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原
如果你不曾勇敢一次,你永遠不會知道旅行也會給你不少驚喜。如果時間和機會恰到好處,不要錯過這些或神奇或險峻或夢幻或壯美的中國公路!讓心靈去旅行,來看看這些公路是否能夠給你驚喜吧。
川藏線 奇險景觀大道
西藏,是許多人心中的圣地,而前往圣地路上最美的風景,在川藏線,在318國道。這里有高聳的雪山,茂密的森林,遼闊的草原,奔騰的江河,碧綠的湖泊,桃源般的村落……
318國道起點為上海,終點為西藏友誼橋,全長5476千米,是中國最長的國道。川藏線通常是指318國道中成都至拉薩這段2142千米的路段,于1958年正式通車。南線從雅安起與國道108分道,向西翻越二郎山,沿途越過大渡河、雅礱江、金沙江、瀾滄江、怒江上游,經(jīng)雅江、理塘、巴塘過竹巴籠金沙江大橋入藏,再經(jīng)芒康、左貢、邦達、八宿、然烏、波密、林芝、墨竹工卡、達孜抵達西藏自治區(qū)首府拉薩。
川藏公路是中國最美的公路,沿川藏公路進西藏,須翻高山、跨急流,路途艱辛且多危險,遠山雪峰突立,陽光映照下,無數(shù)銀光在藍天下閃爍;接近峽谷處,山巒起伏跌宕,縱橫交錯,林海茫茫,層林盡染。從你啟程的那一刻起便開始演繹讓你一生難忘的美麗……這里是探險愛好者和攝影師的極樂所在。
川藏線上鼎鼎有名的業(yè)拉山是以彎多坡陡而著稱。業(yè)拉山72道拐也稱“怒江72拐”,是川藏公路上考驗汽車的一道“鬼門關(guān)”,甚至被稱為中國十大死亡公路之一。這段山路究竟有多少道拐彎誰也數(shù)不清。有說72道拐,有說99道拐,從山下的2700米的怒江河谷到4650米的業(yè)拉山口,公路的海拔一下陡升了超過2000米。越野車從山下爬到山頂,要用1小時40分鐘。這座大山,應(yīng)該創(chuàng)下中國公路的一個紀錄了吧。上到4650米業(yè)拉山口,陣陣云霧撲面而來,這里寒氣逼人,氣溫是4度,而剛才山下怒江峽谷的溫度是24度,與山下的溫度足足相差了20度!真是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過去一直有這么一句話“沒走過318國道的通麥天險,就不知川藏公路的艱難?!彼^通麥天險,是指由八宿縣通麥鎮(zhèn)到排龍鄉(xiāng)的一段14公里的險段,是地質(zhì)災(zāi)害多發(fā)區(qū),處于印度大陸版塊和亞洲大陸版塊的碰撞區(qū),地質(zhì)活動頻繁,而且這里的峽谷與雅魯藏布江大峽谷相通,印度洋的水汽可直抵這里,年降水量驚人,終年雨霧彌漫,山體含水量常年處于飽和狀態(tài),山體經(jīng)常發(fā)生塌方和泥石流,號稱“亞洲第二大泥石流群”(甘肅省舟曲縣號稱亞洲第一大滑坡和泥石流多發(fā)地帶)。
過去,川藏公路通麥路段每年都會因山體塌方和泥石流而中斷,路基極為松動,而每年因塌方被埋或被沖到帕隆藏布江急流中的車輛少則十幾輛,多則數(shù)十輛,人員傷亡慘重,被司機們稱為“通麥墳場”。
這里的公路狹窄而且急彎很多,多數(shù)地段只能一輛車通過,若在狹窄地方強行交會車,車輛極容易滑下江中的急流中,因此司機在走這段路時會非常緊張和謹慎,不時一邊鳴笛一邊前進。走這段路,還時??梢钥吹铰访嫔嫌写笮〔灰坏穆涫?,那情景有時讓人不寒而栗!要順利通過這里,與其說靠勇氣,不如說更要靠運氣。
不過,如今以“五隧兩橋”為主的川藏公路通麥段整治改建工程正式通車,川藏公路“通麥天險”已成為了歷史。
說到整治改建工程,就不得不提起“三代”通麥大橋。2000年4月的易貢特大山體滑坡,易貢湖水潰壩暴泄,原有的一座鋼筋水泥澆筑的大橋被洪水吞沒,川藏南線交通完全中斷。當年6月,當?shù)亟煌ㄟ\輸部門搭建起一座便橋,這就是現(xiàn)存的第一代橋。
第二代通麥大橋建于2000年12月,這是一座臨時保通性雙塔雙跨懸索橋。承擔管養(yǎng)任務(wù)的武警交通二支隊三大隊隊長王發(fā)明說:“這座橋出于安全考慮,限重20噸,車輛排隊等著過橋的情況十分常見?!痹?013年和2015年此橋發(fā)生過嚴重故障,一度造成川藏南線交通中斷。
通麥天險這個“腸梗阻”的改建工程于2012年底全面開工,包括新建通麥特大橋、排龍溝特大橋和數(shù)座隧道。原來20多公里的爛路減到5公里,取而代之的是穿山的隧道和跨河的大橋。新建的通麥特大橋為單塔單跨鋼桁架懸索橋,橋長256米,門式索塔,塔高59.5米,橋區(qū)平均海拔2000余米,冬季最低溫度達到零下10℃,施工技術(shù)含量高、施工難度和工期壓力極大。
2016年4月,總投資近15億元、以“五隧兩橋”為主的川藏公路通麥段整治改建工程正式通車,通麥特大橋正式進入第三代。川藏公路西藏境內(nèi)舉世聞名的通麥“卡脖子”路段成為歷史。整個通過時間由過去的2個多小時縮短到20分鐘,更加安全便捷。
帕隆藏布江上,迫龍(帕?。咸卮髽蝻w跨迫龍藏布大峽谷。洶涌的易貢藏布上,通麥懸索吊橋、汽車保通便橋和新建的256米單跨單塔懸索橋,三橋并列,成為西藏公路交通跨越發(fā)展的歷史見證,也成為川藏線上的一個傳奇。
對于太多走過或沒走過的朋友們來說,318國道川藏線是一種情懷,一種圓夢。不知道進入“后318時代”之后,這樣的情懷會更加平靜還是讓人更為心動?但確定的是,進藏之路會越來越安全,川藏公路這一路的風景也會越來越溫和。
郭亮洞 絕壁上的公路
掛壁公路最出名的該是“郭亮洞”。河南輝縣沙窯鄉(xiāng)郭亮村高居懸崖頂端,以前村民進出山的通道是順絕壁石縫鑿出的一溜石窩,俗稱“天梯”。20世紀70年代,村民在村前絕壁上苦干5年,修成一條高5米、寬4米、長1300米的石洞公路。
當年,郭亮村共投資8萬元鑿洞,2001年又投資40萬元進行了擴修。絕壁屬沉積砂巖,硬度達到8.2級,屬最硬的一種石頭,郭亮掛壁公路平均作業(yè)高度105米,從絕壁中間炸開工作面,外側(cè)的35個天窗,當初是為了便于排碴和作業(yè),如今成為通風透光的觀景臺。
1976年,日本名古屋電視臺開拍專題片《開拓太行山的人們》,驚稱為“世界第九大奇跡”;郭亮洞被列為“世界最險要十條路”之一、“全球最奇特18條公路”之一。因修建早又被譽為“太行隧道之父”。
分水關(guān) 華東第一險坡
分水關(guān)是浙江南大門,閩浙交界處——沈海高速公路分水關(guān)路段架在山頂?shù)奶鞓?,號稱“華東第一險坡”,山高坡陡,常年云霧繚繞。
這條路依山建設(shè),線形復雜地勢險要,彎道多、落差大,且連續(xù)長坡,全線有20多個彎道,平均落差30米以上。其中1822公里~1831公里處為落差331米的坡道,呈連續(xù)下坡,沒有緩沖設(shè)計。此路段被有關(guān)部門列為臨水臨崖高落差危險路段和省級道路交通事故多發(fā)點段。2014年浙江省高速交警總隊將其列為掛牌整治重點路段。
近年來,通過高速交警溫州支隊及相關(guān)部門的共同努力,該路段的治理工作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效。
2012年8月22日,分水關(guān)9公里長下坡避險車道正式投入使用。至今共有10余輛剎車失靈的大型貨車沖入該車道,避免了一次次惡性事故的發(fā)生。
分水關(guān)大隊隨后推行了預(yù)防二次事故的兩大舉措。以往分水關(guān)大隊實行24小時備勤制度,為的就是發(fā)生事故后及時封道,以避免二次事故發(fā)生??蓮慕拥綀缶酵瓿煞獾?,至少需要10分鐘,而這10分鐘平均有50輛車經(jīng)過,其中四軸以上貨車占40%,每輛大貨車經(jīng)過該長下坡路段對制動性能都是一次考驗,一旦剎車失靈就可能引發(fā)二次事故。2015年11月,分水關(guān)互通坡頂綠化帶建設(shè)了崗亭,有人員24小時備勤,以縮短封道時間,最大限度降低二次事故的發(fā)生。與此同時,對道路進行亮化。據(jù)統(tǒng)計,近三年的死亡事故均發(fā)生在1822公里至1824公里路段之間,這也是二次事故高發(fā)地段。為了使過往駕駛員及時發(fā)現(xiàn)情況采取有效措施,2016春運前該路段增設(shè)了路燈,將這段“黑暗之路”變成光明大道。
近幾年,分水關(guān)9公里長下坡路段保持交通事故逐漸下降的趨勢,2016年至今未發(fā)生一起死亡事故。而自坡頂封道崗設(shè)立,轄區(qū)未發(fā)生一起因事故或故障引發(fā)的次生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