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中鵬
(中國水利水電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 遼寧沈陽 118002)
工程地處山丘區(qū),土壤肥沃,氣候溫暖,雨量充沛水庫地處山丘區(qū),砂石等天然建筑材料儲量豐富,各項技術(shù)指標滿足要求。水庫所在河流為荊條河,水庫建于1972年,壩址以上河道長2.0km,集雨面積1.04km2,河道比降為89.25‰。
2012年7月31日~8月4日,綏中縣出現(xiàn)持續(xù)強降雨,致使山洪暴發(fā),河水猛漲。此次洪澇災害波及綏中縣25個鄉(xiāng)鎮(zhèn),受災人口達45萬人,造成經(jīng)濟損失達13.8億元。通過對水毀原因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主要情況為:溢洪消力池原設計標準20年一遇標準,這次綏中縣遭遇的洪水已超過40年一遇標準。由于輸水洞尾水渠被破壞,洪水和水庫下泄水流直沖刷溢洪道左側(cè)導流墻體,導流墻水壓力增加,致使導流墻倒塌[1]。
溢洪道底板先采用卵石將坑洼處填至設計高程,再采用鋼筋混凝土襯砌,溢洪道末端修建消力池。在溢洪道加固后,將溢洪道重建為開敞式無閘門控制,新建溢洪道左側(cè)邊墻,溢洪道末端設消力池,底板修復。邊墻為漿砌石砌筑,底板為鋼筋混凝土結(jié)構(gòu)。溢洪道進口高程為48.00m,溢流堰寬12m,長度為28m,斗槽寬度12~8.5m,斗槽長度53m。斗槽末端采用底流消能,消力池深0.9m,寬8.5m,長19m[2]。
(1)溢洪道大小和防洪庫容確定
通過計算,本工程設計標準采用P=10%洪水時洪峰流量為28.31m3/s,校核標準采用P=5%洪水時洪峰流量為35.65m3/s。溢洪道設計標準采用P=5%。上荊水庫泄洪設計為無閘控制,根據(jù)上荊水庫實際情況確定溢洪道底高程為48.00m??紤]泄洪河床地形地勢,經(jīng)調(diào)洪演算設計溢洪道堰寬12m,堰長29m,在P=2%校核洪水標準下,溢洪水深1.31m,防洪庫容3.88萬m3,校核洪水位49.31m,相對應的庫容為11.12萬m3。在P=10%設計洪水標準下,溢洪水深1.07m,防洪庫容3.52萬m3,設計洪水位49.07m,相對應的庫容10.76萬m3。
上荊水庫采用防洪標準頻率P=10%設計。
洪水調(diào)節(jié)計算是根據(jù)校核洪水用簡易調(diào)洪方法調(diào)洪,選最優(yōu)方案,確定溢洪道底寬和最高洪水位。
采用簡化調(diào)洪公式見式(1)。
式(1)中:Qm-某一頻率的最大泄量(m3/s);Qp-某一設計頻率洪峰流量(m3/s);V防-溢洪道底以上防洪庫容(萬m)3;W調(diào)p-某一設計頻率參與調(diào)洪的洪量(萬 m)3。
溢洪道下泄流量計算公式見式(2)。
Q=Mbh3/2(2)
式(2)中:Q-下泄流量(m3/s);b-溢洪道底寬(m);h-溢洪水深(m);M-流量系數(shù)采用:在設計洪水時采用寬頂堰,M取1.5。
(2)防洪庫容和設計供水位
根據(jù)設計洪水調(diào)節(jié)計算結(jié)果,確定溢洪道底寬b=12m。防洪庫容和設計洪水位見表1。
根據(jù)正常庫容,確定溢洪道進口高程為48.00m。溢流堰堰型為寬頂堰。
按堰流能量公式計算溢流堰末端水深,計算成果見表2。
通過表2計算,得出溢流堰末端水深為1.08,陡坡臨界坡降ik=0.004,根據(jù)實測地形,溢流堰下端斜坡坡比i=0.074,>計算的陡坡臨界坡降因此判定斜坡為陡坡。
由于原有溢洪道底板已被沖刷破壞,溢洪道末端形成深坑,修復后的溢洪道底板與下游河道存在高差,因此需對溢洪道末端進行消能計算。通過計算,確定消力池池深0.9m,消力池長19m。
上荊水庫原有溢洪道長度為78.5m,只位于溢洪道左側(cè)。通過復核計算及勘察,將原有溢洪道從末端起拆除13m,新建溢洪道右側(cè)邊墻,溢洪道末端修建消力池。新建邊墻采用漿砌石結(jié)構(gòu)。墻頂寬0.4m,坡比1:0.3,墻高2.2m,底板采用30cm厚鋼筋混凝土結(jié)構(gòu),底寬由12m漸變至8m。沖毀地段采用卵石填充到設計高程。邊墻每10m設一道伸縮縫,砌石砂漿M10。溢洪道消力池,池深0.9m。消力池底板采用40cm厚鋼筋混凝土結(jié)構(gòu),寬8m,消力池邊墻與溢洪道邊墻結(jié)構(gòu)一致,末端墻高3.75m。
溢洪道邊墻采用漿砌石砌筑。漿砌石砌筑要求:①砌筑前,應在砌體外將石料上的泥垢沖洗干凈,砌筑時保持砌石表面濕潤;②上下層砌石應錯縫砌筑,砌體外露面應平整美觀;③勾縫前必須清縫,用水沖凈并保持縫糟內(nèi)濕潤,砂漿應分次向縫內(nèi)填塞密實,勾縫砂漿標號應高于砌體砂漿,應按實有砌縫勾平縫,嚴禁勾假縫、凸縫,砌筑完畢后應保持砌體表面濕潤做好養(yǎng)護;④砂漿配合比、工作性能等應按設計標號通過試驗確定,施工中應在砌筑現(xiàn)場隨機制取試件。
表 1 防洪庫容和設計洪水位(單位:V(萬 m3);H、h、b(m);Q(m3/s))
表2 堰后水深(h、hk)計算表
混凝土施工主要為溢洪道底板工程。拌和采用2×1.0m3攪拌樓,水平運輸采用8t自卸汽車。底板混凝土采用8t自卸汽車直接入倉,溢流堰混凝土采用溜槽入倉澆筑,根據(jù)混凝土施工部位的不同分別采用1.1kW振動器、1.5kW振動器、8.5kWA變頻機組振搗。
綜上所述,溢洪道出現(xiàn)沉陷的問題是亟需解決的。要解決類似問題,需要有精心的專業(yè)的設計和工程組織,同時,除了水利工程管理單位外,更需要全社會的關(guān)心和支持,才能及時解決問題,讓中小型水庫能更好造福于社會,造福于人民。
[1]張繼勛,任旭華,王超,等.陡峭建基面溢洪道挑坎動力穩(wěn)定性分析[J].水電能源科學,2012(01):124~126+23.
[2]李玲,陳永燦,李永紅.溢洪道出口扭曲型挑坎水流的數(shù)值模擬[J].水力發(fā)電學報,2007(02):7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