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重慶市南岸區(qū)南坪實驗小學校 陳 坤
研究性閱讀是指把語文研究性學習方法運用到語文閱讀教學中,強調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以研究探索的方式自主地閱讀獲取和運用。由于“研讀”更加強調閱讀活動內在“研究”機制,強調培養(yǎng)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強調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創(chuàng)新精神。因此,教師在課堂上如何精準地提煉出課文研究主線與研究專題,以及努力做好課文“超文本”信息的“鏈接”呢?
現就《父親和鳥》一文教學,淺談多媒體課件在研究性閱讀教學中的運用。
《父親和鳥》一文突出體現了人、自然和動物和諧相處的主題。課文圍繞“父親一生最喜歡樹林,還有愛唱歌的鳥”一句展開,全文幾乎都是父子間的對話,處處都透露出父親對鳥兒的熟悉與喜愛,所以課件構思中就要突出課文研究主線“父親是鳥的知音”。
同時,將一個法國小女孩《我的野生動物朋友們》書中的真實故事以圖片的形式“鏈接”到多媒體課件中,作為向課外拓展延伸的一部分,深化課文研究主題。
課件出示一組翠綠的樹林,清澈見底的河水的圖片,配以美好動聽的鳥叫聲,向學生展示出一幅鳥兒天堂的畫面,(學生的眼神中透露出對這篇課文學習的向往)教師講述《父親和鳥》的故事就發(fā)生在這里,并帶領學生提煉出研究主線,父親是一個喜歡鳥和樹林的人。
(1)研讀“知鳥多”部分
當學生匯報課文第三自然段也寫父親喜歡樹林和鳥時,教師立即展示課件中第三自然段,同時問學生是從哪些詞語體會到的?學生找到“上上下下、望了又望”,教師又相繼展示這兩個詞語,并追問學生:“你能把父親當時的這個動作表演出來嗎?”學生饒有興趣地表演起來,周圍的孩子專心致志地看著。而后,教師說道:“這時,你體會到父親當時看得怎么樣?”學生肯定地回答:“父親看得很仔細!”
此后,在其他學生的繼續(xù)匯報中,教師適當利用課件展示出相關重點詞語“喃喃”,分別指導學生采用換詞法與質問法體會其意思。從而幫助他們理解到父親是多么熟悉鳥兒。
(2)研究“聽鳥音”部分
教師利用課件中設置的鳥音,讓學生閉眼想象當時鳥兒快活的樣子。這一環(huán)節(jié)非常精彩,學生個性化的想像得以體現。從學生的講述中,樹林和鳥兒快活的樣子被逼真地表現出來。學生更加感受到熟悉鳥兒的父親是多么的喜愛鳥兒??!
展示一位法國小姑娘與野生動物和諧相處的真實故事。通過課件中圖片的展示,背景音樂的播放,再加上教師親切、富有童趣的介紹將課外的這個信息傳達給學生。(學生滿眼充滿羨慕、驚喜、感動,他們已被這一幕幕令人難忘的畫面所感染,真切地感受到人與自然可以這么和諧地在一起?。?/p>
1.開課初展示幽深樹林的圖片,配以動聽的鳥音、感人肺腑的背景音樂,在最短的時間內吸引住學生的目光,使他們投入到課文所講述的故事當中。
2.授課時在重難點內容理解上簡明精當的出示相關段落與詞語,特別是對深入挖掘課文主題有幫助的詞語更是用鮮艷的紅色標示出來。同時,在學生創(chuàng)造思維訓練處使用清脆美妙的鳥叫聲來激發(fā)他們對樹林與鳥兒快樂場面的想像。為了讓學生極具個性地展示自己想像成果,在播放鳥音時課件不出任何畫面,不從視覺上進行任何思想上的限制。
3.閱讀拓展時每隔5秒連續(xù)播放《我和野生動物朋友們》和諧相處的圖片,并附以具有吉普賽風格的音樂作為背景,讓學生在觀看圖片的時候,更能身臨其境的感受“我”當時與野生動物們在一起的美好時光。
運用多媒體課件不失為一種有利的輔助手段。多媒體課件運用的最大優(yōu)勢就在于能直觀生動展示視聽效果,突出課文理解的重難點,搭建“課內外”與“學科間”信息溝通平臺,協(xié)助研究性教學活動的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