燕. 外源ABA和Ca2+對楊樹扦插苗生長的調(diào)節(jié)效應[D]. 南京:南京林業(yè)大學,2008.
[8]周 燕,高述民,李鳳蘭. 胡楊不定根原基發(fā)生的分生細胞結構特征及內(nèi)源激素變化分析[J]. 西北植物學報,2009,29(7):1342-1350.
[9]李永欣,曾慧杰,王曉明. 光皮樹扦插過程中內(nèi)源激素變化[J]. 中國農(nóng)學通報,2009,22(1):91-97.
[10]黃志玲,郝海坤,曹艷云,等. 紅錐扦插生根過程中內(nèi)源激素的變化[J]. 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學報,2015,35(2):22-25,43.
[11]齊永順,張志華,王同坤,等. 同源四倍體玫瑰香葡萄嫩枝扦插不定根發(fā)生過程中內(nèi)源激素的變化[J]. 園藝學報,2009,36(4):565-570.
[12]黃 焱,季孔庶,方 彥,等. 珍珠黃楊春季扦插生根性狀差異及內(nèi)源激素變化[J]. 浙江林學院學報,2007,24(3):284-289.
[13]郭素娟. 林木扦插生根的解剖學及生理學研究進展[J]. 北京林業(yè)大學學報,1997,19(4):66-71.
[14]劉明國,王 玲,董勝君,等. 北美香柏插穗生根過程中內(nèi)源激素的變化[J]. 沈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2010,41(5):555-559.
[15]呂 梅,方炎明,賈 恒,等. 紅榿木扦插生根過程中內(nèi)源激素的變化[J]. 林業(yè)科技開發(fā),2009,23(2):16-19.
[16]馬振華,王吉斌,李才文,等. 四倍體刺槐硬枝扦插生根過程中內(nèi)源激素的變化[J]. 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學報,2013,33(6):26-32.
[17]李朝嬋,趙云龍,張冬林,等. 長蕊杜鵑扦插內(nèi)源激素變化及解剖結構觀察[J]. 林業(yè)科學研究,2012,25(3):360-365.
[18]董勝君,劉明國,戴 菲,等. 山杏嫩枝扦插生根過程中插穗內(nèi)源激素含量的變化[J]. 經(jīng)濟林研究,2013,31(4):108-114.
[19]張 雪,李隆云,楊 憲. 灰氈毛忍冬扦插繁殖過程中內(nèi)源激素含量變化[J]. 中藥材,2012,35(4):521-525.
[20]楊秀蓮,李春意,王良桂. 波葉金桂扦插生根過程中營養(yǎng)物質(zhì)和激素含量變化[J]. 江蘇農(nóng)業(yè)科學,2014,42(6):202-204,205.
[21]郭素娟,凌宏勤,李鳳蘭. 白皮松插穗生根的生理生化基礎研究[J]. 北京林業(yè)大學學報,2004,26(2):43-47.
[22]鄭均寶,劉玉軍,裴保華,等. 幾種木本植物插穗生根與內(nèi)源IAA,ABA的關系[J]. 植物生理學報,1991,17(3):313-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