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殷曉章 杜廣東 車紅鶯
【閱讀提示】1 9 6 1年,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習仲勛到河南省長葛縣(今長葛市)蹲點調研5個月。他親筆向中央撰寫的兩份調查報告,為從根本上糾正1 9 5 8年以來黨內愈刮愈烈的浮夸風等“五風”提供了客觀依據(jù)。5 0多年過去了,時至今日,長葛群眾提起習仲勛當年樸素務實的作風和愛民情懷,仍感動不已。為了永遠緬懷他,長葛縣在毛主席視察紀念館開辟有習仲勛展廳。
長葛是全國農業(yè)先進縣。20世紀50年代,長葛縣孟排村勝利一社社長馬同義,帶領幾個有經(jīng)驗的農民在一畝二分地上做實驗,深翻土地,種上了玉米。經(jīng)過追肥、澆水,結果畝產(chǎn)達566公斤。當時,中國科學院和西北農學院土壤專家把這種人工深翻土地法命名為“馬同義深翻土地法”。
據(jù)統(tǒng)計,全國20多個省、市、自治區(qū)先后派代表到長葛參觀學習,最多時一個月來了10萬人。農業(yè)部還于1958年7月在長葛縣召開深翻土地現(xiàn)場會。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深翻和改良土壤的指示》,號召全國人民公社學習長葛經(jīng)驗。1958年8月7日上午,毛澤東主席來到長葛縣和尚橋鄉(xiāng)宗寨村(1968年改名為“八七村”)視察了深翻土地情況。
1961年4月10日,習仲勛帶領中央調查組等一行14人乘坐一輛中型面包車來到長葛,就當前農村政策問題進行調研。
長葛市習仲勛展廳一角
聽取縣委領導的匯報后,習仲勛選擇了問題多、情況復雜的和尚橋公社,對宗寨、樊樓、村寺等3種不同類型的村進行重點調查。習仲勛和工作組一部分人員在縣委辦公,國務院機關黨委書記侯亢和國務院副秘書長曾一凡、趙守攻等人直接進駐宗寨村。幾天后,習仲勛發(fā)現(xiàn)隸屬于宗寨大隊的王莊問題比較多,又帶領工作組其他人員搬到王莊村附近的縣郵電局辦公。
習仲勛對工作組成員多次提出要求:“下去搞調研要放下架子。只有幾里的路程,不要坐汽車,也不要騎自行車,步行去最好。”“給農民講話要深入淺出,要讓農民聽得懂,不要打官腔?!彼€提醒國務院兩位副秘書長:“不要讓保衛(wèi)人員老是尾隨緊跟,機關放電影要和同志們一起看,不要事事和群眾劃界隔離,不然鬧得自己心情也不暢快?!?/p>
很快,習仲勛在一個村調查時發(fā)現(xiàn),生產(chǎn)隊一個個高高的糧囤里堆放的全是玉米皮、雜草之類的雜物,上邊只有薄薄的一層糧食。他還發(fā)現(xiàn),有人事先安排讓學生打彩旗喊口號,拿著盆盆罐罐抗旱澆麥搞形式。
針對了解掌握的各種情況,習仲勛在長葛縣委(擴大)會議上明確指出:“長葛也是‘五風’嚴重的地方”“在干部思想上還沒有解決問題,還需要進行整風,加強教育?!?/p>
當時公共食堂是廣大農民群眾最關心的一個突出問題,習仲勛強調:“對食堂要采取堅決態(tài)度,只要群眾不愿辦,就不辦?!薄胺稚⒁院?,不等于不管群眾生活了;相反地,應該更好地關心群眾生活,幫助群眾解決生活困難?!?/p>
為了解決農民的糧食問題,習仲勛在會上建議:“長葛有100萬畝耕地,水澆地只有20萬畝,盡最大努力澆水抗旱達到30多萬畝,如果在3年之內增加澆地面積,爭取每人有一畝水澆地那就不怕了,天再旱也能夠保住口糧?!?/p>
在長葛期間,習仲勛代表工作組向黨中央與河南省委寫了11次調查報告,受到中央的重視,被中央辦公廳批轉到中央各有關部門和省區(qū)市黨委參考。特別是習仲勛在1961年4月23日和5月9日寫給鄧小平和黨中央的調查報告中,詳細匯報了農村的有關情況,系統(tǒng)提出了解散公共食堂、保護農村勞動力、實行多勞多得分配制度、改進干部作風等多方面的意見和建議。
習仲勛給八七村干群的回信
1961年6月15日,中央重新頒發(fā)了《農村人民公社工作條例(修正草案)》;6月下旬至7月初,河南省委召開全省三級干部會議貫徹中央文件精神,決定全省解散食堂將糧食發(fā)給群眾。河南省的形勢基本穩(wěn)定好轉后,習仲勛于8月22日離開河南從長葛返回北京。
習仲勛在長葛蹲點期間,對河南糾正“左”的錯誤,扭轉當時河南乃至全國面臨的嚴重困難局面,作出了重要的歷史性貢獻。
時至今日,習仲勛在長葛調研期間的愛民情懷和生活軼事,仍在長葛百姓中口耳相傳。
長葛新縣址是按照北京東西長安街氣魄設計建筑的,有似人民大會堂那樣的禮堂,縣委、縣政府大樓、郵電大樓、武裝部大樓等建筑,占用了大量肥沃的農田。在一次縣委擴大會議上,習仲勛直言不諱地對縣委領導提出了嚴厲批評:“你們縣級機關的基建就是一個典型例子。像這樣大興土木,新建一套,大可不必,不搞只有好處。難道舊縣城里還住不了縣級機關……你們花這么多錢,占這么多地,修那么多房子,有什么好處呢?腦子里沒有群眾利益,只有個人利益,這樣的黨員就不夠格!”
而對待普通群眾,習仲勛又是另一種情懷。他衣著樸素、平易近人、不擺官架子,和群眾關系非常融洽。在基層走訪時,時常坐著小凳子與群眾促膝交談,沒有凳子時就隨手搬一塊磚或石板坐下,他常說:“我是農民的兒子!”
一次,習仲勛在地里替農民李恩絞轆轤,累得滿頭是汗。他一邊拉家常,一邊了解抗旱的情況。當天河南省委書記和許昌地委書記來長葛匯報工作,侯亢走過來說:“習副總理,時間到了,吳芝圃書記和趙天錫他們該來到了,咱得按時接見他們呢!”聽說替自己絞轆轤的是習副總理,李恩似乎有點兒不相信地問:“您就是中央派下來的習仲勛副總理?”侯亢介紹說:“他就是中央工作組的最高領導習仲勛副總理。”李恩激動得連忙上前拉住習仲勛的手。
今年80多歲的劉水柱,時任宗寨村副支書和團支書。他說,當時,宗寨大隊包括5個自然村,共有2000多口人。習仲勛在長葛蹲點時,宗寨大隊是調研的重點。工作組采取召開座談會、入戶調查等多種形式開展調研工作。座談時,所有招待群眾的煙、茶都是習仲勛用個人的錢買的。一次開完會,習仲勛請參加座談的農民吃飯。習仲勛在為老農蔡丙戌添飯時風趣地說:“老蔡,聽你這名字就知道你是屬狗的。你比我大兩歲,就是老大哥,咱們是一家人,不要客氣。這糊涂面條不算好,但是一定要吃飽肚子。”
習仲勛離開長葛后,還一直關心著這里的發(fā)展。
1982年,原長葛和尚橋公社黨委書記楚西酉代表長葛縣到北京參加全國外貿系統(tǒng)先進單位表彰會時,向時任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習仲勛匯報長葛縣改革開放后的發(fā)展變化。習仲勛聽后很高興,表示有機會一定再回長葛去看看。
1984年9月20日,長葛縣城關鎮(zhèn)八七村黨支部和全體群眾給習仲勛去了一封信,信中匯報了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全村發(fā)生的可喜變化,同時邀請習仲勛有時間回長葛看看。
1984年10月20日,習仲勛給八七村干群寫了封回信:“回想起我在長葛調查研究時的所見所聞,至今依然歷歷在目,記憶猶新。當時你們大隊由一個好端端的富隊變成一個響當當?shù)母F隊,我們如實地向中央進行了反映。現(xiàn)在看來,最根本的原因是在‘左’的錯誤思想指導下,破壞了農業(yè)生產(chǎn)力,結果使廣大群眾吃了很大的苦頭。這是多么深刻的教訓啊!”信的最后,習仲勛勉勵八七村干部群眾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團結一致,在治窮致富、實現(xiàn)農業(yè)現(xiàn)代化的征程中,努力攀登新的高峰!□
1961年5月,習仲勛(前排左五)在河南省長葛縣調研期間與當?shù)馗刹咳罕姾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