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德公共電視臺ARTE網(wǎng)站3月25日報道,原題:游客摧毀長壽村每年有數(shù)百萬中國人不遠萬里跋涉來到“長壽之鄉(xiāng)”——廣西巴馬,因為這里的百歲老人占地區(qū)總?cè)丝诒壤侵袊渌貐^(qū)的5倍。在有敬老尊老傳統(tǒng)的中國,能和百歲壽星見面是很多人的夢想。
游客認為,挽住壽星并和他們合影,絕對能為自己帶來好運。每天接待游客成了113歲的黃媽坤的必修課,她坐在自家商店里,仿佛是周圍商品里的一員。游客喜歡捏她的皮膚、看她的牙齒并向她詢問長壽秘訣,合影后不會忘記給她留下一個紅包。巴馬的壽星日均待客上百位,其中不乏一線城市的企業(yè)老總。
不過,巴馬壽星的年齡常常是按老人口述登記的,因為20世紀初還沒有身份信息系統(tǒng)。當?shù)夭┪镳^展示的最年長者有130歲,這引起學界關(guān)注,因為世界已知最長壽者只活了122歲。有學者指出,在世界10萬百歲老人中活過110歲的只有100多位,巴馬超級壽星的年齡和比例之高均有些“不現(xiàn)實”。
據(jù)悉,巴馬地區(qū)80歲以上老人都可享受長壽補貼,當?shù)亻L壽學院負責人稱,關(guān)心老人,讓他們活得更長是我們的心愿。可問題是,老人越長壽,游客數(shù)量也越多。巴馬目前在世的百歲壽星有98位,這吸引了很多奔著長壽目的來此居住的外地老人,他們被稱作“候鳥”。與此同時,當?shù)匦陆瞬簧兖B(yǎng)生樓盤。
大量外客的涌入正在摧毀中國的“長壽之鄉(xiāng)”。為了給不堪重負的環(huán)境減負,“候鳥”志愿者每月展開一次垃圾清理活動,因為“旅游業(yè)的發(fā)展超出了承受能力”。對環(huán)境造成破壞的還有污水,當?shù)匚鬯幚碇行囊晃患夹g(shù)人員說,隨著居住人口的增長,該中心已在超負荷運轉(zhuǎn),“我們擔心未能凈化的污水可能流入巴馬的自然水源,(影響當?shù)氐纳钯|(zhì)量)”。
(潘亮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