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1月15日晚8時15分,一架飛機從北京東郊的通縣機場秘密起飛,在廣袤浩瀚的夜空中,將周恩來總理的骨灰輕撒在祖國的江河里和大地上,實現(xiàn)了周總理不保留骨灰的遺愿。執(zhí)行這個秘密飛行任務的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獨立第七團一大隊。當年,我就在該團機務一大隊從事地勤工作。
群眾在天安門廣場悼念周恩來
多年來,有關為周總理撒骨灰的報道和回憶文章很多,但當年我團撒周總理骨灰的史實,始終沒有完全解密和向社會披露。今天,我根據(jù)我團當年參與執(zhí)行這個秘密飛行任務的部分知情老首長、老戰(zhàn)友的回憶,并查閱有關歷史資料,追記了我團撒周總理骨灰的工作。
1976年1月9日清晨,我團正在通縣機場組織例行的飛行訓練,突然,我們聽見幾個從事地勤無線電工作的戰(zhàn)友驚呼,他們從飛機上的無線電中竟然聽到了敬愛的周總理與世長辭的消息!
我和戰(zhàn)友們剎那間心欲碎、淚滿面。
由于受當時政治大氣候制約,特別是由于“四人幫”極力阻撓和壓抑人民群眾對周總理的悼念活動,所以接下來幾日,我團沒有組織官兵進行集體悼念,但是出于對周總理的深厚感情,我們都自發(fā)地臂戴黑紗,胸帶白花,自覺地停止了一切文體娛樂活動。所有人都發(fā)自內心地通過各種形式悼念周總理,寄托自己的哀思。
就在所有人沉浸在悲痛之中的時候,1月15日凌晨3點左右,空軍政委張廷發(fā)和另外幾位首長突然來到通縣機場。
他們是帶著一項秘密任務而來的——
張廷發(fā)政委說:根據(jù)周總理生前遺愿,要用國產飛機將骨灰撒向祖國的江河湖海和大地。受中央軍委委托,我們代表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向你們下達播撒周總理骨灰的任務。這是一項光榮而又艱巨的政治任務,不能有一點差錯。這項任務要絕對保密。
接下來,他們又根據(jù)鄧穎超大姐的要求和飛機的性能,制定了飛機航線,確定飛行高度為2000米、飛行速度為180公里/小時。
我團接到命令后,立即展開秘密飛行的各項準備工作。時任團長杜榮祥、團政委趙文斌高度重視、并多次召開專門會議,研究部署有關工作,最終責成主管飛行的副團長胡振福具體負責有關飛機空勤機組人員準備工作,成立了由正駕駛胥從煥(時任一大隊飛行二中隊副中隊長)、副駕駛唐學文、領航員白海坤、通訊員李永順4人組成的特別機組。
根據(jù)我團飛機機型的實際情況,團首長決定由一大隊負責維護的國產運- 5型軍用運輸機(仿蘇式安- 2型飛機)執(zhí)行撒周總理骨灰的飛行任務。后來,我們才知道,空軍當年準備了兩個機組和兩種飛機執(zhí)行撒周總理骨灰任務,一個機組在通縣機場,是國產飛機;一個機組在南苑機場,是進口飛機。最后,空軍首長決定用我們通縣機場的國產飛機執(zhí)行這一重要任務。
運- 5飛機是一種單發(fā)動機、4葉螺旋槳、雙翼結構的運輸機。飛機駕駛艙內有正副兩個飛行駕駛員座位,運輸艙內能搭乘12人,既可以高空飛行,也可以超低空2~3米飛行,飛機比較安全可靠。當年,我團有20多架運- 5飛機,該飛機在我團主要用于運輸軍用物資、部隊人員、抗災搶險物資,以及支援地方建設,如幫助地方播種、滅火等。
15日凌晨3時后,我團首長向一大隊機務一中隊下達了立即進入一級戰(zhàn)備的命令。當時出于保密工作的需要,團首長并沒有告知機務一中隊將要執(zhí)行撒周總理骨灰的秘密飛行任務。據(jù)楊懷泰(時任一中隊中隊長,現(xiàn)年76歲)回憶,大約在當日上午10時左右,團首長才告訴他飛機要執(zhí)行的神秘任務究竟是什么。之后決定從整裝待命的20多架運-5飛機中,挑選機務一中隊二分隊維護的飛機尾號為7225的軍綠色運-5飛機來執(zhí)行此次任務。
對于這一重大任務,我團所有的地勤機務人員都感到非常激動和緊張。我們反復對飛機進行了全面細致的飛前檢查,并將飛機擦拭得干干凈凈,確保飛機處于絕對安全和最佳的執(zhí)行任務狀態(tài)。
當天上午,我團大修廠對撒骨灰的設備進行了緊急改裝,并在午后迅速將該設備安裝在7225號飛機貨運艙內。這套設備很大,呈圓錐體漏斗形狀,安裝后占了飛機貨運艙很大的空間。
為確保該設備在撒骨灰時不出現(xiàn)任何問題,飛機在地面使用這個設備進行了多次模擬試撒,并針對發(fā)現(xiàn)的問題進行了改裝。為確保萬無一失,下午3時左右,飛機在通縣機場上空進行了試飛,用白面等作為骨灰代用物進行了播撒試驗,試驗結果顯示一切正常。
之后,該飛機就進入待命狀態(tài),有指定的專人嚴格看守和監(jiān)控。在飛機執(zhí)行秘密飛行任務前,禁止任何人接近飛機。
1月15日下午4時左右,我團在營區(qū)和機場外場實行戒嚴,設置警戒線,禁止任何與執(zhí)行任務無關的人進入機場外場。晚上6時左右,執(zhí)行任務的保障車輛進入,并在南北走向的機場跑道兩端,都布置了指揮車,以便指揮和保證飛機由任一方向都能及時順利起飛。
晚上7時左右,由鄧大姐親自護送骨灰、空軍政委張廷發(fā)帶隊的幾輛汽車悄悄地駛入通縣機場,直接開向機場外場的7225號飛機停機坪。鄧大姐、張廷發(fā)等人先后從汽車上下來,直接向飛機走去。
撒播周恩來骨灰的運- 5型運輸機
晚上7時半左右,羅青長(時任中央調查部部長、曾長期擔任周總理辦公室副主任)、郭玉峰(時任中央組織部部長),以及手捧周總理骨灰盒的張樹迎、高振普(張、高兩人為周總理生前的工作人員)登上飛機。鄧大姐沒有登上飛機。據(jù)高振普回憶史料,鄧大姐曾對他們說過:她很想親自去撒,但是目前條件不允許她這樣做。天氣太冷了,她年歲也大了,所以委托張樹迎、高振普代表她去撒周總理骨灰。
據(jù)當時在團作訓股工作的戰(zhàn)友佟廣俊回憶:為了確保秘密飛行任務順利完成,北京空軍司令劉玉緹和另外兩位首長親自來到通縣機場我團航行調度室二樓坐鎮(zhèn)指揮,觀看飛機飛行航線標圖情況。我團團長杜榮祥擔任現(xiàn)場塔臺指揮員。佟廣俊當時作為作訓股標圖員,根據(jù)機場雷達報務員報告的飛行方向,全程跟蹤標出飛行航線,隨時向劉玉緹司令等首長報告。
晚上8時,計劃的起飛時間到了。但此時,天空突然刮起了北風,為確保飛行安全,飛機不得不延后到8時15分左右,呼嘯的北風漸漸停下來才起飛。
當晚,為了保密工作的需要,機場實行了燈火管制,沒有打開跑道燈,整個機場一片漆黑。隨著飛機發(fā)動機的陣陣轟鳴,飛機從停機坪慢慢滑向起飛跑道并迅疾升上夜空。
鄧大姐在身邊工作人員的攙扶下,肅立在凜冽的寒風中,顫巍巍地輕輕揮手向自己最親密的同志、戰(zhàn)友和伴侶作最后的訣別,并與其他在場人員一起默默地目送飛機。直到飛機漸漸消失在茫茫的夜空中,鄧大姐一行才上車返回北京市內。
為了確保7225號飛機的絕對安全,據(jù)現(xiàn)年已86歲的趙東旭(時任我團參謀長)回憶:當天晚上,空軍實行了非常嚴格的禁空令,即在該飛機飛行期間,全國任何軍用和民用飛機一律不得起飛!空軍和北京空軍的雷達全部開機,全程跟蹤執(zhí)行任務飛機的飛行狀況。
但即使如此,在飛行過程中,下午試飛時一切正常的飛機還是發(fā)生了一個小狀況:飛機爬升時,突然在空中出現(xiàn)異常的顫抖聲音,飛機爬升率開始降低,機組人員頓時緊張起來。胥從煥是一名技術過硬、經驗豐富的優(yōu)秀飛行員,他和副駕駛唐學文立即仔細檢查了飛機駕駛艙上的各種儀表和設備,發(fā)現(xiàn)一切正常。由此他判定飛機的顫抖是由于載重過大引起的,于是沉著冷靜地指揮機組人員嚴密監(jiān)控飛機狀況,繼續(xù)按預定計劃飛行。
飛機在飛經北京城區(qū)上空時開始準備撒周總理骨灰。打開裝有周總理骨灰的骨灰盒后,周總理骨灰分裝在幾個白色的大約長30厘米、寬15厘米的小布袋里。在飛機飛越密云水庫上空時,胥從煥根據(jù)指示,第一次拉了飛機上的播撒把手,將周總理的第一包骨灰撒了出去。這時骨灰既可以飄向水面,又可飄向長城內外。飛機隨即轉向,朝東南方向飛行。
在飛到天津海河的入??谏峡諟蕚淙龉腔視r,機上的一位領導曾要求胥從煥在投放骨灰時降低一些飛行高度,胥從煥回答說,飛行路線、飛行高度和撒骨灰地點,都是中央定的,我無權改變。然后,胥從煥第二次拉了飛機上的播撒把手,將第二包骨灰撒在天津海河的入??凇?/p>
此后,飛機飛過天津、河北后飛到山東,在山東濱州黃河的入海口北鎮(zhèn)黃河大橋上空,胥從煥第三次拉了飛機上的播撒把手,把周總理的第三包骨灰撒在黃河之中。在撒骨灰行動即將結束時,機上人員突然發(fā)現(xiàn)周總理的皮帶環(huán)在火化后還是完整的,無法通過骨灰播撒噴口撒出去,經請示飛機上的首長,機上人員將皮帶環(huán)取出后打開飛機艙門拋下去。到此時,撒周總理骨灰的任務順利完成。
撒完周總理骨灰后,飛機在渤海上空盤旋了3圈,然后開始返航。1月16日0時45分,飛機在空中飛行4小時31分鐘、飛行航程830公里后,安全降落在通縣機場。5分鐘后,中央電臺向全世界宣布:周恩來總理的骨灰已經根據(jù)他生前遺愿撒向祖國的江河湖海和大地。
以上就是我團當年撒周總理骨灰的相關史實。今天,我團的7225號運- 5飛機,已經作為一個重要歷史文物,被永久停放在位于北京市昌平區(qū)大湯山腳下的中國航空博物館。
周總理自1976年1月8日與世長辭已經42年了。42年來,中南海西花廳的海棠花歷經數(shù)十次花開花落,至今仍然年年綻放、艷麗芬芳。賞花思人,周總理永遠活在人民心中。