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素敏
摘 要:教師通過創(chuàng)設具有探究性的教學情境,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想象、創(chuàng)新能力,讓學生學會“觀察提問——經(jīng)驗猜想——科學驗證——美文寫作”,在更開闊的生活領域鍛煉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通過實物觀察、精致選點、文段架橋,逐步由形象轉(zhuǎn)入抽象領域,引領學生猜想驗證、思辨表達,探尋到探究式寫作教學的規(guī)律,最終使探究式寫作達到理想境界。
關鍵詞:探究寫作;細致觀察;猜想驗證
中圖分類號:G633.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10X(2018)02-0035-03
探究式寫作是一種在寫作教學過程中,以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為前提、在教師啟發(fā)引導下,學生自由表達觀點、質(zhì)疑探究問題,通過多種形式的解難釋疑活動,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進而將尋找到的寫作素材形成文章的教學形式。探究式寫作課堂更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造能力。在這種開放式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創(chuàng)設具有探究性的教學情境、設計開放性問題,激發(fā)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每一個學生的注意力、思維都集中在一起,進入智力活動最佳狀態(tài)。學生以積極主動的態(tài)度參與研究、寫作,思路開闊,思維火花閃現(xiàn),讓猜想與驗證搖曳生姿。
一、實物觀察,激趣入境
整體觀察:冬天,蝸牛去哪里了?
作文課上,教師帶領學生在校園花池里尋找蝸牛。發(fā)現(xiàn)有些蝸牛殼是空的。下面是學生頗有語文味道的表達。
學?;ǔ乩锓N了許多冬青,到了冬天還綠油油的,可是卻讀不出春天的味道。月季花只剩下幾片枯葉和凜然的尖刺,讓人不敢接近;海棠樹光禿禿的,幾個枝丫抱團高聳著,倒也算得上一處景致;龍爪槐威風不減春天,遒勁的枝條向遠處伸展著,自有一種說不出的威嚴和詩意。但最吸引我們的,還是那一只只靈秀的蝸牛。
隨意從地上撿起一個礦泉水瓶,給蝸牛當新家。冬青樹下,干枯的草窠窠里,都可以覓到蝸牛的蹤影。而且冬天的蝸牛不會動、不會伸出那兩個小觸角來嚇唬人。給盛蝸牛的瓶子裝上兩片冬青葉,算是蝸牛的美餐。還把瓶子搖一搖,側過耳朵聽一聽,好像那嘩啦嘩啦的聲音是一種仙樂。然后是一種滿足的笑。然而看來看去,就發(fā)現(xiàn)了一個秘密。怎么冬天的蝸牛只有空空的殼呢?那肉肉的軀體到哪里去了呢?
一寸窗戶:神秘的殼上螺紋線
“一寸窗戶”源于安妮·拉莫特的《循序漸進作家路》。其中的要點是,透過一寸窗戶進行局部的細致觀察,讓想象力在一個沒有邊界的王國盡情發(fā)揮。教師讓學生在一張紙上做出一個一寸見方的“窗戶”,然后透過窗戶來觀察。
學生:還是先看看蝸牛殼吧。這么漂亮的弧線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呢?為什么大部分蝸牛的螺旋線都是右旋的呢?為什么會有一層白膜覆蓋在殼的尾端呢?神秘的小蝸牛啊!
二、經(jīng)驗猜想,七嘴八舌
學生:我猜想,蝸牛一定是怕冷,就像蠶一樣脫掉外殼躲到溫暖的地方去過冬了吧?我猜想,蝸牛是一種春生秋亡的動物。我猜想,蝸牛殼上的螺紋線有的左旋有的右旋,我們看到的這些是一個蝸牛產(chǎn)卵生的,因此都向右旋。我猜想,不知道什么原因,確定蝸牛的螺旋線都是右旋的。我猜想,蝸牛去冬眠了,就在自己的殼尾涂上一層白色分泌物,等春天來臨時,它們就會靠著這層薄膜散發(fā)的不同氣味來找到自己的家……
三、科學驗證,激情飽滿
教師發(fā)給學生每人一張打印好的表格,請大家在15分鐘內(nèi)完成。
有的同學馬上離開花池,到微機室查閱資料;有的同學搬出了法布爾的《昆蟲記》開始閱讀查找。
驗證完成,學生滿臉的輕松和滿足。
不一樣的發(fā)現(xiàn)(學生習作片段):
這些蝸牛太容易得到了,用小木棍一扒,隨手就可以撿到。忽然,一位同學抬起頭,她指著一棵龍爪槐發(fā)出一聲驚叫:看,蝸牛!果然,在距離一個枝丫尾端不到5厘米的地方,有一只蝸牛赫然趴在那里。像給那鐵青色的樹干簪上了一個銀色發(fā)飾。
蝸牛該是生活在低處的。她用稚嫩的聲音問老師:“這只蝸牛為什么要上樹?”眼睛忽閃忽閃的,充滿期待。
也許,這只蝸牛是愿意看看高處的美麗風景吧?!拔伵1持侵刂氐臍ぱ剑徊揭徊降赝吓??!?/p>
“高處的風景很美嗎?”
是的。當春天來臨,冬青的葉子綠得發(fā)亮;月季花開,搖搖擺擺;海棠樹也會開出美麗的花朵,把春天點亮;龍爪槐會長出綠色的葉子,一簇一簇,像春天寫出的蓬蓬勃勃的詩行。
“那,別的蝸牛為什么不上樹呢?”
老師笑了,摸著她的頭說:
是的,孩子,長大了你才會懂得,不是每一只蝸牛都有登高遠行的理想,不是每一只蝸牛都愿意付出超常的努力。
所以,這個世界,站在高處的成功者少,而庸庸碌碌的人卻有很多啊。
四、思維梳理,探究規(guī)律
由實物觀察演變成較為抽象的詞語和段落進行探究。
精致選點,咀嚼升華
選擇一些能夠誘發(fā)學生感悟的詞語,引導其咀嚼體味,藝術的、科學的進行聯(lián)想,凸現(xiàn)出“點”在寫作教學中的力度與深度,讓學生領悟、思考、升華情感。
詞語聯(lián)想訓練:將下列詞語先連綴成一句話,然后圍繞它發(fā)現(xiàn)問題、猜想驗證、展開聯(lián)想。
圣人 愛迪生 科學
探究發(fā)現(xiàn):
生:愛迪生是科學的圣人。
什么樣的人才可以稱為圣人?世界上被稱為圣人的有誰?圣人又是怎樣從普通人變?yōu)槭ト说哪兀?/p>
生1:我認為圣人就是那些具有特別美德和神圣的人。
生2:我認為某個領域中取得了突出成就的人也可以稱為圣人。
例如杜甫,“語不驚人死不休”,他的詩歌造詣特別深,被稱為“詩圣”。
生3:例如:醫(yī)圣——張仲景、書圣——王羲之、畫圣——吳道子、史圣——司馬遷、文圣——歐陽修等。
生4:王羲之“池水盡黑”方成書法家;司馬遷受盡宮刑方著成《史記》;
歐陽修遭貶“與民同樂”寫出《醉翁亭記》??梢?,想修煉成圣人必須要勤學苦練,無視痛苦,胸懷寬廣。
文段架橋,發(fā)散聯(lián)想
教師先出示文段,然后引導學生探究。
從前有位農(nóng)場主巡視谷倉時,不慎將一只名表遺失,因遍尋不獲,便定賞金,要農(nóng)場上的小孩幫忙尋找,誰能找到手表,獎金500美元。眾小孩在重賞之下,無不賣力搜尋,奈何谷倉內(nèi)到處都是成堆的谷粒和稻草,大家忙到太陽下山仍無所獲,結果一個接一個都放棄了。只有一個貧窮小孩,為了那筆巨額獎金,仍不死心地尋找。當天色漸黑,眾人離去,雜沓人聲靜下來之后,他突然聽到一個奇怪的聲音。那聲音“嘀嗒、嘀嗒”不停地響著,小孩立刻停下所有的動作,谷倉內(nèi)更安靜了,嘀嗒聲也響得更為清晰。小孩循著聲音,終于在偌大漆黑的谷倉中找到了那只名貴的手表。
探究發(fā)現(xiàn):小孩找到名表——小孩為什么能找到名表?意義何在?——1.堅持;2.渴望;3.靜——提煉立意:內(nèi)心強烈的渴望給人堅持的動力,讓人走向成功。類比聯(lián)想:王寶強對演員夢的強烈渴望讓他在屢遭挫折后仍能堅持,成就了一段北漂佳話。
猜想驗證思維過程梳理
一句話概括——設問分析、探究材料本質(zhì)——提煉立意——類比聯(lián)想
五、美文寫作,一線串珠
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發(fā)現(xiàn),把眼中看到的和頭腦中想到的用文字表達出來,一篇美文就形成了。文中,有的同學把蝸牛看成是田壟上的紐扣,有的同學把蝸牛比作龍爪槐的簪花,想象豐富奇特、內(nèi)容科學生動。
探究式寫作教學,重視知識的形成過程、滲透科學的研究方法,讓學生把握寫作規(guī)律,課堂上充滿生機。
當然,探究式寫作教學能否取得成效,歸根結底是以學生是否深度參與來決定的。因此,我們要做足準備,積極應變。學生在進行發(fā)散思維時,難免會有無關信息的反饋,甚至答案并不是教師想要的,或是教師事前并未做足準備的,這時需要教師積極應變。要把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創(chuàng)新、表達能力放在首位,創(chuàng)設自主探究學習情境,還要力求做到新意迭出??茖W的精神也是貴在有疑。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化體驗,以鼓勵和欣賞為主,讓課堂詩意盎然。這樣,學生就會感受到寫作的樂趣,始終保持情緒飛揚。
請教師們彎下腰,去點燃學生探究的火把,把語文課堂變成學生心靈的詩意棲居地,讓猜想與驗證搖曳生姿,輕輕叩響學生的精神心扉,使探究式寫作教學達到理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