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李天一 編輯:劉西柚 美編:劉釋遙
全新欄目!技術一點也不枯燥
Marcus Hawkins
Marcus是一名攝影師,作家;曾擔任《影像視覺》英國刊編輯
在自動對焦越發(fā)強大的今日,手動對焦不僅沒有被人遺忘,反而在某些領域成為主流。
盡管時下的自動對焦已經(jīng)有了非常高的精準度以及對焦效率,但在某些場合下手動對焦依舊是最佳的對焦方案。自動對焦并不是萬能的,比如相機有時會對焦到拍攝主體以外的地方,或者在光線較差或是場景對比度較小時,相機自動對焦出現(xiàn)失誤的可能性也會大大提高。在這些情況下,鏡頭會反復在最近對焦距離和無限遠之間來回對焦,也就是攝影老手們常說的“拉風箱”。在嘗試幾次之后如果還是無法確定對焦點,相機就會“放棄”這次對焦。
你肯定遇到過這樣的情況,拍攝時如果前景出現(xiàn)樹枝、窗框這一類障礙物,自動對焦系統(tǒng)就很有可能對焦到這些距離相機更近的物體上,而非遠處的主體。相應的,移動中的主體也會給自動對焦系統(tǒng)帶來不少麻煩,如果拍攝主體不斷變換位置或者背景中有干擾物出現(xiàn),對焦準確率會更低。
在這種情況下,手動對焦反而能有更高的效率。在自動對焦無所適從的時候,你可以使用手動對焦來設定焦點,除非你再次改變,這種情況下對焦點是不會改變的。這樣一來,對焦的穩(wěn)定性就大大提升了。
當然使用手動對焦也無法保證百分之百成功。如果只使用單反相機的光學取景器,很難確定手動對焦是否準確。這時就需要開啟實時取景模式,并使用對焦輔助功能,比如局部放大。這項功能在微距以及風光攝影中是非常常見的。
雖然現(xiàn)代相機都擁有非常精密的自動對焦系統(tǒng)以及動輒幾十上百個的對焦點,但是它們同樣擁有輔助手動對焦的功能
在手動對焦方面,并不是每支鏡頭都是一樣的。
以手動對焦的類型區(qū)分,目前在產(chǎn)的鏡頭可以分為三類:可以通過自動/手動對焦切換對焦功能的鏡頭;可以在自動對焦模式下直接進行手動對焦的;以及純手動對焦鏡頭。
純手動鏡頭并不像聽上去那么無法接受。比如微距攝影、靜物攝影、風光以及星野攝影都對自動對焦的性能沒有太高的要求。
除了頂級光學素質(zhì)的鏡頭,純手動鏡頭都會比同規(guī)格的自動對焦鏡頭更便宜。而且因為相對較低的準入門檻,純手動鏡頭市場上有很多來自三陽。中國老蛙以及Irix的物美價廉的鏡頭可供選擇。
鏡頭的“對焦環(huán)行程”——指的是從最近對焦距離到無限遠時對焦環(huán)需要轉動的角度——是另一項選購手動對焦鏡頭時需要考慮的因素。雖然對焦行程短能夠提升手動對焦的速度,但是更長的對焦行程能夠滿足更精細的對焦需求,這一點對于微距攝影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不過實時取景對焦也并非完美。除了加大電量消耗之外,這種對焦方式對于相機的穩(wěn)定度要求非常高,所以它更適合于使用三腳架拍攝的場合。另外在陽光較為強烈的場合下,屏幕的反光也會讓現(xiàn)實的內(nèi)容難以看清。
相比單反相機,無反相機搭載的電子取景器(EVF)則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些問題。和光學取景器不同,電子取景器可以視作是一塊小LCD屏幕,與相機傳感器相連,能夠顯示實時圖像,就像實時取景模式下的機背屏幕。不過相比于使用屏幕拍攝,電子取景器在強光下有好得多的取景體驗,同時不會影響持機姿勢,能夠保證更高的手持拍攝成功率。當然,無論是哪種對焦方式,在對焦之后移動相機都會造成焦點偏移,影響最終的成片效果。
實時取景時更大的屏幕更利于檢查細節(jié),放大功能則讓對焦微調(diào)變得更加輕松。
如上一段所說,電子取景器擁有和單反相機實時取景模式下相同的對焦輔助功能(峰值,數(shù)碼裂像等),所以拍攝者無需改變拍攝姿勢便能進行高精度的手動對焦。相比光學取景器,電子取景器中的景深預覽也更加方便(在使用景深預覽功能時,光學取景器會變暗),而電子取景器的亮度則不會改變。
實時取景下的多項對焦輔助功能使得手動對焦更加輕松
現(xiàn)代數(shù)碼相機都有很多讓手動對焦變得更輕松的對焦輔助功能。大多數(shù)相機都已經(jīng)擁有了實時取景放大功能,但是峰值對焦卻還是這幾年才開始大規(guī)模出現(xiàn)的“新技術”。這項技術最早出現(xiàn)于攝像機上,后被無反相機所采用,現(xiàn)在一部分單反相機也能夠在實時取景模式下支持峰值對焦。
峰值對焦的原理很簡單:因為相片合焦的部位就是整個畫面對比度最高的部位,相機就會將對比度最高的部位以高光/不同的顏色來顯示,以達到輔助對焦的效果。在用戶改變對焦點的同時,畫面中的峰值也會隨焦點的變化而移動,用戶便能實時確認此時合焦的位置。相比單反相機,在無反相機上使用峰值對焦的優(yōu)勢之一就是無反相機可以直接在取景器中顯示峰值的位置。這樣不僅提高了拍攝的速度,無需改變拍攝姿勢也能夠保證更高的手持穩(wěn)定性。
當然峰值也不是盡善盡美的。如果使用小光圈拍攝,大部分畫面都會被峰值顯示覆蓋,用戶便很難確定對焦點的合焦程度如何。
對焦峰值
如果你覺得峰值顯示過于敏感——或是不夠靈敏——你可以在菜單中調(diào)節(jié)峰值的強度,以達到自己對對焦精度的需求
根據(jù)不同情況改變對焦輔助功能的選項
峰值顏色
在調(diào)整對焦峰值的菜單頁面中,你可以根據(jù)主體或者背景的顏色來調(diào)整峰值的顏色。在上圖中,紅色的峰值顏色會與背景混淆,所以需要進行調(diào)整,比如改為藍色。
峰值強度
峰值的強度同樣也可以調(diào)整。通常相機會有2-3擋峰值強度以供選擇。在對合焦精度要求較低時(街拍)使用較強的選項,而對于焦點精度要求高時(微距)使用較低的選擇。
數(shù)碼裂像
有一些品牌的相機,擁有模擬膠片相機裂像屏對焦的“數(shù)碼裂像”對焦輔助選項。在脫焦狀態(tài)下,圖像中心是兩個分裂的影像,隨著對焦環(huán)的轉動,合焦之后的圖像則是完整的。
放大對焦
照片看上去合焦,但是放大檢查卻發(fā)現(xiàn)沒有對上焦。我們建議在使用峰值或者數(shù)碼裂像合焦之后,再使用放大對焦功能檢查圖片,這樣能保證最精確的對焦結果。
在很多情況下,自動對焦能夠達到非常高的對焦成功率;但在另一些時候,手動對焦反而能大大提高你的拍攝效率。
有不少類別的攝影非常適合手動對焦。比如節(jié)奏較慢的風光攝影,拍攝者一般都有大把的時間調(diào)整構圖,將相機架在三腳架上,使用實時取景功能進行對焦。此時相機和鏡頭都被設置為手動對焦狀態(tài),所以對焦點不會自行改變,每張照片的對焦位置也都是相同的。這對于后期中的拼接、景深合成以及HDR處理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風光攝影
在風光攝影中,攝影師通常會使用小光圈獲得足夠大的景深。在上圖場景中非常適合使用諸如超焦距這樣的手法,讓前景和背景都足夠清晰。在超焦距對焦時,可使用手機APP輔助,只需輸入相應參數(shù)即可獲知景深信息。
微距攝影
在近距離拍攝微小物體時,即便是使用單點對焦,對焦點也很有可能無法達到所需的對焦精度,很難保證得到準確的對焦結果。此時使用實時取景放大功能以及采取手動對焦是最精確的解決方案。
手動對焦的完善體驗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隨著近些年的不斷改進,對于手動鏡頭,尤其是微距鏡頭以及大光圈定焦鏡頭來說,實時取景放大功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這些鏡頭的拍攝效率和對焦精度。而在視頻拍攝領域,輔助對焦的附件更是數(shù)不勝數(shù),比如適合電影鏡頭的手動對焦套件以及適合移動機位的滑軌、穩(wěn)定器等等,都為普通攝影愛好者提供了拓寬拍攝題材的可能性。
在鏡頭選擇上,考慮到自動對焦鏡頭同樣可以手動對焦,純手動對焦鏡頭往往不能作為首選。然而,大多數(shù)自動對焦鏡頭的對焦行程都非常短(這樣能保證較快的對焦速度),不過在手動對焦時就很難保證對焦精度了,這是很大的劣勢。另外,有一些自動對焦鏡頭使用的是線控對焦環(huán),能夠保證精度和手感兩全,不過這類鏡頭通常沒有距離標尺。
自動對焦失效的時候有時候你不得不使用手動對焦……
在某些情況下,自動對焦系統(tǒng)也會無能為力——比如弱光環(huán)境,或者拍攝場景中沒有足夠的對比度;透過玻璃等障礙物進行拍攝也會影響自動對焦系統(tǒng)的表現(xiàn)。
運動攝影
即便是旗艦相機上的自動對焦系統(tǒng),在跟隨高速運動的物體時也會有失準的時候。使用手動對焦提前對焦到主體將會出現(xiàn)的地方能夠提升拍攝的成功率(陷阱對焦)。比如在拍攝汽車運動時,賽車在賽道上出現(xiàn)的位置通常是一致的。
視頻
在這幾年靜態(tài)相機視頻拍攝能力井噴式提升之前,這類相機是無法在拍攝視頻的時候?qū)ε臄z對象進行跟焦的。雖然現(xiàn)在相機的視頻對焦能力已經(jīng)有了長足的提升,但手動對焦依然是保證素材焦點一致較為穩(wěn)妥的方案。
這些小貼士能夠讓你更好地掌控手動對焦
變焦之后再對焦
在完成對焦之后再進行變焦有可能會造成焦點偏移,導致最終成像不清晰。
向錯誤的方向旋轉對焦環(huán)
熟悉你的器材,熟記對焦環(huán)上各個對焦距離的布局,以免在關鍵時刻錯失珍貴的畫面。
使用屏幕眼罩
在光線強烈的場景中機背LCD屏會產(chǎn)生反光。這時使用屏幕眼罩能夠很好改善這種現(xiàn)象。
過于草率
讓自己慢下來,反復調(diào)整焦點,直到確認對焦成功,這樣能夠幫你在后期省下不少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