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重慶市江津區(qū)鳳場學校 蘇興蘭 吳善賢
正值忙碌上課和均衡迎檢特別時期,小學數(shù)學國培及各種教師培訓活動也恰要在這期間如火如荼般開展。我們的生活要被各種各樣的“外界干擾”所攪亂,嚴重超負荷工作,疲于奔命!但身為教師,有理由質問所謂的種種培訓?培訓的內容會適合所有的參培教師嗎?培訓的效果果真能如愿以償嗎?教師們需要什么樣的培訓?
多數(shù)學員都帶著質疑與抵觸,被迫上路了。但,可以不這么對待!
記得俞敏洪在一次演講中說:“我始終為了進步而努力,我絕對不會看到今天的我還是昨天的我,這件事很重要,你一定要讓自己長進、長進、再長進。想要變得與眾不同,最重要的是,不要與別人比較——總有人比你好,也總有人比你差,這種比較沒有意義,改變不了現(xiàn)狀,卻只會讓沉溺在比較之中的你,變得心胸狹隘。你應該和自己比較——比較一下,今天是不是比昨天有進步,明天是不是比今天更有進步?!钡拇_,當我們學會與自己比較的時候,每天都在進步,就會獲得更多的經驗、學識、教訓和成長的能力,我們的心胸就會更加開闊,我們的眼神和氣質會變得完全不同。我們做老師的每天也要進步一點點,就是為了和學生一起成長,否則會落后于孩子,可能會沒有力量促進學生成長。今天,你用怎樣的進步面對眼前的教育和充滿盼望的人生?
每每舟車勞頓,不是為了完成點名簽到的任務。這次國培不在于顯擺高大上,而是很實在,符合教師專業(yè)成長發(fā)展需求,很接地氣。在獻課的專家中,或許就有我們以前的同學、同事,甚至是學生,而現(xiàn)在的角色各是誰?在“診斷示范 ,人人試教”環(huán)節(jié)中反思自己的問題,對比他人的精彩,這是對倦怠的重拳狠擊;反復研課磨課,拷問自己心智是否受到切身磨礪的成長,技能、悟性是否真正有所提高?以前在憤懣與眼高手低的心態(tài)下浪費了職業(yè)發(fā)展最寶貴的頭十年,現(xiàn)在還要在自責、悔恨、厭倦、應付中再愁苦嗎?
看似都在培訓學習,差別在哪里?就在各自的態(tài)度和行為上是否更加深入一點。也許有的走行政之路當上了校長,也許有的走職稱之路評上了高級教師,有的即將退休,覺得學無所用,有的自認為經驗滿滿……這都不是我們需要的有成長的生活,也不是給學生或后代留下的精神財富。去除“被”的狀態(tài),釋放“空杯”,專心融入,轉換思維,能夠產生有老師們生活化的主動學習信仰,把平淡的日子往幸福那邊靠,向前一步便靠近目標,體會一路成長,才能拓展我們自身的生命寬度和高度。
一個善于學習的老師,是能夠在日常生活中做到時時學處處學,向一切值得學習的內容學習。這種發(fā)自教師內心的迫切需求,能夠在教師的日?;顒又械玫匠浞煮w現(xiàn),不管上課期間還是假期。我們應該看到,讓教師積極主動去參與各種培訓活動,甚至是一些走向自然的旅游活動,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能有效引發(fā)教師思考,不知不覺中促進教師成長。畢竟,我們所培養(yǎng)的學生最終是要走向社會的,是為了要更好地改造自然的。
身為教師,我們同樣面臨著諸多的困惑。要老師和學生怎么做,這從來都是一方的單相思;老師和學生要怎么做,這才是真正主動學習的態(tài)度。從要我做到我要做,需要給予老師和學生更多的自主時空,強扭的瓜不甜,相信教師,教師是具有較強學習能力的人,能主動學好自己所需要的內容。
持續(xù)兩個月的國培,充實和小有的成就感替代更多的滿腹牢騷和橫豎看不慣,不怨,不悔,淡淡的對待自己,可以不成功 ,不可不成長。與其在唯美的時光里細數(shù)人生有多少錯過,莫不如將所有的灼痛冷卻至淡泊,讓心沉靜,用婉約的姿態(tài)輕輕捻起歡樂的韶華。謝謝國培和我一起走過,正如冰心先生所言:走在生命的兩旁,隨時播種,隨時開花,將這一徑長途點綴得香花彌漫,使穿枝拂葉的人,踏著荊棘,不覺得痛苦,有淚可落也不是悲哀。
成功與否并不最重要,重要的是我曾經努力過。因為上帝會知道:花若盛開,蝴蝶自來,你若精彩,天自安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