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雪
前不久,兒子加加拿回來一張慘不忍睹的試卷,不會的做錯,會的也沒一道做對的,不是最后計算錯結(jié)果了,就是中間步驟寫著寫著抄錯數(shù)字。這讓我十分生氣。
聯(lián)想到最近一段時間給他講題時他浮躁的情緒,我最終把問題的癥結(jié)歸到了學習態(tài)度上。加加爸爸也表示認同,然后接過去嚴厲地給他上了一課,告訴他要端正學習態(tài)度,不能一知半解,不能不懂還不虛心請教,不能在別人給他講解時表現(xiàn)出不耐煩……
兒子點頭如搗蒜,我也不禁心生佩服:關于學習態(tài)度的問題,加加爸爸可以滔滔不絕地講上一小時,各種例子警句不重樣,有內(nèi)容、有重點,還不啰唆,讓我不得不甘拜下風。
然而,第二天晚上,我叫兒子去復習英語時,加加爸爸又跟進去“教育”。我十分憂心,批評教育也不能這么連著來??!過了約一個小時,他終于出來了,我迫不及待地問:“你又跟他說啥了?”
他說:“今天給他講完這個,我才找回了感覺。昨天,我對自己很失望,感覺自己變成了討厭的人?!蔽也唤獾貑枺骸白蛱炷悴皇钦劦煤芎脝??學習態(tài)度問題多關鍵??!”他沉思了片刻,抬起頭對我說:“你不覺得批評學習態(tài)度類似于一種道德批判嗎?”
加加爸爸的一句話問得我愣了神,我們小時候一旦考不好,除了學習方法之外,老師和家長最常掛在嘴邊的不就是學習態(tài)度嗎?我沒覺得有啥不對啊?加加爸爸好似看穿了我的疑問,他繼續(xù)說:“批評學習態(tài)度,其實就是家長把壓力轉(zhuǎn)嫁到了孩子身上,因為自己已經(jīng)找不到教育的方向。我昨天就是這種感覺,特別糟糕。”
批評學習態(tài)度竟然等于轉(zhuǎn)嫁壓力。這觀點我還是頭一次聽到,吃驚不小。但仔細想想,好像還挺有道理。我正思考著這個問題,只聽加加爸爸接著說:“剛才你叫他去復習,我突然靈光一閃:在他腦子里,‘復習就是兩個字‘復習,至多就是把書看一遍,這個是整體性思維,我剛才告訴他的是分析性思維?!畯土暱此苾蓚€字,其實可以細化為無數(shù)個步驟,比如叫復習英語可以包括讀三遍單詞加讀三遍課文,這就分析性思維。雖然整體性思維對于重大的科學發(fā)現(xiàn)非常重要,但是對于孩子而言,他現(xiàn)在缺乏的是用分析性思維的訓練來解決問題。給他講完了這個,我感覺比昨天好多了!”
聽他這么說,我才恍然大悟。批評學習態(tài)度看似政治正確,并且觸及了問題的根本,實際上還是一種消極的、讓孩子摸不著頭腦的教育方式。積極正面的方式應當是,根據(jù)孩子的具體情況幫助他找到問題的解決方法。
就在我努力消化的時候,加加爸爸又說:“我什么都不知道,但若你問我問題,我能讓你自己找到答案。蘇格拉底不是也這么說嗎?”連蘇格拉底拉都出來了,這堂課對我來說,信息量有點大。
那晚,我“受教”的同時,兒子也表現(xiàn)出了超乎尋常的學習熱情和主動性。他沒像以前那樣,不到十分鐘就出來說“我復習完了,我讀完了”,而是一直在看書,好像有很多計劃要完成??磥?,讓孩子明確知道他該做什么,比泛泛地教育他“端正學習態(tài)度”管用多了。
現(xiàn)在,兒子還是時不時給我點小“驚喜”,比如被罰站,比如家長會上被批評,等等。我依然會很失落、焦慮,但我不再把他的問題簡單歸為“不求上進”“態(tài)度不端正”,然后責備一通了事??赡芪疫€做不到像他爸爸一樣凡事理性分析,但是,我不再簡單地把壓力轉(zhuǎn)嫁給孩子,這也是一種進步,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