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北元時期蒙古族圖書出版活動探析

      2018-03-27 18:25:23哈順通拉嘎
      傳播與版權(quán) 2018年2期
      關(guān)鍵詞:蒙古

      哈順通拉嘎

      圖書文化事業(yè)的發(fā)展與所處社會大背景有著直接的關(guān)系。當社會安定、經(jīng)濟繁榮、教育發(fā)展、思想統(tǒng)一時,圖書出版活動就會有很大的發(fā)展。縱觀北元歷史就會發(fā)現(xiàn),當政局相對穩(wěn)定時,經(jīng)濟、教育、文化、手工業(yè)等各個領(lǐng)域開始復蘇繁榮,圖書出版活動也隨之活躍。

      一、出版人物

      北元時期蒙古地區(qū)沒有專門的刻書機構(gòu)和刻書家,而是在政權(quán)人士的主持、資助下由有知識、有學識的喇嘛們來翻譯、編寫蒙古文圖書。

      (一)阿勒坦汗

      阿勒坦汗(1507—1582年),北元時期右翼土默特部首領(lǐng)。他是把蒙古地區(qū)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宗教、法律推向繁榮發(fā)展的主要功臣,先后征戰(zhàn)過兀良哈、衛(wèi)拉特及明朝,開創(chuàng)了社會安定、經(jīng)濟繁榮的局面。他抱著開放的態(tài)度主動接受漢、藏文化,引進漢族先進的農(nóng)業(yè)技術(shù)、吸收西藏佛教文化,為蒙古族文化的多元化發(fā)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chǔ)。

      阿勒坦汗是西藏佛教得以傳入蒙古地區(qū)的關(guān)鍵人物,從1571年年末會見阿興喇嘛得到佛學點化后,成為一名虔誠的佛教徒。為了使佛教在蒙古地區(qū)更好地傳播,阿勒坦汗親自組織佛經(jīng)的翻譯出版活動,并多次向明朝呈文懇請賜予他佛像或蒙古文佛經(jīng)。阿勒坦汗在隆慶六年(1572年)向明朝呈文懇請賜佛經(jīng)的呈文中寫道:“圣上與我一心,將譯字生并韃靼經(jīng)多賜幾部,我傳念學好?!雹賳碳骸睹晒欧鸾淌罚ū痹獣r期1368—1634)》,內(nèi)蒙古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29頁。但不幸的是,幾年前明朝內(nèi)府的經(jīng)典被燒毀,韃靼經(jīng)也未能幸免。為了滿足阿勒坦汗的請求,明臣王崇古在內(nèi)地尋求韃靼經(jīng),最后在甘肅巡撫府官員的幫助下,找到了一些韃靼字番經(jīng)。并在萬歷元年(1573年)派馬尼卜刺到阿勒坦汗營地送去《孔夫子講書經(jīng)》《元留經(jīng)》《文殊菩薩經(jīng)》《北斗七星經(jīng)》《釋迦牟尼佛元留經(jīng)》《十王韃靼經(jīng)》等經(jīng)書。此后不久,阿勒坦汗再次呈文懇請明朝賜給佛像和佛經(jīng),在王崇古的《奏議》里有詳細記載:

      伏望皇上,府念伊等生居夷荻,不會造佛,乞討鍍金千手千眼大悲觀音菩薩一尊、鍍金地藏菩薩一尊、鍍金啞瞞答葛十三佛一尊、金字金光明經(jīng)一部、金字真實名經(jīng)一部發(fā)送。

      明朝照數(shù)賜給三尊金佛像、二部金字番經(jīng)。阿勒坦汗命令擺要把都兒臺吉組織譯經(jīng)師將金字番經(jīng)《金光明經(jīng)》譯成蒙古文,這是阿勒坦汗時代翻譯佛經(jīng)的開端②喬吉:《蒙古族全史(宗教卷)》,內(nèi)蒙古大學出版社,2011年,第32頁。,也是北元時期蒙古文圖書出版活動的雛形。

      (二)那穆岱·徹辰·洪臺吉

      那穆岱·徹辰·洪臺吉(下面簡稱為那穆岱·徹辰汗),文獻里又稱他為徹力克(扯力克)、徹力克哈。他是阿勒坦汗的孫子,僧格都楞汗的長子。他在萬歷十四年(1586年)成為土默特部第三位統(tǒng)治者,為了繼承發(fā)揚祖父的佛教傳播活動,做了諸多的弘揚佛教活動,還組織智者們翻譯佛經(jīng)。1602—1607年間,在那穆岱·徹辰汗、鐘根哈敦和溫布洪臺吉三人的提倡和資助下,著名的翻譯家綽爾濟、阿尤?!す淌埠陀乙砣f戶的智者們共同翻譯了108部《甘珠爾》。在《阿勒坦汗傳》中記載了翻譯《甘珠爾》的相關(guān)情況:

      其后那穆岱·徹辰汗、鐘根哈敦、洪臺吉三人,

      按經(jīng)教之制奉行尊圣可汗之政,

      使以蒙古語翻譯佛師所說一百零八部甘珠爾經(jīng)。

      于是錫埒圖固什綽爾濟、阿尤希阿難答滿珠錫里固什,

      與三萬戶杰出的譯者賢能,

      自黑虎年(1602年)至紅羊年(1607)間,

      把一切經(jīng)文全部譯出,

      使之成為有價值的珍貴書冊。

      此外,據(jù)史料記載,他還組織譯經(jīng)師們翻譯過《般若波羅蜜多經(jīng)》《蓮花生大師傳》《譬喻之?!返葧?/p>

      (三)鐘根哈敦

      鐘根哈敦(1550—1612年)又稱鐘錦夫人、三娘子,她是阿勒坦汗第三位夫人,阿勒坦汗去世之后在1586年與那穆岱·徹辰汗結(jié)為夫婦,共同生活了約二十年。她“善書番文,通達事務(wù),尊中國,尚瞿曇”,“平居誦經(jīng)念佛外,手部釋卷”,是一位很有文化教養(yǎng)的女貴族①曹永年:《蒙古民族通史(第三卷)》,內(nèi)蒙古大學出版社,2002年,第393頁。。在蒙古地區(qū)佛教傳播史上,她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曾多次參加弘揚佛教的活動,也提倡組織過翻譯佛經(jīng)的活動。據(jù)《阿勒坦汗傳》記載:

      自黑龍年至白鼠年間,

      譯一切之母《般若波羅蜜多經(jīng)》使成冊卷。

      可汗、哈敦為首眾皆贊成②珠榮嘎譯注:《阿勒坦汗傳》,內(nèi)蒙古大學出版社,2014年,第111頁。。

      《阿勒坦汗傳》中詳細記載了1592—1600年間在那穆岱·徹辰汗與鐘根哈敦夫婦的提議下翻譯《般若波羅蜜多經(jīng)》的情況。此后不久,她與那穆岱·徹辰汗、溫布洪臺吉共同提倡和資助過108部《甘珠爾》的翻譯出版。此外,鐘根哈敦與那穆岱·徹辰汗共同組織翻譯過《蓮花生大師傳》《譬喻之?!返葧?。

      (四)溫布洪臺吉

      溫布洪臺吉(?—1624年)又稱素囊黃臺吉,是阿勒坦汗的孫子,是阿勒坦汗第七子不他失禮的長子,是一位虔誠的佛教徒。在1602年,他護送四世達賴喇嘛到拉薩,次年迎請邁達里呼圖克圖到呼和浩特大昭寺主持法事。據(jù)史料記載,溫布洪臺吉約在1607—1624年間建立了呼和浩特小昭寺。他還同那穆岱·徹辰汗、鐘根哈敦共同提倡過《甘珠爾》《蓮花生大師傳》的翻譯。同時,他本人還提議翻譯米拉巴日的傳道歌集《米拉巴日證道歌》。此書的“跋語”里詳細記載了提倡者、翻譯者、翻譯年月等基本信息:

      轉(zhuǎn)輪王阿勒坦汗之孫。

      威力強大而著稱的溫布洪臺吉。

      命令用標準且優(yōu)美的蒙古語翻譯該書。

      意義完整準確

      詞語得當無誤

      著名的錫埒圖固什綽爾濟

      翻譯名揚天下

      兔年九月十五日

      具有精美豐富語言的大乘經(jīng)

      順利的翻譯公諸于眾③烏·托亞:《蒙古出版史》,內(nèi)蒙古教育出版社,2009年,第147頁。。

      (五)不彥臺吉

      在漢文史料《三云籌俎考·封貢考》和《北虜風俗·世系表》里稱他為擺要臺吉,《萬歷武功錄》里稱他為擺要阿不害或擺要阿不孩。他是阿勒坦汗次子,在阿勒坦汗時期,統(tǒng)領(lǐng)擺要部,因此得名為擺要臺吉或擺要阿不害。

      據(jù)現(xiàn)有資料來看,不彥臺吉提議翻譯過《圣者授記牛首山大乘經(jīng)》,這份資料全文收入在印度出版的《百藏叢書》里④喬吉:《蒙古佛教史(北元時期1368—1634)》,內(nèi)蒙古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120頁。。此書的“跋語”里提到:

      此大乘經(jīng),是由勝福德權(quán)勢擺要部不尼雅什禮大元洪臺吉為眾生之利樂,思量使(眾生)視之聞之,信受奉行之心情謹忠提議。

      (六)擺腰把都兒

      擺腰把都兒是阿勒坦汗之孫,不彥臺吉之子。他是個有作為的人,不滿足于蒙古榜什學識,在“隆慶議和”之后,曾在明朝通事叢文光處求過學,也任職過“指揮同知”。據(jù)目前掌握的史料來看,他建立過寺廟、組織翻譯過佛經(jīng)。

      1580年,擺腰把都兒組織修建寺廟,寺廟碑文上曾記載:

      唵阿吽

      封勒華嚴寺全僧明泰,

      主文榜實字校抄石板人。

      擺腰臺吉因時起造。

      萬歷捌年四月十五日⑤金峰:《呼和浩特市蒙古文獻資料匯編(第六輯)》,內(nèi)蒙古文化出版社,1989年,第3頁。。

      據(jù)此,該寺廟名為華嚴寺,是萬歷捌年(1580年)由擺腰把都兒創(chuàng)建。他還組織翻譯過《金光明經(jīng)》《圣妙吉祥真實名經(jīng)》兩部佛經(jīng)。

      (七)錫埒圖·固什·綽爾濟

      錫埒圖·固什·綽爾濟(1564—1625年)是北元阿勒坦汗、那穆岱·徹辰·洪臺吉時期及之后年代活動的著名宗教活動家、翻譯家、文學家,在不同的史料里以不同的名稱記載他,如滿珠什利·固什·錫埒圖·綽爾濟、班第達·固什·綽爾濟、錫埒圖·噶卜楚、錫埒圖·綽爾濟(下面簡稱為綽爾濟)等。關(guān)于他的史料很少,只有《名為寶匯集之書》(《阿勒坦汗傳》)和《呼和浩特地域界限及錫埒圖活佛傳略》兩部書里不同程度地提及他的事跡。史學家們還通過研究他所翻譯的蒙古文佛經(jīng)的“跋語”或“譯后記”了解關(guān)于他的信息。

      綽爾濟是精通梵文、藏文、蒙古文的著名喇嘛①[蒙古]達·策仁蘇德納木著,曾格、薩日娜轉(zhuǎn)寫:《蒙古佛教文學》,內(nèi)蒙古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139頁。,是三世達賴喇嘛的徒弟。1578年,他跟隨三世達賴喇嘛來到青海湖畔的恰布恰廟會見阿勒坦汗,之后得到阿勒坦汗重用,并跟隨他來到蒙古地區(qū)弘揚傳播佛教。綽爾濟翻譯過很多佛經(jīng),最早的譯作是在1587年完成的,最晚的譯作是在1618年完成的②[蒙古]沙·比拉著,陳弘法譯:《蒙古史學史(十三世紀—十七世紀)》,內(nèi)蒙古教育出版社,1988年,第165頁。。據(jù)目前掌握的史料來看,他翻譯編寫的書有20多種,字數(shù)大約達到365萬字③烏·托亞:《蒙古出版史》,內(nèi)蒙古教育出版社,2009年,第143頁。。

      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是《本義必用經(jīng)》,學者W·海西希認為此書的成書年代約在1597年至1620年間,是藏傳佛教在蒙古地區(qū)早期傳播的時候書寫而成,此書很好地體現(xiàn)了綽爾濟的哲學觀點和宗教觀。

      (八)阿尤?!す淌?/h3>

      阿尤?!す淌彩强呙晒湃?,大約生活在16世紀末到17世紀初④蒙古學百科全書編委會:《蒙古學百科全書(語言文字卷)》,內(nèi)蒙古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567頁。。他精通梵文、藏文、蒙古文的著名翻譯家,阿哩嘎里文字的創(chuàng)造者。據(jù)史料記載,在1578年曾隨阿勒坦汗到青海湖畔迎接三世達賴喇嘛索南嘉措,在本次會見中,三世達賴喇嘛封他為阿難達·滿珠什利·固什。他的主要貢獻有:

      (1)創(chuàng)辦過一所譯師學校,大批蒙古族僧侶和世俗貴族曾進入該校學習,從該校畢業(yè)的學生,在此后的數(shù)十年中陸續(xù)翻譯了許多藏文佛教經(jīng)典⑤曹永年:《蒙古民族通史(第三卷)》,內(nèi)蒙古大學出版社,2002年,第401頁。。

      (2)16世紀末期他創(chuàng)造了阿哩嘎里文字。阿哩嘎里是用梵文記載元音字母的意思⑥[蒙古]沙·比拉:《論蒙古文化》,民族出版社,1992年,第92頁。,它的創(chuàng)造解決了當時蒙古文字母難以準確標注梵文字母的讀音問題,也為蒙古語言文字的發(fā)展助了一臂之力。

      (3)他與其他杰出的翻譯家們一起翻譯過108部《甘珠爾》。

      (4)他用畢生的時間翻譯佛經(jīng),傳播佛教。由他翻譯編寫的書目有《五守護神大乘經(jīng)》《佛頂大白傘蓋陀羅尼經(jīng)》《夢的回遮》《消除口孽經(jīng)》《圣八明經(jīng)》《毗沙門煨香供養(yǎng)》(《煨香經(jīng)》)《梵文十六元音與三十四輔音》《鎮(zhèn)魔確切預(yù)言陀羅尼》《十回折經(jīng)》《圣寶藏大乘經(jīng)》。

      (九)呼圖克臺·徹辰·洪臺吉

      呼圖克臺·徹辰·洪臺吉(1540—1586年)是鄂爾多斯萬戶首領(lǐng)之一,明朝漢文史料里稱他為“切盡黃臺吉”⑦郝繼忠:《庫圖克臺徹辰洪臺吉事略》,《鄂爾多斯學研究》,2004年第3期,第306頁。(下面簡稱為呼圖克臺·徹辰)。當時他不僅在鄂爾多斯,乃至在整個蒙古地區(qū)的政治、文化、生活中都起到過重要的作用。據(jù)《蒙古源流》記載,萬歷四年(1576年)呼圖克臺·徹辰拜見阿勒坦汗,并建議說:“有益于今世和來世的唯有佛法經(jīng)教。聽說如今西方雪域有識者大自在大慈悲觀世音菩薩以真形現(xiàn)世。請之來,依照從前圣明的忽必烈薛禪黃帝、賢明的八思巴喇嘛二人的舊制,建立政、教并行制,豈不是美事嗎?”阿勒坦汗極為贊許,并答應(yīng)邀請圣識一切的索南嘉措圣人⑧喬吉:《蒙古佛教史(北元時期1368—1634)》,內(nèi)蒙古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109頁。。在呼圖克臺·徹辰的建議下,1578年阿勒坦汗在青海湖畔的恰布恰廟會見三世達賴喇嘛,從此藏傳佛教開始傳入蒙古地區(qū)。為了鞏固藏傳佛教在蒙古地區(qū)的地位,呼圖克臺·徹辰根據(jù)舊時的佛教典范重新校刊、增補了《十善福法白史》。

      呼圖克臺·徹辰同時是一位著名的學者,他精通蒙文、漢文、藏文,對佛教經(jīng)典也有很深的造詣,還擅長于文辭,稱得上是學識淵博的人。明朝漢文史料里說他“讀書好名”“兼通番文佛經(jīng)”“為人明敏而嫻于文辭,尤博通內(nèi)典”⑨曹永年:《蒙古民族通史(第三卷)》,內(nèi)蒙古大學出版社,2002年,第393頁。。

      (十)林丹汗

      林丹汗(1582—1634年)蒙古末代大汗,又稱他為林丹庫圖克圖汗,明朝漢文史料里記他為凌丹憨、虎墩兔憨、虎憨、虎酋等⑩[日]萩原淳平著,濤海譯:《林丹汗的一生及其時代》,《蒙古學信息》,2000年第2期,第28頁。。蒙古史籍《黃史》和《蒙古源流》里記載了他一生事跡:

      林丹巴都兒臺吉辰年(1592年)生,年十三歲(1604年)即位,從邁達里法王和卓尼·綽爾濟等喇嘛那兒接受精深密乘灌頂,扶持教法。歲次丁巳(1618年),年二十六歲時,從薩迦派夏兒巴·達哈禪·呼圖克圖又受精神密乘之灌頂,并建立寺廟、鑄造釋迦摩尼法像,一夏之間,趕工告成。延請貢嘎敖斯爾等譯經(jīng)師,將大藏經(jīng)譯成蒙古語的《甘珠爾》。依照前規(guī)均平地建立了[政教]二道,然因五百年之末運已近,疏居六大國之達延汗子孫,諸罕親族及所屬大國中,多生背離朝廷之事體,故布擁其太平天下之政唉。古諺有之曰:合罕怒則毀其政,大眾怒則毀其城。因合罕心中生嗔,而化六國于烏有。在位三十一年,歲次甲戌(1634年),年四十三歲而天祿永終①陸軍:《林丹汗的改宗及與卻圖汗、藏巴汗結(jié)盟一事考述》,《西藏民族學院學報》,2014年第4期,第8頁。。

      林丹汗是一個有遠大抱負的人,從繼位開始克服種種困難,一步步發(fā)展壯大,企圖成就一番偉業(yè)。但他生不逢時,雖然繼承汗位,可他統(tǒng)治支配的不是整個蒙古,那時的蒙古可以說是四分五裂,要想統(tǒng)治整個蒙古得進行諸多兼并戰(zhàn)爭。林丹汗為了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在蒙古內(nèi)部東征西討,然而這一切沒能實現(xiàn)他的理想,反而加速了蒙古封建主們的分裂,也讓自己成為蒙古最后一位大汗。

      林丹汗雖然是末代大汗,但他為蒙古文化的發(fā)展做出了杰出貢獻。在他的組織下,于1628—1629年間,由貢噶斡節(jié)爾領(lǐng)導的翻譯小組重新校對整理出113函《金字甘珠爾》。林丹汗時期翻譯的《金字甘珠爾》,不僅對佛教的傳播有極大的貢獻,并對整個蒙古地區(qū)文化,尤其是書面文化的發(fā)展帶來了歷史性的重大影響。

      (十一)貢噶斡節(jié)爾

      貢噶斡節(jié)爾被譽為莫爾根文殊師利班智達固什大乘法王,是一位精通佛法的翻譯家。關(guān)于他的生平資料很少,我們只知道他在察哈爾林丹汗時期與薩木丹僧格固什等為首的30多名譯經(jīng)師們共同完成了113函《金字甘珠爾》的翻譯工作。在此書秘密部記載著:

      人主林丹呼圖克圖太明薛禪汗降生,與夏爾巴呼圖克圖相遇,欲傳播釋教如日在天空,引導國民入金剛上乘,造福于后代,以雄偉鎮(zhèn)頑敵,時為弘揚佛教,降旨譯寫佛語部《金子甘珠爾經(jīng)》,貢噶斡節(jié)爾逐字譯成,以金寶貝造②高娃:《蒙文〈金字甘珠爾經(jīng)〉殘卷》,《蒙古學信息》,2000年第3期,第43頁。。

      貢噶斡節(jié)爾在林丹汗的命令下組織完成了佛教經(jīng)典《金字甘珠爾》的翻譯工作,其中秘密經(jīng)第一卷11篇文章是由他親自翻譯過③[蘇]H·雅洪托娃:《〈金光明經(jīng)〉的幾種蒙古文譯本》,《蒙古學資料與情報》,1986年第1期,第38頁。,具體如下:文殊師利智勇識真實名經(jīng)、略指戒本續(xù)經(jīng)、最初尊佛所出吉祥時輪本續(xù)王經(jīng)、本續(xù)王吉祥時輪經(jīng)、吉祥時輪后本續(xù)、吉祥時輪心藏本續(xù)、甚分戒品、吉祥一切正覺平等幻化空行母上樂本續(xù)、喜金剛本續(xù)王、圣空行母金剛賬本續(xù)王、吉祥大手印明點修習母大本續(xù)王經(jīng)。

      此外,貢噶斡節(jié)爾還編撰過《蒙文啟蒙》語法書,為蒙古語言文字的發(fā)展做出了貢獻。

      二、主要出版物

      北元時期,經(jīng)濟、文化欠發(fā)達,蒙文圖書出版數(shù)量不多,流傳至今的為數(shù)更少。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現(xiàn)保存下來的蒙古文圖書有39種,大體可以分為宗教、文學、歷史、法學、醫(yī)學、天文、算卦等?,F(xiàn)將各有關(guān)圖書出版情況按種類介紹如下:

      (一)佛教經(jīng)典

      北元時期翻譯出版過的佛經(jīng)有《金光明經(jīng)》《圣者授記牛首山大乘經(jīng)》《圣妙吉祥真實名經(jīng)》《譬喻之?!贰睹桌腿兆C道歌》《甘珠爾》《五守護神大乘經(jīng)》《鎮(zhèn)魔確切預(yù)言陀羅尼》《大般若波羅蜜多經(jīng)》《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jīng)》《說兀垢稱經(jīng)》《圣懺悔滅罪大解脫普聞成等正覺勝莊嚴大乘經(jīng)》《律法》《吉祥怖畏金剛生起次第》《大怖畏金剛圓滿次第悉地?!贰妒浝照茉竿酢贰侗纠m(xù)香供》《降雨魔法優(yōu)婆提舍》《喜悅見聞蒙古法源》《智者莊嚴經(jīng)》《蓮花生大師傳》等。其中,《金光明經(jīng)》是最早翻譯的作品,《金字甘珠爾》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1.《金光明經(jīng)》。

      《金光明經(jīng)》是被翻譯成多種語言、流傳極廣的佛教經(jīng)典之一,原文為梵文,后被譯成漢文、藏文、畏兀兒文、蒙古文、衛(wèi)拉特文、滿文、日文等。在北元末期,即1573年7月,阿勒坦汗向明朝呈文懇請賜予《金光明經(jīng)》的請求。明朝政府答應(yīng)了阿勒坦汗的請求并給予了藏文《金光明經(jīng)》,在明朝宣大總督王崇古的《奏議》中記載道:“將虜王所懇金字番經(jīng)二部照數(shù)俯賜?!雹軉碳骸睹晒欧鸾淌罚ū痹獣r期1368-1634)》,內(nèi)蒙古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32頁。

      同年八月,明朝使臣馬尼卜刺等人奉《金光明經(jīng)》到達阿勒坦汗營地,其后,阿勒坦汗“對其孫兒再三下旨”,“為一切眾生之利樂將《金光明經(jīng)》刻版刊行”,擺腰把都兒組織譯經(jīng)師將其翻譯成蒙古文。阿勒坦汗時期刊行的這部佛經(jīng),目前保存在丹麥哥本哈根皇家圖書館,是一本孤本?!督鸸饷鹘?jīng)》的內(nèi)容有佛教的基本教義,王權(quán)、佛的轉(zhuǎn)世故事,轉(zhuǎn)輪法王,十善福法規(guī)及符咒等。

      2.《金字甘珠爾》。

      蒙古文《金字甘珠爾》是蒙古族人民的重要文化遺產(chǎn),是研究蒙古族文化史、科技史、宗教史、文藝理論、翻譯理論、語言學、天文學、哲學、醫(yī)學等領(lǐng)域的重要文獻⑤蒙文《甘珠爾》叢書編委會:《蒙文〈甘珠爾〉經(jīng)總目錄》,《蒙古學信息》,1993年第1期,第41頁。?!督鹱指手闋枴肥欠鸾探?jīng)典叢書之一,是重要的宗教遺產(chǎn)。

      據(jù)史料記載,在北元時期,佛教經(jīng)典《金字甘珠爾》被翻譯傳播過兩次。第一次,是在那穆岱·徹辰汗、鐘根哈敦和溫布洪臺吉三人的提倡和資助下,由綽爾濟、阿尤希·固什為首的右翼三萬戶杰出譯師們在1602—1607年耗時五年共同翻譯完成了108部《甘珠爾》,遺憾的是此本《甘珠爾》沒有遺存下來。第二次,是林丹汗與“猶如天上太陽般的沙爾巴呼圖克圖相逢”之后①喬吉:《蒙古族全史(宗教卷)》,內(nèi)蒙古大學出版社,2011年,第240頁。,組織貢噶斡節(jié)爾班第達和達爾罕喇嘛薩木丹僧格固什二人,集35名翻譯人員,在1628—1629年歷時一年,在呼和浩特席力圖召完成了113函《金字甘珠爾》的翻譯整理工作。113函《金字甘珠爾》是在108部《甘珠爾》的基礎(chǔ)上,重新??闭聿⑦M行補譯后成書的。《金字甘珠爾》目前保存在內(nèi)蒙古社會科學院圖書館,現(xiàn)僅存原版20函。

      《金字甘珠爾》原版目錄及現(xiàn)保存情況②高娃:《蒙文〈金字甘珠爾經(jīng)〉殘卷》,《蒙古學信息》,2000年第3期,第44頁。:

      秘密經(jīng) 25卷 6卷(現(xiàn)保存第1、10、19、21、22、25卷)

      大般若經(jīng) 12卷 1卷(現(xiàn)保存第12卷)

      二萬五千頌 4卷 1卷(現(xiàn)保存第12卷)

      一萬八千頌 3卷

      一萬頌 1卷

      八千頌 1卷

      諸般若經(jīng) 1卷

      寶積經(jīng) 6卷

      華嚴經(jīng) 6卷 1卷

      諸品經(jīng) 40卷 6卷(現(xiàn)保存第20、30、33、34、36、38卷)

      戒行經(jīng) 13卷 5卷(現(xiàn)保存第1、2、10、12、13卷)

      大藏經(jīng)總目錄 1卷

      《金字甘珠爾》的翻譯工作是蒙古族翻譯史上的一個里程碑,也是蒙古族出版史上的輝煌成就之一。

      (二)歷史書

      從16世紀下半葉開始,北元蒙古族史學家們紛紛編撰史學名著,主要著作有《十善福白史》(《白史》)、《阿勒坦汗傳》《諸汗源流黃金史綱》(《黃金史綱》)、《古蒙古汗統(tǒng)大黃史》(《黃史》)、《成吉思汗供養(yǎng)》等。

      1.《白史》。

      《白史》,又稱《十善福法白史》《十善福經(jīng)白史》《十善法門白史》《十善福白史》《崇高至上轉(zhuǎn)輪王十善福白史》等,人們通常簡稱為《白史》?!栋资贰烦蓵谠?,在北元時期呼圖克臺·徹辰根據(jù)從松州城獲得的手抄本和畏兀兒人比蘭納識里的舊抄本重新修訂并公布于世,在《白史》的前言里說到:

      遠見[卓識],自松州城覓得忽必烈薛禪·查克拉瓦爾迪早已編定之歷史《阿日本·不彥圖·諾門·察罕·圖克》,與畏兀兒真·必蘭納識里·畏征固什之古本互核,幸運相合,重新修訂,逐成是書。

      呼圖克臺·徹辰在重新修訂的過程中對原版內(nèi)容做過改動或增刪③吉日嘎拉:《試論〈十善法門白史〉》,《內(nèi)蒙古大學學報》,2000年第2期,第25頁。。學者沙·比拉認為呼圖克臺·徹辰對原本補入了三部分內(nèi)容:即引言部分,簡單追述“兩種原則”產(chǎn)生以來的歷史;第二部分,關(guān)于佛教在印度、西藏、蒙古傳播的簡要記載;第三部分,關(guān)于佛教在蒙古地區(qū)衰落以及制定復興和支持佛教法規(guī)的簡要概述。呼圖克臺·徹辰修訂本書的主要意圖是,鞏固喇嘛教在蒙古地區(qū)的地位,從蒙古社會中根除氏族部落制殘余且在新的條件下無法再為蒙古封建主的利益服務(wù)的薩滿教④喬吉:《蒙古歷史文獻版本類型與系統(tǒng)》,《內(nèi)蒙古社會科學學報》,1992年第1期,第60頁。。本書里禁止了某些陋習,如不許把妻子、仆人、家畜陪葬死者,違抗者要被處死,財產(chǎn)要設(shè)籍充公;殺牲祭祀也被禁止,違者要罰繳十倍于所宰牲畜數(shù)等。

      2.《阿勒坦汗傳》。

      《阿勒坦汗傳》原名為《名為寶匯集之書》,正文題《介紹轉(zhuǎn)輪王阿勒坦汗生平的名為寶鑒之略傳》《天圣阿勒坦汗之善行傳》,書末題《轉(zhuǎn)輪王阿勒坦汗傳》⑤張碧波、董國堯:《中國古代北方民族文化史》,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941頁。。此書是目前我們所知的蒙古文史料中成書年代最早的編年史,作者詳細編寫了阿勒坦汗在世75年間的各重大事件。此書的成書年代和作者不詳,但學者們認為在1607—1611年間成書,作者不是阿勒坦汗同時代的人,不過是位熟知喇嘛教文獻、受過喇嘛教的智者,是受阿勒坦汗的兄弟和兒子們的委托而撰寫本傳記。作者書寫本傳記時,所采用的是達云恰的有關(guān)文章和他本人在當時所聽到及看到的資料。本傳記是1958年在內(nèi)蒙古西烏珠穆沁旗王府家廟內(nèi)被發(fā)現(xiàn)的,是一部孤本,而且是手抄本,共54經(jīng)卷、108頁,2萬多字,版式10.5×53cm,每面24行,用削竹筆書寫而成⑥W·海西希:《論土默特部〈阿勒坦汗傳〉》,《蒙古學資料與情報》,1986年第3期,第25頁。。

      (三)文學作品

      北元時期誕生了《江格爾》《烏巴什洪臺吉》《阿爾扎波爾扎汗的故事》等文學作品。其中,《江格爾》是一部偉大英雄史詩,在公元15世紀至17世紀上半葉形成于中國漠西衛(wèi)拉特蒙古⑦張媛:《〈江格爾〉翻譯研究綜述》,《民族翻譯》,2013年第4期,第52頁。。學界對《江格爾》何地、何時產(chǎn)生的問題一直有很大的分歧,但從《江格爾》產(chǎn)生和流傳區(qū)域來看,學界則一致認為,“《江格爾》產(chǎn)生于蒙古高原西端的阿爾泰山、額爾齊斯河流域地區(qū),即現(xiàn)居住在我國新疆地區(qū)的衛(wèi)拉特蒙古的一部分先民中”⑧王仲明:《走進〈江格爾〉研究的歷史新時期》,《新疆大學學報》,2006年第6期,第156頁。。之后在民間流傳發(fā)展,不斷成熟定型。在幾百年的傳唱過程中,不斷加進蒙古族各個歷史時期的英雄事跡①孟克:《從〈江格爾〉的分布情況論證其產(chǎn)生定型的地域與時間》,《新疆師范大學學報》,2001年第3期,第70頁。。關(guān)于何時產(chǎn)生問題,目前學界有一個主流觀點認為此書成書于13—18世紀500年間。

      此書主要講述了江格爾和他的12名雄獅大將帶領(lǐng)六千名勇士保衛(wèi)家園阿魯寶木巴而與莽古斯征戰(zhàn)的故事。本英雄史詩的結(jié)構(gòu)情節(jié)具備了說唱藝術(shù)的基本特點,開篇序詩里這樣寫道:

      在那古老的黃金世紀,

      在佛法弘揚的初期,

      孤兒江格爾

      誕生在寶木巴圣地。

      在這段序文字里以詩句的方式交代了主人公江格爾的出生年代及地點。還有對江格爾誕生家園的描寫:

      在吉祥幸福的圣地寶木巴,

      沒有死亡,只有萬古長青,

      人們永遠保持二十五歲的容貌。

      寒冬永逝,四季如春;

      炎夏不復返,清秋宜人;

      微風習習,細雨蒙蒙②曹永年:《蒙古民族通史(第三卷)》,內(nèi)蒙古大學出版社,2002年,第384頁。。

      以此贊美江格爾天堂般的草原故鄉(xiāng)?!督駹枴方?jīng)后人整理補編,現(xiàn)有13章本和15章本兩種,每一章都敘述了一個完整的故事。

      (四)法律書

      北元時期,當時的蒙古大汗和蒙古封建主們?yōu)榱巳〉妹褡鍒F結(jié)復興,迎來穩(wěn)定發(fā)展的局面,而制定過一系列的法律法規(guī)。統(tǒng)治者們先后制定了《舊察津畢其格》《圖們汗法典》《阿勒坦汗法典》《白樺法典》《蒙古衛(wèi)拉特法典》五部法典,但流傳至今的只有后三部。

      《阿勒坦汗法典》成書于1572—1578年間,是阿勒坦汗時代制定和頒發(fā)的一部地方性法規(guī)③那仁朝格圖:《〈阿勒坦汗法典〉及其內(nèi)容淺析》,《內(nèi)蒙古大學學報》,2010年第1期,第19頁。,它的實施范圍雖然有限,但對蒙古社會、經(jīng)濟、政治、文化生活的發(fā)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并且對蒙古社會的法制建設(shè)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④劉強:《北元時期蒙古族女性社會地位探論》,《遼寧大學學報》,2008年第3期,第85頁。。

      《阿勒坦汗法典》的蒙古文原稿至今未被發(fā)現(xiàn),目前有的是藏文手抄本。1973年,西德學者R·O·梅塞澤爾在英國利物浦博物館發(fā)現(xiàn)藏文手抄本,并由他刊布于波恩大學中亞研究所的《中亞研究集刊》上。蒙古國學者沙·比拉于1975年用拉丁字母轉(zhuǎn)寫了藏文原文,并譯成斯拉夫蒙文,發(fā)表在蒙古《科學院通訊》,后又被收入《蒙古人民共和國歷史、文化、編纂學諸問題》一書中⑤蘇魯格譯注:《阿勒坦汗法典》,《蒙古學信息》,1996年第1期,第29頁。。

      《阿勒坦汗法典》共有13章,第1章和第13章分別是序言部分和結(jié)束語部分⑥奇格:《一部珍貴的古代蒙古法律文獻——〈阿勒坦汗法典〉》,《內(nèi)蒙古社會科學院學報》,1983年第6期,第118頁。。它對16世紀蒙古社會的各方面或多或少產(chǎn)生過影響,并確定了佛教的社會地位,還對穩(wěn)定社會、保護蒙古人民生命財產(chǎn)等方面起到過作用。

      (五)天文學、算卦書、醫(yī)學書

      北元時期,隨著佛教經(jīng)典的翻譯,天文、算卦、醫(yī)學方面的書籍也被少量翻譯編纂過,目前發(fā)現(xiàn)的有《星宿曜日天地數(shù)占大全》《諸種相卦經(jīng)》《嬰兒剪胎發(fā)擇吉》《放血療法》四本。雖然這類書較少,但能證明北元出版物內(nèi)容的多元化。

      (六)其他圖書

      北元時期,還有為數(shù)不多的呈文、碑文。目前發(fā)現(xiàn)的有:俺答汗獻貢呈文、博格達察罕喇嘛碑文、阿勒坦汗法碑文、擺腰把都兒寺廟碑文、綽克圖臺吉石刻等,此外,還有從阿倫蘇木古城出土的蒙古文文獻、樺樹皮蒙古文文獻等殘缺不全的出版物。

      三、出版物的印制與裝訂

      目前發(fā)現(xiàn)的北元時期出版物數(shù)量并不多,但足夠讓我們了解到北元時期蒙古的基本狀況。從出版學的角度來講,這些出版物的版式規(guī)格、書寫方式、頁面設(shè)置、頁面裝飾、頁眉、頁腳的利用及載體等基本信息,也讓我們了解到北元時期蒙古民族出版活動的基本情況。

      (一)印制方式

      出版物的印制方式主要有手抄和刻印兩種,北元時期以手抄方式印制的占多數(shù),《金字甘珠爾》《五守護神大乘經(jīng)》《阿爾扎波爾扎汗的故事》《成吉思汗黃金史》《阿勒坦汗傳》等28本書籍均是以手抄的方式公諸于眾。

      手抄本是用竹筆、木筆、毛筆書寫,該時期竹筆書寫的手抄本占多數(shù),《鎮(zhèn)魔確切預(yù)言陀羅尼》《大般若波羅蜜多經(jīng)》《吉祥怖畏金剛生起次第》《成吉思汗供養(yǎng)》《星宿曜日天地數(shù)占大全》等24本書都是以竹筆書寫。《圣懺悔滅罪大解脫普聞成等正覺勝莊嚴大乘經(jīng)》《諸種相卦經(jīng)》《降雨魔法優(yōu)婆提舍》等3本書是以木筆書寫而成。

      手抄本用的墨料主要有黑墨、朱砂、九寶三種,其中“九寶”指的是金、銀、珊瑚石、珍珠、綠松石、天青石、鋼、銅、珍珠貝等⑦烏·托亞:《蒙古古代書籍史》,內(nèi)蒙古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92頁。。北元蒙古人印制圖書時之所以用這么昂貴的墨料,原因有三個⑧圖亞:《蒙古文古籍出版技術(shù)的演變之探索》,內(nèi)蒙古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年,第82頁。。第一,蒙古族歷來認為印制圖書是一種積德行善的行為,所以特別愿意用這些比較昂貴的金、銀來印制圖書。第二,用“九寶”或朱砂來印制圖書可以有效防止霉蟲腐蝕,延長圖書壽命。第三,突出圖書的地位,當時主要用“九寶”來印制關(guān)于佛教方面的書籍,這可以間接的表達當時統(tǒng)治者們的政治意圖。如,1628—1629年間,在林丹汗的命令下,用金汁在寶石藍周邊的倭緞青紙面上書寫了《金字甘珠爾》,這是蒙古族書籍印刷史上的一部偉大杰作。

      北元蒙古人印制的圖書用木刻方式出版的較少,只有少數(shù)《金光明經(jīng)》《圣者授記牛首山大乘經(jīng)》《圣妙吉祥真實名經(jīng)》《諸品積咒經(jīng)》等是以木刻方式出版,但可惜的是沒有流傳至今。

      (二)裝幀設(shè)計

      蒙古人自古以來對書籍持虔敬態(tài)度,他們把書看成知識和智慧的源泉,所以一直以來都精心地裝飾書籍①[蒙古]舒格爾:《蒙古族的印刷術(shù)》,蒙古學資料與情報,1987年第4期,第46頁。,北元時期也不例外。

      1.封面設(shè)計。

      北元時期出版家們特別重視封面,有的書籍用兩片木板做封面、封底,然后用布匹連接上下兩木板,起到美化和連接的作用,這種封面主要用在佛經(jīng)上。有的書籍用油紙做封面,這種封面主要用在普通讀物上。

      封面上主要寫“書名”,寫“書名”的方式有三種②黃榮:《蒙古文古籍形制的演變概況》,內(nèi)蒙古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年,第28頁。:一是封面上直接寫書名,沒有任何裝飾。二是用簡單的花紋裝飾“書名”。三是封面上設(shè)置內(nèi)外兩個版心,用深色、淺色的兩條并行直線做兩個版心的邊框,在外部版心里畫龍、鳳的圖像做裝飾物,內(nèi)部版心里寫書名。

      封里的設(shè)置方面,有的書籍寫佛教禱告詞。寫禱告詞時,把封面的版心部分弄成鑲飾,然后在上面掛個絲綢裝飾物,版心的中心寫“禱告詞”,禱告詞的左右各畫個佛像。有的書籍封里裝飾得很精致,《金字甘珠爾》的封里設(shè)計不僅像《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jīng)》封里而且比它精致很多?!督鹱指手闋枴返闹谱髡哂行Ю昧苏麄€版式,在版心部分寫禱告詞畫佛像外,在剩下的左右上下部分都畫上了花紋、鳳凰、神仙、獅子、大象等圖像。

      2.版式設(shè)計。

      整個版面的版心部分是中心部分,都用直線做版心邊框以便于書寫規(guī)整這時期的出版物。據(jù)目前掌握的第一手資料來看,刻印本和手抄本都有做版心邊框。但有的書籍用并行的雙線做邊框,有的用單行直線做邊框,有的畫雙層邊框,中間畫花紋來裝飾,裝飾的時候還特別注意版心的上下部分和左右部分的裝潢。值得一提的是,在整個版面上畫版心部分的時候,版心的上下寬度常常比左右寬度稍微小一些③烏·托亞:《蒙古古代書籍史》,內(nèi)蒙古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125頁。。

      版心文字部分的設(shè)置,就是每頁行數(shù)、每行字數(shù)的分布沒有特殊的規(guī)律或格式可言,有的書籍每頁行數(shù)是雙數(shù),有些書籍則是單數(shù)。每行字數(shù)也沒有規(guī)定的格式或書寫規(guī)律,但為了美觀有些書籍的每行長短都一致。

      (三)裝訂形式

      北元時期蒙古文圖書裝訂形式大體有兩種,一是線裝,二是梵夾裝,其中以梵夾裝為主?!墩f無垢稱經(jīng)》《圣懺悔滅罪大解脫普聞成等正覺勝莊嚴大乘經(jīng)》《喜悅見聞蒙古法源》《蓮花生大師傳》等佛經(jīng)都是以梵夾裝的形式裝訂,還有《嬰兒剪胎發(fā)擇吉》《成吉思汗供養(yǎng)》《成吉思汗黃金史》《阿爾扎波爾扎汗的故事》《星宿曜日天地數(shù)占大全》等星相學、歷史學、文學、天文學方面的書籍也是以梵夾裝的形式裝訂。在烏·托亞老師《蒙古古代書籍史》一書中提到:“16—17世紀時期,梵夾裝裝訂形式不僅僅在佛教方面的書籍里常常用到,而且歷史、文學方面的書籍中也常見到。”

      梵夾書通常是把內(nèi)容寫在未裝訂的、散的、獨立的長方形紙張上,然后把這些紙張按內(nèi)容順序摞成一摞,之后,用兩片木板在上下相夾,然后用絲綢布帶裹住或放入盒子、匣子、套子里,以便保存。通常所用的絲綢顏色是紅棕色和金黃色,在蒙古人心目中,紅色和黃色被認為是莊嚴的和值得尊敬的色調(diào)④[蒙古]舒格爾:《蒙古族的印刷術(shù)》,《蒙古學資料與情報》,1987年第4期,第46頁。。盒子、匣子、套子通常是木制的,而且封面上有的還用花紋圖案裝飾。

      蒙古文梵夾書在書寫方式上與藏文、漢文梵夾書不一樣,蒙古字是豎著寫的一種特殊文字,在長方形紙張上按從左到右的順序書寫,而漢字、藏字是橫著寫的文字。所以,蒙古文梵夾書不像漢、藏梵夾書一樣由左開本或右開本的方式來翻閱而是下開本的方式翻閱。

      這時期的出版物用線裝方式裝訂的并不多,它的具體方法是在書脊部分打版眼,然后用線繩橫索書背再系扣打結(jié)而成,用線裝方式裝訂的書籍比較結(jié)實,不容易掉落。

      五、出版業(yè)經(jīng)營管理

      北元時期,因內(nèi)外戰(zhàn)亂不斷,圖書出版活動與元代或青代相比發(fā)展緩慢。這時期的圖書出版經(jīng)營也比較單一,只是在官方的提議和支持資助之下進行的。如佛教經(jīng)典作品《甘珠爾》的翻譯出版。這時期,蒙古族圖書出版活動還未形成系統(tǒng)的經(jīng)營模式,經(jīng)營方式也處在比較單一的階段。

      到目前為止,還未發(fā)現(xiàn)北元政府圖書出版管理方法的相關(guān)條目。流傳下來的北元出版物也沒有發(fā)現(xiàn)有版權(quán)保護舉措,有的只是提名者或資助者、書寫者的相關(guān)信息,如《圣妙吉祥真實名經(jīng)》的“跋語”里寫道:

      阿勒坦汗之孫兒,勝福德威力者擺要把都兒岱(大)黃臺吉發(fā)指令,依仗古時之善機緣,使自己的親生子托因(喇嘛)卻嘉措撰寫,歲次白兔年十一月聚集眾刻版藝人使之雕版刊行。

      本“跋語”里明確說明了翻譯《圣妙吉祥真實名經(jīng)》的提名者、書寫者、刻印年月等基本信息,但未提及發(fā)行范圍、版權(quán)保護之類的版權(quán)管理??傊痹獣r期,蒙古族圖書出版活動欠發(fā)達,未能形成明顯的或系統(tǒng)的管理模式或方法。

      北元時期圖書編撰翻譯發(fā)行任務(wù)主要是通過喇嘛的傳教活動完成的。著名翻譯家綽爾濟是三世達賴喇嘛的徒弟,是一位著名的宗教活動家。他的活動范圍不僅僅限在呼和浩特,還涉及漠北喀爾喀地區(qū)①喬吉:《蒙古佛教史(北元時期1368—1634)》,內(nèi)蒙古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90頁。。所以,北元出版物的發(fā)行很有可能是通過這些喇嘛的傳教活動中完成的。

      猜你喜歡
      蒙古
      蒙古鲌
      垂釣(2023年12期)2023-02-21 16:18:16
      蒙古語族語言概述
      關(guān)于早期蒙古社會制度的再思考
      蒙古騎兵,所向無敵
      蒙古爭霸簡史
      崛起,蒙古帝國
      蒙古靴
      明英宗羈留蒙古陪侍考
      我的蒙古 我的草原
      民族音樂(2018年6期)2019-01-21 09:30:06
      《雲(yún)使》在蒙古
      兴山县| 万宁市| 永丰县| 苍梧县| 旌德县| 白沙| 东宁县| 康乐县| 茌平县| 鄂伦春自治旗| 四子王旗| 偏关县| 游戏| 新昌县| 平和县| 丽江市| 台南市| 南昌市| 长海县| 沁水县| 仁化县| 郁南县| 恭城| 蚌埠市| 泰兴市| 米林县| 府谷县| 禄劝| 盱眙县| 万荣县| 景东| 横山县| 临西县| 天峨县| 永泰县| 湟中县| 德安县| 阳泉市| 红原县| 乌拉特后旗| 星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