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寶俠
(阜新礦業(yè)集團總醫(yī)院神經內科,遼寧 阜新 123000)
隨著社會的老齡化發(fā)展,心腦血管疾病發(fā)生率日益增高,患者可能出現(xiàn)局灶性神經系統(tǒng)受損的表現(xiàn),如言語障礙、肢體障礙、偏癱等,是一種致殘率十分高的疾病,對患者的正常生活工作產生了嚴重的影響[1]。因此及時的康復護理干預十分重要,若無法及時進行康復訓練有可能會導致軀體永久性的損傷,使患者承受巨大的身心負擔[2]。為了解早期目標性康復護理在臨床中對腦梗死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響,我院針對腦梗死患者開展了早期目標性的康復護理干預,并且獲得了比較理想的效果,現(xiàn)將結果匯報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收治的腦梗死患者120例進行此次研究,病例均來源于2014年2月至2016年5月,所有患者均通過搶救治療順利度過急性期,其中男性患者84例,女性患者36例。年齡在34~81歲,平均為(65.9±6.2)歲。發(fā)病類型:28例原發(fā)病,21例糖尿病,20例高血壓,18例冠心病,12例風濕性心臟病及其他疾病21例。隨機將患者分為研究組(n=60)和參照組(n=60)。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情及身體條件等方面均符合統(tǒng)計學要求(P>0.05),表明組間存在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兩組患者都接受相同藥物治療,在此基礎上參照組接受腦梗死常規(guī)康復護理,包括健康指導、康復訓練等。研究組患者在接受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開展早期目標性康復護理,根據(jù)患者的臨床資料對身心進行全面的評估,制定康復方案,早期開展目標性康復護理,具體方法包括語言和肢體訓練、心理疏導、恢復意識和安全保障以及并發(fā)癥護理。
1.2.1 根據(jù)患者語言功能下降狀況進行失語類型的判斷,再根據(jù)患者的失語程度、性格特點進行語言康復訓練方案的制定[3]。結合患者的興趣愛好為其提供一個舒適、溫馨的語言安靜,對患者家屬加強指導,增強其與患者之間的溝通,將患者感興趣的相關事情講給他聽,增強其說話的欲望。在語言功能的訓練過程中要先開始單音節(jié)的訓練,然后逐漸進行字、詞語段落的訓練,對各個階段的訓練都要落實,在患者對內容有較好的掌握情況下再進行下一個階段的訓練,若還未完全掌握也可以視情況開始下個階段的訓練。注意訓練過程中避免反復訓練給患者帶來厭煩感,整個訓練過程應從簡至難,由少到多,逐步增強訓練?;颊咴谟柧氝^程中難免會有發(fā)音失準的情況發(fā)生,作為護理人員應給充分地理解及尊重患者,進行耐心教導,讓患者的情況得到逐步的改善,及時給予患者鼓勵和肯定,提高患者的訓練與恢復健康的信心。
1.2.2 由于腦梗死患者通常存在身體不適的感覺,且神經功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損傷,因此在康復訓練的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倦怠表現(xiàn),從而導致康復效果不理想。護理人員可以通過為患者提供個性化的食譜保證其正常的營養(yǎng),以及新陳代謝能力與胃腸道功能,提高患者的免疫力,保持良好的體質。
1.2.3 患者的身體狀況相對穩(wěn)定后要對患者及時開展肢體鍛煉指導,先讓其在床上簡單的進行翻身和抬腿等,然后逐漸下床活動,活動強度要由簡單到難,并且適合患者的承受范圍,在訓練當中要隨時調整康復進度[4]。此外,對患者還可開展針灸、按摩等中醫(yī)物理治療,以刺激神經生長,保持關節(jié)活性,避免肌肉出現(xiàn)萎縮。
1.2.4 心理疏導:在康復訓練過程中,由于患者的語言能力及行動能力都大大下降,常常無法完成自己的需求以及無法與其他人進行正常的溝通交流,加上病情通常恢復較緩慢,患者極易在此過程中產生悲觀、焦慮的負面情緒,對治療產生消極態(tài)度,進而導致康復訓練無法順利進行,康復效果大打折扣。因此護理人員應針對每位患者的實際情況制定目標性的心理疏導計劃,加強與患者的溝通交流,幫助患者建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同時叮囑患者家屬及朋友多對患者進行鼓勵及關心,幫助其恢復樂觀。對于有意識障礙及記憶力障礙的患者,要耐心的進行溝通和交流,對患者有一個充分的了解,加強護患之間的信任感,同時采用心理干預措施,充分了解患者,并增強患者對醫(yī)護人員的信任,采取適當?shù)男睦碜o理進行治療,幫助患者恢復記憶力、意識,此外還要特別注意有意識障礙患者的安全。
1.2.5 腦梗死患者往往都伴有一定程度的偏癱,加上長期的臥床,其肌肉開始發(fā)生萎縮,并且出現(xiàn)褥瘡等并發(fā)癥,因此要加強日常護理,最大程度地避免出現(xiàn)并發(fā)癥。
1.3 療效判定標準:①對患者的康復效果進行評價,評價方法采用拉斯哥結局評分(GOS)[5],1~2分則表示恢復較好,患者中度殘疾或者基本能夠獨立的生活,在他人幫助下能夠自理生活;3~5分則表示患者處于植物狀態(tài)生存,或者重度殘疾,生活完全不能夠自理或者死亡。②調查患者及家屬的護理滿意度,滿意度分為3級,非常滿意、基本滿意及不滿意,總滿意度=(基本滿意+非常滿意)/總例數(shù)×100%。
1.4 統(tǒng)計學分析:將收集到的兩組的實驗數(shù)據(jù)采用SPSS19.0進行處理與統(tǒng)計分析,分別用例數(shù)、百分率以及(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計數(shù)資料與計量資料,組間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組間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顯著。
2.1 研究組與參照組患者GOS評分的比較:兩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康復,研究組GOS評分1~2分的患者明顯多于參照組,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研究組與參照組患者GOS評分的比較[n(%)]
2.2 研究組與參照組患者護理滿意度的比較:研究組患者護理滿意度為93.3%,顯著高于參照組的65.0%,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隨著醫(yī)療技術的發(fā)展,絕大多數(shù)的腦梗死患者都能夠成功搶救,但是受到患者發(fā)病時間、體質以及并發(fā)癥等因素的影響,通常有后遺癥的發(fā)生,后遺癥程度不一[6]。針對腦梗死患者在治療基礎上實施早期目標性康復護理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可提高康復效果,并且減少后遺癥的發(fā)生。
早期目標性康復護理的意義十分重大。腦梗死經過救治后大多數(shù)還是會出現(xiàn)失語、偏癱等后遺癥,藥物治療對后遺癥的效果有限,但在藥物治療基礎上實施積極的康復干預可讓患者恢復生活自理,部分患者還能夠完全康復,重返其所在工作崗位[7]?;颊咴诓『蟮?~6個月屬于康復治療的最佳時期,在6個月之后患者將開始出現(xiàn)關節(jié)攣縮、肌肉萎縮,這都將大大增加康復難度,極大地影響康復效果,因此康復應盡早進行。腦梗死患者從正常人變?yōu)闅埣踩说臅r間極短,患者行為、語言受限,無法正常工作生活,所以大部分患者都會出現(xiàn)較大的情緒波動,因此心理護理在早期康復護理中十分重要。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在經過目標性康復護理后,整體生活質量明顯提高,患者的GOS評分顯著高于參照組。表明早期進行目標性康復護理可以促進腦梗死患者的恢復,明顯提高患者生活自理的能力,從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綜上所述,早期目標性康復護理對于腦梗死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有顯著效果,值得在臨床中大力推廣應用。
[1] 袁向芳.早期目標康復護理對腦梗死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響[J].吉林醫(yī)學,2014,35(22):5079-5080.
[2] 張建梅.早期目標性康復護理對腦梗死患者肢體功能及負性情緒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3,19(21):117-118.
[3] 黃志清.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對腦梗死患者肢體功能恢復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響研究[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3,11(22):296-297.
[4] 陳洪英,陳芝英,李愛琴.腦梗死患者早期康復護理后對日常生活能力的影響[J].醫(yī)學信息旬刊,2011,24(5):213-214.
[5] 張桂英.全程優(yōu)質護理在急性腦梗死患者中的效果觀察[J].中國藥物經濟學,2013,21(4):86-87.
[6] 裴小玲,張士變,劉曉麗.循證護理在腦梗死患者二級預防中的應用[J].中國民康醫(yī)學,2013,25(21):107-108.
[7] 車荊華.探討康復護理程序對腦梗死患者日常生活質量的效果研究[J].中醫(yī)學報,2014,29(B12):378-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