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玉平
【摘要】傾聽是一種等待,在傾聽中交流,在傾聽中溝通,在傾聽中理解,最終實現(xiàn)教學相長。當前,教育理念更加強調教師傾聽,通過教師傾聽能夠體現(xiàn)老師對學生的尊重,能夠讓老師從學生的話語中找到教學切入點,提升教學水平。因此,在小學科學課堂上,老師們做好傾聽是整個課堂實踐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關鍵詞】小學科學 傾聽 技巧在小學科學課堂上,老師要對學生所提問題、進行推測、互相討論、學生觀察等中的仔細傾聽,即要強調在科學課堂上的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要做好傾聽,真正將傾聽貫穿于整個教學活動,體現(xiàn)教師傾聽所蘊含的教育價值。
一、傾聽的意義
當前的新課程理念教學強調將老師主宰課堂變?yōu)閷W生主宰課堂,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因此,老師需要扮演好傾聽的角色,更多地去傾聽學生,根據(jù)學生的需求來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調整。當前的新型教師所要求的最基本能力便是善于傾聽,這也是老師所應具備的基本品質。課堂上的教師傾聽更多地體現(xiàn)了一種師生的平等、尊敬、互動,能夠幫助學生從小樹立學習的主動性,更能夠有效捕捉課堂信息。教師通過傾聽,能夠從學生的“真實話語”中發(fā)現(xiàn)教學的切入點,更好的改變教學思路,提高教學水平。
二、傾聽的誤區(qū)
在當前的小學科學課堂中,老師講課的時候,學生經(jīng)常是全神貫注,可是當學生在表達自己的意見或者提出疑難問題時,老師經(jīng)常顯現(xiàn)出心不在焉,聽到自己同意的觀點就點頭,相反的觀點則很快打斷學生。長此下去,學生就的容易對老師產(chǎn)生不滿,因為他們會覺得老師對他們不尊重。因此,傾聽也成為一句空話。一般而言,教師傾聽誤區(qū)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方面:
1.為聽而聽。當學生講話的時候,老師經(jīng)常從自身的意愿和主觀進行判斷,總是希望聽到與自己期望所一致的意見,希望學生能夠完全接受自己的觀點。這種單純的從教師方面出發(fā)的傾聽只是教師的單方面權利意識,僅僅是一種“為聽而聽”。在實際的小學科學課堂教師傾聽中,老師應該引導學生樹立自己解決問題的意識,為學生樹立自信心。
2.聽了以后沒有及時反饋。小學生當眾作口頭表達時,往往會表現(xiàn)得緊張不安,這是正常的心理反應,如果此時教師表現(xiàn)出不耐煩的態(tài)度或聽過算數(shù),學生的心理會更緊張,教師傾聽學生講話時,應力求聽清每個詞、每句話,邊聽邊進行篩選、提煉和歸納整理,以便對學生的回答及時反饋。
三、提高傾聽效率的技巧
1.帶著熱情傾聽。學生在進行講話時,老師要面帶微笑,不論學生的表達是否準確、吐字是否清晰等,老師都要表現(xiàn)出積極的傾聽狀態(tài),不能有任何抱怨。在整個傾聽過程中,老師要始終全神貫注,目光不能離開講話的學生。如果老師在學生回答問題的時候還要做別的事情,如整理教具、擦黑板、看表等等,這樣將會給學生傳遞一種負面影響,覺得自己的回答沒有得到重視,自己的回答也將失去意義,也會使他草草結束。
2.使用并觀察肢體語言。如果傾聽者表現(xiàn)出一種冷淡的態(tài)度,說話者就會更加關注于自己的言行舉止,很難敞開心扉的暢談。相反,如果傾聽者能夠展現(xiàn)一種開放的態(tài)度,對對方表現(xiàn)出更大的興趣,那么說話者就會受到鼓舞,愿意將自己的想法完全傾吐。通常所說的肢體語言包括自然微笑、身體稍前傾、不要交叉雙臂、雙眼目視對方、不時點頭等。如當傾聽者贊同對方的看法時,可以對其輕輕的點頭;如果傾聽者對對方所聊話題感興趣時,可以向其展現(xiàn)笑容等。因此,在小學科學課堂上,老師要善于運用肢體語言,給予學生更多的鼓勵,如學生在回答問題時,老師要不時的點頭、“恩”等肢體語言來鼓勵對方繼續(xù)表達自己的看法,以示對學生的尊重。
3.做一個主動的傾聽者。傾聽不是被動地接受,而是一種主動行為。當你感覺到對方正在不著邊際地說話時,可以用機智的提問來把話題引回到主題上。傾聽者不是機械地“豎起耳朵”,在聽的過程中腦子要轉,不但要跟上傾訴者的故事、思想內涵,還要跟得上對方的情感深度,在適當?shù)臅r機提問、解釋,使得會談能夠步步深入下去。
四、有效傾聽還需注意的問題
1.捕捉有價值的資源并加以利用。課堂上學生之間有了不同觀點時,教師要馬上對各種觀點的價值進行分辨,要隨時注意抓住并利用那些有意義的觀點。要達到這種水平,首要的就是教師要始終做到隨時保持注意力和敏銳性。我們應該學習怎樣時刻保持集中精力,不受外界打擾。在集中精力的同時保持著敏銳性,對來自學生中的各種觀點的來源、特殊之處和隱蔽的變化態(tài)勢都能感受出來。
2.把握好傾聽的度。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肯定會遇到很多沒有想到的“可能”,這時教師要善于傾聽,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問答中富有價值和意義的、充滿童趣的世界,體驗學生的情趣。并通過課中捕捉學生的信息,處理信息來提高自己的教育智慧,使自己輕松地解決課中出現(xiàn)的各種可能。
參考文獻:
[1]李君.精心策劃,促進有效交流——小學科學教學中交流有效性模式構建初探[J].科學大眾,2014,(05).
[2]王勇.小學科學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新課程導學,201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