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明紅 范一斌
[摘要]目的分析兒童泌尿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以及耐藥性,為臨床醫(yī)師科學合理的選擇抗菌藥物提供基礎和保證。方法該文方便選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期間在該院接受兒童泌尿道感染治療的患兒52例作為實驗研究的對象,對其中段尿標本中分離出來的病原菌進行統(tǒng)計和分析,按照《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guī)程》進行細菌培養(yǎng)以及菌株鑒別,采用制片擴散法進行藥敏實驗,結(jié)果判讀嚴格按照美國臨床實驗室標準化委員會制定的相關標準進行。結(jié)果該次實驗研究中共有患兒52例,檢出病原菌52株,革蘭陰性菌33株,所占比例為63.4%,其中大腸埃希菌所占比例最高,革蘭陽性菌18株,所占比例為34.6%,其中屎腸球菌和糞腸球菌所占比例最高,真菌1株,所占比例為1.9%,泌尿道感染病原菌對常用的抗菌藥物均產(chǎn)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藥性。結(jié)論兒童泌尿道感染的病原菌種類有很多,以大腸埃希菌、屎腸球菌以及糞腸球菌最為常見,其耐藥性呈現(xiàn)出了上升的趨勢,應該根據(jù)藥敏結(jié)果合理的選擇抗生素。
[關鍵詞]兒童泌尿道感染;病原菌分布;耐藥性
[中圖分類號]R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742(2017)10(a)-0108-03
兒童泌尿道感染屬于臨床上較為常見的兒科感染性疾病之一,其發(fā)生的概率僅僅低于呼吸道感染,這一情況的出現(xiàn)主要是由于患兒抵抗力低下,病原體直接侵入尿路所引起的,如果不能給予及時和有效的治療則會造成病情遷移不愈,嚴重的甚至會傷及患兒的腎臟,而隨著抗菌藥物的廣泛運用,病原菌的耐藥性成為了臨床廣泛關注的問題,為了更好的為兒童泌尿道感染患兒提供治療服務就應該分析其病原菌的分布以及其對常用抗菌藥物的耐藥性。該文將2016年6月-2017年6月期間在該院接受兒童泌尿道感染治療的患兒52例作為實驗研究的對象,分析了兒童泌尿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以及耐藥性,為臨床醫(yī)師科學合理的選擇抗菌藥物提供了基礎和保證,現(xiàn)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該文方便選取在該院接受兒童泌尿道感染治療的患兒52例作為實驗研究的對象,所有患兒均符合泌尿道感染的診斷標準,其中男性患兒有22例,女性患兒有30例,年齡最大的患兒有12歲,年齡最小的患兒有12d,有26例年齡在1歲以下,平均年齡為(1.36±0.57)歲。該次實驗研究52例患者共分離出菌株52株,均為該院細菌由兒童中段尿標本中分離所得,并剔除了同一患兒相同部位的重復菌株。
1.2細菌培養(yǎng)與鑒定
該次實驗研究中所有泌尿道感染患兒均在使用抗生素前留取中段清潔的尿液,并立即送到細菌室,參照《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guī)程》第3版的要求將尿液定量接種于血平板和麥康凱平板中進行需氧培養(yǎng),并在24h之后根據(jù)細菌的實際生長情況進行菌株鑒定以及藥敏實驗,菌株鑒定采用waikaway 96 plus微生物全自動細菌鑒定儀和藥敏分析儀進行,藥敏實驗采用制片擴散法,個別的菌株可以用藥敏制片法進行藥敏的補充實驗,采用美國臨床實驗室標準化委員會制定的相關標準進行藥敏試驗判定。
1.3質(zhì)控菌株
質(zhì)控菌株分別為銅綠假單細胞菌ATCC27853、大腸埃希菌ATCC25922、金黃色葡萄球菌ATCC29213。
2結(jié)果
2.1病原菌的分布構成情況
該次實驗研究中共有患兒52例,檢出病原菌52株,革蘭陰性菌33株,所占比例為63.4%,其中大腸埃希菌所占比例最高,革蘭陽性菌18株,所占比例為34.6%,其中屎腸球菌和糞腸球菌所占比例最高,真菌1株,所占比例為1.9%,見表1。
2.2耐藥性分析
該次實驗研究檢驗出的病原菌主要有革蘭陰性菌和革蘭陽性菌,主要病原菌對常用抗菌藥物呈現(xiàn)出了不同的耐藥性。見表2、表3。
3討論
重癥患兒留置或者使用導尿管以及正常兒童正在免疫力功能降低的時候均可能出現(xiàn)泌尿道感染,而導致泌尿道感染情況出現(xiàn)的主要原因就是病原菌,在為患兒提供治療的過程中也應該給根據(jù)病原菌的種類對癥選擇藥物,而隨著抗菌藥物應用的增加,病原菌均有著一定的耐藥性,在這樣的情況下分析泌尿道感染病原菌以及耐藥性就顯得尤為重要。
該次實驗研究中的52例患兒共檢出病原菌52株,革蘭陰性菌33株,所占比例為63.4%,其中大腸埃希菌所占比例最高,革蘭陽性菌18株,所占比例為34.6%,其中屎腸球菌和糞腸球菌所占比例最高,真菌1株,所占比例為1.9%,由此可見導致兒童出現(xiàn)泌尿道感染的致病菌包括革蘭陰性菌、革蘭陽性菌以及真菌三大類,其中格蘭陰性菌所占的比例較大,其中以腸道菌群為主,臨床診斷和治療的過程中可以根據(jù)常出現(xiàn)的病原菌類型給予針對性的診治。該次實驗研究結(jié)果與潘曉燕人有關于兒童泌尿道感染病原菌的相關報道在病原菌類型上大體相同,在具體病原菌種類以及所占比例上存在不同之處,但是差異并不大,對實驗結(jié)果不造成直接的影響。近年來,抗菌藥物的廣泛使用使得病原菌的耐藥性呈現(xiàn)出增加的趨勢,大腸埃希菌對頭孢曲松、哌拉西林頭孢哌酮、頭孢曲松、環(huán)丙沙星以及慶大霉素、頭孢唑林等藥物的耐藥性較高,而亞胺培南和美羅培南對大腸埃希菌無耐藥性;屎腸桿菌對氨芐西林、青霉素的耐藥性高達100%,糞腸球菌對克林霉素和紅霉素的耐藥性較高,屎腸球菌與糞腸菌株對萬古霉素、利奈唑胺無耐藥性,臨床醫(yī)學工作者應該根據(jù)患兒病原菌以及病情的實際情況合理的選擇藥物,嚴格遵循科學用藥選擇,提高臨床治愈率。
綜上所述,兒童泌尿道感染的病原菌種類有很多,以大腸埃希菌和屎腸球菌和糞腸球菌最為常見,其耐藥性呈現(xiàn)出了上升的趨勢,應該根據(jù)藥敏結(jié)果合理的選擇抗生素,促進兒童的更好治療。
(收稿日期:2017-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