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冠
春秋末期,晏子受齊王之命出使楚國。楚王仗著自己國勢強盛,想乘機侮辱晏子,顯顯楚國的威風(fēng)。他見晏子長得矮小,就冷笑著說:“難道齊國沒有人了嗎?”意思是說:齊國沒有人才,竟然派這樣一個矮小的人來做使臣。楚王心想:這下晏子一定會羞愧得無地自容了。
哪知晏子并不是好欺負(fù)的,他嚴(yán)肅地回答:“這是什么話?我國首都臨淄住滿了人。大伙兒把袖子舉起來,就是一片云;大伙兒甩一把汗,就是一陣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著肩膀,腳尖碰著腳跟。大王怎么說齊國沒有人呢?”
楚王所說的“齊國沒有人”,是說“齊國沒有人才”,而晏子回答“首都臨淄住滿了人”,指的是普通人,并非專指人才。難道晏子聽不懂嗎?不是!他是用“故錯”的方法來反駁楚王,用“張袂成陰”“揮汗如雨”“摩肩接踵”來形容人多,回?fù)舫醯陌l(fā)難,使自己變被動為主動。晏子這樣說,并非全無道理,既然人多,其中包含的人才也就多,這是毋庸置疑的。
接著,晏子又“自貶”起來:“敝國有個規(guī)矩:訪問上等的國家,就派上等人去;訪問下等的國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這兒來了?!标套影炎约嘿H得連下等人都不如,完全是為了國家的利益,只要國家的尊嚴(yán)不受損害,自己做一次“最下等的人”又有什么關(guān)系呢?
晏子真不愧為善辯之才,他“故錯”和“自貶”,甚至忍辱負(fù)重,都是為了維護齊國的利益和尊嚴(yán)。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