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論心理學在訴訟調解中的運用

      2018-03-29 10:28:02張華
      山東青年 2017年11期
      關鍵詞:心理學糾紛

      張華

      摘 要:訴訟調解最核心的問題是雙方的心理活動,也包括法官、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的心理活動,它們對于調解能否成功在整體上相互作用、相互影響,最終達成調解結果。本文借助司法一線的典型調解案件,從中歸納、抓取當事人在調解過程中生動的心理活動,試圖找到帶有普遍意義的司法調解中經(jīng)常適用的心理活動規(guī)律。

      關鍵詞:心理學;訴訟調解;糾紛

      一、化解糾紛為什么采用心理學方法

      (一)心理調解的由來

      1、《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九條規(guī)定“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應當根據(jù)自愿合法原則進行調解;調解不成的應當及時判決。”

      2、民事訴訟中法院調解原則和制度既有實踐經(jīng)驗基礎,符合民事糾紛解決的特點和規(guī)律,又與現(xiàn)代世界民事司法改革的趨勢殊途同歸。

      被譽為司法領域“東方經(jīng)驗”的民事調解,不論是在解決當事人之間的矛盾糾紛,還是在促進社會和諧穩(wěn)定方面都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相對于判決而言,民事訴訟調解可以縮短審理時間、簡化執(zhí)行過程、取得案結事了的社會效果。因此,我們認為一個民事案件,在一審時首先要選擇以調解方式解決,當調解的方法已經(jīng)用盡,我們再采取以判決方式結案。博登海默曾經(jīng)說:“法官應當了解其責任的性質并應當在他所得到的最佳信息的基礎上盡全力完成其職責,而其最終目的,就是盡可能多地滿足一些利益,同時使犧牲和摩擦降低到最小限度?!被鶎臃ㄔ憾鄶?shù)民事案件是可以通過調解很好地解決的,它節(jié)約了訴訟成本和充分利用了司法資源,實現(xiàn)了法律效益最大化,緩和了當事人彼此之間矛盾,便于案件的執(zhí)行,應該大力提倡。

      在現(xiàn)代社會,解決糾紛的機制是多種多樣的,根據(jù)糾紛是否通過訴訟來解決,可分為訴訟機制和替代訴訟的非訴訟解紛機制即ADR(Alternative DisputeResolution)。[1]根據(jù)在糾紛解決過程中當事人是否有合意,可分為合意型解紛機制和決定型即強制型解紛機制,前者如和解、調解,后者如審判。對于不同類型、不同性質的案件,當事人對糾紛解決方式的選擇偏好是不一樣的。調解是人們尤其是中國、日本等東方國家和地區(qū)常采用的一種方式,在西方國家, 調解作為解決糾紛的方式,也受到了人們的重視,如美國的法院附設調解及其民事訴訟中的和解,德國民事訴訟中法官試行和解?,F(xiàn)代調解有如下的法律特征:第一,調解由中立的第三者主持。如果當事人雙方通過自己交涉、協(xié)商能達成合意,自主解決糾紛,就沒有必要由第三者出面。在雙方當事人感情用事、缺乏溝通等情況下無法達成合意時,就有必要由第三者出面居中說合,幫助雙方當事人交換意見,達成合意。第二,調解是根據(jù)雙方當事人合意解決糾紛的活動。調解基于雙方當事人的合意,是現(xiàn)代調解區(qū)別與傳統(tǒng)調解以及現(xiàn)代調解區(qū)分于審判的最本質的特征。合意表明是否運用調解方式解決糾紛,由雙方當事人自主決定。合意也表明以什么樣的結果解決糾紛,由雙方當事人最終決定。當然,在現(xiàn)代化社會,也存在依據(jù)糾紛性質或類型必須在訴前或訴訟中強制調解的例外情形,如我臺灣地區(qū)《家事事件處理辦法》規(guī)定,離婚及夫妻同居之訴、終止收養(yǎng)之訴,在起訴前應經(jīng)調解;又如我國《婚姻法》規(guī)定,審理離婚案件,法院應當進行調解。

      3、民事案件調解成功率更多的依賴有效的方法。目前,法院都積極地在調解方法上進行研究和實踐。

      從心理學的視角來看,民事調解的本質是法官、當事人和在場人通過交流溝通所進行的多邊的心理互動過程。心理互動效果的好壞,取決于法官的工作態(tài)度、解決糾紛的方法策略以及當事人參加調解活動的誠意等多種因素。良性的心理互動關系,更有利于化解矛盾糾紛。

      要揭示糾紛心理,及時有效地調整當事人之間的心理沖突,控制當事人的糾紛心理和行為,提高調解效率和效果,單憑過去的經(jīng)驗和方法是遠遠不夠的。如果不自覺的運用心理學的理論與方法,調解的效率和效果不會有太大的提升。

      因此,法官在調解過程中,要注意恰當?shù)倪\用心理學原理,做好當事人和在場人的心理疏導工作,調控好他們之間的交往活動,避免不良刺激的相互反饋而形成惡性心理互動,這對于化解糾紛,促成調解協(xié)議達成,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調解過程中,法官要充分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帶著對當事人的真摯感情,懷著為當事人解難題、辦實事的愿望去做調解工作。要從送達起訴書、開庭傳票時就著手了解案情,摸清當事人內心真實想法,及時梳理分析、歸納總結雙方爭議的焦點、探查分歧原因、詢問承受底線及找尋協(xié)商解決突破口、切入點。同時,對雙方當事人思想動態(tài)及時加以正確引導,引導當事人依法行使訴訟權利,履行法律義務。為成功調解做好鋪墊,打下基礎。要細心觀察當事人心理變化,留心抓住全過程中可達成調解協(xié)議的每一個細節(jié)時機,有針對性地采取相應地調解策略,盡可能做到調解結案。

      目前,心理學在訴訟調解中的運用還沒有形成體系,技巧還沒有被完全掌握。全國各級人民法院都在積極探索如何將心理學原理運用到訴訟調解中去。因此,審判人員很有必要研究、學習心理學調整行為人的心態(tài)、改變行為人的認識水平的方法、技巧和策略,并靈活地應用在調解實踐中,大膽創(chuàng)新調解方法,不斷總結經(jīng)驗,提高調解能力,從而實現(xiàn)法院作為社會的“安全閥”和社會矛盾的“調節(jié)器”的重要作用。

      (二)民事糾紛背后的心理原因

      1、當事人之間的權益沖突是糾紛的心理實質。

      民事糾紛的存在來源于當事人的財產(chǎn)、人身等權利、義務關系的矛盾以及由此產(chǎn)生的心理問題,當其中一方覺得某件事處理得不公平、不合理、甚至不合法時,便有可能在理性和非理性情緒的驅使下,產(chǎn)生了打官司的念頭和動機,除了要謀求實際利益外,更多的是分個是非曲直,以此求得心理平衡。當一起標的不大的案件,卻一味賭氣而不顧訴訟成本或持久的堅持到底,就存在一個訴訟動機問題和需要引導的問題。

      2、需要和動機等的沖突是糾紛心理形成的內在原因。

      當事人向法院提起訴訟,他們的訴訟動機各不相同,總的來說,是為了通過訴訟維護、獲得物質和精神上的權益。例如,離婚案件中對有過錯的一方提出賠償請求,以及侵權案件,目的多為獲得物質上的賠償、補償或償還,以挽回因對方過錯給原告帶來的物質和精神傷害。有的是處于為了爭是非、討說法的動機。有些民事糾紛案件,原告起訴的內心起因并不在于取得錢財,或主要不在于取得錢財,而要通過訴訟或調解達到“弄清是非”,使對方認錯服輸,平息胸中的憤恨。此類案件,一般情況下矛盾積累很深,單靠做思想工作,是很難達到目的的,必須先解決實質性問題,準確判明是非,公平合理的予以處理,才能化解矛盾。

      3、認識、情感和行為沖突是糾紛心理的外在表現(xiàn)。

      當事人雙方由于對某些權利與義務認識上的參差不齊,導致心理上的沖突。很多問題都是相對的,比如一個人的行為或思想,同樣一個證據(jù),從某個方面或角度看是正確的,從另一方面看又可能是錯誤的,這就會造成嚴重的對立和沖突。當雙方各執(zhí)己見,互不相讓時,此時就產(chǎn)生了民事心理糾結。一方或雙方無奈訴諸法院,聽任司法機關公斷為準。當雙方的認識分歧和利益相互排斥加深時,會導致情感上的沖突和尖銳對立。比如夫妻之間,由于價值取向不一致和觀念上的沖突,導致情感對立,或因家庭收支等利益上的沖突,導致情感上水火不容,最后感情被擊潰,婚姻破裂。誠然,認識、情感、行為上的沖突和對立是民事心理糾結的主要內容。但是,這一心理糾結向何處發(fā)展,是強化還是淡化,是“官了”還是“私了”,還要取決于當事人的意志決斷。如果妥協(xié)退讓,會隨之化解,如果決心訴諸法律,仍不失為對民事心理糾結尋求一個合法的解決途徑。

      二、心理學在訴訟調解中的作用

      (一)調解法官自身的心理狀態(tài)

      法官常年辦理各類案件,時常處于情與法的煎熬,陷于兩難的境地。長期處于這種境地的人,情緒往往容易受到影響,感到矛盾,焦慮,緊張等。時間長了便會影響一個人的心理健康,形成心理問題。所以,心理學知識能夠讓法官自身的心理狀態(tài)得到相應的調整。

      從心理發(fā)展而言,法官正處于成年初期或者成年中期的年齡段。在競爭激烈、風云變化的當今社會,他們不僅要承受著來自社會、工作的壓力,還要承擔家庭的重任。從而形成了強大的心理壓力,影響著民事調解員的生活和工作。如:思維活動受影響,無法集中注意力到當前的任務上;工作中常常會作出錯誤的判斷;人際關系不良,與同事關系緊張,不愿意表達自己的真實情感等諸多心理問題。這樣一系列的心理問題,必將影響到一個法官做好調解工作。 因此,定期學習心理學知識、對法官進行心理調適,有助于他們正確、高效地解決心理問題建立起穩(wěn)固健康的心理,從而在民事調解工作中能夠很好的進行角色轉變、保持清醒的頭腦明辨是非、出色地完成工作任務。

      (二)洞察當事人個體的心理特點

      掌握訴訟調解中當事人的心理活動,是有效調解重要途徑之一。法官應當對原告的心理有所把握,在民眾的一般認知里認為原告有理,被告沒理。無形中使原告的獲勝心理有了加強,另外,像借款、婚姻類案件,原告不愿意接受調解在于擔心被告反悔,質疑調解書的法律效力。司法實踐中,法院民一庭在調解離婚和借款案件時大多原告一般都不愿調解,就算最后調解結案,也是一再要求法官要以判決書的形式予以確認。因此,在了解了原告的心理后,應加大對原告的心理勸說,讓其了解調解結案的優(yōu)點,其調解的快捷性,簡便性、不可上訴性,是許多當事人選擇調解結案的深層原因。

      被告本身就有一種挫敗心理,有的案件被告人直接選擇逃避的辦法,不收傳票、不出庭,詢問其對案件的態(tài)度是:原告愿意怎么辦就怎么辦,法院愿意怎么判就怎么判。此種心態(tài)給法院的調解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困難。這類被告,大部分是法律知識匱乏。我們法官首先應當讓其了解法院的審判程序,積極面對案件、面對法院,逃避解決不了問題。在面對調解時,被告的心態(tài)是息事寧人,不愿張揚,一般對調解比較贊成。我們法官在審理案件時,應充分了解原被告心理,了解其在某一階段的心理變化,如在開始時雙方矛盾一般比較尖銳,這時就要冷處理,擱置一段時間,之后調解就比較容易。

      三、訴訟調解心理學方法的實務運用

      【案情介紹】

      北京市豐臺區(qū)房屋經(jīng)營管理中心供暖設備服務所與周德龍供用熱力合同糾紛一案[2]。

      豐臺房管中心供暖所起訴周德龍,稱:我單位為被告所居住的北京市豐臺區(qū)大井東里10號樓4門62號的房屋供暖,但被告沒有按照相關規(guī)定交納2004年11月至2012年3月供暖費12 356.84元。現(xiàn)訴至法院要求被告支付上述費用并承擔訴訟費用。

      被告周德龍辯稱,欠費年份和數(shù)額認可。2004年至2010年根本就達不到標準溫度,屋里特冷,到2011年改造,我家依然冷,16度多點,報修過兩次,工人都修不了,溫度夠了我肯定交錢。

      一審中,經(jīng)周德龍要求測量其室內溫度,經(jīng)測量結果為18.1°。一審認為原告為被告所居房屋提供供暖服務后被告應當交納相關費用。被告認為原告的供暖沒有達到政府規(guī)定的標準,未提供相應證據(jù),且經(jīng)測量,其室內溫度已達到政府規(guī)定標準,故被告以其室內溫度不達標為不交供暖費的抗辯理由,缺乏事實和法律依據(jù),一審法院不予采納。判決周德龍給付北京市豐臺區(qū)房屋經(jīng)營管理中心供暖設備服務所二〇〇四年十一月十五日至二〇一二年三月十五日的供暖費一萬二千三百五十六元八角四分。

      當事人上訴至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

      本案在調解過程中,承辦法官運用了人情事理的調解策略,此種策略的原理如下圖示意

      1.識別紛爭點

      在整理法律關系爭點的同時,分析糾紛之所以進入訴訟程序的原因,即分析紛爭點。

      社會生活中充滿了各式糾紛,但只有少數(shù)進入訴訟程序。一起案件,是突破了怎樣的臨界點進入訴訟程序,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我暫且稱這個臨界點為紛爭點。

      一般看來,紛爭點主要有兩個:一是利益;一是情緒。通常,法人之間的糾紛主要是利益糾紛,自然人之間的糾紛除了純斗氣(如“一元訴訟”之類)屬于情緒之爭外,都是利益與情緒相糾纏。但即使這種糾纏的,也可以大致判斷出何者占上風,成為糾紛進入訴訟程序的臨界點。

      2.對于情緒之爭(或以情緒為主的),采取人情調解策略

      所謂人情調解法,是針對情緒之爭(或情緒為主)的案件。中國人有句老話“不爭饅頭爭口氣”,也確實有大量的案件是因為當事人斗氣才進入訴訟程序的。對于這種案件,又要結合當事人性格等因素,判斷調解的可能性大小。

      采取人情調解法,要抓住兩類當事人心理做工作:

      一是好面子的,要冷調。這類當事人通常是因為賭氣進入訴訟的,性格比較固執(zhí)、認死理。對于這類當事人,法官在案件審判之外,對其人格要表示充分的尊重、對其行為即使不能表示贊同或支持,也要表示充分的理解。

      至于調解的建議,應當待當事人情緒平復之后再提出。通過一段時間的冷處理,給當事人恢復理性的緩沖時間。一般來說只要保全了“面子”,或者對方肯道歉,或者獲得法官某種程度上的理解,是能夠在案件訴爭利益上做適當讓步的。此時調解比較容易成功。

      二是怕麻煩的,要熱調。這類當事人相對較理性,只要從感情上做通了工作,他們也愿意在利益上讓步。很多租賃合同糾紛、交通事故損害賠償糾紛、財產(chǎn)損害賠償糾紛等,都適用熱調,比較成功。

      熱調,就是趁熱打鐵,抓住當事人希望省事的心態(tài),巧妙利用“代執(zhí)行”,以執(zhí)促調。這樣滿足了當事人期望早點從訴累中解脫的希望。

      3.對于利益之爭(或以利益為主的),采取事理調解策略

      在利益上寸土不讓的當事人,希圖以情感化,調解可能性不大。當事人又有兩極分化現(xiàn)象:一類是訴訟能力很強,或為法人、組織,或為十分理性的自然人;另一類則是訴訟能不強,對裁判結果預期過高的自然人。

      采取事理調解法,也要抓住兩個重點做工作:

      一是分責任,調預期。在查明案件事實的過程中,應當逐步地釋放心證信號,同時協(xié)助當事人形成對案件結果的正確預期。責任的區(qū)分,正是對訴訟風險不確定性的吸收,案件結果逐漸明了,此時勸說當事人調解,當事人的接受程度較高。

      其中,調預期是一個難點。當事人訴訟預期,可能只有簡單的一個字“贏”。但這個贏字內涵豐富,沒有一份判決書會在上面寫:某某某,你贏了。法院只會根據(jù)雙方的訴求和反駁,來對爭議做一個衡量和判定。要在分責任的過程中,通過對案件事實進行調查,協(xié)助雙方對責任進行理性、客觀地深入分析,在此基礎上幫助當事人理清訴求,調整預期。

      二是有抓有放。利益之爭的當事人,主要圍繞利益得失作出自己的判斷。同時,法官也要把握好調解工作的參與度,以避免被當事人認為“與對方有利益糾葛”。

      對于冷靜型當事人、訴訟能力較強的當事人,可以放。他們經(jīng)過分責任、調預期的過程,已經(jīng)能夠預見訴訟利益,有能力也有動力自主調解。此時由雙方當事人自行接觸、協(xié)商,達成調解的效率更高。

      對于訴訟能力較弱的當事人,需要法官居中協(xié)調,應該抓。當事人可能有了一定的調解欲望,但調解的能力不強,法官從中做好互通消息、勸解開導的工作,并可以進一步調整訴訟預期、促進調解達成。

      一般而言,在案件審理的過程中,隨著對案件事實的查明、跟當事人的接觸,法官依據(jù)上述調解工作流程進行下來,具備調解條件的案件,都能達到成功調解。這樣,既符合當前司法審判對于全程調解的要求,又促進了調解工作的科學效率。而且,這種方法不存在對法官年輕、性別的苛刻要求,而是全然從當事人角度出發(fā),是一種科學分析、對癥下藥的方法,真正體現(xiàn)了調解工作的重點——調解工作不需要法官的英雄主義和犧牲精神,不要試圖強加或誘導?!爱斒氯俗栽浮笔钦{解的基本原則,也直指調解的要點——“當事人心理”。

      【調解過程及策略】

      本案二審調解過程,法官運用了人情調解策略。

      1.收到此案后,識別糾紛點:情緒。

      此案案件事實清楚、責任清晰。一審中周德龍自認欠交供暖費,欠交理由為供暖不達標。一審經(jīng)測量,達到標準,判決周德龍交費。然而周德龍仍然上訴,承辦法官分析其心態(tài)如下:一方面因一審敗訴,面子上不好看。另一方面,溫度雖然達標,但與其滿意的供暖服務仍有差距。

      因經(jīng)一審審理,案件責任清楚,主要糾紛點仍在當事人,尤其是周德龍的情緒上,故將此案糾紛點認定為情緒之爭。

      2.采取人情調解法,熱調、代執(zhí)行

      二審審理中,周德龍一再強調,自己不耍賴,認可確實欠交費用;但是欠交費用的原因是不夠暖。承辦人一方面告知其一審測量結果已經(jīng)符合基本的供暖標準,另一方面,承辦人以平常人的心態(tài),對其所說的子女在家做作業(yè)要穿棉襖、戴手套帶來的不便表示理解,同時相信他是一個講理公平的人、如果溫度滿意一定會交費。周德龍認為自己的難處獲得理解,人格也受到認可,表示愿意調解。

      之后,辦案法官對供暖所進行調解工作,主要從代執(zhí)行入手,解決其之后的執(zhí)行麻煩;另外溫度確實不高,應當理解住戶的情緒。供暖所工作人員認真考慮法官建議,經(jīng)請示領導后,表示愿意降低收費數(shù)額。雙方達成調解,一審判決的12356元的基礎上減少3000余元,由周德龍向供暖所給付9000元。

      所以法官采取放手調解的方法,由雙方自己私下溝通。最后,雙方形成了調解協(xié)議,由周建財分兩筆支付楊鑫15萬元了解此案。

      [參考文獻]

      [1]最高人民法院民事訴訟法培訓班。民事訴訟法講座〔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年

      [2]本案例由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民庭法官李洹提供。

      (作者單位:北京政法職業(yè)學院,北京 102628)

      猜你喜歡
      心理學糾紛
      鄰居裝修侵權引糾紛
      巨額保險金歸屬引糾紛
      公民與法治(2022年8期)2022-08-12 01:23:04
      代位追償引發(fā)糾紛
      公民與法治(2022年6期)2022-07-26 06:16:20
      “沒有用”的心理學
      做人與處世(2022年2期)2022-05-26 22:34:53
      署名先后引糾紛
      爆笑心理學
      爆笑心理學
      用“情”化解離婚糾紛
      人民調解(2019年1期)2019-03-15 09:27:26
      爆笑心理學
      糾紛
      西贡区| 兰州市| 蕲春县| 香格里拉县| 巢湖市| 临海市| 铜山县| 武夷山市| 津市市| 崇左市| 宁远县| 荥阳市| 张家界市| 南溪县| 阿坝| 大同县| 玉田县| 澄城县| 凭祥市| 卓尼县| 商水县| 农安县| 安顺市| 安平县| 安化县| 治多县| 济阳县| 开阳县| 白朗县| 昔阳县| 定安县| 金堂县| 孟连| 航空| 正定县| 浦东新区| 修武县| 江都市| 芮城县| 德清县| 木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