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益萍
俗話說:“臘月二十三,灶王爺上了天?!边@灶王爺乘著高頭大馬,急匆匆回天宮述職,匯報人間善惡。灶王爺此去緊忙活也要七天七夜才能夠返回人間,也就是年三十回到百姓人家,開始新的一年的監(jiān)察工作。
在灶王爺上天述職期間,人間無神管轄,處于自由主義狀態(tài)。平日看著老皇歷行事的平民百姓,現(xiàn)在沒有了條條框框的限制,百無禁忌,可以展開手腳,辦自己想辦的大事了。因此,在北方民間,包括京津、河北、山西等地,從臘月二十四到年三十,民間嫁娶成風,是為“趕亂歲”。
對比清代山西《武鄉(xiāng)縣志》和眾多古籍皆有記載:“惟自十二月二十四日及除日,陰陽家以為百神登天,時無禁忌,名曰趕亂歲。故一切嫁娶,凡早有妨礙者,至此皆不論利月,亦不另擇吉日云?!?/p>
所以俗話說:“到了臘月二十四,天天是好日。”二十四到年三十,一大早,幾乎每條鄉(xiāng)間路上都會出現(xiàn)送親、迎親的隊伍。每天的日頭都是被嗩吶吹出來的。
迎親的隊伍一進村,鄉(xiāng)親們都來看熱鬧,并高聲喊著:“吹鼓手,來一段!”娶親人家的主事人,趕緊往吹鼓手腰包里塞香煙和喜糖,吹鼓手受到大家的高抬,便在寬敞的地段大展身手,開始對吹,你一曲《夫妻雙雙把家還》,我一曲《百鳥朝鳳》,吹到得意處,干脆脫下棉襖,任你北風那個吹,任你雪花那個飄,直吹得紅脖子漲臉,汗珠子摔八瓣兒。鄉(xiāng)親們的叫好聲一起,吹鼓手更來勁,你用左鼻孔吹,我用右鼻孔吹,直吹得滿街喜氣。
娶媳婦是農(nóng)家的大事,為了趕亂歲娶親,甚至兩三個月前就開始準備了。要當婆婆的婦人整天都是笑臉,做新被子,縫新褥子,日子再緊巴,也要新里新表新棉花。當然,做新被子要找兒女雙全的嬸子大娘和嫂子來幫忙,被子里一定要縫入紅棗、棉籽和花生,寓意早生貴子和花間著生,有兒有女命運濟,到老有依靠。當?shù)膭t忙著粉刷房子,拾掇院子。
尤其是娶親的頭兩天,動用本家族和鄉(xiāng)親們來幫忙,盤爐子盤灶,炒瓜子花生,預(yù)備酒菜,借桌子凳子、扯篷子搭帳子,一直忙到滿天星斗。此時,鄉(xiāng)親們都要來送份子賀喜,主家則要炒加了鹽的芝麻和柿子般大小的糖餅相待,徹夜不眠,天一亮就開始忙著迎親。
聘閨女的人家,雖然沒有娶親的人家忙活,但頭幾天也是忙得腳打后腦勺,嚴格按照老傳統(tǒng)進行張羅,布置喜車,購買嫁妝。
尤其是將要出閣的閨女,更是認真、細致地進行著各項準備。前一夜要做好發(fā)型,怕躺著睡覺把發(fā)型弄亂了,甚至要坐到天明。
趕亂歲是因為人間無神管轄,對嫁娶沒有妨礙,但邪惡的東西也沒有了神靈的管制,因此,進行喜事時要嚴加防范,送親和迎親都要看吉時。在送親和迎親的隊伍出發(fā)前,雙方都要派出“先遣隊”對路線進行觀察。
對于送親和迎親的隊伍所經(jīng)過村莊的街道,如果恰逢此處有老人去世,要和對方商談好,送親和迎親的隊伍經(jīng)過時,請人家將街門口的招魂幡臨時摘下給予回避。對方都會理解,因為此類事情說不定誰家何時會遇上。
民間婚禮(剪紙)
“先遣隊”出門時,都帶了厚厚一沓裁好的巴掌大小的紅紙,在野外的交叉路口、橋頭、大塊石頭邊,都要壓上3張紅紙來辟邪,確保送親和迎親的隊伍不被兇邪氣干擾。
在嫁女娶親熱熱鬧鬧、喜喜慶慶進行的同時,計劃來春要蓋新房的人家,同樣忙活,因為他們也在趕亂歲。
修房蓋屋是農(nóng)家的大事,對于開工的時刻和規(guī)矩講究相當多。為此,有些人家的工期只好一拖再拖。年前的趕亂歲,就為他們提供了開工的大好時機。因為只有短短幾天就要過年,開工就只能是象征性地把房屋的根基壘上三兩行磚石就可以了。為此,這樣的人家有時也會挑燈夜戰(zhàn),真可謂爭分奪秒。
遷新居也要趕亂歲。因為遷新居也要看吉日吉時甚至吉刻,麻煩甚多,趕亂歲把這些麻煩全都趕跑了。此外,遷入新居過新年也是人生一大樂事。
天剛亮,一家人就吃了早飯,然后忙活著整理要搬遷的物品。當然,趕亂歲也只是揀著緊要的搬,只要占住好日子開了個頭兒就萬事大吉了,不緊要的家當,以后隨時可以搬遷的。
在搬遷時,鄉(xiāng)親們雖然都在為迎接新年奔波,但也會抽出時間來幫忙,大家搬著爐灶,抱著被褥,抬著家具,燃放著鞭炮,歡歡喜喜地進入新院新房,正是:新年到來喜盈門,喜事要搶好時辰;最是吉利趕亂歲,百無禁忌好運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