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身與物化 詩求自在

      2018-03-27 07:59邱悅
      文教資料 2017年33期
      關鍵詞:物化莊子

      邱悅

      摘 要: 王維詩意蘊豐富,不乏來自莊子思想的影響。其中,《輞川集》中三首詩(《辛夷塢》、《鹿柴》、《竹里館》)更是將莊子“物化”思想呈現(xiàn)于創(chuàng)作。其以“無我”為表征,“不辯”為內(nèi)核,“自在”為本質(zhì),通過詩人物我對立的消解,泯除物我區(qū)別,放棄功利追求,使“萬物與我為一”,終于實現(xiàn)自在逍遙的最高境界。本文將從以上三個層面出發(fā),對王維詩中莊子“物化”思想的呈現(xiàn)進行分析。

      關鍵詞: 《輞川集》三首 莊子“物化” 無我 不辯 自在

      王維素有“詩佛”之稱,故后人多以禪宗思想詮釋其詩之外形內(nèi)蘊。不可否認,王維信佛,其詩作亦向來透露禪意,但“信佛并不是排他性的活動”①,參禪與悟道并不沖突,不能據(jù)此武斷否定道家思想對其創(chuàng)作所施加的影響。

      事實上,王維詩歌無論意象或是內(nèi)涵,雖不似李白那樣傲世放達,外彰莊子所追求的逍遙自由,卻皆見道學沿襲,更有自我剖析直指莊子思想。在其《座上走筆贈薛璩慕容損》一詩中有“吾固和天倪”,“天倪”典出《莊子·齊物論》“何謂和之以天倪?”②王維借之自我定義,恰自證了道家思想施于其身的影響。郭象為之注:“天倪者,自然之分也。”王維天性“和天倪”,反對以分際的眼光看待物我,是順應天地,泯除物我之別,“另歸無是無非”,這甚至更是指向了對莊子“物化”的認同。而莊子“物化”的概念,亦出自《齊物論》,篇末借“莊周夢蝶”而提出。莊子的“物化”,是不辨“周與胡蝶”,跳脫主體身份的束縛,消解物我差別,使得“萬物與我為一”,這正是王維“和天倪”的追求所要達到的境界。

      其實,王維對“物化”的價值認同,已超越“和天倪”這樣的概念表層,通過咀嚼、品味,將之滲透進生命體驗,在詩作中化育出美感。在晚年代表作《輞川集》中,王維從各層面呈現(xiàn)對莊子“物化”概念的理解與感悟,此中尤以《辛夷塢》、《鹿柴》、《竹里館》三首為甚。

      一、“無我”:詩人自我與外物對立的消解

      《辛夷塢》等三首,皆出自《輞川集》,聞一多對之評價:“不是心境極靜是寫不出來的……在靜中,詩人便覺得一切東西都有了生命?!雹塾诼勔欢嗫磥恚娪伞办o”中來,“靜”賦予了王維詩以生命的靈動與美。它并非源于萬物的靜止,而是在于“空山不見人”、“人不知”、“澗戶寂無人”,隔離人為的干擾與喧囂。

      而作為賞景之人,王維必然見證景致自然變化的發(fā)生,但所謂“無人”,卻將詩人本身也摒除于外,其既未出現(xiàn)在正面描述中,亦未透過情感而顯現(xiàn),甚至詩中全無“我”之態(tài)度,由此進入“無我之境”。

      《辛夷塢》一詩便洗盡鉛華,對花的美并無言語藻飾,更未賦花以人格,甚至詩人自身的想法亦歸寂于物;后兩句全不關己,“辛夷花”開落之間,皆是自然的更替變化,而隔絕于人煙世事。《竹里館》則“尤為色籟俱清,讀之肺腑若洗”④,雖然“彈琴”、“長嘯”必有人在,詩中卻并無提及,“我”之情感也并未加諸其中?!堵共瘛分腥菍ψ匀坏拿枋?,而始終不見詩人,卻以“人語響”在空山深林間更顯靜謐,“我”之不在,味長而飄遠。

      此三首所現(xiàn),正是莊子所說的“吾喪我”,是一種“自忘”、“超然自得”的狀態(tài);在這種狀態(tài)中,己身被拋卻,“我”不奪萬物自在之情,思想超越時空束縛,融于萬物,詩中情境皆自然而在,與作者似全然無關,萬物皆未“著我之色彩”⑤?!罢Z不涉己,若不堪憂。是有真宰,與之沉浮”⑥,描述上的無關己身則更彰顯文辭的內(nèi)蘊,這份對外在物象的不沾不滯,成為王維詩的卓絕高妙之處。

      然而所謂“無我”,“我”之隱去只是表象,“我”之所在當為關鍵。詩歌創(chuàng)作中所謂的“喪我”,詩人形象雖不在,但意象的選取、排列無一不透露詩人所思所想?!啊遁y川》諸詩,皆妙絕天成,不涉色相?!雹咴娙说摹盁o我”于言語中取消主體對情感表達的主導,卻不是拋棄自我,只不過是使“我”與萬物無差別且相融合的存在,詩人以身同萬物的態(tài)度來看待周遭,“我”與萬物同情、共感。不刻露,不代表不存在;能夠隱去“我”,更是因為藏身于萬物,詩中種種,都是“我”的神思情意。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一句,略有無人理解、唯明月相照的孤獨之感;《鹿柴》帶有幽冷空明的色彩,透出森森孤寂。而“紛紛開且落”看似無所在意,而這不在意本身便是詩人所想要傳達的思想。在詩句中,詩人之“我”并無情感的訴說,但情景相融,外物的存在正是“我”之彰顯,萬物無“我”,卻也盡皆是“我”?!叭f物與我為一”,方是“無我”真正的境界。

      而“無我”既是物我一體,“我”與萬物的關系應是溶融和諧的。恰如《莊子·德充符》中所提出的“與物為春”的概念,人與萬物和諧而在。在《輞川集》三首中,無論“彈琴”抑或是“長嘯”,主體身份被隱去,置于“深林”,與“明月”“相照”;詩人眼中,“空山無人,水流花開?!雹嗉词埂叭苏Z”亦不奪“空山”之靜,與自在的一切相諧和。王維不強加任何情感于外物,將自身思想透過外物之“本來所是”而得以體現(xiàn),《歲寒堂詩話》認為“摩詰古詩能道人心中事而不露筋骨”,筋骨不露,情感不顯,卻能道人心中事,恰在于情感與外物的融和。

      事實上,王維詩歌融己于景,“我”不以主體身份出現(xiàn),而拋卻差別,物我一體,這顯然不僅是“無我”的境界,亦是詩歌創(chuàng)作的“物化”表現(xiàn)。而“物化”以“無我”為表征,消解了詩人自我與外物的對立,“我”不對外物施加任何情感或態(tài)度,而是以無差別的身份置身其中,彷若不在,卻無處不在?!拔锘蓖高^“無我”所表現(xiàn)出的超然與輕逸,在三首輞川詩中得以具現(xiàn),難怪《唐詩真趣編》評價:“是心無掛礙境界。雖在世中,脫然世外,令人動海上三山之想。”

      二、“不辯”:物我差別的泯滅與主觀上的無功利

      莊子之“物化”,于王維輞川三首中外彰為“無我”之境界,“喪我”使主體與外物契合,“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物我融于一體,此雖可在詩句品味間清晰感受,卻并非詩歌思想內(nèi)核之真正所在。對于“物化”而言,“無我”更是為了泯滅物我差別。

      差別本就是物我的對立,無論是人為物役,還是物盡其用,其本質(zhì)都是物我關系的不平等。而這些物我的迷失與差別卻在王維輞川三首中得到平息?!靶烈幕ā钡拈_落,盡是自然的描繪,不見人凌駕其上去定義物之情思;空山中“人語”與“返景”互不侵犯,只作為詩人筆下的自然存在;幽篁里的琴音與明月雖然相和,卻是“深林人不知”,撫琴者與明月于這世界無尊無卑,皆得安好。

      三首詩中所體現(xiàn)的這種物我的不見差別,是為“不辯”?!安晦q”即“無辯”,亦出自《莊子·齊物論》,郭象注之:“無辯,故和之以天倪,安其自然之分而已,不待彼以正之?!背健拔摇敝暯?,于“我”之外觀物、觀我。其不僅是指對物我差別的消解,更是主觀上對區(qū)分萬物之念的拋卻。

      《莊子·駢拇》中提出,“自三代以下者,天下莫不以物易其性矣。小人則以身殉利,士則以身殉名,大夫則以身殉家,圣人則以身殉天下?!比藶橥馕锼郏≡谟趯ξ镂?、物物的區(qū)別看待,其往往帶來對欲念的執(zhí)著,為之不惜己身,從而扭曲本性。由此,莊子“力求消除人的異化”,重新審視物我之間的關系,使身與物化,能以“超越于得失之上的情感與態(tài)度”⑨看待一切??梢?,區(qū)別之心所帶來的追求功利是異化之因,其最終引發(fā)“物化”感悟,故而放棄欲求,不逐功利,是“不辯”之所述,亦為“物化”之所求。“不辯”亦指向?qū)ν馕锏臒o所欲求。

      從王維的創(chuàng)作背景亦可窺之。其“九歲知屬辭”⑩,此后更是“凡諸王駙馬豪右貴勢之門,無不拂席迎之”{11},奈何官場兇險,從最開始伶人舞黃獅一案被牽連,再到張九齡被貶失勢,身世境遇使他深知功名利祿追逐下人性的異化,所以選擇于輞川建立別墅而半官半隱,恰如莊周曉夢而迷蝶。迷蝶不是迷茫,而是終于清醒。在對逐物喪真的認識中,王維于輞川別墅成此三首,將對莊子“物化”的體悟成于詩句。

      比如《辛夷塢》一詩,王維筆下“辛夷花”的存在并不為他人的欣賞,只由自然規(guī)律所主導;而觀其“紛紛開且落”,詩人與物為一,不以開花而欣喜,不以凋零而悲怨。不悲不喜間,全無功利之心,則更能體味自然之美。《竹里館》中“人不知而月相照,正應首句‘獨坐二字?!眥12}幽篁獨坐,彈琴復又發(fā)出長嘯,絲毫不在意周遭一切,甚至月光亦不能察,所做一切皆不為世俗種種;而雖然“人不知”,明月仍“來相照”,可見無論是“我”是物,行動皆自本心?!堵共瘛芬辉娒枋龅漠嬅孀匀惶耢o,對自然的書寫中卻亦透露對功利的看淡?!皬驼涨嗵Α敝系南﹃柵c空山中的“人語”彼此不受影響,盡皆出于自然,也從側(cè)面見出此中并無繁雜欲念。

      誠然,摒除物我差異,放棄功利之心,欲望得以平復與歸寂;是以胡應麟作出“讀之身世兩忘,萬念皆寂”的評價?!安晦q”,從主觀上放棄差別,再到拋卻欲念,不是身歸混沌,而是心境澄明。花之開落,乃是自然規(guī)律使然;明月或夕陽的映照,深林遮蔽下的青苔,皆尋??梢妳s又較少細察,“惟妙心得之,詩筆復能寫出?!眥13}而“彈琴”、“長嘯”所流露的,亦是人性本真;王維筆下的人與物不以功利區(qū)分,卻也無絲毫混雜,它們皆有各自特色,由自然賦予,為他物所不能替代,是其本來所是。

      莊子以“物化”來反對區(qū)別與異化,是為能在精神上超越對得失的執(zhí)念,在這樣的體悟下,“物化”于輞川詩中更呈現(xiàn)出一種對“無功利”的追求。當身與物化,“我”的主體形象不再突顯,也便取消了與彼物之間的對立,而物我平等,“我”對他物的欲求也便不復存在。“不辯”之下,物我一體,不為差別所帶來的欲求所擾,終能看清萬物本質(zhì)。

      三、“自在”:身與物化之下逍遙自由的實現(xiàn)

      正如《唐詩觀瀾集》對王維詩“端凝而不露骨,超逸而不使氣”的評價,輞川三首便將莊子“物化”呈現(xiàn)于字里行間,“無我”打破界限,物我交融,“不辯”則摒除欲念,心境澄明,使人與自然交融一體,誠可見之幽閑佳妙。

      然而,調(diào)和物我畢竟只是詩歌呈現(xiàn)的特質(zhì),放棄功利也終究是王維詩所追求的境界,寄情山水,身與物化,其有著更為重要的生命信仰。生命中的磕絆與不適,使王維深為外物束縛所苦,而選擇忘情山水,而高歌自由。輞川詩境下的自然書寫,是為了達到“自在”所投入的努力,更是“自在”而為于詩歌中的本質(zhì)實現(xiàn)。

      美學上有“靜照”的概念,即是指與凡塵俗世、經(jīng)綸事務相絕緣,了無掛礙,產(chǎn)生泯滅物我的超脫,繼而成為空諸一切的衍伸;其要求在藝術上達到“忘我”和“心齋”的境界,“虛己以游世”。通過“無我”、“不辯”的實現(xiàn),王維以超脫世俗功利的心態(tài),不為欲求而異化自我,人生得以解脫而自由。于輞川三首而言,“自在”是“無我”與“不辯”之后必然所至的狀態(tài)。

      《莊子》中尚有《達生》篇提及“物化”,為“工倕旋而蓋規(guī)矩,指與物化而不以心稽,故其靈臺一而不桎”一句,郭象注曰:“手隨物化,因物施巧,不稽留也?!背尚⑹柚骸叭挝镆蜓鼞烟摰??!痹谇f子眼中,主體順應自然,合乎規(guī)律,便能不拘形役。故為求得“自在”,首先應順應萬物之“自然而在”。

      王維將追尋自然的努力灌注于輞川三首中,其針對辛夷花、明月、夕陽的描寫,保留了自然所是,不加濃墨重彩,充滿質(zhì)樸之感。在詩歌畫面中,人不以主宰的身份出現(xiàn),反是“與物為春”。淡泊無為的心態(tài)反映在意象中,“返景”照于“青苔”,山中“紅萼”且開且落而不曾停息,深林間的明月伴著琴音悠長、“長嘯”不止,三首詩描摹的不同景致,意境綿延不絕,頗有“體盡無窮而游無朕”的逍遙與飄逸。

      “法天貴真”,不失自然,便終于能夠超越本真?!短埔魧忬w》評價:“味淡聲希,言近指遠,乍觀不覺其奇,按之非復人間筆墨,唯右丞也?!痹姼璧撵`魂伴著自然的清風明月而飄搖明暗,超出自然表象而得道之要義。李澤厚認為,“人的技巧達到最成熟的時候,就成為跟自然一樣的天然的東西,但又不是原來的自然,而是高于自然的?!眥14}誠然,悟透自然之真諦,溝通萬物之道與人的靈魂,在“合規(guī)律”的努力中,“自在”隨之而來。其高于自然的,不是“以我之自然,合其物之自然”{15},而在于順任自然與規(guī)律的同時,也同樣擺脫身為物役的枷鎖,獲得人性的解放與自由。

      “自在”是合乎規(guī)律下的自由。王維身在仕途,而心懷山野,人生的失意促使他向往自由逍遙的精神境界,雖不出常軌,卻依然渴望精神的自由。其之于輞川三首中所流露的精神追求,便是“自在”?!凹娂婇_且落”的辛夷花是遵循著萬物更替之規(guī)律的,其無須追隨人之眼色而刻意盛開,順任著自然的安排,又何嘗不是自由?明月、夕陽亦如此,就連“深林”里“青苔”為夕陽所照,亦順從自然的發(fā)生,不受外物所迫。人亦若此,“彈琴”或是“長嘯”,都由本心所致,不受拘束,自由而在。詩中一切之景,無論物我,竟全然超脫。

      王維之精神境界更是逍遙。其若然只是棄官歸隱,也只能獲得逃避的“自由”,“自在”要求像“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那樣,身處喧囂而能隨心隨性。王維能在宦海沉浮中于輞川別墅里棲身自然。這樣亦仕亦隱的狀態(tài),并非是對自由追求的違背,而是更高一層地踐行自由。不將自身限制于“追尋解脫與自由”的思想本身,而是在人世的社會規(guī)則中,任由己心的選擇,愿意為官便與世俗交道,想要追尋自然便吟詩山野,或仕或隱,皆是當下出于本心,不受拘束,逍遙“自在”。

      而所謂“自在”,更在于著筆書寫的自由。王維詩“上登清廟,則情近圭璋;幽徹丘林,則理同泉石?!眥16}“于富貴山林,兩得其趣”{17},可見如此?!耙粋€作家的風格是他內(nèi)心生活的準確標志”{18},王維詩歌風格的任意切換,亦從創(chuàng)作層面彰顯“自在”之本質(zhì)。其用詞閑淡,描摹貼近自然,“淺詞淡語,義深意邃”{19},正是將創(chuàng)作與語言規(guī)律相應和,并掌握熟稔,而不自覺地自然流露。

      是以,“物化”是“‘道的自由精神的一種映射,貫穿始終的是‘道的‘自然無為的精神?!眥20}“自在”作為順應規(guī)律的自由,彰顯于輞川三首的精神內(nèi)涵與創(chuàng)作筆法中,是不分彼我、物我交融的最高境界,當為“物化”之必然追求與本質(zhì)所在。王維以輞川三首吸取莊子“物化”思想,最終獲得“自在”,實現(xiàn)了逍遙自由。

      注釋:

      ①龔鵬程.中國文學史[M].北京:東方出版社,2015.

      ②郭象注,成玄英疏.莊子注疏[M].北京:中華書局,2011:58.

      ③鄭臨川.聞一多論古典文學.重慶:重慶出版社,1984:85.

      ④出自《唐詩箋注》.

      ⑤王國維.人間詞話.

      ⑥司空圖撰.二十四詩品[M].清同治藝苑捃華本.

      ⑦出自《唐詩箋注》.

      ⑧出自蘇軾《羅漢贊》,轉(zhuǎn)引自《詩境淺說續(xù)編》.

      ⑨李澤厚,劉綱紀.中國美學史[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4:240.

      ⑩歐陽修撰.新唐書·王維傳[M].清乾隆武英殿刻本,卷二百二.

      {11}劉昫撰.舊唐書·王維傳[M].清乾隆武英殿刻本,卷一百九十下.

      {12}出自《唐詩廣選》.

      {13}出自《詩境淺說續(xù)編》.

      {14}李澤厚.走我自己的路[M].合肥:安徽文藝出版社,1986.

      {15}林希逸.莊子鬳齋口義校注[M].北京:中華書局,1997:296.

      {16}出自《唐詩品》.

      {17}出自《歲寒堂詩話》.

      {18}[德]愛克曼愛克曼編.歌德談話錄[M].朱光潛譯.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63.

      {19}王志清.縱橫論王維[M].濟南:齊魯書社,2008:376.

      {20}刁生虎.莊子“物化”三論及其相互關系[J].學術探索,2004(08):1-5.

      參考文獻:

      [1]郭慶藩釋,王孝魚校.莊子集釋[M].北京:中華書局,2013.

      [2]郭象注,成玄英疏.莊子注疏[M].北京:中華書局,2011.

      [3]王維撰,趙殿成箋注.王右丞集箋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61.

      [4]王志清.縱橫論王維[M].濟南:齊魯書社,2008.

      [5]王志清.王維研究(第七輯)[C].濟南:齊魯書社,2015.

      [6]李澤厚,劉綱紀.中國美學史[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4.

      [7]宗白華.藝境[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

      [8]何善周:《莊子》研究[M].北京:中華書局,2016.

      [9]張文江.《莊子》內(nèi)七篇講義[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

      [10]陳少明.《齊物論》及其影響[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

      [11]韓林合.虛己以游世——《莊子》哲學研究[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4.

      [12]陳鐵民.王維孟浩然詩選[M].北京:中華書局,2005.

      [13]胡果雄.王維的精神世界[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5.

      [14]伍蠹甫.西方文論選[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79.

      [15]王志清.道學視閾的王維解讀[J].南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22(6):50-55.

      [16]王志清.心物冥一中的莊、禪精神——陶潛王維比較論[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5,(06):54-59.

      [17]劉寧.晚唐詩學視野中的右丞詩——司空圖對王維的解讀[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51(6):69-78.

      [18]胡曉薇,劉宣如.異化·物化·游——試論《莊子》的自由哲學[J].江西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24(4):8-11.

      猜你喜歡
      物化莊子
      物化-生化工藝處理頁巖氣采出水的工程實踐
      古木硅化處理對其物化性能的影響
      物的人化與人的物化——當代舞臺美術的表演
      檔案:一種物化的文化形態(tài)
      拋物化Navier-Stokes方程的降維仿真模型
      X-bar之弊——從名物化分析到最簡方案
      万源市| 扎兰屯市| 宣威市| 吴江市| 商河县| 铜鼓县| 平阳县| 会泽县| 东兴市| 平阳县| 永和县| 加查县| 建昌县| 百色市| 武义县| 南通市| 寻乌县| 永安市| 涪陵区| 郁南县| 富顺县| 邯郸县| 吴江市| 徐州市| 青海省| 桂阳县| 桑植县| 蓬莱市| 黎城县| 中西区| 海丰县| 海城市| 寻甸| 襄垣县| 武川县| 许昌县| 宽甸| 三河市| 博客| 军事| 方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