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權威部門的資料顯示,我國每年有50余萬人次學生遭受到意外傷害,意外傷害已成為威脅學生安全的頭號殺手。1996年2月,原國家教委、公安部等六部委聯(lián)合發(fā)出通知,把每年3月最后一周的星期一定為全國中小學生安全教育日,建立全國中小學生安全教育制度,敦促安全教育工作的開展。
青少年兒童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教育并保護好他們,是全社會的責任。然而我們所看到的事實卻是,在學校方面,安全教育存在缺位現(xiàn)象,并且隨著學生年級的增長、課業(yè)的加重逐漸在弱化;在家庭教育方面,很多家長在孩子外出時總是說“注意安全”,卻沒有系統(tǒng)而全面地指導孩子如何去防范風險。
通過設立安全教育日,給中小學生上安全教育課程,可以使他們對安全事故有充分的了解,安全意識和技能有所增強。學校進行安全教育,一方面,要落實安全工作制度,加大投入,完善安全設施,健全校園安全工作機制,把平安校園創(chuàng)建活動與教學工作一同規(guī)劃、一同部署、一同檢查;另一方面,要根據(jù)年齡層次有針對性地開設不同內容的安全課程,可重點進行防交通事故、擁擠踩踏、觸電火災、溺水、性侵傷害、煤氣中毒、食物中毒、傳染病等方面安全知識和技能教育,采取課堂教學、知識講座、有獎問答、模擬事故情境培等多種形式,大力提升中小學生的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
安全教育無小事,安全管理責任重于泰山。事實上,通過加強教育,80%的中小學生意外傷害事故是可以避免的。只要我們把學校安全教育真正落到實處,就能大大減少安全事故的致死或致殘率,讓祖國的花朵能盛開得更鮮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