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海蓉,譚鉞,朱東姿,王甲威,劉慶忠
(山東省果樹研究所/黃淮地區(qū)果樹觀測試驗站/山東省果樹生物技術育種實驗室,山東泰安 271000)
甜櫻桃根系分布較淺,既不抗旱也不耐澇,在栽培中灌排水至關重要。起壟栽培是防止因積水造成的死樹和流膠病發(fā)生的一種有效方法。2006~2017年在泰安市夏張鎮(zhèn)進行了甜櫻桃起壟栽培技術的推廣,并進行了起壟栽培對甜櫻桃生長、產量、品質及流膠病發(fā)生的影響試驗研究,為進一步完善甜櫻桃優(yōu)質高效栽培技術體系和大面積推廣應用提供了科學依據。
試驗在泰安市夏張鎮(zhèn)尹家莊村果園進行,園地砂質壤土,肥力中等。栽培甜櫻桃采用2年生成苗定植,砧木為吉塞拉6號,品種薩米特,紡錘樹形整枝。栽植株行距3m×4m。栽培方式分起壟栽培(圖1)和平地栽培兩種。起壟栽培,定植前整地,土與有機肥混勻后起壟,壟高30~40cm,壟寬1~1.2m,在壟上挖定植穴深、寬各40cm,將2年生成苗定植于壟上。在同一果園未起壟的行間挖深、寬各40cm的定植穴進行平地栽培。起壟栽培與平地栽培采用相同的常規(guī)管理。
試驗調查方法,分別對起壟和平地栽培的4年生和7年生樹各選擇有代表性的30株進行調查,測量干周、樹高、冠徑、主枝數和單株產量;各處理隨機選擇100株樹進行流膠病發(fā)病率調查。果實充分成熟時,每個處理隨機選取30個,用1/100天平測定單果重;游標卡尺測果實縱、橫徑;手持測糖儀測定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酸度采用0.1M標準NaOH溶液滴定測定。試驗數據采用DPS 統(tǒng)計軟件進行差異顯著性分析。
圖1 甜櫻桃起壟栽培
由表1可看出,起壟栽培較平地栽培促進了甜櫻桃植株的生長發(fā)育,提高產量,對7年生樹的影響效果較4年生樹更加明顯。起壟栽培的7年生樹干周較對照顯著增加,達43.1cm;4年生樹的干周較對照無差異;起壟栽培4年生和7年生樹的新梢年生長量分別達83.6cm和88.2cm,較各自對照均顯著增加。樹高和冠徑主要是通過人工修剪進行了控制,因此起壟栽培的樹高和冠徑與對照差異不明顯。起壟栽培的4年生樹平均單株產量較對照增產5.9%,但與對照差異不顯著,7年生樹增產7.9%,與對照的差異達顯著水平。
表1 起壟栽培的甜櫻桃薩米特植株的生長結果狀況
注:同列數據旁不同小寫字母表示在5%水平上差異顯著,下同。
起壟栽培提高了甜櫻桃果實的品質(表2)。起壟栽培的4年生樹與對照相比,平均單果重8.25g,比對照提高2.61%,兩者之間差異達顯著水平;果實總酸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固酸比與對照無明顯差異。起壟栽培的7年生樹,平均單果重8.41g,固酸比23.32,分別增加了4.86%和10.63%,差異均達到顯著水平,可溶性固形物和總酸含量均無顯著差異。
表2 起壟栽培對不同樹齡甜櫻桃果實品質的影響
從表3中可看出,7年生甜櫻桃樹流膠病的發(fā)病率高于4年生樹。起壟栽培改善了果園排水條件,可有效防止因積水造成的流膠病發(fā)生。起壟栽培4年生樹的主干發(fā)病率3.2%,主枝發(fā)病率2.4%,分別較對照降低了37.25%和33.33%;7年生樹的主干發(fā)病率21.3%,主枝發(fā)病率4.2%,分別比對照降低了49.88%和52.4%。差異均達到顯著水平。
表3 起壟栽培對甜櫻桃流膠病發(fā)生的影響
起壟栽培可以增加土層深度,改善根系微環(huán)境,能夠更好地滿足甜櫻桃根系對土壤環(huán)境的需求。通過近幾年的栽培試驗表明,起壟栽培明顯促進了甜櫻桃樹的生長發(fā)育,提高了產量,改善了果實品質,同時減輕了澇害,顯著降低了流膠病的發(fā)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