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開嶺
誰還記得時間本來的模樣?
最樸素的生命知覺,最正常的光陰感應(yīng),如何獲得呢?
或許,人忘了自己的真實身份——生物。
這個身份和公雞沒什么兩樣。
我一直覺得,既然生命乃自然賦予,光陰也源于自然進度,那么,一個人要想持有清晰、純粹的時間印象,就必須回到大自然——到這位天時的締造者和發(fā)布者那兒去領(lǐng)取。
我們要靠冰的融化、草根的發(fā)芽、枝條的變軟來感知早春;要憑荷塘蛙聲、林間蟬鳴、曠野螢火來記憶盛夏;我們的眼簾中,要有落木蕭蕭和鴻雁南飛,要有白雪皚皚和滴水成冰……
最偉大的鐘表,捂在農(nóng)人懷里。
大自然的時間憲章,萬余年來,一直鐫刻在鋤把上、犁刃上、鐮柄上。立春、谷雨、小滿、芒種、寒露、冬至……光陰哲學(xué)上,農(nóng)夫是世人的導(dǎo)師,乃最諳天時、最解物語之人。錯過節(jié)氣,即意味著饑荒,顆粒無收。
時間恍惚,人的神思即陷入昏昏噩噩。
我們沉浸于街道、櫥窗、商場、文件、電腦,唯獨對大自然——這位策劃光陰、分配光陰的神——視而不見。我們忘了“生物”本分和血液里的鐘聲,像個逃學(xué)者,錯過神的講座和教誨,也錯過了賜予。
看日期,不能看表盤和數(shù)字,要去看戶外,看大自然。
它以神的表情和語言,告訴你晨昏、時辰、節(jié)氣和四季。
大自然從不重復(fù),每天都是新的,每秒都是新的。細細體察,接受它的沐浴,每天的你即會自動更新,身心清澈,像嬰兒。
牢記一條:我們是生物。若生物時間丟了,即丟了大地和雙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