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金華
(邵武市拿口鎮(zhèn)林業(yè)工作站,福建 邵武 354000)
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L.)Presl.],又稱樟木、小葉樟等,不僅是重要的珍貴用材樹種,而且是集天然名貴香料、中藥、綠化等用途于一身的樹種。福建省邵武市香樟種植歷史悠久,并且具有香樟資源主要分布區(qū)域,香樟古木主要種植在農(nóng)村地區(qū)及城鎮(zhèn)區(qū)域。古香樟是大眾祭奉的寶樹,大眾非常喜愛這一樹木。目前,我國不少學(xué)者對香樟人工繁育進行了研究[1-9],但對不同穗條規(guī)格對扦插生根的影響的試驗研究較少。2017年,筆者就不同的香樟穗條規(guī)格開展扦插試驗,為其人工繁育提供參考。
試驗中所用的穗條均采自邵武市陽光苗圃的香樟(四年生)采穗圃基地,扦插苗床高15.0 cm、寬80.0 cm,基質(zhì)為蛭石∶草木灰∶黃心土=6∶2∶2。
本試驗于5月15日在邵武市陽光苗圃實施。試驗處理如下:①穗條長度為5.0、10.0、15.0、20.0 cm和25.0 cm;②穂條直徑為 0.1~0.2、0.2~0.3、0.3~0.4、0.4~0.5、0.5~0.6 cm和0.6 cm;③穗條葉面積為1片全葉和1片半葉、留2片全葉和2片半葉、不留葉等進行扦插試驗。扦插后30 d要對穗條的生根情況進行記錄,之后間隔5 d觀察一次,直到8月15日結(jié)束。
扦插后,每間隔7 d對苗床噴灑甲基托布津一次,隨時檢查棚內(nèi)環(huán)境衛(wèi)生,對已干枯的穗條和落葉及時清出苗床,防止腐爛,保持棚內(nèi)清潔。自第45天開始,每隔7 d施一次噴施0.1%尿素與鉀肥溶液有機肥,確保穗條根莖健康生長。
由表1可知,穗條長度為10.0 cm時生根率最高,區(qū)組生根率為82.50%~90.00%,平均生根率為86.67%;其次是穗條長度為15.0 cm,平均生根率為80.83%;穗條長度為25.0 cm時生根率最低,平均生根率僅為36.67%。穗條長度遞增的同時穗條的生根率得到了明顯的提高,但穗條長度大于15.0 cm時,則生根率明顯下降。因穗條過長,暴露在基質(zhì)外的部位較多,穗條表面的水分蒸發(fā)量較大,受病菌感染概率較大,在穗條沒有生根之前,棚內(nèi)濕度大容易導(dǎo)致穗條脫水,濕度不足容易導(dǎo)致穗條脫水,最終造成穗條生根率低。
表1 香樟不同穗條長度生根試驗結(jié)果
從表2可以看出,穗條直徑為0.3~0.5 cm時,穗條處于半木質(zhì)化狀態(tài),生根效果最好,平均生根率為85.50%;穗條直徑在0.6 cm以上時,生根效果最差,平均生根率僅為36.67%。因此,香樟扦插穗條直徑為0.3~0.5 cm較為理想,穗條直徑過粗或者太細均不利于香樟扦插生根。因為穗條太細,香樟的穗條為半木質(zhì)化,髓心比例較高,不利穗條生長;而穗條穗條過粗,穗條已完全木質(zhì)化,香樟穗條的組織薄壁細胞較少、細胞分裂慢,不利于生根。
由表3可知,留2片半葉時生根效果最好,平均生根率為86.33%;不留葉時生根效果最差,平均生根率為19.17%。穗條保留葉片主要的作用:一方面進行光合作用,提供營養(yǎng)物質(zhì);另一方面進行蒸騰作用,促進穗條基部進行水分吸收。所以,要尋求合理的葉片面積,在保障水分平衡的同時促進有機物的積累,才更有利于穗條生根。同時,被保留的半葉,在蒸騰作用方面比被去除的半葉(前端)弱,故在相同葉面積情況下,保留2片半葉的成活率比1片全葉的成活率高。
表2 香樟不同直徑穗條扦插生根率
表3 不同穂條葉面積下扦插生根情況
穗條長度為10.0 cm,香樟扦插生根率最高,平均生根率為86.67%;穗條直徑為0.3~0.5 cm時,穗條處于半木質(zhì)化狀態(tài),香樟扦插生根效果最好,平均生根率別為85.50%;留2片半葉時,香樟扦插生根效果最好,平均生根率為86.33%。研究表明,選擇半木質(zhì)化的穗條,不但自身養(yǎng)分充足,同時組織薄壁細胞較多、細胞分裂快,縮短生根時間,更有利于穗條生根。另外,基質(zhì)、溫濕度、消毒水平、生根劑等均能影響香樟穗條扦插生根,筆者將繼續(xù)對樟樹穗條扦插進行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