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貴寶/山東省沂水縣畜牧局
前胃弛緩是由多種原因導致的反芻動物前胃(瘤胃、網(wǎng)胃和瓣胃)興奮性降低、收縮力減弱、內(nèi)容物運轉遲滯等前胃運動和消化機能紊亂綜合征。其特征是食欲、反芻紊亂,前胃蠕動減弱或異常,因此又稱前胃虛弱。臨床上以水草遲細、前胃蠕動減少或停滯、缺乏反芻和噯氣為特征,一年四季均可發(fā)生,春夏之交青飼料缺乏,更易發(fā)生,尤以舍飼牛、老齡牛和使役過重的牛更易發(fā)病。
1.原發(fā)性病因。原發(fā)性前胃遲緩多因飼養(yǎng)管理不善導致。如,飼料品種單一,長期使用稀軟飼料(如磨細的精飼料、煮熟的洋芋、豆腐渣、啤酒糟等)或粗硬且未經(jīng)加工處理(堿化、氨化等)、難以消化的作物秸稈(如麥秸、豆秸等),使用了發(fā)霉變質、有霜凍或富含泥沙、石子等雜質的飼草飼料;長期拴系飼養(yǎng),缺乏運動或運動量小,青飼料缺乏,光照不足,突然更換飼料品種,過度勞役,長途運輸?shù)鹊?,均可直接引起前胃弛緩?/p>
2.繼發(fā)性病因。某些疾病或不當?shù)募膊≈委煼椒?,可以繼發(fā)牛的前胃弛緩。如,內(nèi)科病中的口炎、瘤胃積食、瘤胃臌氣、創(chuàng)傷性網(wǎng)胃炎、慢性胃腸炎、乳房炎、子宮內(nèi)膜炎等,傳染病中的結核病、布魯氏桿菌病等,寄生蟲病中的肝片吸蟲病、消化道線蟲病等,代謝性疾病中的酮病、骨軟癥等,產(chǎn)科病中的產(chǎn)后胎衣不下、子宮內(nèi)膜炎、乳房炎等,甚至外科病如蹄病,都可誘發(fā)本病的發(fā)生。臨床上,長期使用抗生素或磺胺類藥物,破壞瘤胃內(nèi)正常微生物菌群,也可導致消化機能紊亂而引發(fā)前胃弛緩。
前胃遲緩在臨床上可分為急性型和慢性型兩類。
急性前胃弛緩的病牛,首先表現(xiàn)為食欲減退,進而多數(shù)病牛食欲廢絕,反芻無力,次數(shù)減少,甚至停滯。體溫一般正常或稍低,一般在38℃~39.5℃。瘤胃蠕動音較弱或消失,網(wǎng)胃和瓣胃蠕動音減弱。瘤胃觸診,其內(nèi)容物松軟,有時出現(xiàn)間歇性臌脹。病初,糞便一般變化不大,糞便堅硬,色暗,被覆黏液;繼發(fā)腸炎時,出現(xiàn)胃腸卡他癥狀而腹瀉,排棕褐色粥樣、半液態(tài)或水樣糞便。
慢性前胃遲緩的臨床癥狀與急性型相似,但病程較長,病勢起伏不定。病牛精神沉郁,鼻鏡干燥或汗不成珠而成片狀,食欲減退或拒食、偏食,異嗜,經(jīng)常磨牙,反芻逐漸遲緩,噯氣減少,噯出的氣體常帶酸臭味。瘤胃蠕動音減弱或消失,其內(nèi)容物松軟或呈堅硬感,多見輕度間歇性瘤胃臌脹。因瘤胃內(nèi)容物酸敗刺激,可導致病牛出現(xiàn)胃腸炎癥狀,臨床上可見病牛腹痛呻吟,后肢踢腹,吊肚,行動小心或不肯運動。如得不到及時治療,發(fā)生自體酸中毒后,病牛變得精神沉郁,兩眼無光,毛焦吊肷,眼球下陷,后期體溫下降,肌肉震顫,四肢冷涼,站立困難,臥地不起。
一般情況下,牛前胃弛緩表現(xiàn)食欲減退,反芻減弱或消失,精神倦怠,毛焦吊肷,瘤胃蠕動音較弱。除了具備這些共同的癥狀外,因胃內(nèi)容物酸堿性不同,臨床上還會表現(xiàn)出不同的臨床癥狀。如胃內(nèi)容物偏堿性,則結膜潮紅,鼻鏡干燥龜裂,口內(nèi)少津,腸蠕動音減弱,大便干硬結塊,表面有黏液,氣味腥臭;如胃內(nèi)容物偏酸性,鼻鏡多濕潤,口腔滑利甚至有時口吐泡沫,糞便稀軟甚或糖稀入睡,帶有酸敗臭味;胃內(nèi)容物呈中性時,全身癥狀多不明顯,糞便時干時軟。
本病在治療前,首先要改善飼養(yǎng)管理。停喂精飼料,供給品質優(yōu)良、易消化的粗飼料,多喂青綠多汁飼料。減輕或停止使役,多牽蹓運動。
1. 西藥治療。
處方1:硫酸鈉(或硫酸鎂)500 g,魚石脂20 g,酒精50 ml,常水8000 ml。溶解后一次灌服。
處方2:0.1%新斯的明注射液20 ml。皮下注射,2小時重復1次。
處方3:(1)10%氯化鈉注射液300 ml,5%氯化鈣注射液100 ml,10%安鈉咖注射液30 ml,10%葡萄糖注射液1000 ml。一次靜脈注射;(2)松節(jié)油30 ml,常水500 ml。一次灌服。松節(jié)油可用魚石脂15 g替代。
處方4:5%葡萄糖生理鹽水2000 ml,慶大霉素80萬單位,地塞米松磷酸鈉20 mg,10%安鈉咖注射液20 ml,5%碳酸氫鈉注射液500 ml。一次靜脈注射。
處方5:(1)50%葡萄糖注射液 500 ml,10%VC 注 射 液 30 ml,復合VB 20 ml,10%安鈉咖注射液20 ml。一次靜脈注射;(2)30%安乃近注射液30 ml,頭孢噻呋鈉5 g。肌內(nèi)注射。每日1次,連用2~3 d。體溫有明顯升高時使用。
處方 6:(1)植物油 1500 ml(或硫酸鈉300 g)。一次灌服。病初時使用效果好。
(2)氨膽注射液20 ml。肌內(nèi)注射。
處方 7:(1)番木鱉酊 30 mg,陳皮酊100 mg,龍膽酊100 mg?;旌?,一次灌服。胃內(nèi)容物呈中性時使用。
(2)20%安鈉咖20 ml。肌內(nèi)注射。
處方8:(1)番木鱉酊30 mg,陳皮酊100mg,龍膽酊100mg,碳酸氫鈉100g。混合,一次灌服。胃內(nèi)容物呈酸性時使用;(2)10%氯化鈉 300 ml,5%葡萄糖500 ml,20%安鈉咖20 ml。靜脈注射;(3)5%氯化鈣100 ml。靜脈注射。
處方9:(1)番木鱉酊30 mg,陳皮酊100 mg,龍膽酊100 mg,稀鹽酸30 ml?;旌?,一次灌服。胃內(nèi)容物呈堿性時使用;(2)紅花注射液30 ml。皮下注射。
2.中藥治療。中獸醫(yī)認為,牛前胃弛緩主要因脾虛不運所致。應進行辨證施治。
(1)脾胃虛寒型:證見病牛精神不振,立少臥多,食欲不振,體瘦毛焦,倦怠無力,糞便稀薄,草料不化,口色淡白,脈細無力。治宜補中益氣,健脾和中。
處方1:茯苓30 g、砂仁20 g、炒白術15 g、黨參15 g、炒蒼術15 g、黃芪15 g、青皮12 g、木香12 g、厚樸12 g、甘草10 g,共研細末,開水沖服。每日1劑,連用3~5劑。
處方2:木香60 g、黨參45 g、炒白術45 g、茯苓45 g、砂仁30 g、陳皮30 g、制半夏30 g、 生姜20 g、大棗20 g、甘草45 g,共研細末,開水沖服。每日1劑,連用3~5劑。
(2)脾虛濕困型:證見倦怠喜臥,飲食欲廢絕,或渴不欲飲,腹部脹滿,大便糖稀額,小便短少,口內(nèi)黏滑或口涎外流,舌苔白膩,脈象細緩。治宜健脾祛濕,養(yǎng)胃消食。
處方1:蒼術45 g、厚樸45 g、陳皮45 g、炒白術45 g、茯苓45 g、澤瀉30 g、豬苓30 g、肉桂15 g、甘草20 g,共研細末,加姜、棗適量,開水沖調,候溫灌服。每日1劑,連用3劑。
處方2:茯苓60 g、蒼術60 g、黃芪60 g、白術60 g、黨參60 g、陳皮45 g、厚樸45 g、甘草20 g,共研細末,加姜、棗適量,開水沖調,候溫灌服。每日1劑,連用3劑。
(3)濕熱內(nèi)蘊型:證見口腔酸臭,津少干黏,色紅赤,苔黃膩,不欲飲,糞便粘膩不爽,小便赤黃而少,脈象濡數(shù)。治宜清熱利濕,開胃消食。
處方1:豬苓45 g、茯苓45 g、滑石30 g、黃芩30 g、大腹皮15 g、白豆蔻15 g、通草15 g,共水煎,候溫灌服。每日1劑,連用3劑。
處方2:薏苡仁45 g、茯苓45 g、滑石40 g、白術40 g、焦三仙(山楂、神曲、麥芽)各50 g、半夏25 g、杏仁25 g、厚樸25 g、通草20 g、白豆蔻20 g、淡竹葉20 g,共水煎,候溫灌服。每日1劑,連用3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