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某市醫(yī)院隔震結構設計

      2018-03-26 08:57:38
      山西建筑 2018年24期
      關鍵詞:烈度支座抗震

      孫 兆 陽

      (中國中元國際工程有限公司,北京 100089)

      0 引言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fā)展,近十幾年來中國的建筑行業(yè)在不斷升溫,人民對住所和公用建筑的需求量逐漸增大。在這個快速建設的過程中,建筑物本身的安全性是最重要的一環(huán)。近十年來,我國經歷了數(shù)次6級以上大地震,不同的建筑物因為其本身的抗震能力差異,在真正地震來臨時產生的破壞天差地別。這幾次地震中,隔震建筑物破壞程度均較小,絕大部分展現(xiàn)出了優(yōu)良的抗震能力,因此,國內很多地區(qū)開始推廣隔震建筑,在以下內容中將以實例介紹某市隔震建筑的初步設計。

      1 項目概況

      本項目為中國西部地區(qū)某市人民醫(yī)院。醫(yī)院分為兩個結構單體:門診樓,地上5層,首層層高5.1 m,其余各層層高4.5 m,單層地下室,層高5.1 m,雙方向柱距為8.1 m,綜合樓,地上16層,首層~4層層高同門診樓,含1層設備層,層高2.2 m,5層~頂層層高3.7 m,2層地下室,層高均為5.1 m,雙方向柱距為8.1 m,設計時會根據(jù)實際需要布置剪力墻。兩個結構單體結構類型為鋼筋混凝土結構。

      抗震設防烈度:8度0.20g,地震分組為第二組,場地土類別:Ⅱ類??拐鹪O防類別:乙類;結構重要性系數(shù):1.1;場地為平坦地面,各層土質均勻,無液化土、濕陷性土、膨脹土等不利因素;地下水水位低于地下室底板最低點,不考慮抗浮設計;基本風壓:0.30 kN/m2。

      2 設計過程

      2.1 隔震概念設計

      隔震設計中,概念設計不可或缺。概念不合理,后續(xù)設計將會遇到很多困難,所以在隔震結構設計時,應首先進行概念設計。

      本項目中兩個建筑單體分別為多層和高層建筑,均為高烈度區(qū)乙類建筑,因此,擬對建筑物采用隔震設計。

      根據(jù)《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2016年版)(后文中簡稱《抗規(guī)》)中12.1.3,進行隔震設計的建筑高寬比宜小于4。兩個結構單體中,門診樓總高度為23.1 m,最小寬度72.9 m,高寬比為0.32,遠小于4;綜合樓總高為69.7 m,最小寬度為24.3 m,高寬比為2.90,雖未接近高寬比限值但高寬比較大。經方案比較,門診樓進行隔震設計,綜合樓進行抗震設計。

      門診樓地下1層和首層層高均為5.1 m,選擇隔震位置時,設計人員考慮到,如采用基礎隔震,地下室及地上部分整體應與土完全脫離,隔震溝采用5.1 m高懸臂式擋土墻并不經濟;如采用上部隔震,建筑物首層層高較高,作為隔震層下部梁柱截面較大,不僅經濟性不好而且影響建筑使用空間;如采用地下室頂板隔震,地下部分因為有土體約束,梁柱截面適中,隔震溝高度適宜,優(yōu)勢較為明顯。綜合對比門診樓采用地下室頂板隔震。

      門診樓采用隔震設計后,預估布置隔震支座后水平向減震系數(shù)可處于0.30~0.40之間,根據(jù)《抗規(guī)》12.2.7條文說明中的表格,水平向減震系數(shù)與抗震設防烈度的對應關系,隔震層上部結構可按設防烈度降低1度進行抗震設計,門診樓地上結構設計時抗震設防烈度采用7度0.10g,根據(jù)設計經驗,23.1 m建筑物在該烈度下采用框架結構比較經濟合理。

      門診樓非高層建筑,且當?shù)鼗撅L壓不大,風荷載對建筑產生的水平力微乎其微,本結構單體完全符合《抗規(guī)》12.1.3第三條中要求。

      綜上所述,本項目僅對門診樓進行隔震設計,隔震位置為地下室頂板,隔震層下部結構(后文中簡稱下部結構)按照原抗震設防烈度設計,隔震層上部結構(后文中簡稱上部結構)按照降低1度抗震設防烈度設計。

      2.2 水平向減震系數(shù)確定

      隔震設計中,水平向減震系數(shù)β尤為重要,它直接關系到上部結構的隔震效果,從而影響結構設計。根據(jù)《抗規(guī)》12.2.5,公式:

      αmax1=βαmax/Ψ。

      水平向減震系數(shù)β可以控制上部結構的水平地震影響系數(shù),它是通過隔震支座的布置計算出來的。

      結構預期水平向減震系數(shù)處于0.30~0.40之間。

      根據(jù)《抗規(guī)》12.2.4對于水平向減震系數(shù)采取100%剪切變形下的等效剛度和等效粘滯阻尼比。造成100%剪切變形對應的水平力約符合中震下結構水平力,在計算中,選用中震下時程分析來確定水平向減震系數(shù)(α=0.45)。首先建立非隔震下的計算模型,隔震層高度輸入2.2 m,隔震層的柱底設為鉸接,計算出結構周期約為1.0 s;然后建立隔震下的計算模型,隔震層高度輸入2.2 m,隔震支座直徑先按照軸壓比限制12 MPa確定,如實輸入每個隔震墊的水平剛度,屈服力等,計算出結構周期約為3.5 s。將選取的5條天然波和2條人工波代入兩個模型進行中震下時程分析,取波的平均值對比兩個模型隔震層上部的各層剪力。將隔震模型中各層的剪力Vj1除以非隔震模型中對應各層的剪力Vj,得到各層的減震系數(shù),所有減震系數(shù)取最大值,就得到了水平向減震系數(shù)β。經計算得,本結構的β=0.28,實際設計時取β=0.40作為安全儲備。

      2.3 上部結構設計

      上部結構為多層建筑。上部結構在設計時,按照嵌固部位為隔震支座頂端,常規(guī)抗震設計,抗震設防烈度為7度0.1g,相應抗震措施按原8度時降低1度,抗震等級為二級;根據(jù)《抗規(guī)》12.2.7,與豎向地震有關的抗震措施不降低,軸壓比仍按抗震等級為一級時框架結構軸壓比0.65取限值。根據(jù)《抗規(guī)》12.2.8隔震層頂板板厚最小值為160 mm,且梁板剛度和承載力宜大于一般樓層梁板剛度,設計時首層地面梁板截面進行了人為放大。

      設計時將隔震模型輸入水平地震影響系數(shù)0.16,水平向減震系數(shù)修正值β/Ψ=0.5,框架結構抗震等級為二級,同時軸壓比上限減少0.10。

      經設計計算,上部結構最大柱截面為700×700,底層柱截面600×700,梁主要截面為350×700,300×650,隔震層頂板梁截面為400×1 000,板厚210 mm混凝土強度等級:柱C50~C40,梁板C30。

      2.4 下部結構設計

      下部結構為單層地下室。除必須滿足土壓力等靜力作用下承載能力外,下部結構還需按照《抗規(guī)》12.2.9進行設防地震(中震)下抗震承載力和罕遇地震(大震)下抗剪承載力驗算。隔震層下部結構全部處于地下,不驗算罕遇地震下層間位移角。

      地下室除局部有汽車入口外,均設置鋼筋混凝土外墻,嵌固剛度比滿足規(guī)范要求。設計時首先在隔震模型中將水平地震影響系數(shù)輸入為0.45,根據(jù)軟件驗算中震下下部結構的梁柱截面的承載力,構件抗彎和抗剪均達到不屈服水平;將模型保存,在備份隔震模型中將水平地震影響系數(shù)輸入為0.90,驗算大震下下部結構的梁柱截面抗剪承載力,混凝土構件抗剪截面滿足要求。

      經設計計算,地下室中柱截面均為800×800,梁截面為400×900,與地下室外墻相連的柱截面為700×700,地下室外墻厚度350 mm,混凝土強度等級:C50。

      2.5 隔震層設計

      隔震層層高設計為2.2 m,分為隔震上下支墩和橡膠支座,根據(jù)設計經驗,隔震支墩一般為1 000 mm×1 000 mm,則可滿足常規(guī)設計要求,本階段不進一步計算。

      橡膠支座設計時進行四個步驟。首先,總屈服力不小于非地震作用下產生的總水平力;其次將橡膠支座數(shù)據(jù)輸入到小震模型下靜力計算,驗算其最大壓應力不大于12 MPa,得出橡膠支座大致尺寸;再次將橡膠支座數(shù)據(jù)輸入到大震(α=0.90)模型下時程分析,驗算其最大壓應力不大于24 MPa,最大拉應力不大于1 MPa,水平位移不大于0.55倍最小支座直徑和3倍內部橡膠總厚度二者的較小值(本次設計為330 mm);最后將設計完畢的橡膠支座數(shù)據(jù)重新代入到中震模型中反算水平向減震系數(shù),驗算β值,保證其仍不大于0.40。經計算,橡膠支座共88個,其中15個含有鉛芯,支座直徑為600,700,800。

      2.6 基礎設計

      地基基礎設計等級為乙級。隔震支座對于沉降差異較為敏感,在含有地下室的建筑中,優(yōu)先考慮整體性好的筏形基礎,門診樓采用了平板式筏形基礎加柱墩的基礎形式,板厚為500 mm,地基承載力較為富余,進行了地基變形驗算,沉降差控制在15 mm以內。

      因未參與隔震,地基基礎抗震設計仍按照原抗震設防烈度8度0.20g進行,設計方法同一般抗震建筑,此處不再贅述。

      3 結語

      以上內容為門診樓的隔震設計,在實際項目中,上述內容已基本滿足初步設計的深度要求。建筑隔震作為日趨成熟的技術,將會越來越多地應用于建筑中,望在今后的設計中,初次接觸隔震設計的讀者可根據(jù)本文得到一些啟發(fā)。

      猜你喜歡
      烈度支座抗震
      改性橡膠隔震支座抗拉性能試驗研究*
      高烈度區(qū)域深基坑基坑支護設計
      關于房建結構抗震設計的思考
      古建抗震有絕招
      基于ANSYS-UM聯(lián)合仿真的減振支座減隔振性能研究
      高烈度地震區(qū)非規(guī)則多跨長聯(lián)連續(xù)梁抗震分析
      抗震建筑材料簡介
      上海建材(2018年6期)2018-03-21 06:24:28
      他成了抗震搶險的先鋒
      中國火炬(2015年5期)2015-07-31 18:03:52
      318國道沿線蘆山地震的震害特征與烈度區(qū)劃探討
      災害學(2014年1期)2014-03-01 02:25:58
      基于減隔震設計連續(xù)梁橋支座的選擇
      四川省| 赤峰市| 嵩明县| 夹江县| 永胜县| 和静县| 梅河口市| 定安县| 宝丰县| 崇信县| 赤峰市| 甘肃省| 张家口市| 罗甸县| 高台县| 隆安县| 临清市| 桐庐县| 东莞市| 汉阴县| 闵行区| 宝清县| 兴仁县| 临清市| 长葛市| 万源市| 上蔡县| 巴林左旗| 开远市| 富蕴县| 阿拉善左旗| 宁海县| 荃湾区| 三门县| 丰宁| 金乡县| 吐鲁番市| 灵川县| 新乐市| 宿松县| 红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