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小燕
(山東省棗莊市中醫(yī)醫(yī)院,山東 棗莊 277101)
筆者葛根湯加味在臨床上治療多種疾病取得較好療效,現(xiàn)舉例如下。
趙某,女,58歲,2016年12月10日初診。因勞累后出現(xiàn)頭暈陣作,頭脹不適,不欲睜眼,伴有耳鳴,肩背部酸沉不適,無視物旋轉(zhuǎn),胃脘部不適,進食晚餐后胃脘部痞塞感加重,平素身體畏寒怕冷,頸部尤甚。納一般,眠差,二便如常。舌淡紅苔白,脈沉弦。行頸椎MRI示C5-6椎間盤突出并頸髓輕度受壓,C6-7椎間盤輕度突出,頸椎退行性病變。給予葛根湯加味。藥用葛根60g,麻黃9g,桂枝12g,白芍15g,羌活10g,秦艽10g,茯苓30g,雞血藤30g。水煎,日1劑。5劑后頭暈不適癥狀大減,頭脹不適及耳鳴好轉(zhuǎn),繼服5劑,頭暈好轉(zhuǎn),諸癥消失,隨訪未復發(fā)。
按:頸椎病多因頸椎發(fā)生病變,引起局部經(jīng)脈氣血不通,而出現(xiàn)頭暈、頸肩部、背部或前臂的酸沉、疼痛不適等癥狀,在六經(jīng)辨證中多屬太陽病范疇?!秱摗返?1條:“太陽病,項背強幾幾,無汗惡風,葛根湯主之”。項背乃太陽經(jīng)脈循行之處,患者有頭暈、頸肩背部酸沉不適,正是此病機,故選葛根湯為主方,疏通太陽經(jīng)脈之氣,伍以雞血藤、茯苓、通經(jīng)活絡,化瘀止痛。
李某,男,25歲,2017年5月15日初診。1天前不慎感冒后出現(xiàn)惡寒發(fā)熱,鼻塞流涕,肢體酸沉,腹痛,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膩,脈細。治療給予葛根湯加味。藥用葛根30g,麻黃12g,桂枝12g,白芍12g,蒼術(shù)15g,陳皮9g,生姜10g,甘草6g,大棗3枚。水煎,日1劑。2劑后發(fā)熱及腹瀉癥狀均減輕,繼服3劑畏寒發(fā)熱好轉(zhuǎn),無腹瀉,諸癥好轉(zhuǎn)。囑清淡飲食,注意保暖。
按:胃腸型感冒諸藥表現(xiàn)為發(fā)熱、嘔吐、腹瀉、腹痛,嚴重則會造成電解質(zhì)紊亂。在病機上總屬于外感風寒邪氣,表氣內(nèi)郁,邪入陽明,下迫大腸而致泄瀉。《傷寒論》第32 條“太陽與陽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湯主之”,葛根升陽止瀉,配伍麻黃、桂枝以祛風解表,陳皮、蒼術(shù)以健脾燥濕,生姜、甘草、大棗健脾和胃。用葛根湯解表散寒,表和里自愈。
李某,男,20歲,2017年3月10日初診。面部散在痤瘡,多次服用清熱瀉火藥物治療未見明顯效果。刻診:面部下頜等處有較多痤瘡,局部有結(jié)節(jié)及膿包。平素嗜食辛辣食物,舌紅苔黃膩,查體見后背痤瘡極多,后背酸沉。治療給予葛根湯加味。藥用葛根30g,麻黃6g,桂枝9g,白芍15g,黃連9g,蒼術(shù)9g,大黃6g,川芎9g,桃仁12g,茯苓20g,水煎400mL,分早晚溫服,日1劑。7劑后后背及面部痤瘡減少。二診:上方減大黃,加薏苡仁15g,繼服7劑。面部痤瘡明顯好轉(zhuǎn)。囑清淡飲食,勿勞累。
按:痤瘡是在面部的毛囊皮質(zhì)慢性炎癥?!端貑枴ど鷼馔ㄌ煺摗吩唬骸皠诤巩旓L,寒薄為皶,郁乃痤。”指出外感風寒邪氣是本病病因?!夺t(yī)宗金鑒》曰:“葛根浮長表陽明,緣緣面赤額頭疼,發(fā)熱惡寒而無汗,目痛鼻干臥不寧”。論述了葛根湯治療陽明表證。臨床上顏面部疾病、痤瘡、頭痛等都可以用葛根湯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