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平
本期雜志我們將視角投向了北方,并將目光鎖定在了晉東南。作為華夏文明重要的發(fā)祥地之一,晉東南一直是文化界、地理學界的重點關注對象,而地處晉、豫兩省接壤處的晉城市,便是本期雜志的“頭條明星”。
晉城,古稱“建興”“澤州”,現轄澤州、陽城、陵川、沁水四縣一區(qū)(城區(qū))和高平市,其雄居太行,南望黃河,太行八陘之一的太行陘橫貫其境,是中原北上的重要孔道,也是草原絲綢之路和中俄萬里茶道的關鍵中轉站。
晉城山川秀麗,風景殊勝,境內地勢高聳,壁立千仞,無論是羊頭山、歷山,還是棋子山、王莽嶺,無不千巖聳峙,萬嶺起伏,坐擁南太行最雄奇險峻的部分,更是傳說中炎帝、堯、舜、商湯、箕子等人的活動場所,留下了眾多古老傳說,具有厚重的人文積淀。自南向北蜿蜒奔騰的沁河、丹河、淇河,也是物華天寶,遺跡眾多,兩岸不僅桑樹遍野,戶戶繅絲,流淌著《詩經》中的遠古意象和詩情呼喚,也回蕩著戰(zhàn)國時期長平之戰(zhàn)的廝殺聲……
歷史上,晉城社會富庶,文化昌盛,名宦巨商層出不窮,既成了河東柳氏家族的世居地,也孕育了天官王府、潘家大院等罕見的明清古民居;又因扼守著通往中原的咽喉要道,晉城金戈鐵馬,烽煙不斷,當地官紳百姓為了保衛(wèi)家園,建立了山環(huán)水繞的湘峪古城、以“皇城”自居的皇城相府等年代久遠、城墻高大的“東方城堡”,形成了中國北方最大、最完整的古城堡群。
由于山地的保護,地理環(huán)境相對封閉、獨立的晉城,完好地保留了青蓮寺、開化寺、玉皇廟等宋、金以前的木結構古建筑,占中國同時期的三分之一,幾乎超過了南方同時期古建文物遺存的總和。更可貴的是,這些宗教建筑還珍藏著規(guī)模宏大的宋代壁畫、二十八宿彩塑等絕世孤品,是名副其實的“古建筑博物館”。此外,作為冶煉之都,晉城是戰(zhàn)國時期陽阿古劍的產地,澤州鐵器、大陽鋼針、喬氏琉璃等古典器物都曾名揚四海,成為晉城的另一個標志。
從雄奇險峻、明麗秀美的山水形勝,到或樸實或精致的民居、古堡,再到古老悠久的廟宇、寺院、器物,讓人應接不暇。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晉城深處,一探華夏五千年的文明瑰寶,追尋中華民族的滄桑歷史與輝煌足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