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紀
“旅游圣經(jīng)”(Lonely Planet)對沙撈越熱帶雨林有這樣的描述:“如果你一直對婆羅洲魂牽夢縈——夢見乘坐大船順著渾濁的江河漂流,夢見像野人一樣穿越茂密的大叢林,夢見炊煙裊裊的長屋和酒醉后狂放的舞步,夢見奇怪的生物和隱蔽的洞穴,夢見吹箭筒和獵取人頭的蠻人……那么,你現(xiàn)在終于可以得償所愿了。沙撈越就是婆羅洲最經(jīng)典的代表,提到冒險和刺激,沒有什么地方可以與之相媲美?!?/p>
婆羅洲也叫加里曼丹島,世界第三大島,也是世界上唯一分屬三個國家的島嶼。馬來西亞占據(jù)北部,其余屬于文萊和印尼。沙撈越就隱藏在加里曼丹北部,它是馬來西亞最大的州,面積與西馬13個州相當,地廣人稀,河流密布。從飛機上俯瞰,在濃密的森林中川流的大河如匍匐的巨龍,將森林切割成形狀不一的綠鉆,壯觀而令人動容。
沙撈越海岸線長達500英里,地處赤道的邊緣,高溫多雨。這里交通不發(fā)達,多是水路。子夜時分來到沙撈越首府古晉,這座美麗小城像一只溫順的貓,蟄伏于東馬休閑的海岸,與遙遠而喧囂的西馬隔水相望,情深意長。
沙撈越有很多世界級的森林公園, 巴哥國家公園就是其中之一。巴哥國家公園距古晉約37公里,公園占地約26平方公里,位于河海交匯處的半島之上。乘車半小時抵達河口碼頭,然后換乘6人座小快艇。20分鐘后,遠遠看到幾座峭壁巖石橫空出世,立于海面,這里便是巴哥國家公園的標志景觀——巨石高聳,大約有二三十層樓那么高,巖石全身都是海水侵蝕和風(fēng)化的痕跡,黑黃交錯,呈現(xiàn)出獨特圖案。
走進公園,熱氣騰騰的赤道雨林就密布于海巖與懸崖峭壁上。這里叢林茂密,樹種繁多,植物競相爭取陽光而長成了參天大樹,攏聚為蔽天遮日的綠蓋長廊,其中就蘊藏著無數(shù)珍貴的硬木資源。許多樹木枝干上攀附著累累藤蔓、蕨類、綠苔及野生蘭花,相互纏結(jié)扶持。具有腐蝕性液體消化昆蟲的豬籠草也遍生于這片原野上。色澤鮮麗的蘑菇紛紛寄生于朽木腐枝上,棕褐色野生靈芝如階梯般一片片地嵌在樹身,巖石的縫隙中生長著各種野花小草。
沿著崎嶇山徑前行,一股青草綠葉特有的芳香撲面而來,混雜著泥土的清新味道,溫和而濕潤,讓人覺得很舒服。穿梭雨林探險,我們看到很多珍稀的動植物:紅毛大猩猩、銀葉猴、野豬、飛鼠、菠蘿蜜樹、榴蓮樹、芒果樹、面包樹……一草一世界,整個世界突然充滿意義,這種感覺真是久違了。陽光透過茂密的樹葉,瞇起眼睛,溫暖的風(fēng)吹拂著微微出汗的額頭,仿佛回到童年,簡單而純粹……
步步驚心的叢林“長屋”
古晉到泗務(wù)(Sibu)的空中航程只有短短的20多分鐘,但如果換乘汽車前往則至少要花上5個多小時,足以想見雨林行車的艱苦。從空中望下,濃厚的綠色被金黃色的水道不斷切割著,仿佛大地正在發(fā)生裂變。這條自雨林深處奔騰而出的河流叫拉讓河,因河水渾黃被稱為“馬來西亞的黃河”。
其間,我們進行了一次很刺激的雨林行舟,起點是一處叫克羅康的比達佑族村莊。村旁的河道看上去相當平緩,惹得我們紛紛將相機帶上船去。河面不寬,兩岸濃密的樹叢都向河面上方擁擠過來,形成一條幽靜的綠色走廊,偶爾還能見到紋身的比達佑男子在河中捕魚,綠色的大蜥蜴趴在岸邊曬太陽……接連不斷的景色看得我們有些得意忘形,誰也沒有留意那些正等待著我們的急灘。于是一轉(zhuǎn)臉的工夫,便有劃艇倒翻在水中,人沒事,但相機就沒那么幸運了。一個小時下來竟有5臺相機落水,令我們對雨林行舟別有一番深刻認知。
離開熱帶雨林邊緣的河口處,就是土著的領(lǐng)地,當?shù)匾腊嗳说摹伴L屋”非常特殊,在全世界恐怕也是絕無僅有的。據(jù)說,長屋是沙撈越土著特有的居住形態(tài),現(xiàn)在像這樣的原始長屋只剩5000多座了。
“長屋”很長,至少30米以上,居民少則幾戶,多則近百戶,由木料或竹子建成。就像拼積木一樣,每一塊“積木”都是一戶人家,一間挨一間,排成長列。鄧金興說,住在同一間長屋里的人互有親戚關(guān)系,因此,長屋越長,說明這個家族越興旺。像依班族,就像名字“游蕩的人”所寓意的那樣,他們曾是婆羅洲的傳奇勇士和獵頭部落,長屋的居住模式正利于他們團結(jié)起來抵御外敵。
多個長屋聚在一起,就成了一個村子。長屋高出地面兩米多,棚上住人,棚下飼養(yǎng)家禽牲畜。周圍有籬笆環(huán)繞,以防偷襲。地面通往棚頂由一根樹干當階梯,樹干上用刀斧砍成踏腳的梯級,屋主人們很習(xí)慣攀登這種梯級,上下如履平地。
按傳統(tǒng),長屋的屋長由長屋全體居民推選產(chǎn)生,負責處理長屋婚喪喜慶大事,調(diào)解居民各種糾紛。長屋中的富有人家家中一般都有幾個甕,甕就代表財富,甕越多,就代表這家越有錢。
長屋是雨林民族最基本的生存組織形態(tài),一座長屋就像是一個部落。一個大家族將屋子蓋在一起彼此相連就成了長屋,隨著人丁的增長屋子的長度也不斷增加。我們拜訪的奧斯丁長屋共有34戶人家,屋子的前半部分是左右打通的公共走廊,十步之寬的空間足能容下全族人聚在一起祭祀歌舞;后半部分是一間間彼此分隔的屋子,我們看到很多屋檐下都掛著耶穌像和十字架——英國殖民統(tǒng)治時期雨林中的大部分少數(shù)民族都皈依了天主。
這里的女孩,雖然皮膚有點黝黑,但個個有著迷人的身材,且能歌善舞,性格熱情奔放。據(jù)說古時候她們作戰(zhàn)和男人一樣勇敢,還出現(xiàn)過不少“花木蘭”呢!
有關(guān)雨林生活的傳說似乎特別容易打發(fā)時間,還沒來得及了解更多就已近黃昏,橙色的夕陽在這座110年歷史的長屋里緩緩穿行,窗外風(fēng)景如畫。坐在過廊的長椅上,品著咖啡,可以一直看到赤紅色的河水,那一刻,仿佛忘記了自己身處狂野叢林,反而覺得這里有一種說不出的情調(diào)和浪漫。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