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愛婭
在安徽桐懷,把雞、魚、肉、圓子當成四大福星,供奉在除夕的桌上,已成定俗。
雞,是吉祥“吉”的諧音,代表財源和運氣。公雞的打鳴,叫雄雞鳴曉,預(yù)示著新的美好一天開始了。天天有雞鳴,年年有好運。母雞抱蛋,其寓意是生意興隆,財源如雞下蛋般,滾滾而來。有的人家把整只公雞在盤中擺成金雞獨立狀,翹首向上,一看就有種昂揚的姿態(tài),令人振奮。母雞都是用來燉湯的。記得我小時候,過年時,母親總是在雞湯里臥幾只熟雞蛋,并且要我們先吃雞蛋,后吃雞。那時不知什么意思,后來長大了,才知是母親對我們的美好祝愿。
魚,與余是同音。也許是從前的人過怕了苦日子,到了春天沒糧食吃就要鬧春荒。人們心里總是祈盼著家里有余糧,不至于來年日子里有虧欠會餓肚子。魚!象征著年年有余。家中有余糧余款,工作也游刃有余。借魚祈盼著余,這是從前人的擔(dān)憂心理,這一心理隨著習(xí)俗被延續(xù)了下來。魚在年飯桌上,還起著監(jiān)督作用。無論年夜飯如何的豐盛,每家都會籌備一條小魚在桌旁當擺設(shè)。大都是一斤之內(nèi)的小鰱子魚(年年有余之意)。這魚不是為了吃,是專司“聽話”的。這“聽話”的小魚稍稍加工一下就行,不用煮熟。有這條“聽話”的魚在桌上壓陣,所有的人都不能說不吉利的話。這“聽話”的魚作用很大,有它在,大家說話都很小心?!奥犜挕钡聂~時間一久就變質(zhì),一般人家等魚的任務(wù)完成就扔給貓吃了。
肉,據(jù)說是主富貴。天天有肉吃的人,在以前人的眼里,必定是非貴即富了。誰人不想成富貴?這也不是人人都能達到的。盡管現(xiàn)在人們天天有肉吃了,那祖輩傳下來的愿望和規(guī)矩,還是不能丟的。再說,如果沒有紅火火的紅燒肉來當家,年夜飯肯定是威風(fēng)不起來?,F(xiàn)在的紅燒肉,對講究養(yǎng)生的人來說,是既愛又怕的。愛它肥嘟嘟紅呵呵的外貌和口感,怕它的高油脂會給人體帶來傷害。其實,不管人們是愛還是怕,紅燒肉都有著不敗的地位。尤其在年飯桌上,它永遠雄踞在高位,以示其富貴。
圓子,北方叫丸子,在團圓飯和喜宴上,有著雷打不動的地位。特別是喜宴上,必須等到那盤紅呵呵的圓子上桌,喜宴才算是接近尾聲。它的基本材料是用山芋粉和糯米,其中加入蔥、姜、蒜和一些調(diào)味料混合,擠成圓形,用油炸熟即成,口感極好。也有的人家,在圓子里加入更多的材料和豬肉,味道反而不如素圓子柔潤。而年飯桌上的圓子,是家人團聚的標志。
父母妻兒,為了生計東奔西走,誰人不想著親情團聚?在外地工作的人們無論路途如何遙遠,都趕著回家,老老少少和諧美滿過個年。
責(zé)任編輯:黃艷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