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京亞
科技期刊越來越注重提高期刊國際影響力,因此也越來越重視英文內容的編校,有的期刊除了要求文題和摘要需有對應英文,也要求文中圖表部分采用全英文,這就增加了對英文編校的要求。根據(jù)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發(fā)布的2012—2017年版《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核心版)》數(shù)據(jù),國內共有47種藥學類期刊列入其中[1]。藥學期刊作為醫(yī)藥期刊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作者投稿的“大戶”。筆者根據(jù)自身在藥學期刊英文編校工作中常遇到的問題,集中整理如下。
確保語法正確是英文審校的最基本要求,常見的語法錯誤包括選詞不當、句子時態(tài)和語態(tài)不正確等。另外,由于科技論文的英文部分主要用于提高國際關注度,英文部分的審校也應關注是否符合英文的表達習慣和格式要求,“中式英語”的表達雖然不影響作者自己對文章的表達,但會影響讀者的理解。
1.實詞誤用。藥學類期刊因其專業(yè)性較強的特點,英文部分涉及的內容也多是專業(yè)藥學英語或者醫(yī)學英語的表達,這就要求英文審校需要特別注意固定術語、專業(yè)用語的運用,不能想當然。例如,當討論統(tǒng)計學概念時,如果表達統(tǒng)計學意義上的“顯著提高”或者“顯著下降”中“顯著”這一概念時,應該使用“significantly”,而不是通用英語中的“obviously”“markedly”等單詞。另外,科技期刊的英文內容中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主謂不一致的情況,這主要是由于主語單復數(shù)形式的不準確使用導致的。例如,在表達數(shù)據(jù)的概念時,經(jīng)常會使用“data”這個單詞,而其雖為“datum”的復數(shù)形式,但具體使用還需考慮語境。例如:
After the data is printed and distributed,we can discuss it.
Experimental data that we obtained are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2.虛詞誤用。藥學類期刊的題目經(jīng)常用到“某藥物(A)對某病癥(B)的作用”這種格式,而作者在選詞時經(jīng)常會選用“Effect”這個單詞表達作用,但需要注意,當Effect表達A對B的作用時,應選用介詞“on”,表達成“Effect of A on B”,而不是五花八門的“Effect of A in B”或者“Effect of A at B”。此類介詞的誤用,還可以舉“with”為例:
Of the 80 rats observed,74 presented positive reactions,with three being greater than 75%.(誤)
Of the 80 rats observed,74 presented positive reactions;three of these were greater than 75%.(正)
1.時態(tài)誤用。時態(tài)的選用應該視情況而定,力求表達自然、妥當[2]。國內藥學類期刊多采用結構式摘要,直接將“目的”“方法”“結果”“結論”標出,這就要求英文編校要弄清每個部分的時態(tài)要求。筆者在審校英文摘要時,“目的”部分采用一般現(xiàn)在時,“方法”和“結果”部分采用一般過去時,“結論”采用一般現(xiàn)在時。
2.語態(tài)誤用。中文科技期刊的表達一般不推薦作者使用主動語態(tài)表達自己的觀點[3]。在摘要和圖表部分表達方法和結果時,一般推薦使用被動語態(tài)以求表達內容的客觀和準確。例如:
Western blot was used to detect the mRNA of…
Total efficacy wa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as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3.句型誤用。不同于文學論文的表達,科技論文的表達應該力求簡明。同樣地,科技論文中的英文表達也應盡量簡潔,在準確表達意思的基礎上,選用最“經(jīng)濟”而不是最“華麗”的表達。有些英文編校在翻譯英文部分內容時,有“炫技”之嫌,故意使用“長難句”,比如一層套一層的從句,并列結構等。這樣不僅不利于讀者理解文意,也容易因為疏忽產(chǎn)生語法錯誤。所以,建議盡量使用簡單句,言簡意賅地表達文意。
1.標點符號的誤用。大多數(shù)作者在撰文時,并不知有些中文標點符號在英文中是沒有的,或者有些標點符號中英文的用法并不對應[4]。英文中并沒有中文中常用的書名號、波浪號和頓號,而英文中的句號為句點,省略號為連續(xù)排列的三個句點。經(jīng)常會在摘要和圖表部分看到波浪號的使用,表達數(shù)值區(qū)間,這些應該統(tǒng)一改為英文中的連字符“-”,而在表達書名時,英文多使用斜體或黑體突出顯示。另外,在英文中也應該使用英文輸入法格式下的標點,不應使用中文格式標點。
2.格式的誤用。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英文格式錯誤為:句首使用數(shù)字;大小寫不規(guī)范;單詞轉行不合理;縮寫不規(guī)范等。例如,在科技期刊中倡導用數(shù)字而非漢字精簡內容的表達,但英文不推薦使用數(shù)字起行。藥學類期刊中經(jīng)常會碰到如“80只SD大鼠隨機分為4組”的描述,英文審校時經(jīng)常會看到“80 SD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four groups”這種翻譯,其實此處應改為“Eighty SD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four groups”。另外,藥學類期刊經(jīng)常會碰到中藥材名,這就需要作者或者編輯甄別是否為拉丁文且為屬以上,必要時需要斜體表示。
期刊的英文內容除了要求準確和簡潔外,還應參考語法、英文表達習慣、國際檢索系統(tǒng)(比如Pubmed)對英文的寫作要求等。一般情況下,英文摘要從最初擬稿到最后定稿要經(jīng)過作者撰寫、專家審稿和編校審定三個環(huán)節(jié),提高英文質量可以從這三個環(huán)節(jié)入手[5]。
英文部分的寫作質量在很大程度上受作者影響。有的作者輕視英文的寫作,有的作者是不熟悉期刊對英文寫作的要求,還有的作者則是英語寫作能力欠缺。因此,引起作者的重視,充分調動其積極性很有必要。對于輕視或者缺乏積極性的作者,編輯可以通過多溝通,明確其論文價值,讓作者認識到寫好英文對其自身的益處。對不了解英文寫作要求的作者,編輯可以通過電話、網(wǎng)絡等途徑向其講解,引導其積極學習英文寫作知識。編輯們可以精心準備一些優(yōu)秀的英文寫作示例,必要時可以發(fā)給作者供其學習。對于英文能力確實不夠的作者,可以引導其尋求合適的人員代寫[6]。編輯部也可以在新媒體平臺如微信上定期發(fā)布英文寫作的指導內容,方便作者查閱。
審稿專家審稿時一般最先看重文章的學術水平和中文表達,對英文摘要的寫作相對關注較少,因此,并不能要求審稿專家逐一針對性地指出英文錯誤。但是,一般科技期刊的審稿專家都有一定的英文功底,平時閱讀文獻較多,英文寫作能力比較出色,在某些時候可能比編輯本身更能準確把握恰當?shù)挠⑽谋磉_[7]。所以,編輯送外審時,應強調本刊對英文的重視,請專家盡可能地注意英文質量,如可以在送審郵件中標紅對英文部分的審稿要求。
期刊編校工作是決定所刊論文質量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同時也關系著期刊的發(fā)展和前途??梢哉f,每篇論文都是編校工作的一個“產(chǎn)品”,編輯絕不僅是作者和審稿專家之間的“聯(lián)系人”,更重要的是期刊質量的把關者[8]。編輯應在不斷學習專業(yè)知識的同時,提高自己的專業(yè)英語水平。通過本刊編輯們的切身實踐,筆者認為提高自身的專業(yè)英語水平有以下途徑:(1)參加英文摘要培訓班及參加學術交流會,特別是用英文交流的學術交流會;(2)多閱讀相關的英文文獻和國際同類期刊的文章,參考專業(yè)英文的表達;(3)編輯們在編校工作中發(fā)現(xiàn)優(yōu)秀的英文摘要可以重點學習,且不定期開展關于英文摘要編校中常見問題的研討會,互相交流學習。
中國的科技期刊正處于集中力量全力謀發(fā)展的時期,這必然會帶動藥學類期刊的大發(fā)展。英文作為期刊提高國際影響力的窗口,應該引起編輯的足夠重視,編輯部應該從多種途徑發(fā)現(xiàn)期刊英文編校中的問題,及時改進,提高期刊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