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山東省青島西海岸新區(qū)張家樓小學 徐吉志
當前,全國各地鄉(xiāng)村教師老齡化是一個較為普遍的現象。因為現在在職的鄉(xiāng)村教師,大多都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民轉公教師,學歷普遍不高,很多人都是初中、高中,或是函授專本科學歷。他們長期扎根鄉(xiāng)土的精神值得敬佩,但囿于環(huán)境,知識更新慢,水平提升有限,久而久之,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上,漸漸跟不上現代化教學的需求和社會發(fā)展的需要。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農村中小學辦學水平的提升。
六年前,筆者來到了現在的學校,發(fā)現教師的平均年齡已達到49.6歲,教師都不同程度的存在著職業(yè)倦怠現象。“如何才能使教師每天的上課不致變成單調乏味的苦差”?帶著對蘇霍姆林斯基的虔誠與崇拜,我們決定引領教師們走走教育科研這條幸福之路!
通過調研發(fā)現,我們75%的教師是當年的民轉公教師,他們雖然理論不足,但卻有著豐富的教學實踐經驗;他們雖然說不出什么“高大上”的理論,卻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教育理論。這就是中老年教師的自身優(yōu)勢,也恰恰符合了“行動研究”的規(guī)律。于是,我們決定用“行動研究法”來引領教師參與教育科研。因為“行動研究法”的指向就是以實踐行動改進教育行為,它擺脫了傳統(tǒng)教育研究過于強調嚴謹的文獻分析和統(tǒng)計測量的羈絆,使農村教師覺得教育科研不再是專家的事,行動就是研究,課題研究就在我們身邊!
首先,我們讓老師們從自己的課堂入手來反思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我們?yōu)槊课焕蠋熶浿屏艘还?jié)常態(tài)課,每到教研活動的時間就組織同學和教師來觀看某一位教師的課堂實錄,相互評課,找出問題與不足。其次,我們還為每位教師提出了一個共同的課堂教學目標:打造“真善美”的生態(tài)課堂!這樣,我們平日的課堂教學就成了研究課題,讓老師們覺得教育科研并不是深不可測,我們研究的課題就是大家每天都在干的事,很接地氣。但我們又高于一般的課堂,因為我們給這個課堂加了一個定語——“真善美”的“生態(tài)”課堂。這樣就把老師們的關注點聚焦于“真善美”和“生態(tài)”這兩個定語上。
于是,老師們在立足自身課堂的基礎上,開始認真研究反思自己課堂的生態(tài)場如何與學?!罢嫔泼馈蔽幕M行有機契合。譬如有的教師從“真善美”的角度認為,“真”是對課堂教學內容上的要求——正確、揭示規(guī)律;“善”是對課堂行為的要求——友善、仁愛;“美”是對課堂文化的要求——和諧、美好。有的教師則從學生道德品質層面認為,真善美的生態(tài)課堂就是使學生在對知識求真的過程中塑造至真至善至美的人格,使學生具有熱愛真善美的心,成為一個既理性又感性的人,既有精深的科學文化知識又具有科學的世界觀、積極的人生觀、正確的價值觀的“真正的人”。
這樣,無形之中,教師們已經把自己的行動納入到課題研究之中,課題研究已經不再神秘!
當然,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老師們也會出現力不從心的表現。為了把課題研究推行到更深層次,我們圍繞課題進行了專題讀書學習,讓老師們通過讀書學習和行動研究,找到自己行動的理論支撐,并通過讀書沙龍、教育論壇、課題交流會、中老年教師課堂風采大賽等形式進行展示分享,讓老師們把想的做出來,把做的寫出來。
譬如,我校有一位40多歲的中年教師,在2012年之前沒有寫出一篇滿意的文章,自己雖然到了職稱晉升的階段,也只能望“文”興嘆。但自從加入課題研究之后,他就開始對自己的行動進行研究反思,并把自己的反思寫下來投到一些專業(yè)教育期刊,目前已經先后有六七篇文章發(fā)表?,F在在他帶領下的名班主任工作室也辦得風生水起,他也先后到蓬萊、濰坊、東營等地匯報交流。同樣,一位50多歲老教師把“辦公室教研文化”進行了總結梳理,并投稿到相關期刊得到了發(fā)表。在中老年教師的帶動下,剛參加工作兩三年的年輕教師也都參與進來,發(fā)表了自己的“豆腐塊”。僅2013年至今,我校就有20多名教師的40余篇研究成果論文在全國各大報刊雜志發(fā)表,這也讓老師們找回了專業(yè)自信。
以前,我們的教師提起搞研究,寫論文就覺得是很遙遠的事,是不可能的事?,F在,這已經成為教師們習以為常的事情。每次收到稿費,是老師們最高興的時刻,因為老師們的研究成果又得到了專家們的認可,大家又可以彼此分享勞動成果了!
我們知道,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包括專業(yè)知識和專業(yè)能力。而行動研究通過把自己的“行動”拿出來進行“研究”,在研究反思中進一步尋求問題解決的有效方法,找到改進教育教學的最佳方案,從而也可以更好地實現教師專業(yè)知識的整合與優(yōu)化。
譬如我校有一位中年語文骨干教師就很有感慨地說過,通過對“真善美”生態(tài)課堂的研究,進一步加深了自己對原有知識的理解和認識,也發(fā)現了許多新的知識,從而使自己的知識體系處于動態(tài)生成的狀態(tài),實現了知識的自我更新和整合優(yōu)化。她還結合“真善美”生態(tài)課堂的研究,積極撰寫研究論文,一年之內就在正規(guī)期刊發(fā)表了三篇文章,并已順利通過省特級教師的評選,成為我們新區(qū)農村學校唯一一名山東省語文特級教師。
在行動研究中,我們?yōu)榱吮苊狻爸筇}卜”效應(蘿卜煮蘿卜,煮出來的還是蘿卜,如果加入一點肉,它的品質就會提升),我們還通過“請進來、走出去”的形式,把專家請進來,會診課堂,指導課題研究,讓專家引領教師專業(yè)成長;同時,我們還為老師們搭建舞臺,把課題研究的階段性成果推出去,讓老師們在全國、省市級會議上展示,在區(qū)級交流會上交流,讓教師出課、講學,發(fā)出我們“真善美”教育的好聲音;同時我們還通過名師工作室、名班主任工作室,充分發(fā)揮名師的骨干帶動作用,這樣不僅提高了教師們行動研究的水平,也實現了教師專業(yè)能力的提升。目前,我們學校有獲得省級以上榮譽稱號的優(yōu)秀教師2人,市級榮譽稱號的優(yōu)秀教師9人,區(qū)級榮譽稱號的優(yōu)秀教師15人,優(yōu)秀教師比例列同類學校前列。
實踐證明,付諸于行動的課題研究,不僅提高了教師的專業(yè)知識和工作興趣,也提高了教師的學術修養(yǎng)和教學質量。從目前我校教師的教育教學現狀看,教師的理論素養(yǎng)和科研能力均得到了較大的提升,我們承擔的市級“真善美”生態(tài)課堂研究課題已經順利結題,并獲得市第四屆教育科研優(yōu)秀成果評選二等獎(雖然是二等獎,但這也是我們區(qū)唯一一所獲獎的農村小學,也是我們區(qū)的最高獲獎等次)。我們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也連續(xù)五年在區(qū)局對基層單位的綜合考核中名列前茅,教師的幸福感和社會的滿意度不斷攀升!
因此,如果你想使教師每天的上課不致變得單調乏味,那就請你把教師引上教育科研這條幸福之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