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彥偉 付偉偉
己15-17-12090該采面位于己二采區(qū)東翼第五個區(qū)段,西靠-600軌道運輸石門及己二采區(qū)三條下山;東面鄰近礦井53勘探線,采面走向長:1566m;采面傾斜長:236m;采面回采面積為:423919m2;工業(yè)儲量:2742254t;可采儲量:2550296t,為綜合機械化采煤工作面,為服務于新采面運輸在己15-17-12090風巷投入安裝一套DLZ110F型單軌吊機車,擔負采面的設備運輸、物料回收、運輸人員等任務,
使用單軌吊機車運輸工效顯著、成績斐然,在使用過程中積累了寶貴的經驗,為將來大力推廣應用新工藝、新設備、新技術探索出一條科學發(fā)展道路。
單軌吊機車的基本技術參數(shù)
單軌吊機車型號:DLZ110F-Ⅱ
發(fā)動機種類:直噴柴油機
輸出功率:81kW(110馬力)
牽引力:140kN
最大牽引速度:6.2km/h(1.7m/s)
制動力:210kN
發(fā)動機氣缸數(shù)量:4缸
驅動數(shù)量:7驅/5驅
油箱容積:60L
平均油耗:4.0L/km
水平轉彎半徑:4m
垂直轉彎半徑:8m
斜巷運輸最大傾角:30°
最大起吊重量:22t*2(18t*2)
機車尺寸:寬度850mm、總長度19650mm、高度1425mm
一、單軌吊機車運行的工作面地質條件
己15-17-12090風巷的地質條件
風巷長度1560m,最大坡度12度,平均坡度8度,巷道凈寬4.6m,凈高4m,巷道采用錨桿、W鋼帶、金屬網、錨索聯(lián)合支護,頂采用φ22×2600mm高強錨桿、幫采用φ20×2400mm高強錨桿,排距800mm,錨索三三布置,排距800mm。
單軌吊軌道沿巷道中線位置布置吊掛,使用兩根高強錨桿將單軌吊軌道錨固在巷道頂板上。
二、單軌吊機車的運行情況
己15-17-12090風巷
在12090風巷單軌吊機車負責運輸綜采刮板輸送機、采煤機,液壓支架,最大零部件重量約18.65噸,每次運輸距離1500m,運輸線路呈直線,運輸平均時長50分鐘,平均時速3~5km/h。運行過程中每班次起吊和運輸較為連續(xù),起吊方式簡單快捷、安全牢固,在巷道內受車輛順序影響小,運輸和調整進車順序簡單,機動性和靈活性較強。
三、單軌吊機車存在的問題
(一)單軌吊機車柴油機手動打壓泵易損壞打不上壓,造成柴油機不能點火啟動。
(二)單軌吊機車行車過程中輪壓壓力緩慢下降,造成機車突然出現(xiàn)輪壓制動不能行走。
(三)單軌吊機車行車過程中高壓膠管的脈沖抖動磨爛高壓膠管,造成管路液壓油泄露。
(四)彎道處單軌吊彎軌安裝不平滑,造成機車通過時阻力大,加快制動閘塊和承載輪的磨損。
(五)機車在行車過程中停車和啟動對軌道的沖擊以及軌道的顫動造成單軌吊軌道連接銷脫落和軌道脫節(jié)。
(六)單軌吊軌道脫節(jié)造成單軌吊機車卡在軌道中間。
(七)單軌吊軌道安裝吊掛時豎直搭接不平滑,造成軌道連接錯口大,頂絆單軌吊機車,調整軌道較為麻煩。
(八)單軌吊軌道固定錨桿錨固不質量,造成機車通過時將錨桿拉出。
(九)單軌吊機車通過單開道岔時道岔未扳到位,機車通過時絆倒承載輪固定銷、損壞機車速度傳感器。
(十)起吊用橫梁適應性較差,起吊不平衡時馬達鏈輪出現(xiàn)別卡現(xiàn)象。
四、單軌吊機車的使用效果
(一)優(yōu)點:
1.使用單軌吊機車運輸時無需對設備進行剎車,大大縮短了運輸時間和工序。
2.專用起吊梁搭配起吊馬達能夠一次起吊整組液壓支架,能夠實現(xiàn)整組液壓支架的運輸和吊裝。
3.能夠實現(xiàn)在彎道和邊坡地點的連續(xù)運輸,簡化了運輸?shù)墓ば蚝头椒ā?/p>
4.運行過程中人員配置少,大大降低了職工的勞動強度。
5.無需在巷道內安裝運輸絞車和鋪設軌道,能夠實現(xiàn)底板無軌化運輸。
(二)缺點:
1.使用單軌吊機車運輸對運輸巷道的高度要求較高,單軌吊軌道梁以下不得低于3.6m,需要大量人員投入巷道拉底。
2.使用單軌吊機車運輸時需要安排人員每班檢查單軌吊軌道的連接固定情況,出現(xiàn)軌道錯口、脫節(jié)容易造成機車卡死,影響巷道運輸作業(yè)。
3.彎道處彎軌設計加工曲線度不平滑,機車通過時阻力大,制動閘塊和承載輪磨損嚴重。
五、單軌吊機車的使用結論
我隊自投入使用單軌吊機車運輸綜采設備以來,機車總體運行較為正常,機車的故障率較低,我隊在人員配置方面給予了大力支持,配備了專職的操作司機和檢修工,保證單軌吊機車的正常運轉,編制了科學的使用安全技術措施并嚴格貫徹執(zhí)行,制定了詳細的單軌吊機車使用管理制度和獎懲辦法,保障單軌吊機車的安全運行,使用單軌吊機車工效顯著、成績斐然,在使用過程中積累了寶貴的經驗,為將來大力推廣應用新工藝、新設備、新技術探索出一條科學發(fā)展道路。
參考文獻:
[1]錢鳴高,石平五. 礦上壓力與巖層控制[M].徐州:中國礦業(yè)大學出版社,2010.9
[2]張曉梅.工程力學[M] .北京:煤炭工業(yè)出版社,2009.1
[3]謝錫純,李曉豁.礦山機械與設備[M]. 徐州:中國礦業(yè)大學出版社,2012.9
[4]徐永圻.煤礦開采學[M].徐州:中國礦業(yè)大學出版社19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