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梅清
桂林理工大學南寧分校 廣西南寧 530001
《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guī)定(教育部24號文件修訂)》中提到,“輔導員是高等學校教師隊伍和管理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教師和干部的雙重身份。輔導員是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組織者、實施者和指導者。輔導員應當努力成為學生的人生導師和健康成長的知心朋友?!陛o導員工作貫穿學生從步入高校到從高校畢業(yè)的整個過程,其核心和本質在于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輔導員工作的模塊有學生黨團建設、學生宿舍管理、安全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學生信息管理、學生干部培養(yǎng)與管理、新聞宣傳、學風紀律建設、日常考勤、貧困生認定與獎助貸、學生活動的指導等工作,覆蓋學生在校生活的方方面面,幾乎“全能”,可見輔導員工作職責的繁多和細致。
(一)理論知識不扎實,學生工作缺乏理論指引。輔導員作為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人員之一,需要用社會主義理論來武裝自己。在輔導員隊伍中,思想政治教育專業(yè)出身的人員并不能滿足高校對輔導員的需求,很多的高校在選擇輔導員時,選擇非思想政治教育或者與自己高校所設專業(yè)相近的人員加入輔導員隊伍中。新入職的輔導員從入職開始,其工作性質就要求其要盡快熟悉自己的本職工作,時間往往被工作占據(jù),沒有足夠的時間進行理論學習。
(二)工作經(jīng)驗不足,工作主動性差。絕大多數(shù)的新任輔導員在擔任學生工作時,是一邊學習老輔導員的工作方式方法一邊摸索著進行的。但是老輔導員對新任輔導員工作的指導有限,新任輔導員對自己所在學院或者系部的學生工作內容的熟悉需要時間,在到崗初期,大多數(shù)他們是機械地接受任務,被工作“推著走”。在工作任務繁重時,新任輔導員多有無從下手之感。
(三)角色轉換慢,處理學生問題經(jīng)驗不足。新任輔導員,特別是應屆畢業(yè)生,他們在承擔輔導員工作時,在處理學生問題上會有警覺性不高、遲滯、處理方法不當、談心談話沒有方法等困難。學生問題囊括學生紀律考勤、心理問題、宿舍關系、人際交往問題、學業(yè)困難、學生情感等問題。但是在忙碌的工作環(huán)境下,新任輔導員沒有相關的經(jīng)驗,對學生問題的發(fā)現(xiàn)有遲滯性。新任輔導員從另一個角色轉換到輔導員這個角色上,面對各色各樣的學生問題,尤其是在疏導學生心理問題、人際關系的處理等問題,就成為了新任輔導員工作中“硬著頭皮上”的一項工作。
(四)校園文化有差異,需適應時間。每一所學校的學生工作都有其特點與自身模式。因此,新任輔導員在做學生工作時,會沿用自己母校輔導員工作的方法,并將母校的學生工作模式移到自己所在崗位上。這種從母校帶來的類似于“先入為主”的工作模式會給新任輔導員帶來困擾,導致新任輔導員在適應崗位工作時需要時間來調整。
(五)缺乏科研時間,對日常工作乏于凝練與思考。新任輔導員工作在入職開始,便奮戰(zhàn)在長期的工作之中。他們在適應工作中應接不暇,針對學生工作的研究時間不足,甚至是沒有精力去對學生工作中的典型案例或者深刻教訓進行凝練和思考,這也反過來影響了他們日常生活的積累,不利于新任輔導員的快速成長。
高校輔導員工作的重要性注定了新任輔導員要盡早適應自己的角色,快速地在日常工作中找到適合自己節(jié)拍又能做好學生工作的方法。而新任輔導員的成長應該從學校層面和個人工作層面上進行提高:
(一)高校在培養(yǎng)新任輔導員時,應該給新任輔導員足夠的緩沖期,對新入職輔導員進行充分的崗前培訓及針對性的理論學習,讓新任輔導員崗前對自己的崗位有充分的認識。輔導員到崗后,應該給予輔導員“傳幫帶”的幫助,以“老帶新”的方式,讓新任輔導員吸取老輔導員工作經(jīng)驗,以盡快適應工作,熟悉各個工作模塊,更加有序地安排好相應的工作。
(二)新任輔導員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是入職后要盡快熟悉自己所在學院或系部的學生工作流程,尤其是對自己接手的工作,要盡快從頭到尾把握好,盡快適應自己崗位的工作節(jié)奏。其次是在工作過程中虛心請教領導或老輔導員,從他人的工作經(jīng)驗中掌握工作技巧,保持“不懂就問”的謙虛態(tài)度。再次是要加強理論學習,除了思想政治教育之外,輔導員還需負責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就業(yè)指導等方面的工作,因此新任輔導員要努力學習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理論、心理健康、就業(yè)形勢就業(yè)政策等方面的內容,一邊給學生提供及時有效的指導。最后一點是要找準定位,堅定立場。輔導員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領路人,是他們的人生導師和知心朋友。因此,新任輔導員要明確自己的工作定位,正確認識自己所在崗位應該承擔的職責,明確工作目標,制定好合適的工作計劃,培養(yǎng)新時代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