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中國境內出土的高麗青瓷及相關研究述要

      2018-03-20 03:52:53付亞瑞
      地域文化研究 2018年1期
      關鍵詞:高麗青瓷朝鮮半島

      吳 敬 付亞瑞

      高麗青瓷是高麗王朝時期(918—1392)燒造的一種青瓷產品,是朝鮮半島制瓷手工業(yè)的代表。高麗青瓷的產生、發(fā)展與中國關系緊密,在中國境內也陸續(xù)發(fā)現(xiàn)了一定數(shù)量的高麗青瓷,這是兩地溝通、往來的歷史見證。進入21世紀以來,中國境內出土的高麗青瓷①“中國境內出土的高麗青瓷”是指具有明確考古出土地點的遺物,對于傳世品或是來路不明的器物暫不涉及。越來越受到學術界的關注,在中國和朝鮮半島關系史的研究中,重要性越來越彰顯。但是,中國境內出土的高麗青瓷產品存在著地域分散、資料零散的不足,因此有必要對中國境內出土的高麗青瓷進行必要的梳理,并對已有的研究進行有益的歸納②相關研究成果以中國瓷窯與高麗青瓷進行對比的陶瓷考古研究為主要范圍,重點考察中國學者的學術研究視角,外國學者針對朝鮮半島出土高麗青瓷為主的外文論著限于語言和資料獲取障礙等原因暫且不論。,以期為將來的歷史學和考古學研究提供相關借鑒。

      一、高麗王朝與高麗青瓷

      (一)高麗王朝歷史概要

      公元918年,王建自立為王,定國號為“高麗”,朝鮮半島上形成了高麗、新羅和后百濟三國并立的局面。935年,高麗吞并新羅,次年,滅后百濟,統(tǒng)一了朝鮮半島。12世紀早期到13世紀中期,高麗內部陸續(xù)發(fā)生了多次叛亂,加之元朝建立后干涉高麗內政,高麗政權逐步陷入混亂。高麗禑王時期(1374—1388),李成桂實際掌握了高麗政權。1392年,李成桂廢黜恭讓王自立,建立朝鮮王朝,高麗王朝覆滅①參見楊雨蕾《韓國的歷史與文化》,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11年,第62-85頁。。

      從高麗建國至滅亡,中國境內的各朝政權均與其保持著密切交往。北宋建國伊始,高麗就遣使入宋進行朝貢;遼與高麗雖然經歷了幾次征戰(zhàn),但總體關系較為緩和并一直持續(xù)到遼末;金朝建立后高麗迫于其軍事壓力,向金國稱臣,兩國保持睦鄰友好直至金末;從13世紀初蒙古軍隊陸續(xù)占領東北地區(qū)開始,高麗與蒙古國經歷了先戰(zhàn)后和的局面,最終于1259年開始對蒙元稱臣納貢直至元末②楊通方:《五代至蒙元時期中國與高麗的關系》,《韓國學論文集》1994年第2期。;明初,朱元璋為拉攏高麗消滅北元勢力,對高麗極其友好,后因高麗恢復與北元的關系,拒絕了高麗的冊封請求③薛篁:《明洪武年間明朝與高麗王朝關系略論》,《社會科學戰(zhàn)線》1997年第4期。。

      從高麗王朝與中國各王朝的關系來看,高麗作為半島小國,與中國境內各王朝雖偶有摩擦,但多為和睦相處,期間的官方和民間往來不斷。高麗青瓷作為當時高麗國最有代表性的產品,自然成為供奉和貿易的重要物品。

      (二)高麗青瓷特征概述

      高麗王朝時期生產的青瓷產品種類豐富多樣,器型特征、時代風格都較為顯著,其中最能代表其特色的是翡色青瓷和鑲嵌青瓷。根據韓國陶瓷考古學者的綜合研究,高麗青瓷的發(fā)展大致可以劃分為四個階段④鄭良謨:《高麗青瓷》,北京:文物出版社,2000年,第12-25頁。:

      1.形成期:10世紀。高麗青瓷受到以越窯為代表的中國各瓷窯的影響,主要生產以玉璧底青瓷和粗質綠青瓷為代表的器物。

      2.發(fā)展期:11世紀。高麗青瓷的技術逐漸成熟,在整體造型、胎釉特點、紋樣技法等方面逐漸擺脫中國越窯、耀州窯、定窯、磁州窯等瓷器的影響,開始形成自身風格。

      3.鼎盛期:12世紀到13世紀前半期。12世紀前半期,代表性產品為翡色青瓷,12世紀中期至13世紀前半期以鑲嵌青瓷為代表。此時的高麗青瓷釉色自然、透明,在器型、紋飾上的本土化更加鮮明,素面青瓷、刻紋青瓷、青瓷銅畫、鐵畫青瓷、練理紋青瓷等品種交相輝映,具有強烈的地區(qū)特色。

      4.衰落期:13世紀中期到14世紀。這一時期,高麗王朝受到蒙古入侵以及外來文化的沖擊,鑲嵌青瓷的器型、胎土、釉面等傳統(tǒng)工藝均開始走向衰落,直至王朝滅亡。

      二、中國境內出土的高麗青瓷

      高麗青瓷作為高麗王朝時期最有代表性的器物,廣泛發(fā)現(xiàn)于朝鮮半島。由于歷史原因,在世界各大博物館中也有眾多精美的藏品。但是,除考古發(fā)掘出土的高麗青瓷外,其他多數(shù)海外博物館內的藏品都沒有特別準確的出土地點或是較為準確的年代范圍。中國境內出土的高麗青瓷,既有完整器物,也有大量殘片,它們的出土地點明確、年代范圍可靠,是研究高麗青瓷自身特點以及中國和朝鮮半島交往歷史的重要資料。

      表1 中國境內出土高麗青瓷簡表

      ① 馮先銘:《泰國、朝鮮出土的中國陶瓷》,《中國文化》1990年第2期。②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石家莊市后太保元代史氏家族墓群發(fā)掘簡報》,《文物》1996年第9期。③ 張柏:《中國出土瓷器全集·安徽卷》,北京:科學出版社,2008年,第181頁。④ 張柏:《中國出土瓷器全集·江蘇上海卷》,北京:科學出版社,2008年,第145-146頁。⑤ 袁曉春:《蓬萊3艘古船發(fā)掘簡報》,《海交史研究》2006年第2期。

      據本文統(tǒng)計,中國境內出土的高麗青瓷共29批(由于高麗青瓷的發(fā)現(xiàn)非常零散,因此限于資料刊布和報道等問題,實際發(fā)現(xiàn)數(shù)量應略高于這個數(shù)字),其中以遼寧和浙江相對較多,分別為8處和7處,其次為江蘇4處,其他地點較為零散,分別是吉林、內蒙古、北京各2處以及黑龍江、河北、山東、安徽各1處。這些出土地點多集中在中國的中東部地區(qū),這與五代至宋元時期各王朝政治經濟重心地處東部地區(qū)應有很大的關系,其中遼寧地區(qū)大量發(fā)現(xiàn)高麗青瓷的現(xiàn)象可能與其與毗鄰朝鮮半島以及陸路交通便捷有關,而浙江地區(qū),主要是寧波和杭州兩地高麗青瓷的頻繁出現(xiàn),應是得益于與明州作為宋元時期對朝貿易的主要港口以及南宋政權偏安東南的緣故。

      出土高麗青瓷的遺跡包含了遺址(16處)、墓葬(10處)、窖藏(2處)以及沉船(1處)等。由此可見,遺址中高麗青瓷的出現(xiàn)頻率最高,說明這些高麗青瓷多數(shù)為日常生活所用,廢棄后便隨之埋入遺址中。而中國古代歷來就有事死如事生的喪葬習俗,高麗青瓷作為墓主人生前日常所用之物,一部分作為隨葬品埋入墓葬中,這也是日常使用的一種表現(xiàn)。除此之外,窖藏和沉船中高麗青瓷偶有出土,較為特殊。其一,窖藏出土者一般多為緊急情況下的無奈之舉。發(fā)掘者認為集寧路古城遺址的窖藏可能與元末的戰(zhàn)亂有關,作為輸入產品的高麗青瓷精品,只有處于危急之時才會作為窖藏掩埋保護。其二,山東蓬萊1號古船可以明確判斷為來自朝鮮半島的船只,沉船中的高麗青瓷應為船員日常使用之物,與其他水下考古打撈上岸的貿易瓷器有著不同的性質。

      高麗與中國境內的各王朝始終保持著朝貢和貿易往來,而高麗青瓷也勢必作為重要的貢物和商品不斷輸入中土。從中國境內出土高麗青瓷的遺址所反映出的使用者情況看,既有皇室成員⑥宋寧宗皇后恭圣仁烈皇后宅址。和中高級官員⑦杭州半山鋼鐵廠宋墓出土了“建寧軍節(jié)度使”銅印,北京金代烏古論窩論墓主人生前為金紫光祿大夫,石家莊史氏家族墓M1被認為可能是元初重臣史天澤之墓。,也有富人階層⑧遼陽北園5號墓和6號墓、沈陽市望花街M2、沈陽市小南邊門M2、沈陽市砂山街81M2集寧路窖藏等。這些墓葬雖無明確的墓志或是文字標示墓主人身份,但是他們的共同特點是墓葬多為磚石墓壙,出土隨葬品豐富,是墓主人生前生活富足的典型代表。此外,出土窖藏的集寧路古城遺址F22為“王宅藥鋪”,9處窖藏出土了大量瓷器,其中不乏當世名窯的產品,因此墓主人應具有較強的經濟實力。和普通百姓⑨德惠市攬頭窩堡遺址、前郭縣塔虎城遺址、揚州市諸遺址以及蓬萊水城1號沉船等。它們的共同特征是均出土于普通居住址的廢棄堆積中,而這些居住址沒有充足的證據證明其所有者具有較高的社會經濟地位。。由此可見,作為貢品或是海外商品的高麗青瓷,在中國境內的流傳和使用并不局限于某個特殊的階層。宋代徐兢在《宣和奉使高麗圖經》這樣描述高麗青瓷——“狻猊出香,亦翡色也,上有蹲獸,下有仰蓮以承之,諸器為此物最精絕”①(宋)徐兢:《宣和奉使高麗圖經》卷32,文淵閣《四庫全書》影印本,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第887頁。,時人認為“監(jiān)書、內酒、端硯、洛陽花……高麗秘色……皆為天下第一”②(宋)太平老人:《袖中錦》,《學海類編》本,揚州:廣陵書社,2007年。,因此高麗青瓷的精美使其受到了社會各界的追捧?;适液椭懈呒壒賳T能夠通過賞賜等途徑獲得高麗青瓷的精品,而富人和普通百姓也可以通過購買獲得。但無論是使用人群還是分布范圍,高麗青瓷在中國境內的發(fā)現(xiàn)數(shù)量遠不及磁州窯、景德鎮(zhèn)窯等本土窯場,這也是外來商品文化面貌的正常體現(xiàn)。

      三、中國學界高麗青瓷研究現(xiàn)狀

      近年來,對中國境內出土高麗青瓷的研究越來越受到古陶瓷研究領域的關注,尤其是對中國境內出土高麗青瓷的年代、工藝和來源等問題的研究成果較為豐碩,筆者將對這幾個問題的研究情況進行階段性小結。

      (一)年代問題

      根據文獻記載和考古材料,尚不能準確推斷高麗青瓷是何時傳入中國的。近年來,對中國境內出土高麗青瓷的年代問題研究,主要集中在出土器物的具體年代和流行年代兩方面。

      1.具體年代的研究

      最早對中國境內出土高麗青瓷的年代進行專題研究的是日本學者小林仁,他以高麗青瓷的編年和形制為參考,對烏古論窩論墓、集寧路窖藏、史氏墓以及杭州半山宋墓出土的高麗青瓷產品進行了斷代研究③[日]小林仁著,陳馨譯:《中國出土的高麗青瓷考》,《中國古陶瓷研究》第十四輯,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8年。。幾乎在同一時期,馬爭鳴先生對杭州半山宋墓、恭圣仁烈皇后宅址以及杭州市區(qū)其他地點出土的鑲嵌青瓷進行了年代判斷分析④馬爭鳴:《杭州出土的高麗青瓷》,《東方博物》第二十九輯,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8年,第109-110頁。,隨后他又擴大為對中國境內出土高麗青瓷的年代研究,尤其是通過對紀年墓的分析,詳細探討了杭州半山宋墓、烏古論窩論墓、史氏家族墓的年代,為確定相關高麗青瓷的年代提供了依據⑤馬爭鳴:《中國出土的高麗青瓷》,《東方博物》第三十三輯,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9年,第61-62頁。。

      此后,對高麗青瓷具體年代問題的研究和討論絡繹不絕。劉毅先生對杭州半山宋墓、史氏家族墓、集寧路窖藏以及滁縣宋墓出土的器物進行了專門的年代討論,并利用類型學的方法,通過對共存器物的年代研究判斷了相關高麗青瓷產品的年代⑥劉毅:《幾件中國出土的高麗青瓷的年代分析》,《收藏家》2010年第6期。。再如,彭善國先生通過代表性器物的研究,將中國出土的高麗青瓷劃分為三個時期,討論了各時期高麗青瓷在中國的流傳情況⑦彭善國:《中國出土高麗青瓷述論》,《邊疆考古研究》第14輯,北京:科學出版社,2013年,第185頁。。

      上述這些對中國境內出土高麗青瓷具體年代的研究,主要是通過考古學方法,并利用可靠的紀年文字資料或文獻資料對遺物進行年代判斷,所得結論有較高的可信度。

      2.流行年代的研究

      中國境內出土高麗青瓷的年代(表1),多數(shù)集中在13世紀后半期至14世紀后半期的元代和明初。雖然寧波地區(qū)有兩件被當?shù)貙W者認為可能是北宋時期的高麗青瓷殘片,但是目前學術界多認為還沒有充足的證據顯示高麗青瓷已普遍出現(xiàn)在北宋和遼境,最早出現(xiàn)在12世紀晚期的金代,高麗青瓷在中國境內的大量出現(xiàn)則是元代①彭善國:《中國出土高麗青瓷述論》,《邊疆考古研究》第14輯,北京:科學出版社,2013年,第185頁。。

      北宋、遼至金初東北亞地區(qū)的局勢復雜②楊通方:《五代至蒙元時期中國與高麗的關系》,《韓國學論文集》1994年第2期。,高麗雖然與三國都有朝貢往來,但是迫于形勢和自身利益,不敢過于傾向其中任何一方,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這一時期高麗與三國之間的貿易往來以及高麗青瓷在中國境內的流傳。而這種情況一直延續(xù)到南宋和金的對峙時期,此時的高麗青瓷也多數(shù)為一些高等級人群中有所使用,由杭州半山南宋墓、烏古論窩論墓和恭圣仁烈皇后宅址的發(fā)現(xiàn)便可知一二。

      金國滅亡后,蒙古統(tǒng)治者開始對高麗實行高壓脅迫政策,有學者也提出,受制于蒙元統(tǒng)治者的阻撓,高麗青瓷在金亡后進入南宋地域的可能性也要低于元朝③陳杰:《從高麗青瓷在中國的發(fā)現(xiàn)看宋元時期中韓航線的變遷》,《東方考古》第9集,北京:科學出版社,2012年,第554頁。。而南宋版圖內高麗青瓷的發(fā)現(xiàn)地點均在江浙地區(qū),尤其是寧波和杭州兩地尤為集中,這與明州港的獨特區(qū)位以及臨安的首都功能有很大關系。南宋滅亡后,元朝統(tǒng)一的疆域以及發(fā)達的海陸交通、對高麗的持續(xù)高壓以及開放的貿易政策,使得元朝和高麗之間的官方和民間交往都十分頻繁④張雪慧:《試論元代中國與高麗的貿易》,《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2003年第3期。。在這些往來中,高麗青瓷作為朝鮮半島的特色產品,通過各種渠道進入元朝的機會就大大增加。此時高麗鑲嵌青瓷已進入衰落期,但是其風格顯著,與中國本土所產瓷器的差異也是顯而易見。

      (二)工藝問題

      目前,陶瓷考古領域的研究已經基本取得了較為一致的意見,即高麗青瓷的制作工藝與中國青瓷有著很深的淵源關系⑤劉毅:《中國發(fā)現(xiàn)的“高麗青瓷”研究》,《中原文物》2001年第3期;任芳琴、周少華:《唐宋瓷器對高麗青瓷的影響》,《東方收藏》2014年第7期。,它從開始的仿造中國青瓷,而后在器型、紋樣、裝飾技法、制作技術等方面進行了創(chuàng)新⑥蔡芝瑛:《論北宋瓷器對高麗青瓷的影響》,《陶瓷科學與藝術》2010年第3期。。綜觀中國學者對高麗青瓷工藝與中國本土瓷器的對比研究,主要集中在一些規(guī)模較大的窯址上。

      1.高麗青瓷與越窯

      林士民先生提出,唐代開始越窯產品就銷往世界各地,其影響波及朝鮮半島,而且朝鮮半島的瓷窯址考古發(fā)現(xiàn)也證明,越窯的青瓷燒造技術首先在朝鮮半島得以使用,并淘汰了一些不適合的制作方法,在造型和裝飾上實現(xiàn)了高麗化,高麗青瓷便是在此基礎上產生的⑦林士民:《對高麗青瓷的探索》,《韓國研究》(第六輯),北京:學苑出版社,2002年,第184-185頁。。隨后,馬爭鳴先生從胎釉成分、窯爐結構、裝燒方法等方面指出高麗青瓷的核心窯業(yè)技術源于浙江越窯青瓷⑧馬爭鳴:《高麗青瓷與浙江青瓷比較研究》,《東方博物》第十九輯,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6年,第38-39頁。。與此同時,王芬等學者對高麗青瓷和越窯青瓷的胎釉進行了顯微分析,指出兩者雖然在外表上雖然有著一定的相似性,但是在科技測試所反映的胎釉結構上是存在一定的差異的①王芬、羅宏杰、Robert Anderson:《高麗青瓷與中國青瓷》,《中國陶瓷》2007年第1期。。

      2.高麗青瓷與其他中國瓷窯

      高麗青瓷的核心技術雖然主要來源于越窯,但是宋元時期其他重要窯場的技術和風格也與高麗青瓷產品有著一定程度的形似或神似。例如:王芬等學者指出高麗青瓷和耀州青瓷雖然在紋飾特征上有著顯著差異,但是兩者均有著釉色和裝飾并重的風格,與越窯、汝窯、龍泉窯追求釉色為上的特點有著很大差異,而到了高麗青瓷的晚期其釉色則與龍泉窯更接近②王芬、羅宏杰、Robert Anderson:《高麗青瓷與中國青瓷》,《中國陶瓷》2007年第1期。;聞彩珍通過分析高麗青瓷與汝窯的“滿釉裹足支燒”,提出兩者在支燒工藝上可能存在著交流和借鑒③聞彩珍:《從“滿釉裹足支燒”看高麗青瓷與汝窯的關系》,《東方收藏》2015年第1期。;裘曉翔等學者通過對高麗青瓷中的“鐵畫”“象嵌”“練理紋”等裝飾工藝的表現(xiàn)效果與磁州窯“白地黑花”“珍珠地劃花”“絞胎”等進行比較,提出高麗青瓷很可能也受到了同時期磁州窯主流裝飾工藝的影響④裘曉翔、周少華:《高麗青瓷與磁州窯的比較研究》,《東方收藏》2014年第7期。。

      由此可知,高麗青瓷是以越窯青瓷技術為基礎,同時也受到中國其他瓷窯技術或風格的影響,從而形成其獨特的地域和時代風格,在世界陶瓷史上的地位也是不可動搖的。

      (三)來源問題

      中國境內出土的高麗青瓷雖然數(shù)量不多,但不少學者都通過相關資料找到了來源問題的蛛絲馬跡。彭善國先生將中國境內出土高麗青瓷劃分為三個階段和南北兩區(qū),從朝貢和貿易兩個方面入手,分析各時期高麗青瓷的輸入方式,既有陸路通道,也有海上往來⑤彭善國:《中國出土高麗青瓷述論》,《邊疆考古研究》第14輯,北京:科學出版社,2013年,第185-187頁。。陳杰先生從地理分布和國家關系兩個方面,分析了不同時期、不同地域高麗青瓷流入中國的方式差異和路線⑥陳杰:《從高麗青瓷在中國的發(fā)現(xiàn)看宋元時期中韓航線的變遷》,《東方考古》第9集,北京:科學出版社,2012年,第541-546頁。。馬爭鳴先生提出杭州地區(qū)出土的鑲嵌青瓷大部分應為貿易瓷器⑦馬爭鳴:《高麗瓷葩——杭州韓國兩地高麗青瓷之對話》,《東方收藏》2014年第7期。。袁曉春先生通過指出高麗鑲嵌青瓷在山東蓬萊沉船中的出現(xiàn),指出了登州港在中國和朝鮮半島海路交往中的重要地位⑧袁曉春:《對山東蓬萊發(fā)現(xiàn)高麗青瓷的思索》,《東疆學刊》2006年第3期。。此外,韓國新安沉船所載的大量中國瓷器和部分高麗青瓷,也揭示了中國和高麗之間的交往是十分密切的⑨高美京:《新安船出水陶瓷器研究述論》,《故宮博物院院刊》2013年第5期。。

      高麗青瓷輸入中國境內的方式主要有朝貢和貿易兩種方式,陸路和海路運輸隨著高麗與中國境內各王朝關系的不同,在不同時期發(fā)揮著不同的作用。隨著考古工作的不斷開展,對高麗青瓷輸入問題的研究可能會有更多的突破。

      小 結

      高麗青瓷作為高麗王朝時期朝鮮半島輸入中國境內的重要物品,是古代中國通過海上絲綢之路與當時東亞地區(qū)政治、經濟往來的重要見證,越來越受到兩地考古學界和歷史學界的關注。中國境內對高麗青瓷的研究已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和共識,在此基礎上,筆者認為可以在以下方面進行一些更為深入和廣泛的專題研究。

      其一,燒造方式的對比研究。已有學者對高麗青瓷的裝燒方式進行了探討,但中國境內宋元時期的各主要瓷窯都有著各自的主要燒造方法和窯具特點,高麗青瓷早期制作雖然主要模仿越窯,但是由于其燒造延續(xù)了四百多年,因此需要在這個時間段內綜合對比中國和朝鮮半島的瓷器燒造,方能從中窺見高麗青瓷與當時中國境內各主要瓷窯燒造方式的異同及關系,進而分析中國宋元時期的瓷器與高麗青瓷相互影響的表現(xiàn)形式。

      其二,紋飾風格的對比研究。中國學者目前在這方面的研究還是鳳毛麟角,高麗青瓷的紋飾題材雖然涵蓋了中國瓷器傳統(tǒng)紋飾的絕大部分,但是從刻紋風格、紋飾組合等總體來看與同一時期中國境內主要瓷窯有很大差異。這就需要在使用中國境內年代明確的高麗青瓷資料的基礎上,結合朝鮮半島的考古資料和歷史文化背景對高麗青瓷的紋飾進行分析,在風格、組合等方面與中國境內各瓷窯進行對比,從而探討兩者的關系以及高麗青瓷紋飾的藝術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其三,中國和朝鮮半島文化交流史的研究。中國和朝鮮半島的交流史一直是歷史學界關注的問題,但在研究中,歷史學界對考古材料的關注相對較少,而且一般歷史學研究多側重于中國對朝鮮半島的影響。高麗青瓷是典型的朝鮮半島所產器物,這是朝鮮半島對中國本土進行商品輸入和物質文化交流的重要表現(xiàn)。通過對高麗青瓷輸入中國境內的方式和路徑的深入研究,可以進一步深化高麗與宋元時期各王朝之間朝貢和經貿往來的研究,并提升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地位,明確兩地之間交往的互通性。

      對中國境內出土高麗青瓷的綜合研究,既是對其本身的研究,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推進同一時期中國境內瓷窯的專題研究,進而推進中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深入研究。中國境內出土高麗青瓷限于資料零散的原因,其研究并不系統(tǒng),如果能夠得到充分的朝鮮半島資料的補充,中國境內的出土資料可能會發(fā)揮更大的作用。

      猜你喜歡
      高麗青瓷朝鮮半島
      朝鮮半島打令藝術的俗文化特征
      中國音樂(2022年3期)2022-06-10 06:27:26
      “雙重沖擊”下的朝鮮半島新博弈
      外語學刊(2021年1期)2021-11-04 08:08:10
      朝鮮半島漢文學中的“羲之換鵝”探究
      龍泉青瓷
      攝影與攝像(2020年4期)2020-09-10 07:22:44
      高麗莉作品賞析
      ViVi美眉(2020年1期)2020-04-26 10:09:49
      母與子
      青瓷出越窯
      收藏界(2018年3期)2018-10-10 05:33:48
      《高麗史》1所見女真諸部朝貢高麗情況研究
      先有青瓷還是先有白瓷
      新女媧補天
      天门市| 扎赉特旗| 泸州市| 巩义市| 镇沅| 德州市| 甘孜| 南川市| 景德镇市| 临泽县| 宁阳县| 油尖旺区| 遂溪县| 高邮市| 祁东县| 墨江| 忻城县| 阿鲁科尔沁旗| 海丰县| 米泉市| 灌南县| 杨浦区| 新干县| 浮梁县| 信丰县| 鹤壁市| 永昌县| 楚雄市| 汽车| 延川县| 额济纳旗| 石渠县| 阿勒泰市| 葫芦岛市| 鄯善县| 东丽区| 龙里县| 鄢陵县| 白朗县| 兰州市| 诸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